乌塔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乌塔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其中,最让我惊讶的是,乌塔14岁就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能独立?”“在中国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般不放心让他们自己出去玩。”我从第二句的解释感到很不满意,乌塔同样跟我们一样大,可她却可以自己一人游历欧洲,难道说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爱她吗?那倒不是,只是乌塔有自己的方法来说服他们。
我应该学习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她勇敢、胆大、细致、安排周密。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她在家里已经提前设计好了旅行图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寄张明信片。我从乌塔三年的精心准备,感受到了小小年纪的乌塔,竟能设计出如此周密的.安排,换做是大人也不太可能呀!
在中国,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父母认为孩子整天在家里不受到任何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是对他们好,而父母们都没有想到,孩子在成长中不受到点伤害怎能长大,不受到点历练怎么知道,他们总有尝尽酸甜苦辣的一天!
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乌塔她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亲自实践,而我们呢,虽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而我们却是不完美的,我们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你们总不能陪伴我们一生吧!给我们一片蓝天,让我们自由翱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挫折!
乌塔读后感 篇2
在这几天里,我学了一篇名叫《乌塔》的课文。使我感悟深刻。
课文讲述了“我”在一次旅行中偶遇了乌塔一一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我”在与她的交谈中得知,乌塔趁着这次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地。为了这次伟大的`旅行,她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聊到最终,她给了我一个启示:爱孩子,就要给他们自由,放手让他自我去完成。
学完课文后,我心中思绪万千:乌塔,一个14岁的小姑娘,一个人游玩欧洲,假如换做是我,可是连想都不敢想啊!但乌塔,不仅仅心中抱有这个目标,更何况还实现了它!那里也正是我对乌塔的钦佩之处。
乌塔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自我:小时候的我是家里的“国王”,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自我却挑起了家务的担子。可我呢?连双袜子都不曾用水浸过。
一个周末,父母有事外出,我不得不一个人留在家中。临走前,爸爸交代我:“儿子,一会儿把卫生间里的衣服洗一下。”“哦。”我懒洋洋地应一句。
这活儿看似简便,对我却十分伤脑筋。我把衣服泡在水里。“我在洗手间耳濡目染,这点只是小意思!”唉!我也期望如此。可惜事与愿违:我对衣服又哄、又拧、又扇耳光,可它们仍不怀好意地冲我嬉皮笑脸。到了大中午,洗衣任务还没完成。
此刻,我洗衣服肯定不会那么笨拙了,可我仍忘不了小时候的事情。我依旧忘不了那句千古名言: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乌塔》要告诉大家的,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乌塔读后感 篇3
我阅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买票,独自一人游欧洲。她为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
课文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乌塔与“我”的一番交谈。她的`话语无不折射出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句话观点鲜明,拥有独特的见解,可见乌塔生活中的独立源于思想上的独立。当“我”告诉乌塔中国孩子可以从电视、儿童图书、游乐园获得乐趣时,乌塔却觉得亲身经历认识的世界才是最美的。这一点让我心服口服,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美。
我们中国像乌塔这么大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什么事情都让父母包办,让孩子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我们独立生活能力上的欠缺,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适应能力差,容易收到挫折和打击。我们应该摆脱依赖思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我们只有短暂的假期,但在这假期里也报满了兴趣班,根本不能外出旅游,而外国人却有充足的假期去旅行,这是我们改变不了的现实。
但我还是想说:“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开手让我们去锻炼,经历挫折和困难,我们一定能更加独立的!”
乌塔读后感 篇4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不禁愣住了,心中感慨不已。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走四方,竟把足迹遍布了大半个欧洲!这可是何等勇气,令人勇闯天涯;那又是何等懒惰,让人足不出户呢?
在中国,有谁哪怕是大人能独自走上个十天半个月游遍亚洲已经要让人捧上天了,可欧美遍地的小冒险家们已经屡见不鲜。恐怕我不用谈美国“惊世骇俗”的对于中国学生可望不可求的教育法,也不用说枯燥的大道理,单看看身边的小事就知道为什么美国一些乞丐都叱责中国人 “胡闹”:若有秋游、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哪怕两三里路也会有家长不时地“跟踪大部队”;每个人总不会一无是处,而家长们总是“恨铁不成钢”,稀里哗啦地把杂七杂八的补习班一股脑儿泼到孩子身上,反倒越学越糟……这类事情基本上遍布三分之二的家庭。能怪孩子不争气吗?只能说家长太溺爱,被树阴蔽护的.芽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整日地对孩子“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背在背上怕摔了”只能害了孩子。独立,孩子才有进步的空间。
再看看乌塔,一个仅大我3岁的女孩,整整准备三年游走欧洲!让我到她那么大也就是3年。我能准备好吗?不能!我能下决心吗?不能!我有她的胆量吗?没有!究竟为什么?为什么?不得而知。奉劝老师们上这堂课不要问学生“敢像她一样吗”,答“敢”的话,你对他们关于诚实的课全白上了。
那么,你们敢吗?唉,我也是有此心,无此胆呐!
乌塔读后感 篇5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课文《乌塔》。学完以后,感触颇多。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仅有14随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先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的路线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中国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让孩子受一点苦和委屈,而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她遭受一些折磨和锻炼。
读了本文,我思绪万千,我们同样是孩子,却与乌塔有这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是4年级的学生了。每天的.日常生活还要爷爷打工赚钱,而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各国,自己来赚钱。我总是跟爷爷奶奶要钱吃吃喝喝。乌塔一个人能能独自出去旅游,而我上学的时候,独自一人过马路还有些惊慌失措。
和乌塔对比,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练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么去跨国旅行,但是,一定要学习乌塔的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请大家相信我!看我的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