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高二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老人与海高二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高二读后感 篇1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也没有大海,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没有鱼夫,同样也就没有折断不凡的经历了。正因为有了大海,才让鱼夫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却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鱼杀死,但又遭到鲨鱼的袭击,贼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这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一切的肉体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任人摆布。但是谁又愿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过是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骨架。
然而,一个悲剧性的故事里,却折射出一个“英雄人物”——老人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作为鱼夫,捕不到鱼,还能算是真正的鱼夫吗?而可贵的还是他却能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去钓鱼,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难道不令我佩服吗?不论是鱼叉,小刀,短棍。一次一次被鲨鱼带走,但他始终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什么也无法摧残他英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耳旁。一个人把生命都压上去了,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能不算英勇吗?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在人的一身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老人将大马林鱼杀死看似是完美的结果,但同时他也还在“酝酿”这自己的悲剧。鲨鱼的袭击,就是应得的报应。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无论追求的东西是好是坏,追求的手段是正义,是卑劣,也许能够得到就是最好的结果吧。在充满悲剧色彩的全之中,仍有一丝亮点,那就是孩子。孩子带回了老人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没一个人都拥有一份童心,一份天真,那世界不再总是灰色,就算当时你享有的是最后的晚餐,也不回忘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了。
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体吗?人正的是很奇怪的动物,为何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呢?难道失败真的如此可怕吗?冷冷的海风里夹杂着一股血腥,也许真正害怕的可能是这些吧!
老人与海高二读后感 篇2
他的双手被绳索磨出了一条条深深的伤疤,那是老人在对付大鱼时留下的。这些血淋淋的伤疤犹如鲜花般绽放,它们更像是老人荣耀的象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下文中的老人,有时我宁愿希望我从来都不曾遇见他,但又一次次被他的精神所折服。我和他一起出海,一起打鱼,一起讨论棒球赛。他还有一个帮手,是一个小男孩,他总是用钦佩的目光看着老人。奇怪的是,在以后的八十三天里,我们从未打上过大鱼,每次的出海从充满希望变得近乎绝望。在第四十天时,男孩也离开了,这使我不免有些忧伤,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常想起男孩,不免也有些孤独了。我不知道这种失落的日子还要过多久,但老人总是深邃的眼光告诉我好运就快来了。于是每个清晨,我都站在海边向海神祈祷,期待着大鱼的出现,但现实总是差强人意。
这是与老人并肩作战的第八十四天,依旧没有任何收获,我颓废极了,呆坐在船上,任其随波逐流。转眼看看老人,没有丝毫认输之意,他消瘦而憔悴,脖颈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里是对明天钓上大鱼的期待。上岸后,其他渔夫看着我们依旧空荡的渔网,有人脸色沉闷,有人窃窃暗喜自己没跟老人一起去,八十四天的一无所获,成了渔夫闲聊时的笑谈。
老人对这些并不在意,他相信他是有能力捕到一条大鱼的,他收起了用面粉袋的布片打满了补丁的船帆,习惯性的将它放回屋内。这时,男孩为老人捕来了明天的鱼饵,他想明天和老人一起去捕鱼,但被老人回绝了。男孩已经在另一条船上得到了不错的收获,老人不愿让他失掉捕到大鱼的机会,男孩回家了。夜幕降临,老人点着油灯,随意吃了点东西,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月光照进来,撒到老人身上,他的影子宛如一条鱼,一条大鱼。
老人与海高二读后感 篇3
看了几个晚上,我终于把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看了一遍。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令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写了古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钓到鱼的情况下,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了,它把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这时圣地亚哥就用鱼叉把这条鱼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了。
首先是那个老渔夫,他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钓起大马林鱼的那几天,那条顽固的鱼拉着圣地亚哥跑来跑去,尽管他的左手一再抽筋,可为了自己的生活,他使劲的拽住鱼竿;尽管他的手被鱼线划出一道道血痕,但他还是永不言败,继续坚持着;尽管他辛苦钓起的鱼就要被鲨鱼吃了个干净,他还是顽强地跟鲨鱼们斗智斗勇;尽管他八十多天没有收获,可他还是天天拥有着希望与自信:一定可以钓起一些鱼的!我十分敬佩这个老渔夫。平常我们遇到一些小困难就叫苦连天。可他从来就没有说过自己失败了,要放弃这个事业了,他从来没有说过他再也不愿意当渔夫了,他只是一直坚持着,坚持着……
其次是那一条鱼,虽然它一不小心上了钩,可它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输了。它拖着老渔夫走了三天三夜。你不知道这三天三夜是有多累的,也许它刚拖了半天不到就已经累了,可生的希望还是有的,它告诉自己,永不言败!
我还非常喜欢那个小男孩,他不会因为老渔夫什么都没有、一事无成,就去嘲笑他、讥讽他。而是快快乐乐地和老渔夫做着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觉得我也很需要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次的数学期末考试,我因为粗心大意,丢了许多许多的分。当时我就觉得很沮丧,我已经是第二次考砸了,就觉得自己好像很没用。后来我看了一个故事,就是说,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用了一千多种材料才找到一种很好用的。每一次失败了的时候,他只是轻描谈写地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行不通的材料而已。”比起爱迪生和老渔夫,我那点小困难并不算什么,只要把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改了就好了,只要我学会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成功!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老人与海高二读后感 篇4
一叶扁舟,茫茫大海。老人划着桨,撒着网。看似老人不停地在为生活奔波,倒不如认为老人在品位生活的同时,在追求生命的真谛。
老人是孤独的。粗糙的双手挽着缆绳,远处的蓝天和大海已经连成了一片,只有偶尔有一两只海燕从头顶飞过,但老人没有感到一丝恐惧,他早已把自己看成了大海的一部分了,漂浮在大海上就等于投入母亲的怀抱。
老人是无奈的。出去连续数月,却一无所获,连唯一的徒弟也跟着别人出海去了。老人是无奈的,但没有叹息,他仍然收拾自己的行装,继续向深海中划去……鲸鱼一口口地在吞噬他的劳动成果,老人奋力地在与鲸鱼抗争,可劳动成果仍在一点点地消失。他感到无奈,可他没有停止与生活的抗争。
老人是坚强的。每次出海,老人都空手而归。但老人没有退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运道差了一点罢了。老人没有为此消耗时间和精力。第二天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出海。老人用一根鱼叉与虎鲸抗争,虎鲸的鲜血染红了海水,又激来了更多的虎鲸飞踪而至,但老人没有气馁,他用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却仍然只得到了一付白骨。但老人没有被击垮。他相信: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睡着了,他的徒弟在一旁咽咽啜泣。但老人安心的面容上却挂着一丝微笑。也许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老人已经划着船沐浴在海天一色的晨霭中了。
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品味生活。
老人与海高二读后感 篇5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驰名世界的美国作家。今天,我有幸读到了他最有名的一则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读完整篇文章,一个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坚韧奋斗的老鱼夫形象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巴老鱼夫圣地亚哥接连出海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但他毫不气馁。第85天他再次出海,好不容易钓住一条比他的鱼船还长几英尺的大马林鱼。拼死抵抗的大鱼将船拖到了远海,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搏斗,老人终于刺死打鱼,把它缚在船边,拖着它返回渔港。但是,途中不时地遇到凶残的鲨鱼群来袭击,它们疯狂地争事大鱼。已极度疲劳的老人又顽强地与鲨鱼群搏斗:用鱼叉,用刀子,用桨柄,用木棍……最后,他什么武器也没有了。当他终于疲惫不堪地返回渔港时,SUO大的马林鱼仅剩一具空空的骨架。故事的内容就是这样简单,但我却被老人非凡的意志和力量所折服。我佩服老人把人与海的格斗想象为人生格斗,把大马林鱼和鲨鱼都看成他浴血奋斗的对手,佩服他以自己的行动证实人的胆略,人的气魄,人的价值,证实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漫漫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个人拿出自己的勇气与力量同困难搏斗,你终究会取得成功。即便最后你与困难“同归于尽”也丝毫不会后悔。细细地品味完《老人与海》,一句极富生命意义的话在我心中永远珍藏了起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