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狼图腾》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狼图腾》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狼图腾》有感 篇1
读这本书,是源于好友的不断推荐,她说这是本好书,值得一看,于是我就借了一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虽说读得不是很精细,但是有几个精彩的环节还是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也引起了我对人生的一点点思考。
《狼图腾》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开篇就是一个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波澜壮阔,纵横捭阖,动静结合,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分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狼做的事情之所以会十拿九稳,是因为他们做每件事情前都会先想好策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
狼的智慧也是非常惊人的,几乎可与人媲美。狼的本领、狼的智慧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也是在几千年艰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变幻莫测的草原气候、恶劣的草原环境、各种动物的逃生本能还有来自人的巨大威胁,使得狼始终生活在险境之中,随时都处在被饿死、冻死、打死的境遇中,狼的各种策略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人不是狼,但我们却可以从狼身上借鉴很多东西。学习草原狼不能拘泥于具体的战术,而是要锻炼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应用策略的能力。主动的去观察和学习,积极的思考,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实战中磨炼自己,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要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可能会被社会淘汰,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残忍。所以我们也得有狼的危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给自己加压,正如张瑞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不利的形势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正是这个道理。
这个世界始终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即便厮杀的工具不再是尖牙利齿,不再是刀剑枪戟,但是本质是不会变的。有能力的人就能用他的能力用他的新的厮杀利器来赢取最大的利益。难道不是么,考试升级如斯杀,商场勾斗如斯杀,官场暗涌也是如斯杀,向往人道主义乐土的人士也不妨扣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这种厮杀格斗后的胜利者?是不是能给失败者真正的怜悯和体恤呢。自古就有自然的成败法则,狼坚持不懈地贯彻这一法则,我们应当敬佩,甚至以狼为师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诠释“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则。
社会如战场,危机四伏,如果没有应对困难的勇气,你就很难生存下去。有了勇气,还要有狼一样的血性,积极的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只有在不断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人才能进步,才能成长。
《狼图腾》是对我的一次洗礼,我喜欢狼的坚韧,狼的团结,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适应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读《狼图腾》有感 篇2
若不是陈泽涛主席掠夺性的从我手中抢回他的书,我估计是能在短短6个小时内把这本书看完的。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本书,拿到手,看了个开头,就完全被深深吸引住了。此书我只看了79页,不知道后面讲得是什么,姑且就我已经看过的部分来谈谈我的感想吧。
狼图腾,我一直不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GOOGLE了一下,发现“图腾”是神的意思,那这个词也就以为着狼神,更确切的说,是蒙古人民把狼当做他们的神来祭拜。虽然他们也杀狼,有时也恨狼,但狼的那种品性却是他们所祭拜的,代代相传,亘古不变。
每一个看过格林童话的小孩都会害怕和讨厌故事里的狼,仿佛那是邪恶的化身。狼,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一向是邪恶狡诈的代表。它凶恶、残暴,是黑暗,死亡的化身。那是因为在童话中狼都扮演着坏人的角色。在这里我并不是为狼平反,而是希望大家能正确地对待狼。
我也是看着童话长大,因此狼的坏形象也已经根深蒂固地长在我的脑海里。然而,当我看完《狼图腾》后我真的为人类感到悲哀,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感到悲哀,并深深地被狼的智慧所折服。
一部书,通过连贯的叙事,写实的笔法,带我们如临其境,感受草原民族的灵魂和狼的世界。他不但改变了我们一直以来对狼这种动物的看法。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看到在我们身上一直缺乏的某种精神。而这种精神,长久以来凝结在草原人民的血液中,化成一种意志,一种信仰,一种狼图腾。
很少看见过真实活着的狼,大多亲眼看到的狼都是在动物园里。看他们那懒洋洋的样子觉得很是丧气。狼是有血性的动物,虽然没有狐狸那么狡猾,没有猎豹那么敏捷,没有狮子老虎那么强壮威武,但一旦聚集起来,也能干出一番大事。额仑草原上的狼就是这样,狼聚集成群,由狼王率领指挥,行动起来活像一支部队。书中提到成杰思汗,他为什么能打败这么多的强国,原因就在于他从狼那里学到了太多太多的战略思想。
狼的品性有很多,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狼的忍耐力。一只狼为了吃一只羊,居然能在草丛中一动不动的趴上十个小时,这实在令人惊奇。在狼集体出动大规模的捕获猎物的时候,狼王能耐的住,一直等到最佳时机才出击,哪怕天寒地冻,又饥又渴。这种超强的忍耐力是狼存活的保障,只有等待,静静的等待,找准最佳时机,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除此之外,狼的纪律性也极强,一群狼不亚于一只纪律严明的部队。在狼王的率领下,分工明确。但与人不同,狼群没有怜悯心理,遇到重伤员立刻就地处理,于是,狼群省去了很多照顾伤员的工作,部队的战斗力不会有一点削弱。除此之外,狼和人差不多,人好多东西还是从狼那学来的,尤其是那种报复心理。
人其实可以从狼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那种狼一样的品性中有太多的含义。许多人往往耐不住性子,坚持不到最后,任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学习过程中也是一样,从小学到大学,这么多年的学习,就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但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学到最后,大学里的时光就这样被肆无忌惮的浪费,毕业时往往发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到头来自己多年的努力在大学四年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忍一时可以,但忍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就难了。谁不想玩呢?谁不想在大学痛痛快快的生活呢?但混到一个毕业证有什么用呢?
静下心来才发现,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坚持四年,那真的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我们和狼不一样,狼的猎物就在眼前活生生的动着,而我们的猎物却很抽象,甚至有些很虚无缥缈,我们的未来。未来,这个词离我们看似很遥远,但常常就近在我们眼前。但人终究是比狼有智慧,因为我们有信念,只要坚信自己付出必有回报,坚信自己的未来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就能拥有那只趴在草丛中的狼身上的超强的忍耐力。静静的,一动不动,等待。
从书中我们不难发现男主角陈阵对大草原的热爱:他是个被下放的知识青年,有文化有思想,也许他不满社会的现状,但他又是典型的书生,性格软弱,不满只会放在心里,而不敢表现出来,更不要说反抗了。到了草原上,自由写意的放牧工作,热情豪迈的草原生活,都释放了时代背景和城市生活带给他压抑已久的自由。蒙古人的强悍个性也使他震惊了,因为他缺少这种强悍,所以对蒙古人、蒙古人的图腾狼,他产生了羡慕、崇拜、向往的心理。而且希望融入其中,探究灵魂、信仰,期望做一个真正的草原人。
但他终究成为不了草原人。
虽然他说过他要留下来,他热爱草原这样的话。
但是他还是要离开。热爱草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就要抛弃固执的自作聪明融入其中,将纯善的一面和草原民族的优点融于自身。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这片土地,他从根本上与那些迁居过来的农民没有两样,唯有的区别就是读的书更多,吃得饱肚子。
说句题外话,其实以老王头为代表的农民也并没有错,他们不是蒙古人,没有对飞禽的敬畏,也不像有文化的陈阵、杨克,能够欣赏天鹅的美,生存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天鹅在他们看来与鸡鸭没什么不同。他们愚昧无知,但这又怎能苛责他们?天鹅所象征的美是那个时代和环境所容不下的。吃饱、不受冻、保命是动物本能。何况是人呢?
言归正传,陈阵喜欢狼,却不了解狼。
他自以为是的以为因为“喜欢”狼,就可以养一只狼做他的“宠物”。却不知道自由对于草原狼的意义。
脖子上的锁链栓久了,狼就会对失去自由习以为常,最终变成摇尾乞怜的狗。你看当那个危机四伏的夜晚,小狼一次次的哀号的可怜相。看看它的同类们:
——相比施舍的食物,更喜欢用自己的能力捕食;
——宁愿跳崖自杀,也不容许人类的锁链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草原狼骄傲的自由精神确实让人动容。同时狼图腾也让我们看到了狼群的团结、勇猛和智慧,这恰恰是我们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所需要的精神,我们要做的是骄傲的狼,而不是温顺的绵羊。
书的结尾,毕利格老人死了,最后一只草原狼回归腾格里,陈阵离开了,草原变得越发荒凉。总有一天,草原终会被沙尘填满。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命运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当长生天晚霞中浮现奔跑的狼,自由才是我们的图腾。
狼不可以失去自由,而人更加不可以失去自由。当你读懂了狼图腾,我相信你也读懂了自由的含义,别把自己舒服的囚禁在狭隘的笼子里,别到了暮年时后悔你从来没有真正的自由过。为自由奔跑,哪怕最后力竭而死。
不自由,毋宁死。
狼是好样的,草原上离不开狼,然而在文革时除了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外,很少人懂得这个道理,他们都只是知道狼皮的好,因此狼在那时大量地被捕杀 。
狼是一部活的兵书与《孙子兵法》有得一拼,然而这部活的兵书因为人民的无知,快要在世上消失了。狼的团队与运作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启示。狼是最有耐性,最懂得做事要为后代着想,也是最爱护自然、了解自然的生物。他不会像人类一样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他也是最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和执行者。草原民族崇拜狼图腾,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狼是草原的保护神,而且还由于认识到狼的性格、智慧等方面的价值。
草原狼具有强悍进取、团队协作、顽强战斗和勇敢牺牲的习性,深深地影响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性格;蒙古人卓绝的生存技能和军事才华,更是在同草原狼军团长期不间断的生存战争中锻炼出来的;而且,狼又是草原战马的培训师,恰恰是狼对马群的攻击,才把蒙古马逼成了世界上最具耐力和最善战的战马。因此,勇猛的性格、卓绝的军事智慧、世界第一的蒙古战马,就成为东方草原民族的三大军事优势。而这一切都与狼有关。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弄懂了狼的话,那么你的对手将会被你当成小绵羊,在你面前不堪一击。狼群似一间公司,那么狼王就是那个统握全局的人。狼群的运作也和公司的运作相似。狼群出击时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在侦察上,不仅侦察环境、周围情况、捕猎的对象的情况,同时还很关注他们得手后的退路,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并会为自己的作战提前踩点,提前埋伏,等待好的时机行动。狼都有好的耐性,并有冷静的头脑,不会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冲晕头脑,这是做为公司领导者所必备的,但也是众多领导者所缺少的。很多人都是很容易被眼前的成功冲晕头脑,从而发出错误的指令,使公司陷入苦境。可见,在很多地方人还不如狼。
狼是善良的,狼也是无辜的。一直都有狼养小孩的故事,狼养小孩是出于本身的母爱,无私的奉献确得不到人们的认同,而那个狼孩也会被人所嫌弃。狼不嫌弃人类的小孩把他抚养大,但当那小孩回到人群中的时候往往会被嫌弃,会被当成怪物看,你说这是人的什么品质?人之初,性本善。也许也真的只有刚出生的几年才是善良的。
狼的所有一切都是一部深奥的书,是一部值得人类好好读读的书。在读这本书的同时还要深刻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好好地向狼学习,学习如何做一个具有可贵的狼的精神的人。
读《狼图腾》有感 篇3
这本书主要是描述狼的一些东西,但是我觉得作为小说来说,故事剧情太过于平静,引起读者兴趣可能不会很大。这本书大概是初高中的时候很多语文老师会推荐的一部作品,出自姜戎先生的手。不是说姜戎先生的文笔不好,可能是我还不太习惯他的四川话的写作,而且再加上,在这本书描述历史的模块,我对匈奴,突厥这些好战的种族也不是很了解,也仅仅是从历史上秦始皇为了拦住这些好战的民族的攻击才筑建了长城。最近这本书也被拍成了电影,我觉得如果这本书是作为生物类记录狼的一些特性也是不错的一本书。这本书确实不太像适合中学看,里面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生态平衡。在某商城一些购书网上书评列表中,看到有人破骂说,这本书一直说蒙古人如何好,汉人怎么不好。我想这些网友根本没有看懂姜戎先生的用意。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主角陈阵,一个汉人知青,被派去内蒙古学习。陈阵从一个讨厌狼,害怕狼,欣赏狼,敬畏狼,最后保护狼的一个过程。狼图腾,虽然是挂着狼的名字,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狼文化的一种敬畏,不光是狼群作战的精明斗志,还有经营管理,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最后的毕利格老人感觉到最欣慰的是这一批知青中,有两人真正明白了狼图腾的意思。但是,结局依然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因为人性的贪婪,导致了物种的灭绝。我不是很清楚现在草原狼是不是完全灭绝了,姜戎先生还想在尾声的后面加了很多东西,好像还没有很多内容好像说不完,后面的一点部分。我就没有看了,说真,前面一部分也是比较枯燥。要不是,硬着头皮看下去,还真看不出来这故事情节有什么变化。可能我是更趋向于好故事吧,也可能是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太快,所以,剧情的节奏也要快起来。
其实,世界的万物都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在食物链中,其实,大部分的生物都是明白的,对任何一个物种,就算是自己要吃的食物,都不能赶尽杀绝。因为它们都知道,要是食物源消失了,它们自己也活不成了,肉食的动物不可能改为吃草,素食的动物也不可能改为吃肉。基因突变是有的,但是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在没有突变成功之前,食物源就已经没有,它们也根本来不及等到适应别的食物,就已经被活活地饿死。包括最近几年的,北极,南极冰架融化了,很多北极熊和企鹅虽然发生了基因突变去适应这个环境,但是终究他们毕竟还是要在岸上生活的动物,因为没有足够的冰块让它们停留,他们可能在没有找到下一块冰块的时候就已经精疲力竭地断气。大陆冰架为什么会融化,这是全球温室效应。不要觉得,这是不关我们的事情,可能我们这一代人觉得,没什么,但是我们的后代呢?后代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也有可能因为洪涝被水冲走,因为缺水口渴死。其实,人类灭绝了,对地球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一些物种的消失,另一些物种也会出现。总之,生物进化论而言,地球上的生物不管有没人类的存在,它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它们知道如何守住这个平衡才能让自己的种族依然可以生存下去。然而,人类虽然有高级智商,但人类终归是自私的,为了短期的利益,杀光了一些物种,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所以大家也是有可能为这一份人类的自己的生态平衡出一份力的。有车的,可以换成纯电动新能源车。开工厂的,按照国家要求的指标来排放,处理污染。尽量少吃外卖,打包的时候自带饭盒。其实,这些大家一起做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并不是那么糟糕。我们可能也没有那么多雾霾,我们也不会需要煎熬一些反常的气候。
人性的贪婪会灭绝一切,所以,大家一起来维护属于人类自己的生态平衡吧。
读《狼图腾》有感 篇4
狼,以前给我的印象,是贪婪、愚蠢、邪恶,让人头皮发麻的。这几天,我刚拜读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彻底颠覆了我对狼的印象。
狼其实并不贪婪,而且充满了睿智。比如,一群狼出去围猎,它们完全可以把黄羊一网打尽,可它们不,它们总会留一个口子让一半的黄羊逃走,为的就是来年还有黄羊吃。狼比人会算账,会算大账呢!在草原上,狼只要吃饱了它就不会来伤害,而人们眼里,狼每天都来夜袭羊圈,是因为狼是个凶残、贪婪。其实都是因为汉人们,把狼的食物都抢光了,狼没了食物,自然要吃家畜。再说了,狼要吃到家畜也不是件容易事儿,首先要一只体型比较大的头狼垫在下面,供另一只狼跳进羊圈,跳进去的狼必须快而狠地咬死几头肥羊,这可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垫在墙边跳出去的。有时,跳进去的狼动作不够轻,被杀狼犬发现了,被咬个千疮百孔,惨死在羊圈里。由此可见,狼并不贪婪,它们是被逼无奈而为之的。
狼有极强的家族责任感,尤其表现在母爱上,自然界中每个物种的母亲都以不同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而狼的母爱,绝对让你震撼:小说中,陈阵掏了一窝小狼崽,母狼回来后发现,小狼崽不见了,顿时间急了,当她看见自己的孩子被人们一个个砍掉了脑袋,扒掉了皮,心中伤痛无比,她回去之后号召狼群,准备来一次报复性的大屠杀,当马群经过埋伏线的时候,狼群一下子窜了出来,它们把自己挂在马肚子上,拼命地咬马肚子,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自爆方式。因为狼挂在马肚时,马恰好可以踢到狼的下半肢,狼忍受着下肢的剧痛,嘴里却咀嚼着生前最后一顿大餐。那条母狼咬得格外的厉害:整整咬死了5匹马,她的下肢被踢得粉碎。几分钟过后整个马队全军覆没,而狼也只活下来3条。
狼具有极强的尊严。尊严?你可能会不解,动物也有尊严吗?有!狼被一匹马踢成重伤时,头狼会给它痛快的一嘴,把它咬死,这不是残忍,是在发善心,狼不愿落入人的手里,受人的侮辱。狼是宁死不屈的硬汉。
狼还有很多性格、精神和才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如狼的团队精神、军事才能、顽强不屈的性格……等。
感谢姜戎先生带给我们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改变了我们的无知和愚昧,一向情愿地污渎着狼这种物种。
读《狼图腾》有感 篇5
《狼图腾》中的精彩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
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狼图腾》这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电影,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千百年来,人们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比如说:起初我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他们只能去欺负弱小的狐狸、豺狗。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好比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来衬托其他野兽的凶猛、英勇。然而《狼图腾》随着曲折的故事情节,我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是愚昧。因为这部电影,它会为你诠释什么才是狼,什么才是真正的野性,它会帮你揭开那层神秘面纱!
狼,原与狗是一家,但它可比狗少了奴性,多了野性。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那绿莹莹的闪着狡黠目光的眼,那四根令人闻风丧胆的狼牙,黑的、灰的或白的并不好看的毛色,那强而有力的四肢和尾巴,构成了——狼。
狼,最凶猛的武器就是它的上下四根狼牙,如果没有狼牙,狼所有的勇敢、强悍、智慧、狡黠、凶残、贪婪、狂妄、雄心、耐心、机敏、警觉、体力、耐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等等一切的品性、个性和悟性,统统等于零。狼牙,是狼的一切,是狼的命。
狼,虽然凶残,但是母狼却是母性最强的动物之一。可以为了孩子放弃猎物,可以为了孩子饥肠辘辘,可以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甚至是舍弃生命!
狼,它们是团结的,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月下长啸,无比凄凉,令人心寒。它是团结的,更是孤独的、野性的。就算一个人把它从小养大,就算给了它再多的付出和关爱,它最后还是会毫不留情地离你而去。毕竟,自由才是狼的最高宗旨。狼,懂得知己知彼,尊重每个对手,在每次攻击
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狼,懂得同进同退,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狼,懂得顺势而为,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狼,是世上第一大兵家,是最有智慧的军事天才。它们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袭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会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全歼敌群的战略意图。
狼,是草原生态平衡的守护者。说起草原,人们脑海里的第一幕肯定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下绿草茵茵,马儿们豪情万丈的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牛羊们自由自在的大口大口的吃着新鲜、清甜的绿草。人们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无忌惮的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但又有几人知道,只是谁立下的功劳?草原上,黄羊、野兔、旱獭等动物的繁殖力极强,对草原的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因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黄羊的数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护了草原。因为草原鼠和黄羊数量过多会破坏草原,进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着旱獭的数量,旱獭厚厚的皮毛是蚊虫寄生过冬的场所。所以狼也间接的控制着蚊虫的数量。可见。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的昔日美景也就不复存在。然而,可悲的是,由于人为的原因,这一切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他们开着大马力的吉普车,抗着射程极远的步枪肆意捕杀那里的草原狼,并乐此不疲。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34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看不下去了,那一刻的我觉得狼就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而现在人类做的还不止这些,它们在草原上建起工厂,使得狼等许多以草原为家的动物没有生存的地方,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但他们同时也爱狼,它们杀狼但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欢歌笑语,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如今蒙古狼已近乎绝迹,使黄羊、野兔、旱獭等动物大量繁殖,所以才导致草原不断沙化,发生沙尘暴的频率越来越高。
狼,你身上那与天俱来的优秀特质,离现代文明似乎是那么遥远。在草原不断沙化,冰山不断融化,
莫名的瘟疫不断蔓延的今天;在火山、海啸、泥石流、地震频发的灾难面前;在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惩罚,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的现实中,这些特质显得更为稀有和可贵。
看此电影,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