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雷锋故事》有感

2025/08/0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雷锋故事》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1

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但我对他的事迹却知之甚少。趁着暑假有空,我阅读《雷锋的故事》这本书。

雷锋从小是一位认真读书,热爱劳动的人,长大后是一个很有出息的人,他还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共产党员。书中的几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雷锋出差的途中,雷锋帮助一位妇女,让她有了山东到吉林的车票。有一位老大娘拿着一个大包,拄着棍,吃力地走着。雷锋知道了老大娘与自己同路,便帮老大娘扛起大包。到火车上,老大娘又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什么地方于是拿出了一封信,让雷锋看看是什么地方。雷锋找了两个小时才找到老大娘的儿子。“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就这样传开了。

我曾学着雷锋,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小事。

有一天,我与弟弟从学校回家的途中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个东西,走上去一看发现是一个钱包,我把钱包打开发现里面有三十元。那时候,我正想要一个“喜羊羊”的花书包。想的要命!可爸爸妈妈又出门在外,我怎好向年迈的奶奶开口呢?三十元,可以把那个我梦寐以求的花书包买回家!经过再三考虑,我选择交给老师,做一个好学生。

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像我一样,那就不会有不廉洁的官员污吏,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希望雷锋精神永存!

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2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工作岗位……生活中这种精神无处不在,而我们的榜样就是雷锋。雷锋出生在一片被战争侵害的水深火热的土地上,他生活在一个佃户家庭里。雷锋的童年虽然贫寒可是很温暖,但这美景不长。有一年长沙时逢大旱,颗粒难收,地主不顾民情,照例催租。雷锋因为没有粮食,被地主收回了田地。因为饥饿,雷锋的爷爷死去。相继着,雷锋的爸爸、妈妈、哥哥和弟弟都被日军和地主给害死,使一个很热闹的家庭变得冷冷清清。。亲人相继死去给雷锋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阴影,但又被六叔奶奶收留,使雷锋的`心里好过了点。可是地主又把山占去,是农民没有柴火。雷锋为了帮六叔奶奶分担家务,跑去砍柴却惨遭毒手。过了许久,解放军来了,把地主赶走了,在雷锋心里栽了一颗向党的种子。过了许久,雷锋在16岁时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治伪工地上的螺丝钉。在县城里工作了几年,当兵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经过了一波三折终于入伍。在军营里,雷锋优秀的完成了新兵训练,被分配到了汽车连。在汽车连里,雷锋因为多管闲事,所以被一些新兵排挤,但是雷锋为了解决大家不能经常练习的困难,向排长申请能不能做一个汽车教练台。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雷锋和队友终于建造了出来。通过这个教练台,雷锋不仅得到了王排长的肯定,还化解了战友们对他的误解,几天下来,就和战友们打成一片,有说有笑。1960年,祖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雷锋不顾自己冲上了第一线,排长担心雷锋身体,让他星期天休息,可雷锋怎么能闲得住,尽管自己肚子疼痛,还是瞒着排长进入了本溪路小学的建筑工作。雷锋的行为被工地上的播音员看见了,要求雷锋留姓,雷锋不留,播音员就跟他到连队,雷锋无奈,只好告诉。雷锋在连队里每天完成任务并打理战士们的生活,在外面,每天参加义务劳动,久而久之,雷锋被选为了班长。21岁入大代表,可是还没有见到毛主席。就在1962年,发生了一次很严重的意外事故,是他永远不能见到毛主席。

雷锋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是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一个好心的人去扶她;有时是一位孕妇要过马路,一些人扶她过马路;有时是一位盲人在前行,后面会有些人成群结队的帮助他……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工作岗位……让我们学习雷锋,争做雷锋。

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3

自从读了《雷锋故事》这本书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雷锋,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雷锋的精神可以用日记中的四句话概括: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雷锋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自己所做的一切,更在于它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估价的财富。

雷锋叔叔是人民的好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为人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但也可歌可泣。在雷锋身上,有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有着助人为乐的品质。他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句话说的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这本书里,雷锋冒雨送老奶奶回家,说自己顺路,和老奶奶一起走山路,到家后,他就趁老奶奶和女儿说话时,悄悄地走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雷锋喜欢看书,不管多忙,他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看书,。他说过:”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雷锋的一生虽然很短暂,却放出了灿烂的光辉!

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下定决心,该掉以前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后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接过雷锋手中的枪,我们要做新世纪的雷锋。“把雷锋的精神永传下去,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少年!

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4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主人公雷锋是一个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他从小就家破人亡,成了一个孤儿,无依无靠。那时的旧社会,十分腐败,地主们横行霸道,兴风作浪,雷锋时常受到他们的欺辱。但小雷锋十分坚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中国终于解放了,雷锋联合乡亲们推到了地主,随后上了学。在学校,雷锋总是乐于助人,帮助有困难的人。雷锋在1961年2月光荣入党,在党的关怀下茁长成长。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他对车上的人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四化建设的旅程中,雷锋精神之花已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重绽笑脸。让我们把雷锋这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流传后世,发扬光大,为祖国——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分春色。在新中国,有多少雷锋式的炎黄子孙,他们发扬了雷锋的光荣传统,做一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星星!

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5

在我小时候,妈妈常常教导我,要做一个像雷锋一样的好人;上了小学,老师教育我,要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但雷锋离我太遥远,我只知道有这样一个名字,并不知道雷锋是怎样一个人,做过哪些好事。今天,我走进了雷锋的故事: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有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一天,雷锋在去沈阳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女孩掉进泥坑里,身上全湿了,于是雷锋把自己的衣服给她穿,还帮她买了火车票,最后还把自己仅有的一个馒头也给了她。

读了雷锋的故事,雷锋的形象一下子在我的心中丰满了起来,他宁可自己受冷挨饿,也要帮助别人,真是太令人敬佩了!做一件好事容易,但持之以恒却很难,可雷锋却做到了。

与雷锋相比,我非常惭愧。记得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回家。上车的人很多,我凭借灵巧的身手,一下子就挤上了车。还有一个空座,我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可屁股还没坐热,就看见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颤颤悠悠地走到了我的身边。“赶紧让座吧。”我想。可是我又不甘心,不容易抢到的位置难道就这样拱手让人吗?“今天我太累了。”我又找起了借口,“而且,平时都是大人给小孩让座,哪有小孩给大人让座的?”我正做着思想斗争呢,身后的'一位中年人站了起来,给老太太让了座。顿时,我如释重负。

现在,读着雷锋的故事,我羞愧万分,觉得自己好自私!课堂上的我也曾经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助人为乐”,可是回到生活中,心中却只剩下自己;我也曾经对“让座”这样的小事嗤之以鼻,可是面对身体的疲劳,我却能为自己找上千百个理由;曾经以为做好事只是举手之劳,因而常常不屑一顾。而现在,回想自己的行为,回味着雷锋叔叔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镌刻:“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乳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我感谢老师和妈妈把“雷锋”带进了我的生活,让我的心灵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不仅想着自己,还能装得下更多的人。虽然,我不能像雷锋叔叔一样”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但是,我想我可以“出门乘趟车,拣个机会让让座!”

想到这儿,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

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6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从父辈、爷辈说到今天的名字,一个永不磨灭的名字。这个名字为什么如此响亮?读了《雷锋故事》,我才明白雷锋这朵梅花的香来自苦寒的童年何艰难岁月的磨练。

我们这一代小朋友生活在父母创造的温暖家庭里,有谁知道雷锋的童年充满了艰辛,恐怕我们想象也难以想象得那么真切。

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本家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帮奶奶上山砍柴,可是柴山都是地主的,不许穷人砍。雷锋为了生活,上山砍柴,被地主婆砍了三刀,鲜血滴落在山路……在这艰苦的环境里,中国人民解放军让雷锋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使雷锋下决心立志成才。

我们再看看有多少名人是在艰难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宋朝范仲淹的童年是在缺吃少穿中度过的',名将岳飞的童年靠母亲给人缝补洗涮养活,文章大家欧阳修的童年靠母亲用树枝在地上画字教育,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童年忍饥挨饿,不得不投靠佛门……这些人最后都成了名,有的出将入相,有的做了帝王。事实证明了一个朴素平凡的道理——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