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
《三国演义》是一本让我百看不厌的书,而在不同的时候读这一本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看的《三国演义》不是我们现在看的文字书,而是一本本连环画。它在我的心中是一个个传奇和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这一些故事都让我一直无法忘记。
上了初中之后,我读起了原著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现在的《三国演义》比原来的连环画更加让我明白了对书的理解,以及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
上大学我又看了一次,而我最崇拜的人是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中显示了他的才华和他的智慧。而且他和刘备一起,击退了曹军多次,在三国鼎立的年代,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控着蜀国的大权。而诸葛亮没有趁机夺取蜀国的王位,并且一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想把蜀国变得更加强大。相比之下,东汉末年的丞相曹操,他也是一个有大智慧、有雄才伟略的人才。但他并没有效忠汉朝,而是想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霸主。由此可见,诸葛亮是一个忠心耿耿、品格高尚的人。其实诸葛亮也没有次次打胜仗,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和柳列城,丢失了两个军事重地,给自己也降了职,这也说明诸葛亮是一个秉公执法的人。但他如果做错了什么,他也照样会惩罚自己。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这样,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责骂和怪罪别人,也不应该因为一点点好事而骄傲,人没有完全完美的人,所以我们要尽力改掉自己的缺点和自己的缺陷。
另一个我喜爱的猛将是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身体健壮,但做什么向来都是十分十分冲动。不过他也是刘备的好兄弟和好帮手。可是张飞也没有永远与刘备一起去对抗曹军,而是在深更半夜的时候被范、张两人给暗杀了,所以张飞也是一位英雄。
《三国演义》这一本书给我们讲述了古代三国时期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也让我们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大概内容就是周瑜想攻打曹操要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周瑜三日之内给他十万支箭。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都没动兵。而在第三天清晨,他拉了二十多条船,船边放满稻草人,向曹操水军进发,当诸葛亮到达那一天有大雾,曹操不敢轻易进攻,就让弓箭手射箭,一直射到了天亮,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走远了,回来以后他们一数正好十万。
我十分佩服他,他不仅能预测天气,还十分聪明,而且特别细心。我十分喜欢他,一定要做一个他那样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3
在我的书架上有许多书,最让我喜欢的一本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讲的,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英雄争夺天下的故事。我看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看了这本书,许多英雄人物都历历在目,非常吸引我,启发我。故事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关羽矫勇善战,张飞有勇无谋,尤其是,让我十分敬佩,赞叹不已。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浪费了一个天才。在这方面我有深深的体会。那是五年级时的一件事,有个同学在测试中成绩超过了我,我非常嫉妒他,疏远他,结果成绩也没多少进步,朋友越来越少了。自从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意识到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才能交到很多朋友。
在《三国演义》中,正是因为刘备的真诚,诸葛亮才会被请出来,帮助刘备争夺天下,要是没有这三位难的人才,刘备哪会成功建国呢?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有真诚的`心、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朋友。
《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嫉妒别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诚的心、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朋友,成就事业。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4
读完三国演义,心中激动不已,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于是又去查寻了许多相关书籍,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人物都有其特点、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一足智多谋、稳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一猜疑心重、为人机警又有谋略,雄且多疑。周瑜─擅长于用兵、聪明绝顶,自视甚高。
我喜欢书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种充满智慧的作战方式,实在令人激赏,也让我们学习到遇到紧急事件之时,不可惊慌,冷静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义之心帮助刘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国日后大业。并于出师表一文中,道尽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国演义一书中让我非常感动之处。
“熟能生巧”,是读完三国演义后另一个启发,那时期的诸侯们个个对于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练,并不是他们天生善战,而是时代迫使他们将一代代的经验慢慢累积与传承,且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时间不断努力练习就会慢慢熟练,再加上冷静而明确的判断,终会有成功之日。
三国演义是一本流传二千多年的历史鉅作,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可以从里面学到了不少历史教训,也从里面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且书中所阐述的忠诚、礼义、仁德也是我们必须效法的。
小时候,我看的是插画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眼中仅仅只是如同漫画一般的小人书,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只记住了一些骁勇善战的虎将,忠肝义胆的关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张飞,百步穿杨的黄忠,这仅仅是对人物的一些片面的看法,肤浅而无味。
书中的200多个人物构成了《三国演义》的灵魂。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但在《三国》里,我印象最深的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集历史与伦理于一体,他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但《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的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我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天下三分,各国你征我伐、用尽千军良策,为的是统一天下。可叹的是相争了六十余年的三国、最后却并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内政变故、慢慢衰弱、让野心勃勃的司马氏族轻松吞并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句来安慰自己罢了。
不看四大名著,枉为中国人!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绝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经典。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开《三国演义》,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治世能臣刘备;乱世奸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赵云;生性粗鲁的张飞。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牵肠挂肚,唯恐其遭遇不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也仿佛钻进了那本书里,与刘备一起商议军机,与关公并肩作战。
诸葛孔明,这个直到第三十六回才隐约出现的人物最让我敬佩。他初出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烧得曹军胆战心寒,说得东吴哑口无言。他的勇敢与智慧已在我的'心头印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合上《三国演义》,读完这段精彩的历史,可我始终忘不了那些谋臣武将的精彩故事。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6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久不衰、百读不厌、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喜欢读,但是他们都出的感觉和体会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三国演义》最精彩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塑造;二是天下兴亡、历史变迁、改朝换代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个方面也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伤悲”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家喻户晓,讲的就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争夺天下的故事,但如果细细品读,你还能体会到书中有着丰富的诸子百家思想,儒、释、道、法、兵等思想在书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另外《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成语、熟语也是数不胜数,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过河拆桥、乐不思蜀、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这些成语、熟语妇孺皆知,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另外关羽、张飞的“义”也给后人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小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认为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以下则会展开具体阐释:
曹操,一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奸诈。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其性格具有多面性,曹操是书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集许多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并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曹操读书多、见闻广,写出了许多千古名篇,并且培养了曹丕、曹植两位诗人兼政治家;刺杀董卓时,他无畏无惧,即使刺杀失败,他也临危不惧,读到此处,一位有勇有谋、不畏生死的英雄形象已悄然越于纸上;他爱惜人才,主张唯才是举,我们都知道魏、蜀、吴三国中人才最多的就是魏国,这为他曾称霸一时提供了可能;为收买关羽,他送金钱马匹,当关羽得知刘备去向仍弃他而去时,他仍然选择释放关羽;另外他劝事农桑、体恤百姓、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等也都是曹操身上的亮点。另外曹操身上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体现出他的奸诈;其次便是多疑,为了防止自己被别人暗杀,他多次伪造梦中杀人的假象;他错杀了华佗是一个历史遗憾,他五杀吕伯奢一家则充分体现出他的心狠手辣。
刘备,做为汉代的后裔,他一心想着要“光复汉室”,刘备聪明机智、能屈能伸,有着“宁教天下人负我,勿我负天下人”的坚定信仰,他心系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机智与正义的化身;我认为刘备的形象过于简单、平面化,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仁义道德可以看作是假仁假义,因此他的正人君子的形象不免时见虚伪。
诸葛亮神机妙算、善良勇敢,对三十六计了如指掌,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至今被人们称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的称赞,诸葛亮为辅佐刘备父子兴复汉室里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一个理想性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对他的塑造已超过了“人”这个限度,使他过于神灵化、超越化。
关羽则是正义与英勇的化身“义”是对关羽一生的最好概括,自从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后,他便誓死追随刘备,并决定与刘、张二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永垂不朽,关羽的义使之成为后代参拜的对象。
另外,《三国演义》所传达出的就是天下兴亡之历史发展得必然趋势。刘备,做为汉代的后裔只想着回复汉朝的兴盛局面,他没有意识到改朝换代是正常的、必然的,他忽视了汉朝的建立后也是在推翻了秦朝的基础上。而在他、曹操、孙权的努力之下,最终皇权却落入了司马氏手中,我认为这也是《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一个主旨。
“替古人伤悲”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书中所塑造的人物本身就具有悲剧性。文武双全的周瑜气量太小,在临终前竟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刘备有勇有谋,却不幸早逝,他的儿子刘阿斗一生碌碌无为;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却未能实现愿望;曹操亦是文武全才,他打败袁绍以少胜多,并铲除了多股势力,但是在他临死之前,仍未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中的吕布的命运也是悲惨的……《三国演义》的许多人物都是非常优秀的,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他们都生逢乱世,身不由己。时事造人才,但是时事也毁人才,当我们都到一个个英雄好汉都因种种愿意与你不幸去世时,我们顿时觉得遗憾、痛苦,因此看三国,不仅掉眼泪。
因此,读《三国演义》要从人物塑造和历史内容两方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