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学习的演讲稿

2025/08/03演讲稿

爱习作提供的学习的演讲稿(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的演讲稿 篇1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7年6班的z。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快乐学习》。

没有人不爱快乐,但快乐并不是只有在玩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的,其实,学习中也是一样存在着快乐的。就像在上课 ,老师一句温馨的关怀;开一次小小的玩笑;得到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与同学们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等,这些无不使我们感到快乐。作为一个受益者,我从中得到了相当多的乐趣!

快乐并不等于不会遇到挫折,遇到挫折也并不等于不会高兴。只要你认真努力就一定会伴随着挫折与问题。那样的话,我们就把它当成每月里偶然的几次阴天,我坚信,阴天之后必是晴天,风雨之后必定是彩虹!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于面对,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问题解决完之后那又是一种快乐的感觉!我们要会用发现的眼光,发现的思维去审视我们身边无意流过的那一瞬间,然后在一霎时捕捉快乐,将快乐储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遭受耳聋和盲眼的打击,几乎算是与音乐无缘了,可是他仍旧热爱音乐,没有音乐他无法生活。于是他继续选择音乐的道路,在听不见和看不见的艰苦情况下,依然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世界名曲。

王蒙也说:“学习,它使你对人生有了新发现,对世界有了新发现,学习造就了你的眼睛,造就了你的`耳朵,造就了你的神经,造就了你的智慧。”不难看出,王蒙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在我们平时学习中,学习的快乐在于把不同的课程联系整合起来,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只要你有收获,你就有快乐!

如果你在学习中没有快乐,那么你的学习道路将会失去色彩,使你不会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更不会进步。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与其在不快乐中度过,为什么不在快乐中享受呢?!

同学们,让我们快快乐地学习吧!

学习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理想是人生成才的动力,让我们马不停蹄的向着既定的目标而奋斗着,不知疲惫,直到实现。

有人会问,我们刻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的讲课时;当我们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我们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为今天的青年,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

我们是否想过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们,有首歌写得好“是谁供儿女上学,是谁教儿女做人,是父母的'辛勤操劳支撑起儿女温馨的家,父母是天,父母是地,父母是儿女永远的恩人。”

同学们“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让我们努力学习,用学问把自己武装起来,因为,给自己的礼物是学习,给父母的礼物是成才!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的演讲稿 篇3

"学习"这二字,你会想到什么?

作为正在学习的一名学子,谈起"学习"这个话题,猛然地觉得无话可说,因为这就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甚至于可具象到一本书,亦可抽象到我们个人,乃至民族的未来,但放慢思考的节奏,浅斟慢酌,心中便涌起千言万语,不吐不快。

我们究竟学什么——知识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二字,从字面上来看,无非解为"学而时习"之意,但我认为这二字后的深意,大有可究之处。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人类社会一路跌撞着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难以计数的文明成果,而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地汲取任何精粹中文明的汁液,并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在脑海融会贯通,加以创新。然而,我们的生命定有着或近或远的终点,那时我们头脑中的一切智慧都会随着生命温热的血液流向下一代,并期待着他们的继续创新与完善,这便是文化的传承。我们天天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学习知识,笔耕不辍,却常有人评论我们学到的只是偏激,而不是理性,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多愁善感而非博爱天下的悲悯之心,总的来说,我们只学到了知识,而没有重视文化的素质培养。什么是知识?知识如果不加以自身的感情去理解,去感悟,去揣摩推敲,那么它就是简洁的文字印在黑白分明的教科书上,呆板而又苍白,事实上它也的确是这样。那么能推动你情不自禁地去想象,畅游并理解,感受的那本能的力量是什么呢?这就是文化。"文化"为什么常与"精神"一词而连用,大抵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太多精神意志的伟岸与瑰丽,不知不觉中促进了社会的持续进步。就像荷兰姑娘钟情于郁金香花海,喜欢摇曳旋转的风车,美国大兵难忘记手中一杆枪那样,文化中所蕴含的,是因地制宜,因历史背景与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天赋的异禀,一种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截然不同的气质与风气。正因为如此,在关中八百里的黄土地上才诞生了以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农业文明,而在其正北的草场中,是风驰电掣的马群与随风起舞的蒙古姑娘飞扬的衣袂。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文化的作用效果,拥有悠悠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的儿女天生就有诗人的气质与广阔的胸襟。文化是血脉中洋溢着的灿烂激情,是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从一而终的脉脉滋养,是因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血统,从小饮黄河水,食关中米而注定的必然,是从我们牙牙学语时就已经体悟到的祖先的力量。

综上所述,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而另外的部分则无可置疑来自于有心人终生孜孜不倦的追寻与探求。《诗经》以其独特的地位传承于世千载,但当你初读时,读至"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之句,虽朗朗上口,幼岁垂髫之童会念之几遍后,弃之案侧,而学者则会反复斟酌,于脑海中勾勒描绘彼情彼景,兴许还会写下几句精要短批,享尽文字之馥雅醇厚,就如清人方润玉的《诗经原始》与"二毛"的《毛诗新注》,均是文化沉淀之结晶。这便是不同的文化累积所赋予心智的不同见术。学习,首推文化,因这是一种人来于世上必要的涵养与修行,是厚重历史的最好载体。我们至少应熟识本民族文化,才不枉为人一场,为学一世,切莫辜负了这人杰地灵之气。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没有知识的文化是空洞的,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作为中国的新希望,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力求在人文科学与伦理道德之间创造出新的制高平衡点。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广阔,自然兴趣爱好也就非常多样。就我个人来说,从小学习舞蹈,也十分喜欢音乐,后来也学习了笛子,又很乐意享受运动那种同场竞技的激烈与兴奋,但步入初中,沉重的课业负担不得不让我抛弃了许多自小坚持的爱好,起初也很遗憾,但后来想想,这世间有多少能让人沉迷的事情,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业,不能舍本逐末。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也是一样,无边无际的黑夜笼罩着波涛汹涌的海浪,纵使我们发扬鲁迅先生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的精神,也难以学懂所有的知识。因为客观的讲,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块不大的海绵,再努力也吸不完一片汪洋之水。所以才有了"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的哲理之句,但这不是说我们应只读分内的书,再扩展便都是不益的,而是指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军事战略,医药饮食,文学经典等诸多方面,我们均应有所涉猎,以便构建一个人存活于世间最基本的常识体系,令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与多彩,而这之中的重中之重是切不可忘记自己最基本的事业。换一种角度讲,多读书,读书广本身便可以推进自己对于本行的研究探索,以达到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效果。梁启超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说"书宜读杂,而业宜精专",就是这个道理。是故,一个真正的大家,他一生的突出成就决不可狭义的只定义在他从事的职业内。正如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学者吴小如曾评价他说"周汝昌先生学问渊博的程度,绝不是一个什么"家"就能概括得了的"。学习知识,广而不滥,研究问题,稳而不憨,是我们应具备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学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想问,是什么支撑着你一刻不停的迈动步伐,勇往直前,在孤灯下零点时仍?是胜利后内心的满足,他人的赞扬,还是那笔并不丰厚的奖学金?类比于学习,在越野中促使我们不断进取,勇攀巅峰的动力又是什么?是对未来的憧憬,理想的向往或是不得已的选择?这些因素因人而异,难以确认其中的些许规律,但肯定有很多人会回答是激烈的竞争。

少年游

树繁林密,不胜雀多,终四向散去。广袤华夏,难耐人聚,争一方水土。

怜惜雀哉,为食而亡,性命何之浅。辗转思索,汝急戾天,吾等番同也。

虽说积极且健康的竞争意识是我们追求上进的表现,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几分拼搏的紧凑,但我知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强打着精神,坐在这里奋笔疾书,有很大一部分必定是为了埋藏在我们心底的同一个目标——国家的崛起。周恩来从小就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声,郭沫若说"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这几个字说大很大又说小很小,但它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民族意识赋予我们天生的'神圣使命。清华大学20门课程中15门满分,4门99分,1门98的超级学霸韩衍隽就曾表示,他入学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为解决人类文明与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而努力奋斗,在本科阶段结束时自问无愧于学校与国家的培养。的确如此,作为中华少年,祖国在我们心中所占席位众多,每次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谁人的心中不燃起一团赤色的爱国火焰?当我们所有的精神寄托都破灭时,谨记只要国未亡,我们的内心就仍旧坚韧铿锵,这是我们最牢不可破的精神底线,象征着所有人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我们将为扞卫"国"的尊严与地位奋斗终身,这便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当你把整个国家,全体人民都想作你的关怀对象时,你也许会在精疲力尽时精神饱满,毅然向前。也因有了此念想,我们将团结一致,不骄不躁,永不放弃,以促进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之路艰苦冗长,故我们需知"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需尽苦功夫",乘驾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波浪里而分毫不为所憾,谨以此共勉。

换个角度看学习:

——营造一种学习的意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最喜欢苏轼的一阕定风波,诗人在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全无,在无遮蔽的天空下却毫不狼狈沮丧,反而在一片青翠中兴致高扬,恣睢放歌,好不快活!我们学习的道路亦如此,但纵然千难万险,我们都不能因畏惧而退缩,而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徐徐向前,用自己的臂力游刃有余地擎住这项细水长流的终生的事业。我认为所谓学习的意境即内心一种平静的心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却无风雨也无晴",平定的不只是翻滚的乌云,倾盆的雨线,更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曾晴雨不定的心态。

咏雨

旋风卷水绕青萍,乱雨若珠散云端。

惊破波下池鱼梦,扣断穿林佳士弦

兰香绕指悠幽雾,竹露排闼轻霏烟。

几杯香茗伴棋盘,浊酒孤灯相与眠。

一瓢弱水饮路客,笑谈风雨望凡间。

夜来坐谛雨霖铃,晨起寻向阡陌去。

愿大家营造一种自己的意境,在学习与生活中斡旋着寻觅希望之路,谨以此与诸君共勉!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家长:

你们好!

我叫占岩川,是这个班里的一名学生,能够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很荣幸。下面我要说一说来到初一与小学相比有何变化以及一些学习的方法。

从小学到初一,有着较大的差别,不仅学习的氛围变了,老师所布的作业重了,身边的同学也变了。当我们还沉浸在小学的轻松中,劳累的中学生活己来到我们眼前,在小学里我们轻松自如,在中学里我们手足无措,这也是较难适应的。作业多,这是中学与小学的最大差别,也是中学的特点,小学的作业大多是语数两门,而中学则不同,有语数英,生物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以一个正确的观念来看待,否则极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

学习方法中最主要的就是上课要积极认真地听讲,也许在你回头或开小差的一刹那间,就错过了一个知识点。“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不错的,老师讲过的知识下课后要时常复习,活学活用地用在作业上——因为作业所给出的题大都是变着法或以另一种方式来考你书上的知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是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我们可以打开台灯,坐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从而来背英语单词和课文,同时也可以边背边闭目养神,这样休息读书两不误!

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相信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够获得成功,获得胜利,获得更好的大成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有关学习的演讲稿8

孔老师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比起学习精神而言,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下位或者说是次要的东西。学习精神就是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饱满的自信心。今天是学习方法的.讨论会,那我就主要说一下我的一些学习方法。

我认为在课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就没必要说了,这个老师们每天不是讲一遍两遍,如果连课上自己应该干什么都不知道,那我后面讲的内容也就没必要去考虑了。

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 严格的说就是适合自己的、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它是符合学习者自身特点,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措施、手段和办法。注意,一定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特点。任何想要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以期迅速提高学习效率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极其错误的。一个总的原则是,不盲从、不迷信,绝不可以走别人的路,那样会让自己无路可走的。

虽说每一个人的学习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肯定有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首先,学习需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必须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上,我们要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规律,遵循先多后少、先密后疏的原则;在学习时我们还需要同学、伙伴间相互的支持和鼓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自信的心态,等等。这些只是确定了我们学习的一个方向,怎么走就要看自己的了。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学习效率”,这可能其他几位也会讲到。我们知道效率和时间是成反比的,没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我们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一倍甚至两倍的时间,这是学习中最忌讳的事。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关键就是要静下心来,一定要做到专心致志,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然后再说一下时间安排。我觉得应该充分利用好早上的时间,不是指到学校以后的那几分钟,而是早上在家的那段时间。早上的学习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重点应放在背诵上。这段黄金时间学习效率应该是最高的,可用在睡觉上做出的梦也是最美的,一分钟也可以是一个好梦,我都可以理解。能不能用好这段时间就要看大家有多少毅力了。中午的时间应该用来休息,最好是睡上一觉。晚上学习时间不可太长,这只是对极少数同学说。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学习时间太少。效率再高,没有时间也是不实际的。虽然我不赞同晚上到十一二点,但我觉得到十点钟也是应该的,也就是说晚上所学的时间至少应该和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差不多,大约四个小时,而且一定要有很高的效率。不管对谁来说,学习都是枯燥的,这种耐力只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累。

对于时间的利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突出重点,不要平均用力。这就首先要对自己和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谓重点,一是指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2、长计划,短安排。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的具体目标。

3、对自己要有时间限制。可以把所定目标分成若干个部分,对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还不会产生疲劳感。

4、计划要留有余地。

“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能够准确、清晰、简练地笔记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即使没有老师,抄读法本身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我学习的经历中,有许多学习中的难点都是在一边抄写一边思考。

学习的演讲稿 篇5

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愉快的暑假即将接近尾声,很高兴今天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前天老师找到我,让我谈谈对师德的看法。“什么是师德呀?”这是我问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老师笑着告诉我说:“师德呀,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你从幼儿园到现在你遇到过的老师中,哪些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老师给你人生的启迪?你把哪些老师的行为作为楷模?哪写老师的品德值得你称颂呢?”听老师这么一说,立刻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胆怯的躲在妈妈的身后,一位阿姨牵起我的手,面带微笑的说:“欢迎你,小朋友!”就这样一个微笑,一句话让我开心的牵起了她的手,走进了教室。后来她像变魔法似的让我认识了a、o、e,让我在加减乘除里愉快的遨游。渐渐的我学会了写日记,学会了写作文,我和她在文字里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今天她鼓励我,明天我给她提点小意见。当那些复杂的应用题像拦路虎一样拦在我面前时,她在身旁一指点,我茅塞顿开,他呢,还是在我身边笑着默默的看着我。她和我们一起跳皮筋,一起跑步,一起学习,一起努力。记得那次大合唱比赛,我们和她一遍遍的练习,从生疏到熟练,从面无表情到满含深情,她给我们作示范,作指挥,当我们捧着第一名的奖状回来时才发觉她嘶哑的声音,那一次她用我们一起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什么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路边她弯下腰捡起了一张小纸屑,我从此知道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再遇到小纸屑时,我也会弯腰捡起它,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也能伸出我友爱的手。平时同学们要是头痛脑热的,她总是比谁都急,问寒问暖,端茶送水,给缺课同学补课更是她认真做的。我在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做人的道理,不懈的努力,永远的快乐!

也许我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所师德,但是我知道老师你们给了我很多很多。你们是我生活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人生的指向标,在这里请允许我说声:“谢谢!”

敬爱的老师们,没有春的耕耘,哪来的荷香十里,愿你们永远是使者,将和煦的阳光洒满人间。一支粉笔,能点拨知识王国的迷津;三尺教鞭,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一块黑板,记下你们的无限深情;一个讲台,辉映着你们的艰辛。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