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让我受益匪浅。《西游记》的内容丰富多彩,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颇有神韵。
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四人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经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降妖除魔,终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读者的心、成为不朽的佳话世代流传。同时该书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中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是唐僧、他心地善良、诚心向佛。二是孙悟空,他艺高胆大,充满智慧、降妖除魔、无所不能。三是猪八戒,他憨厚可爱,贪财好色,但不缺乏善心。第四个是沙和尚,他敦厚老实,安于天命。四个人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作者笔下刻画最多、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从中我体会到了许多描写人物的感受。
也许是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缘故、我对书中的孙悟空最是喜欢,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上保护唐僧成功取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智慧和敢于跟强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让我十分佩服。
书中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最终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我们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学习,我们也会取得成就的。
《西游记》不仅仅是读《西游记》有感一部名著,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还是一本能激励、告诫我们不怕困难努力向上的好书,在此我告诫各位小读者,读书要理解书中含义、寓意不要沉醉于书中的故事,要把书读活、理解。
经典小说名著西游记读后感4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文学家已经发表过这部名著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著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猪八戒是他们四司徒之中最让读者讨厌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好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最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如下:
(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凡事都提倡‘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小孩,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小孩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外表除外),因为这种老师比较和蔼,并且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以前是天蓬元帅,当然了解世事啦),交给大家很多课外知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
(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是再合适不过了。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轻人,老人和中年人。他们同样需要猪八戒这种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取得别人的青睐与喜欢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人吗?答案没有人会清楚。我想会比较少见吧,现代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猪八戒也许是个幽默,有责任心且值得信赖的人吧。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光阴在点滴中沉浸,凝聚了那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故事,那艺术殿堂中熠熠生辉的明珠,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西游记的故事深入人心,被他们津津乐道;甚至梨园子弟们演绎,成为人们心目中永不退色的鲜明画卷。几百年后的今天,唐僧师徒四人那跋山涉水不畏艰险的精神仍鼓舞着千千万万人们,向着胜利勇往直前。那么为何它又有如此魅力呢?
我认为其中自然有他的奥秘。于是在冬日的午后,一壶清茶伴我开始了与西游记的邂逅。
“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为陛下取得真经……”他,便是一心向善的唐僧,漫漫取经路上,甚至连卑贱如草芥者都不忍伤害;也许只是善良,所以他博施济众,尊重卑微,在这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又有谁会留意路旁一株葱葱绿草,“脚”下留情呢?但他无时无刻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在颠簸的马背还是半夜三更;他的心中始终树立着信念,始终都不忘自己面对天下苍生当年许下的承诺,难道那些半途而废者不感到相形见绌吗?他又视美色如粪土,无论前面是高官厚禄的诱惑还是妖精的威逼。他始终面不改色,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难道不是应为他像千百年来的文人志士一般,守卫了自己的气节吗。然而有时他却因为自己的太过心慈面软而变为了迂腐,甚至善恶不分!他不分青红皂白,屡屡听信猪八戒挑拨离间,一次次误会了法力高强,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却正中了妖精们的圈套。直到自己身陷囹圉时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然而却又一次次不撞南墙不回头,唉,真是令人为他拘一把同情泪,然而他亦是团队的“主心骨”,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则贤愚混淆,更甚者颠倒黑白,这又何尝不是太过“心慈手软”的缘故。
令我感动的另一个人物非被毛主席誉为“金猴奋起千钓棒,玉宇澄清那万里埃”的悟空莫属,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曾一度令人闻风丧胆,但最终应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与目中无人而被如来压于五指山下,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五百年是对他的磨砺,不禁一番风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五百年不但是对他以前惟我独尊、狂妄不羁的威慑;这五百年的修行即使必然也是未然,这既对是对他的一次重新定位,也是对他做出一番成就的基础,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若是没有这五百年来的沉淀与积累,又何来以后的战斗圣佛。又有谁知道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泪水,汗水甚至血水呢?
火眼金睛的他每次都识破了妖精的阴谋诡计,为了唐僧的'安危,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即使被八戒挑拨的师傅责骂,悟空永远忠心耿耿。在危难关头仍然为了唐僧而不顾一切,无论妖精布下的天罗地网是多么狡诈,他总能化险为夷。
我静静合上了书,这一切仿佛在眼前浮现:菩萨心肠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搬弄是非的八戒,少言寡语的悟净;他们各有千秋,也许,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组织才是成功的,这也是西游记给我所上的一刻吧。
那桌上的香茗依旧散发着点点醇香。
附注:
几度沧桑几度时光,几度风流潇洒,它,连接了古今中外。它,把陌路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了它,所以我邂逅了你,即使我们隔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即使我们素不相识。
透着时空,我远远地遥望着你的背影,太模糊了,隐隐只有那一身青衫兀自清明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的前世是莲么?不随世俗,洁身自好。
你是自傲清高的,不堪与当时的人们随波逐流,但却依旧对当时的统治保有着一丝天真的期待“佞人远,古道还。“然而,你还是失望终将绝望了,你胸怀大志,却在世态炎凉中磨灭;那抱负早已成为对腐朽制度的满腔仇恨。你的青春在官场中消失,此时早已两鬓斑白如霜,十八年少的万丈豪情早与你无缘,只剩下空怀感慨,临风长叹的凄凉;于是,你提起笔,记下这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在百年后让人拍案叫绝。
让我再一次在滚滚红尘中寻找,只为再看一眼那青衫依旧,吴承恩。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日不变的是那种真情流露和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西游记》时都会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又不服天上各个神仙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自称为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舒坦,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向往自由的生活。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在这个剧本中,我始终一如既往的支持孙悟空这个角色,虽然这个只是一个角色,在生活中我们也很少遇到这种现状几乎没有,但是孙悟空那不懈的.精神还是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因为他有一颗不服输,不认输,忠心耿耿的心将我们的心联系在一起。
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
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的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当我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永不腐败的精神支撑着未来!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中国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读过。在我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部便是《西游记》了!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再一次阅读这本名著,我有了同以前不尽类似,甚至迥然不同的体会,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西游记》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唐圣僧唐三藏与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主要刻画了孙悟空这个不畏艰险,勇敢大胆,具有反抗与斗争精神的英雄形象。他一路上斩妖降怪,保护唐僧,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尽管他也曾经大闹天宫,滥杀无辜,做出了许多看似错误的事情,但是细细想来,这些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正是玉帝的昏庸无能,只封给行者“弼马温”的职务,才激怒了悟空,酿成了大闹天宫的悲剧。如果当初天庭重用他,而不是一味的糊弄他,说不定就早已没有了以后的故事。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讽刺了当时制度的.腐朽,君王的昏庸。也正是因为唐僧的肉眼难辨真相,才使得悟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死了妖精变的姑娘,老妇和老翁。要不是行者三打白骨精,唐僧早就命丧黄泉了。然而悟空却不计前嫌,在唐僧的下一难中回来保护他,足以见他的正直的品格。
悟空这个形象的刻画,其实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的寄托。他斩妖诛怪,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以及上天下地,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正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渴望征服大自然的理想。相比之下,猪八戒的形象则差远了:他相貌丑陋,好吃懒惰,贪玩贪睡;即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却也总忘不了高老庄的媳妇,时不时的打打退堂鼓;他还不分敌我,在金角大王那一回中公然向妖怪报信尽管他有一身的缺点,但他也老实憨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关于唐僧的刻画则要少一些了,只是通过妖怪到来时,“魂飞魄散”“吓得跌下马来”等描写来表现其懦弱的性格。沙僧的描写就更少了,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唐僧和沙僧刻画的缺陷,不得不说是《西游记》的一遗憾。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本书的批判效果尤为强烈。例如,描写妖精与佛、道之间的关系:黑松林的黄袍怪诗天上的“奎木狼”下界;金角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山大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的青狮,白象,三怪大鹏竟是如来的亲戚对于这样的妖怪,每当行者要将其打死的时候,它们的主人都会过来“收伏”它们,其实却是为了保护它们不受伤害。例如赛太岁原是观音的金毛犼,它下界大闹朱紫国,观音却说这是为他们消灾这等描写都尖利地讽刺了昏暗的封建社会中当官的与动乱的勾结一气,迫害人们的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吴承恩只能把愤怒与不满寄托在了描写的人物之中。用孙悟空来扮演着社会的正义之士,用猪八戒代表着小人形象,用唐僧表现一个“脓包”的官员,用沙僧刻画一个老实本分,埋头苦干的人。通过它们西天取经路上的种种遭遇,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官员的丑恶嘴脸,赞美了正义之士,辛辣的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混乱。美中不足的是,西游记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而是幻想能通过改革,维护封建统治,创立一个美好强盛的明朝。
不可否认的是,《西游记》的确存在一些缺憾,例如每一回的开头,都会介绍唐僧一行四人来到了一个山里或树林里,然后描写环境的阴森,写唐僧从马上吓得跌了下来,写行者
安慰说不要害怕,有我们在,然后唐僧才再次上马,文章才切入主题。这不免显得十分啰嗦和重复。然而我们应该汲取《西游记》优秀的部分,学习作者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学习悟空的斗争精神;学习唐僧的一心向善;学习猪悟能的老实憨厚,学习沙悟净的脚踏实地,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在俺念小学的时候就拜读了《西游记》,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猴哥。他曾经是俺的偶像,直到如今,他仍然是俺的偶像。猴哥的果敢、耿直、嫉恶如仇、玩世不恭,敢于向最高统治者挑战的精神归纳为一个字:勇。
猴哥在花果山跟众猴终日游山玩水,日子过得逍遥快活。但并不玩物丧志,一想到自个是否能长生不老的问题,立马就去仙山拜师学艺。学艺期间相当刻苦,如果不是仙师提早赶他下山,猴哥还是肯用心学它十年八年的。
回到花果山后,猴哥也不忘昼夜练兵,以提高众猴的武艺。想是猴哥看出了世道的艰难并预知世事险恶,于是总听他喊道:“孩儿们,操练起来!”
猴哥敢作敢为,自封为齐天大圣,这个封号终于惊动了玉帝,按今天的'话说“帅的惊动了党中央”。玉帝马上派太白金星前来打探。
玉帝唯恐猴哥闹事,逐封个管马的官给猴哥,太白金星欺负猴哥不识官衔品从,骗他是个相当大的官,率真的猴哥也就信以为真,其实也就图个新鲜,因为根本不知做官为何物。猴哥任职期间也相当的尽职尽责,不但把马养得肥大壮硕,而且在天庭还结识了不少神仙哥们。只怪猴子太有上进心,一听玉帝老儿给的官如此卑微不由心头火起,逐下凡回他的花果山去了。
猴哥到底是个妖猴,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会友游宫,交朋结义。今日东游,明日西游,云去云来,行踪不定。反而天上诸仙看了不舒服,怕他又生事端,逐奏明玉帝,与猴子执事,免生事端。这次又由太白金星出面,谗言好语把个猴哥骗上天庭,让其管那蟠桃园。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猴哥逐答应了。
猴子是改不了本性的,你让他规规矩矩的安分守着那蟠桃园,那得付出点代价,这代价就是猴哥可以任意的吃遍园中的桃子,只为尝个鲜。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准备大开宝阁邀请诸仙到瑶池中做“蟠桃盛会”,即命那七个如花似玉的仙女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仙女来到桃园遇到猴哥,猴哥自然要问:“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七仙女洋洋自得的说出各路神仙的尊号,猴哥心里掂量着有没自己的份,必竟猴子掌管这蟠桃园理应有一席之位呀。当得到七仙女肯定的答复:“齐天大圣,没听说过。”随之而来的是嘲笑之声,把个猴哥气得嘶牙咧嘴地把七仙女定在了空中,逐骂道:“好你个玉帝,三番四次骗俺上山却戏弄于俺,看俺怎么收拾了你这蟠桃宴”。于是把个蟠桃宴搞得是乌烟瘴气,过后又误闯入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偷吃了炼丹房里的金丹,终于触怒了玉帝,违犯了天条。
真是: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
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
花果山被天兵天将围得个水泄不通。好猴哥,闻天兵天将来此捉拿他,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话音刚落,一小猴来报:“众神泼言恶语,在门前骂战嘿!”猴哥笑道:“莫睬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嘿,这猴子还有点文化,只怕是作者吴承恩吧。说犹未了,又一小猴来报:“爷爷!那九个凶神已把门打破了,杀将进来也!”此时猴哥勃然大怒:“这泼神,老大无礼!本来不与他们计较,三番四次的欺负于俺,忍无可忍,待俺杀将出去,好让那毛神领教领教我老孙的金箍棒。”即命独角鬼王,领着七十二洞妖王出阵。顿时与诸神战得是天昏地暗,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这一场混杀直到日落西山。一山还有一山高,猴哥终是神力有限,败下阵来。猴哥给玉帝捉回天庭,严刑拷打却始终保持乐观的个性,实在是精神可嘉。当太上老君把猴哥塞进炼丹炉,他还只管在里头喊叫:“好舒服,好凉快,老头你把火烧旺点。”看到此我会心一笑,感叹世间哪去妥如此一猴。
到了后来,猴哥被如来佛祖翻掌一扑,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一压就是五百年。后遇东土大唐僧人解救逐随其去西天取经,脑门上多了个“紧箍咒”。如不是这“紧箍咒”,任肉眼凡胎的唐僧如何能把他怎地,这也叫一物降一物,岂能叫你反了朝纲不成。
好个猴子,取经就取经,在迢迢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作斗争,历经了千难万险及形象幻化为妖魔鬼怪的八十一难并降妖服怪,一路排除艰难,护送唐僧直达那西天极乐世界。
他的战斗精神是一曲人类战胜自然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