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名著读后感

2025/08/04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名著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名著读后感 篇1

从这四部影视中我得到了四点生活指示,一、对恶势力的反抗;二、对独立、自由、平等的追求;三、对人生的反思;四、对爱情的理性。当然,这不是我的新思想,也不是我对影视的新观点,但确确实实又是我对生活的新认识,我对自己的未来的新思考。

对恶势力的反抗。我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恶势力,更不知道如何去反抗,因为我生活在一个被重重保护着的环境里,也不曾独自生活,更不曾到社会上进行闯荡,所以,一切恶势力都被挡在高高的保护墙外。现在,我知道了,恶势力就是与正义相悖的,与美好相反的力量。反抗,就是让我有清醒的头脑,坚强的勇气,凭借一己之力来阻止恶势力践踏正义,践踏美好。譬如,崇尚科学,远离邪教;勤奋好学,抑制懒惰。对独立、自由、平等的追求。在我看来,不独立的人才追求独立,不自由的人才追求自由,不平等的人才追求平等。然而,对于我,终于不能和对独立、自由、平等的追求发生了关系,因为我生在独立、自由、平等的新社会里,长在完善独立、自由、平等的新社会中。所以,我的新认识,新思考是:回看那段人们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历史,在心中对那些人充满敬畏,尊重、爱戴那些为后人获得独立、自由、平等而牺牲的人,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现在拥有的独立、自由、平等。对人生的反思。这是简爱最美好的品质,“life appears to me too short to be spent in nursing animosity, or registering wrongs.人生苦短,不能用来记仇蓄恨。”往回看,有多少文人墨客悲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这一点对外物都是公平的,我也常常悲叹,我看不起心中没有敬畏的人,更看不起不敬畏时间的人,影片的主人公简爱有这样的思想,说出这样的话,我从心底里喜欢她,敬畏她。看到这里我的心情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指导自己实践的'理论了,就好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仿佛寻到了攀升的云梯。最后一点,是简爱对爱情的理性。她的爱真诚,她的爱有激情,但她的爱更有理性,更有道德。拿现在的话来说,她不会选择当“小三”,所以她选择离开。对于爱情,我不敢多说,更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淡淡地说:“我赞同简爱的选择”。

看完这部影视,有说不清的感触在我脑中,又道不明的感觉在我心中。我正尝试着踏进生活的长河。多看这样有启迪的影视,积累有思想的语言,吸收指导性的生活经验,也很获益匪浅。

名著读后感 篇2

路瓦栽夫人一夜风流,得到的却是十年辛酸——项链丢失了。别的读者认为这是路瓦栽夫人一生的不辛,但我认为这样值得庆辛,因为项链的丢失,使路瓦栽夫人从幻想回到现实生活中,使她生活更有意义,更加充实了。

丢失项链,路瓦栽夫妇东借西凑最终用三万六千法郎巨款买回钻石项链,还给了佛来恩节夫人。欠下这一大笔钱后,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她来偿还这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凭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假如她没有丢失项链,假若她没有掉这笔款子,她必须还是跟过去一样,梦想那些幽静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还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和精美的晚餐。

可路瓦栽夫人此刻呢?

她懂得了穷人的艰辛生活,她得干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厌恶杂事。每一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楼下。她的穿着想个穷苦女人,胳膊跨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得节剩这一切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偿还这可怕的债务,假如不需要偿还这笔债务,她也不会劳动也不会上街买菜,她必须做着甜梦,穿戴华丽地去参加舞会,大出风头。

十年后,债还清了,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神情笑了。这笑充满还债务的简便感,充满了对自食其力上午生活的自豪感。假若项链没有丢失之前她还会笑吗?不她必须还在追寻享受,梦想过豪华的生活,永远贪得无厌,还会为不能过高雅和华丽的生活感到痛苦。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挫折、失败有时不是坏事,倒是好事。没有人能强行压制一个人对美,对富贵,对安逸生活的本能追求,对玛蒂尔德也是一样。

项链丢失后,青春美貌和人格尊严这两个法码摆在人生的天平上,逼她作出选择。她决定放弃青春,选择尊严。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说是懂得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那么对她来说那极细小的一件事是“败坏”她,还是成全她呢?最初玛蒂尔德被强烈的可怕的虚荣心所俘虏,之后,她义无反顾地作出令人惊讶的决定。最终,当她再遇自我依然年轻美貌的朋友,当她得知假项链的事实后,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天真的笑容。这笑是她自信和骄傲的表现。

小说发人深省之处是让我们目睹了污浊,虚假,拜金的社会中的一颗金子般的心,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玛蒂尔德是不幸的,她不幸在于不能盼自我得不到的东西而白白地增加烦恼,同时她是幸运的人,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生活不只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是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过。

名著读后感 篇3

寒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匪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著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名著读后感 篇4

这是一部可以称为民族史诗的作品,从清末到解放新中国成立,恰好是中国几千年来最动荡的半个世纪。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走向终点,各种军阀混战,轮番登场;日军侵华、国共相争。在如此巨变的大时代背景下,作者以白鹿两家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白鹿两大家族的跌宕起伏,家国天下的沧桑巨变。

白鹿是白鹿原上精神的象征,虽然是个传说,在书中朱先生就是人们心中的白鹿。在白鹿原心中朱先生就是个圣人,饱读诗书,对世事总是能深刻的洞察和准确的判断,关键时刻能够为民请命,国家危难时刻也能挺身而出。出世淡泊名利,至死都无愧与青天,无愧与生命。朱先生就像那个神奇的.白鹿,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候给刚经历过几千年封建思想的还略显愚昧无知迷信的人们指明道路。

白鹿原住着白鹿两个家族,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宗祠。不同的家风塑造着白鹿两家不同的人格。身在族长世家的白嘉轩很好地秉承了白家的家约,他稳重,能干,仁义甚至比父亲更加适合担任族长。他恪守祖辈传下来的族规,对待子女对待族人皆是如此。在动荡的乱世,他恪守着自己的处事准则,他光明磊落,所以他的腰板总是挺得很直。而鹿家祖先有言:鹿家子孙若能考上举人就在他坟前放鞭炮、放炮筒。这种虚荣在鹿子霖身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这种虚荣蒙蔽他的心不断侵蚀着心中的善。他不仅贪婪好色,暗地里与白嘉轩争斗,而且官瘾很大,这些都迫使他不得不做很多阴暗龌龊的事情,最后也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社会的动荡之下为革命为理想献身的青年:白灵、鹿兆鹏、鹿兆海;勤勤恳恳的长工鹿三;放荡妖艳的小娥;先入土匪而又洗心革面的黑娃;由纯洁青年变化而又变得阴险的白孝文……每个人物在如此剧烈动荡的大时代下都那么的鲜活动人心魄。

所以,白鹿原是如此恢弘的一本书。你可以把它看成一部制度变迁史,你可以把它看做一部史诗,一个描绘中华民族命运和时代变化的影像,你可以把它看做一个辛辣的讽喻,一个揭露人性美丑的大戏。而我看到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却又如此坚韧不拔的民族印记。它有时候是那么绝望,却又充满希望;它有时候看似软弱,却又从没忘记坚强;它有时候充满苦涩,却仍然没有停止哺育他的人民。它有时候也不堪、也黑暗、也龌龊,但它仍究是我们的魂魄。

名著读后感 篇5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肉体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样,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句提出精神平等的著名独白,初也令我为之一震。同时,贫穷低微的女家庭教师与桀骜富有的男雇主突破传统的爱情,也似乎确实昭示着主人公的不拘世俗。

然而,这闪光之处同样伴随着来自作者的俗套。曹雪芹对妙玉之判词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此话同契合于简爱,口口声声追求高洁、平等,终不过是无力反抗命运而自欺欺人的庸俗女子。

此书最令人莫名的,乃简爱知晓罗切斯特本有妻子后毅然出走一节。所谓简爱追求地位平等,不甘心做情—妇是也。试想,既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既为精神与精神间的爱情,又何惧婚姻制度与世俗名义?又何来妻子、情—妇之分?正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怜男女主人公突破阶级地位的伟大爱情,竟又倒于世俗的婚姻名义,真真可笑可叹!

另一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爱获赠大笔遗产后终以“平等地位”回归男主人公身边。此处的“平等地位”又是世俗社会中所谓之地位。夏洛特在高歌精神后安排此趋同社会规范、符合大众情理的结局,实为一大败笔。可见她依然局限于资产阶级的婚姻制度和道德规范。

众所周知,夏洛蒂在撰写《简爱》时将自己代入角色,她实是为满足自我本能而创作。她的创作使自己面对现实的无奈得以发泄,同时给读者提供了做白日梦的快感。此种自传性创作很难令作者保持理性思考,因而此书颇多偏激与幻想之处,我们身为文学爱好者首先应客观看待,不用忙着歌—功—颂—德。

名著读后感 篇6

我爱读书,而且特别喜欢童话。

从小到大,我不知看了多少篇童话,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都是美好希望的象征与寄托。在这些童话中,我最喜欢《丑小鸭》了。这篇童话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文章虽然一样,但每次读了的感触却各有不同。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我并不识字,就要妈妈说给我听。听完之后,从丑小鸭同伴的嘲笑中,我真的觉得它很丑,却不懂得什么叫同情。不过,自从妈妈讲得惟妙惟肖的语调和《丑小鸭》的情节中,我迷上了童话,为了能读到的童话,我经常向隔壁的姐姐请教识字,就这样,我会认字了。

不知过了多久,无意间又翻到那本《丑小鸭》,我又翻阅了一遍,因为上了学,知识与情感也随着我的成长而积累,于是,我开始同情它了。

读六年级的时候,我又翻开那本不知翻过多少遍的《丑小鸭》,我开始细而深地去品味了,于是,我在它的身上看到了勇敢与坚强。

在学习上,以前的我总是碰到难题就退缩,后来被丑小鸭的精神感动了,我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所以成功已不再是难事。

丑小鸭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它本来是只白天鹅,却因为不知怎么搞的',不小心被鸭妈妈给孵化出来了。由于外形的不一而遭到兄弟姐妹们的打骂与嘲笑,终于它告别了妈妈,悄悄地流浪去了。

在途中,它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与嘲笑,但它没有放弃过生活,虽然它也很在意自己的容貌,也很自卑,但它一直坚强勇敢地走下去了,因为它坚信世界这么大,一定会有它的容身之处。有一次,它看见一群美丽的白天鹅伴随着优雅的叫声与身姿飞过蓝天,停在湖里打闹嬉戏,丑小鸭简直看呆了:“它们是多么优雅,多么美丽呀!”不禁羡慕不已。于是,它也尝试去飞,即使它知道也许又会遭到一阵嘲笑,它也没有犹豫,它先是用劲地扇动着翅膀,渐渐的,他的动作变得轻盈起来,它也飞上了期盼已久的天空,并得到了人们的赞美,它重新拥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而它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一只丑陋的鸭子成为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在我的学习中给了我鼓励;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在我的生活中给了我自信,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会想起它,于是便擦干泪水,继续向前走。

它陪伴我走过了最珍贵的童年,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我要继续和它携手共进,一起寻找心中的白天鹅,飞上那美丽宽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