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2025/08/04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朝花夕拾读书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篇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无意中看见一本封面淡蓝而边角已泛黄的小书,好奇地抽出这本书,原来是我阔别多年的好友——《朝花夕拾》。上次与这位好友遇已是数年前,那时尚年幼的我读来只觉无味,更无心得可谈,但冥冥之中又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让我对它念念不忘,再去寻时已不知去向,却不曾想在此“重逢”。

现在读来,与先前的感觉又有所不同,原来那种不可名状的情感仿佛随着我的成长一点点地清晰起来。或许正是作者在“狗、猫、鼠”中严谨而不失童趣的仇猫理由,唤起了我记忆深处那片沉睡的光阴,想起那时常戏弄吵闹的小花猫,把小狗掉下的牙种在土里祈祷着长出一树小狗追着大狗。鹅在屋檐上又跑又跳的种种童年趣事,现在想起仍忍俊不禁。再读到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惬意与自由,又他让我眼前浮现出当初那个在田间追蝴蝶、采野花、躲蜜蜂的小女孩来。我几乎忘了,那就是童年啊!

又或许是“阿长和《山海经》”中作者对一本图画的迫切渴望,让我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时代。让我想起那些被人们蹂躏后随手一丢的书本,想起那些被人们玩厌后扔在一旁的图画,想起那些蜷缩在黑暗角落的被遗弃的玩具。先生曾经梦寐以求的一本简单的图画书竟成如今我们不屑一顾的旧物。也许我不该用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衡量如今人们做法的对错,但我们手是否正的在充裕的物质海洋中丢弃了我们的初心?一份关于求知,关于不弃的初心。我在先生的书中读到阅读的初衷,读懂阅读中收获不止知识,真正的成长。

《朝花夕拾》中,作者无非想在纷扰的现实中寻找那些娴静罢了。而现实又是如此芜杂,于是先生索性在回忆中抄出了这篇散文集。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朋友,如果芜杂的现实令你无所适从,不妨造访一次回忆,因为总有那么一个片段,会拨动你最坚强又最柔弱的心弦,漾起一潭微波,告诉你只要举步前进,希望就会从脚下延向远方。

合上书本后的千头万绪汇于笔尖,诠释着我眼中的《朝花夕拾》。在先生的回忆中拾起我的童年,在怡人的阅读中收获成长。回忆固然珍贵,而现实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应活在当下,为日后夕拾朝花的美丽而不懈努力!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篇2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篇3

老师曾说过:“阅读《朝花夕拾》时,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颠沛流离的中年男人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作者在文中所提及的那些童年时期的喜和悲、爱与憎,实际上已被当下一种成熟的、融融的爱意所包围。”

相对于自己“离奇”的现状而言,这种留存于记忆当中的“意味”备受心灵的呵护。这种爱意是单纯的、流动的、温柔的,它不仅出现在作者对长妈妈的回忆里,也出现在对“五猖会”的怀想中,还出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途。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组组生活画面,呈现在眼前,有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有对往昔亲友师长的感念,也有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与抨击。

对他而言,童年生活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对我而言,读他的作品也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也许是百草园的趣事让我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吧,我竟特别的羡慕那个在百草园胡作非为的孩子。当他牵连不断地拔起了何首乌时他该多么快乐啊!当他摘下覆盆子,把它们一个又一个送进嘴里感受它们的又酸又甜的味道时,又会多么满足!当他弄坏泥墙根时,心中也可能会有一些愧疚吧!当他在雪地里捕鸟,看小鸟一个又一个自投罗网时,心中又会多么的激动!生活啊!你欠我一个童年的百草园!

对他而言,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温暖过他生命的人,让他永生难忘,正是这些爱的'供养,让他成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

闰土的父亲有很多捕鸟的技巧,曾让小小的他大大佩服;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历尽千辛万苦为他买来《山海经》,曾让苦闷的他感激不已;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呵护让他在无助中感受到温暖。生命像列车般疾驰而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曾经给与我们点点滴滴的爱的供养的人。

对他而言,从旧时代一路走来,生命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是那个时代的旧文化带给他的,他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小小的他多么盼望早早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他背《鉴略》;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他对愚孝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反对白话的行为进行了大胆的诅咒;在《猫·狗·鼠》一文中,对猫的欺软怕硬表现强烈的憎恶,有力地回击了“正人君子”们对他的攻击,千夫所指,横眉冷对,这是多么勇敢的精神啊!

逝者如斯,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读文犹见其人,他笔下的往事,如同盛开在文坛的花朵,虽似幻如梦却永不凋零。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篇4

人间处处有真情,书也如此。我读了《朝花夕拾》,也了解了不少“情”。

在《父亲的病》中,作者通过写父亲的临终前和临终时,让我感到了亲情的重要性。作者后悔,后悔自己在父亲临终前,按照传统不停地叫着父亲的名字,而没能让父亲安心地,不留牵挂和遗憾地离开。是啊,亲情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我们都会因亲人而喜或忧,也会使亲人因自己喜或忧。也许在平时,我们把亲情看的'轻如鸿毛,只有在真正失去亲情时,才会去惋惜它,留恋它,又或许......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范爱农》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与朋友范爱农的不和谐经历。一开始,作者憎恨范爱农,憎恨他的一举一动。但命运的分离和重逢,又让作者有了隐不住的情谊。情谊是不可动摇的,在范爱农逝去后,作者又为后人阐述了自己的悲伤与怀念。

作者有情、有义,无论什么情,都毫不改变地珍惜下去,怀念下去......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篇5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篇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光,在童年里,有欢笑有泪水。然而鲁迅的童年虽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心态。闲暇之余,我一点一点地读完了鲁迅爷爷的童年,不同的年代,所经历过的童年趣事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鲁迅爷爷的童年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大。初读《朝花夕拾》的时候觉得这并不像是一本名著,一部作品,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和你闲聊家常。鲁迅爷爷的这一部作品没有华丽的好词佳句,有的只是平实的语言,却更吸引了我,给我一种在向我讲故事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这部作品。

鲁迅先生是怀着真挚的感情在怀念他童年的一切。鲁迅的童年回忆就仿佛一篇感人的日记,不经意一翻会让给你感到流连忘返。

幼时的鲁迅,不时到园里的泥墙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乌接连不断的根,为贪嘴而去摘带刺却酸的覆盆子……童心总是充满无穷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园给了他无尽的欢心,童年也因此更多了一些乐趣。

这便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到这一部分时,忍不住多读了几遍。这里讲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描述了在百草园的生活,这种无忧无虑甚是让我羡慕,而后又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读书。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透漏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鲁迅爷爷在幼时的画面,稍稍令人神往。而对百草园的精彩描述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很好的对比,揭示了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体现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这是鲁迅爷爷在书中写到的一句话,鲁迅也曾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这说明当时在创作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已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感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却又忘记了。”

这是鲁迅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文章很多都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是一个回忆。看过的回忆,大多都是美丽而又幸福的,倒没见过鲁迅这般别样的《朝花夕拾》,这样,也格外难忘。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送你一本《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梦想,愿你的心情变得平静而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