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读《傅雷家书》时,很是为傅雷与傅聪那种亦父子亦师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动。家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劝慰和鼓励;二是傅雷与儿子互相探讨艺术真谛和自我修养;三是傅雷作为精神导师,对儿子进行为人处世、德行素养的指导。正如傅聪所言:《傅雷家书》只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傅雷在家书中,谈做人、谈艺术、谈生活、谈婚姻、谈读书,展示了傅家门风,真实生动。
这本书之所以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是因为它可以有无数种打开方式:作为一份历史存照、供世人窥探精神贵族之精神风貌;作为古典乐知识的一份父子对谈;作为一本有关修养做人的指引;一份亲情的'见证……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傅雷在傅聪1954年出国留学临行时的叮嘱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风,轻摇着柳枝;天,洒下一抹残霞的殷红;云,领着余温悄悄离去,只剩下一片朦胧的夜幕。
月光洒在《傅雷家书》的蔚蓝色封皮上,傅雷用他那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一张张信纸,传递出一份份动人的'舐犊之情。当我从书中感受着父爱的力量,即使身陷痛苦之中,因虚无的名利而苦不堪言之时,我也能感受得到那多么温暖,多么神圣,我逐渐明白了,“那是爱的力量。”
羡慕着傅聪得到的爱,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人。
四年前,妈妈的离开并未带走我一滴眼泪。是绝情?不,是幼稚。懵懂的只被我弃之于野。渐渐的,外婆逐渐占据了妈妈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关心、疼爱、信任只是冰山一角,我曾无比幸运地度过我的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也曾一度认为,我是多么重要。我渐渐地明白了“被爱的感觉像棉花糖,柔软而又甜蜜。”噢,这不是《傅雷家书》中傅聪被爱的感觉吗?
时至今日,妈妈抛弃了事业,没有一句怨言。当我叫出“妈妈”两个庄严而神圣的字时,我分明看到了她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当她用那黝黄粗糙、苟匀无力的双手整理行装时,我分明看见了几件穿来穿去,洗了快发白的T-恤衫和外套。我在心底呐喊:“妈妈!”长大了,也明白了:“爱,其实无须证明,真情其实就在我的身边,经过时间的沉淀,早已变成了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
爱的感觉,是一种享受,享受浴火涅槃的重生愉悦;
爱的感觉,是一种诫勉,鞭策灵魂深处的懒散傲慢;
爱的感觉,是一种震撼,震撼精神境界的酣畅淋漓。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我把夜空剪成一个信封,又用星星砌上你的名字,盖上月亮圆圆的邮戳,然后等待…… ——题记
书信向来是最诚挚而真切的文字,其中没有矫一揉一造作,尽为作者自然的真情流露。古今中外的伟人们也常以书信为寄托,讲述自己的情怀。可记得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便是那对家书系着亿万情结之人,通过家书来抒发他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荣辱的思想。也又如外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致韩斯卡夫人》则表现了他对韩斯卡夫人的敬意之心。人心之间,可能会有着一层一层的阻隔,不能很好一交一流甚至不知该如何一交一流。我想,书信便是那最妥当的方法,委托信鸽来传递各人之间的情感。
或许过于敏一感的我们与不善言辞的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心中藏着太多疑惑不能被解决,不妨用书信的方式来书写自己的烦忧,那么孤独的沉默便将款款而去。傅雷便是这般,将原本僵硬的父子情转变成朋友般的存在。页页信纸氤氲着傅雷老先生浓浓的父一爱一。父一爱一有严厉、有一温一和、有倔强、有无情、有原则,但他都是对子女一爱一的凝结,小小的我们用心读懂就足够了。
《傅雷家书》是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是一位父亲写给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又在于它从儿子的角度出发,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与人生的真理。傅雷所书,语言含蓄、情感真挚,令孩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更是傅雷先生浓浓的父一爱一与全部家书的情义,恰使长子傅聪在异国的漂泊中,得以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困难,最终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
寻常的亲情充满了感一性一,很少像傅雷这般理一性一的.亲情。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一交一流,给全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这种情感魅力日显珍贵。
以此看来,书信的魅力是无穷的。可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以各种通讯设备来获取联系,却忘记了通信这种古老又高雅的文学情趣,有一段时间,我也沉恋过书信,在素色的纸张上,我将一点一点情感写下,一点一点成熟记下,每个黑字都是印在白纸上的灵魂,我用情感接触它,它便活了。写信、寄信、收信、拆信、读信,每一个过程无疑充满着神秘与兴奋,就连挑选信纸,也可能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傅雷家书》让我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亲情的一交一流,父母对孩子的一爱一,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令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那句话更信服:书信是生命的慰藉。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实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多有意思,看着没趣。可当我将我的这番感想告诉给了正在打工的姐姐时,我姐很是恼火,她先狠狠地训我一顿,在语重心长地为我开导。当我的心灵雪峰被她的那轮暖暖太阳融化时,我再看这本书时,我骤然才发现我以前那缺少远离家乡的经历的精神麻木。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
傅雷给大儿子傅聪的一封封信,让我深刻体会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谚语的涵义。一封封书信传递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嘘寒问暖,还有作为父亲的职责。正如傅雷所说的那样,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并不把儿子看作“天真的孩子”,他把傅聪看作成自己讨论学术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位“知己”总是会与其讨论书籍、乐谱、学术、技巧、作家的品质等等问题及感想,所以常常会与傅聪产生看法的分歧。但傅雷也会把自己作为“长者”,以自己的经验,时时刻刻教导着傅聪种种事情。傅聪在他的引导下,也成为一位成功的著名钢琴大师。
傅雷给小儿子傅敏的书信虽远远不如给傅聪的多,寥寥三四封却也给予着深沉的父爱。当傅敏这位“娇嫩”的初出茅庐的小生在刻苦的环境中工作时,父亲的开导与鼓励最终使他逐渐走出困扰。傅敏能够在北京第一女中这种名校成为一名英语特级教师。我想父亲傅雷的那几封书信的功劳是必不可少的啊!
傅雷在给媳妇弥拉的信里,包含了对凌霄的思念,包含了对傅聪的担忧,以及对弥拉的开导。傅雷在给弥拉的信里并没有过训词,而是如慈父般的耐心的语重心长的讲话。傅雷给予弥拉足够的信心与支持,使弥拉能够平衡自己整个家庭。
当看完这本书时,我感慨颇深,联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我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的啊!我与父亲近些年来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过矛盾,但也可谈得来,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隔阂。作为“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其实也诠释了父爱的真理。父爱在此书中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纯真、质朴,真是令人动容啊!!
父爱浓如血水,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这就是父爱啊!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收到假期最好的礼物,和女儿共读《傅雷家书》。
于是我开始慢慢品读起此书,看到了作者的博大的胸襟,开阔,善良,光明和纯洁等等。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样的大人物,也有他的爱子之情。这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亲子桥梁书让孩子懂得了父母温情的爱,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
信中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小到生活,大到事业,做人,有这样的父母,真是让人很敬佩。
书信的交流让彼此的距离更近了一层。儿子在远方父母对孩子的思念,“亲爱的孩子,你走了的`第二天就想给你写信了。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醒来就是想起你童年一幕幕的形象。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真的,你在家里这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读到此外,我潸然泪下。是的,这一人这一辈子每个时刻都在成长,陪孩子长大。感受他给予的快乐和惊喜,陪伴是那么的珍贵和重要,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作者用自己的成长影响他的孩子,让他学会做人,做事,修养,感恩等等。告诫孩子,因为人生和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规范齐整,它有另一面,所以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学的东西很多,我们都应该有虚心的态度去学习,去广泛阅读提升自己,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