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父与子》读后感

2025/08/04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父与子》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父与子》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父与子全集》的书,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这本书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是一对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虽然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有有趣的漫画,可以让人懂得了漫画的内容。

看了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按次序来》这篇故事,一天,儿子犯了错,父亲气得把他拖过来准备一顿打,结果发现他裤子上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父亲放下儿子,命令他:“站好了,别动!”然后拿来针,儿子以为父亲要拿针戳他,吓得直发抖,父亲说:“弯下腰!”儿子这才明白原来父亲是要帮他补裤子;后来父亲一上一下地给儿子缝好了裤子,这才把儿子架在腿上打。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的`爸爸和书中的父亲一样,其实爸爸并不是我心里想得那样凶,他也是一个很爱我的好爸爸。

《父与子》读后感 篇2

父亲与儿子的快乐生活谁也不会忘记,让我们走进德国连环画作家卜劳恩的笔下,一起去看看吧!

我给大家讲一则《父与子》里的'故事——《被盗的衣服与音乐的作用》。一天父亲要去游泳,衣服被一只调皮的猴子偷走了,但是父亲并没有生气,而是用音乐的力量迷住了猴子,让猴子不由自主地跑到钢琴边想看清楚里面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父亲与儿子推进了琴箱,开始了他们的“钢琴大演出”,把里面的猴子搞得七上八下,坐立不安,最后猴子无计可施,只好把衣服还给了父亲。

可爱的父亲,调皮的儿子和精美的图画形成了好看的《父与子》,我好喜欢!

《父与子》读后感 篇3

《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埃。奥。普拉恩的作品。

当我拿到这本书一口气就看完了,其中把鲸鱼当成金鱼养、偷偷在表演者屁屁上钉上钉子的儿子,躲雨蹭伞把别人举到肩上、喝醉酒买了四张儿童票的父亲,以及把父子屁屁的照片改成头像的摄影师……都让我笑得前仰后合。

《父与子》讲的是一个秃头、大胡子、慈祥、和蔼、幽默的爸爸和一个留着刺头、淘气、聪明、可爱的儿子发生的有趣又搞笑的生活故事,一个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书中我看到了一对像朋友一样的`父与子,他们这种善良、幽默、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父与子像一束阳光,始终照耀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因为在那里,孕育着一颗爱的种子。

《父与子》读后感 篇4

《父与子》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它写出了父子之间的好笑故事。

我喜欢看《不值得帮助的家伙》和《我们还缺少的晨报》等几个故事。《不值得帮助的家伙》讲的是一个人拉了很多东西,父与子看见了赶快在后面帮他退车,但那个人发现后,不但没有用力,反而自己不拉车了。父与子发现后非常生气,急忙走开了,车子开始往后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而不是坐享其成!《我们还缺少的晨报》讲的是,一天,父与子带着发明去了报社总编室,他们向报社总编展示了自己的新发明——就是在每页报纸的'中央位置挖一个洞,可以把咖啡杯放在报纸中央,这样看报纸时就可以边读报边喝咖啡了!

《父与子》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小故事,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很多有用的道理,同学们,要不我们一起读读《父与子》吧!

《父与子》读后感 篇5

我感受到了父子之间感情笃深,互相信任,心灵相同。沟通,成为父子之间度过难关的最大的条件之一。沟通,可以互相了解,化解矛盾,消除分歧,和父母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沟通也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的殿堂有一扇门就是诉说和倾听。假如文中的'父子没有互相沟通的话,我想儿子也不回被他爸爸所救;他的爸爸也一定会像其他家长一样,哭过之后,一走了之。

我想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多沟通。亲人之间一旦多多沟通,就会心灵相通,彼此之间就有了信任。有了沟通,家人之间就会互相体谅,就会互相忍让,也不会整天吵架过日子了。

所以我们小孩子,应该和家长多多沟通,多多沟通,就不会有太多这样那样的隔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