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西游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 篇1
《西游记》这本名著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最后他们四人取到了真经,顿时传为千古佳话。
整部的西游记充满了敢闯敢拼的大无畏精神和侠胆义肠。
我从书中的三打白骨精里真正知道了孙悟空的内心和外表:他的内心是一个不会忘恩负义的人,虽然师傅错怪了他,但是他还是去救了他的师傅,并不会因此而记恨,从他的外表也是如此。我又从他们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中知道了猪八戒,它是一个贪吃爱睡,有点好色的人,容易上别人的当,但是如果唐僧或其他师兄弟遇到了困难,也能出一把力来帮助他们。沙悟净非常忠厚老实,是一个非常听从大师兄和师傅对他的教导的人。白龙马虽然在书中不是很引人注目,但是他是一个在主人们遇到困难时,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解困难,不怕苦,不怕累。
书中,不管是行侠仗义、机智多谋的孙悟空,好吃懒惰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悟净,帮助主人的白龙马,还是心地善良,却对妖人不懂分辨的唐僧,还是各显神通的神仙和诡计多端的妖魔,在我们的眼里都是如此亲切,如此可信,如此的活灵活现。
在《西游记》中,它的主线围绕惩奸除恶的思想,唐僧为了拯救世人而去取经;孙悟空为报救命之恩而助唐僧一臂之力,猪八戒也有敢作敢为的勇气,沙河尚则是任劳任怨的工作。虽然四人之间矛盾不断,但在四人共同的努力下经过长时间的跋涉终究达成了此行的目的。虽然这些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表述,但这些好品德,好思想就应该在不经意见说给孩子听,虽然听到的是故事,但在年幼的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虽然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我想当今社会还是很需要这样的精神的,对身边的种种恶事不理不采,看见老人行动不便不上前搀扶;看见老弱病残不积极让座;看见人家钱包被偷视而不见;看见小孩落水见死不救。这样的世界也太过残酷了吧!我们是否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那位老人总希望有人依杖,不至于举步为艰;生病的人总希望有地方暂做休息,不至于身虚体弱;丢失财物的人期盼有人告知,不至于劳作的成果丢失;落水的孩子渴望有援助之手,不至于命丧黄泉;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给予他人一些关怀,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许这些你不在意的举动,在被你帮助的人心理恰似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
虽然四大名著已不在是现在孩子们的必读文著了,但它们所提倡的精神却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就算时代再变,我想这种惩奸除恶、救死扶伤的精神将会随着这些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去,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这些都是人们所应有的好思想、好精神。就象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未来的世界将象人们期盼的那样成为一个大同的世界。
读《西游记》有感 篇2
从三岁起,我便从父母口中听过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再大些便开始看连环画版的《西游记》,识字以后又开始看了不同版本的《西游记》。现在翻开面前这本厚书《西游记》,不仅感慨万分。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的故事。这四个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他大闹天宫又跟如来打赌,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最后竟能听话乖乖取得真经呢?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曾经帮过孙悟空,又将孙悟空安排到取经队伍之中,让他从五行山下解脱,孙悟空自然对他感激不尽。每次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几乎都又被观音劝回。每次唐僧遇到危险,总是观音出现化险为夷。观音是孙悟空的恩人,恩人的话怎么敢不听呢?于是,孙悟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观音言听计从,凡事都去找观音商量。
紧箍咒
悟空不听唐僧话,打死了六个强盗,还不听唐僧的教诲,唐僧治不了悟空,也着急了,万一如来怪罪下来怎么办,到时候受罚的还是自己。这时他灵机一动变出一顶花帽和一件锦衣让唐僧哄骗送悟空带上,悟空本心念唐僧于他有恩,又怕唐僧遭不测这才赶回,见师傅如此愁苦,心有亏,这才乖乖戴上了花帽,穿上了锦衣。谁知唐僧一见悟空戴上紧箍便念咒,痛的悟空双手抱头,直在地上打滚,耳红面赤,眼涨身麻。哪还敢违背唐僧,不跟他乖乖去取经呢?
五百年的磨难
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吃尽了千般苦,历经了万重难。他饥了,只能吃铁丸子,渴了,只能喝熔化的铜汁。他被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讲话,身体却动弹不得,只有一颗猴头露在外面。如今只要陪唐僧去了真经,便可以成佛,摆脱这样的磨难,这样好的机会当然得牢牢抓住。何况保护唐僧并不是一件难事,自己本来神通广大,专门降妖除魔。取完了真经还能得回自由,重回花果山做自己的猴王。这样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乖乖的陪着唐僧取完了真经。
看来即使是孙悟空也有弱点,“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再神通的人也是如此。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在这本书中,有很多人都喜欢慈善的唐僧,或是喜欢战无不胜的孙悟空,我也是一样。
孙悟空与师父,师弟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成功取得真经。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勇闯师驼岭,智斗大魔头。自从师徒四人从白发老头口中得知有大魔头时,他们决定救助村民。于是,孙悟空变成了一只小苍蝇从大魔头屋前小小的门缝钻了进去,结果被发现了,狮子精张口把孙悟空给吃了进去,他原以为孙悟空就此消失,不料,他非但没死,还在他的肚子里上蹿下跳,大魔头没办法,只能捂着肚子在地上滚……就这样,孙悟空凭借着他的机智,打败了大魔头。
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唐僧——为人善良,终以慈善为怀。悟空——智勇双全,攻无不克;猪八戒——好吃懒做,但力大无穷,是孙悟空的好帮手。沙僧——憨厚朴实,精通水性。他们无论受到怎样的磨难,从来都是勇往直前,不肯低头折节。
《西游记》这本书无论从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节,都让人着迷,这本神魔小说告诉了我面对困难要团结一心,勇敢面对。
读《西游记》有感 篇4
行行文字色彩般渲染着蔚蓝的天空,幻化出斑斓的彩蝶,其中包含了世间美好的情感。《西游记》,在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就像天幕中闪亮的星,永恒的闪耀在心灵的深处。
读《西游记》,感世间情!优美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并赋予他们深厚的感情。
在隐雾山,八戒巧妙地改变了我对他的刻板印象。八戒表面上既贪吃,又好色,还懒惰。但是在隐雾山除豹子精时,他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重感情。在妖怪们扔出来一个人头,说唐僧已经被吃掉了,悟空三人都信以为真,以为师傅已经死了。但三人闻讯后的行为却大不相同:悟空发誓要为师傅报仇血恨,杀进妖洞去;沙和尚却只是嚎啕大哭;而八戒一点也不嫌人头污秽,抱在怀里放声大哭,还为人头挖了一个坟,想让师傅有个归宿。
从中可见法力高强的孙悟空过于急躁;忠诚的沙和尚过于依赖别人,没有自己的想法;而贪吃好色的猪八戒却是最通人情,最重感情的,也是离我们的生活最近的。他与唐僧虽不是亲人,但他却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唐僧,也许这就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吧!虽不是亲人,但却比亲人还亲。一回,他委屈的说:“我知道师傅素来疼我护我,是因为怜我蠢笨。”这顿顿愁饿,餐餐愁饥的懒人,突然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真正叫人心酸心疼。八戒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懂得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世间的感情飘飘洒洒,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八戒一样去接受、去回报别人的爱,那么世间所有的感情都不会白费。想必小时候那个盲目崇拜悟空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长大后,自己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竟是那个蠢蠢的八戒了。
读《西游记》,感世间情!文采盎然的佳作,是何人,在怎样的状况下对世间情的渴望呢?
说起来,《西游记》的作者真是阅尽了世间百态,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经历了政治理想的破灭。他这一波三折的人生中包含了世间许多的情感。可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那样震撼的作品吧。
还有《西游记》的时代背景,也同样影响着《西游记》的主旨呢!在明代那时,政治腐朽,统治黑暗,神鬼盛行,宗教狂热。也就是那样的时代背景,才铸就了那样奇特的《西游记》吧!
读《西游记》,感世间情!这的生动文句中包含了怎无数世间的情感。
其实西游记这本书不仅仅讲了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一路西行的故事,它以小代大,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象,以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评价。
《西游记》由描写玉皇大帝的昏庸无能,狡猾奸诈,以及悟空的无畏权威,赞颂了反抗传统反抗权威的斗争思想,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无能,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西游记》还由描写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一路上不辞辛劳,勇往直前,表达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目标要披荆斩棘,不惧困难,只有坚定顽强才能成功;《西游记》还由描写悟空从刚被收复时的放纵不羁,到取完经后的忠诚有礼,告诉了我们历经磨难可以使放纵不羁的心,回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西游记》,它似曼妙的轻纱,将世间的情感朦朦胧胧地蒙上了一层;它似饱经风霜的老人,教会懵懂的孩子如何去爱;它似清凉的微风,将一切不美好的东西吹散,让它们化为虚境……读《西游记》,感世间情!
读《西游记》有感 篇5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了它以后深有感触,文中师徒四人降妖除魔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孙悟空。大道天宫并惊动玉皇大帝。自孙悟空诞生之后,真心拜师学艺,大闹天宫,以至后来保护唐三藏到西天取经,在取经的途中,徒弟三人各显本领,不惜生命地保护自己的师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经文,修成正果。
经过一些事情可以看出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唐僧——老实善良、品格端正;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超;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沙僧——心地善良、安分守己。
我特别喜欢里面的孙大圣,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立下了大功;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是他们师徒取笑的对象,但他性情憨直;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但甘心当好后勤;师傅唐僧,但他品格端正,不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意志,慈悲善良,执着、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读了这部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不畏艰险,最后一定能取得成功。
读《西游记》有感 篇6
在这个学期的暑假里,我向别人借阅了一本《西游记》。即使每个人读了之后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我们都会认为这部巨著十分具有价值,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作者吴承恩刻画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名著,它主要写了孙悟空和师弟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伏妖,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取经成功。名著中的主角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人人皆知。在故事中有个叫熊妖的妖怪,一心想成佛,不料却听信了一个贪心的和尚的'话。那和尚借得袈裟想不还,最终熊妖获得了。最后,熊妖受观音指点,最终成了仙,那袈裟物归原主。这些描写令人身临其境,都觉得熊妖太轻信了。读了这本名著,我发现这其中也蕴含很多人生道理。其实人生也不断的遭遇挫折,有人喜欢顺利,希望人生不被绊倒,不危险……,但这有可能吗?就是可能,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挫折并不是魔鬼,而是天使,顺利并不完全是天使,但它们都是人生中最好的朋友,将陪我们一生。
总之,在人生中,没有遭受过挫折的人根本不存在,你怕虎、怕狼、怕蛇……就不会到荒山野岭里去,但是,我们不去,又如何有今天美好的生活?有许多东西永远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挑战挫折,战胜挫折。面对挫折,我们要懂得如何善待它,坚强地面对困难,才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