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冬至班会演讲稿

2025/08/05演讲稿

爱习作提供的冬至班会演讲稿(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冬至班会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的,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节在我国有两千年的历史。杜甫的《小至》中也有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据记载,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如今过了两千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吃汤圆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但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我们的同学在玩着圣诞节的玩偶,准备圣诞卡片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活字印刷术,道德经,还有那汨罗江畔的身影?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感受着冬至的气息。我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更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以上就是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谢谢大家的倾听!

冬至班会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108班x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2月22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曾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在我们南方地区,吃汤圆、吃米团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至今还流传“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如今过了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至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都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所以冬至,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冬季来临,很多同学惧怕寒冷,不愿意活动,岂不知,冬季更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冬季在室外进行锻炼,身体经常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对感冒、气管炎等冬季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冬季在室外接受阳光的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能促进人体的造血机能,对治疗贫血有积极作用,还能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对人体有消毒作用。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同学们,冬至即将到来,让我们回归传统节日,感受冬至的文化气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文化传统!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谢谢大家!

冬至班会演讲稿 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北风吹着,但是我们不觉得冷,心里暖洋洋的,因为今天是冬至日。冬至,这是一个源于汉代的节日,在古代,冬至比过年还受人们重视,同时,冬至日还被人们称为“安身静体”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抛开所有的烦恼,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天。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的冬至,家家户户准备了饺子混沌,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下去。过完冬至,意味着人们的年龄将大一岁,在我的眼里,冬至就成了一个成长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我们的未来。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靠我们,所以我们必须勇敢的担起这一职责。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追求进步,才能真正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那么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祖国,树立远大的目标,热爱家庭,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磨练自己,只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点小事做起,

我们必将成为一个自强不息,具有远大理想、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接班人。最后,在这美好的冬至日,在这美好的成长日里,我给大家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开开心心,取得好成绩,祝愿天下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冬至班会演讲稿 篇4

大家好!

你们知道冬至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节,大部分地方习惯吃饺子,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还有,你们知道“冬至”这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吗?为什么不吃饺子会冻耳朵吗?不知道吧。嘿,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吃“捏冻耳朵”。“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寒风刺骨。他看见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他的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样子,再放进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祛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呀,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这便是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的原因了。

冬至这一天吃饺子,还是为了不忘“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在大家知道冬至的来历了吧!

谢谢大家!

冬至班会演讲稿 篇5

大家好!

大家一定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吧?今天是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令中的冬至。

这一节令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仅仅是是划分时间的标记,甚至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子;然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冬至具有的人文意义可能甚至盛于新年:殷周时期,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每年冬至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唐人以“小岁”称冬至;宋人甚至有“肥冬瘦年”之说;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究其原因,首先是先民们最容易直接观察到这些气象的变化,毕竟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太阳升得最低;也因此,冬至的极寒对于先民们是最危险的。而过了冬至,阳气反生,下一个循环就开始了。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开春,人们习惯数着"九"来衡量天气的变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老人又过了一个寒冬,孩子又长了一岁;太阳要高起来了,冰雪要化下去了;天要亮起来了,水要动起来了。因此,冬至是轮回的起点,是值得庆贺的大吉之日。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在学校过冬至,搓汤圆、吃汤圆、做游戏,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气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