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计划 > 正文

课题工作计划

2025/08/06计划

爱习作提供的课题工作计划(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课题工作计划 篇1

一、实验对象:一至六年级

二、实验方法:

结合使用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法、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实验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对比时客观地选取条件相当的对象,具体为: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回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并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制定实验方案,与相关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及技术交流。

2、实验阶段:边设计、边实施、边检测、边修订实验方案,既收集与课题直接有关的.资料,如: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课堂实例、录像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

3、总结评价阶段: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和论文,进行实验组织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四、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题工作计划 篇2

(一)、研究背景:

经过前段时间的研究,在总结了前期工作的缺乏:教研组活动中,结合本组研究主题进行的研究不够细致、深入;主研教师的网上浏览和网上交流并未真正达到交流和共享的目的;对教师进行的培训不系统、不充沛;课题宣传、学习力度不够,局部教师对课题理解不透彻;缺乏与本部的密切联系等,本期为了更好地与本部一起开展“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研究,将我校的科研和校本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借助本部的优秀资源,以教研组主题式教研为主要框架,以“三校联动”活动为契机,以校内课题联动等形式,构建各种网络交流平台,深入扎实地开展校本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教育智慧,分享教育效果,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二)、中心工作:

1、制定本期课题研究制度,落实相应的工作职责,推进常规研究工作。

2、结合“三校联动”活动,开展“视频课例研修”工作。

3、利用课题博客,展开课题联动研修活动。

4、借助本部网络备课资源,促进网络课例的交流,并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促进教师专业生长;利用学校论坛,进行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资料的交流、共享,搭建网络研修的平台。

5、跟进网络研修的培训。

(三)活动布置:

1、常规活动:

(1)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组主题式教研(一月一次,教研组要有活动记录)。

(2)主研教师 “三个一”工作:一月一次网上浏览;一月一次网上交流;一期一次网上投稿。

(3)学习本部或其它优秀课例展开网上评课活动。

和本部通过“办公网”相互评论自身学科同类教学设计。

①通过“备课信息管理”选择检查与自身学科相关的备课信息。

②在对应教学设计内参与评论,字数不少于100字,每人评论教学设计篇数不少于2篇。

(4)视频上传。

(1)结合“三校联动”活动,开展“视频课例研修”工作

(2)建立课题博客,展开课题联动研修活动。

(四)、学月布置:

第一学月(2月)

1、优秀论文、视频上传。

2、本期优秀课例的`筛选和上传。

第二学月(3月)

1、选定各教研组研究的话题

2、拟定研究计划,做好研究工作布置。

3、为“三校联动视频课例研修”作好准备工作。

4、利用教研和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上传资料的培训。

5、各主研教师行动起来:一周一次网上浏览;一月一次网上交流。

6、召开第一次课题例会

第三学月(4月)

1、继续利用教研和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视频课例研修培训;

2、开展网上评课活动。

3、结合“三校联动”活动,开展“视频课例研修”工作。

4、召开第二次课题例会,通报研究情况,对下一阶段研究目标进行调整。

第四学月(5月)

1、召开第三次科研例会。

2、对教师进行课题博客研修培训。

3、利用课题博客,展开课题联动研修活动。

4、 “板书主题研修讨论”活动总结。

第五学月(6月)

1、各主研教师进行一期一次的网上投稿,并总结校本研究的个人心得与困惑

2、各教研组总结交流校本研究的心得与困惑,拟定下一阶段研究目标和方向。

(五)、工作措施:

1、进一步明确课题成员的具体分工、主研教师职责,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2、督促主研教师认真的做好了“三个一”工作:一月一次网上浏览;一月一次网上交流;一期一次网上投稿,每学月月末进行考核。

3、各教研组认真做好研究话题的交流、讨论和提炼工作。

各校教研组负责人组织本校教研组收集教师最关心的讨论主题两个。

4、建立课题博客群,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和《课后反思促研究型教师生长的研究》课题的联动研修。

5、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参与人员为总课题组主研人员和子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通报进展状况,交流研究心得。

6、利用教研和业务学习时间,定期对教师进行网络运用的培训。

课题工作计划 篇3

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陈凤

课题成员:蒋翠英、洪秀琴、张黎、高玉芳、王彩凤

二、研究过程活动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步骤:

①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1. 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2. 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3. 调查分析学生情况

4. 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

5. 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及时申报

②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1. 课题组组织开题报告

2. 教科研培训

3. 撰写科研论文

4. 该阶段的重点工作仍然以学习讨论为主

5.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数学统计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方法

6. 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提出的`背景,在观念上实现转变

③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3月,

1. 课题进入实际性操作阶段

2. 并对课题组主要负责的成员进行中期评估

3. 组织交流活动

4. 回顾并反思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

5. 借鉴他人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计划

6. 教师形成案例与反思

7. 学生形成统计实践活动的作品

④第四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 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2. 课题结题,进行课题鉴定等

3. 形成几个有目标,有内容,有指导,有实践,有评价的课题学习研究成

三、工作制度:

1、每月写好教学反思,认真积累资料。一次阶段性总结。

2、经常进行交流、讨论,抓住实验中的亮点或问题,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断丰富、完善研究的内涵。

3、吸收其他教师的经验,充实本课题的内涵。

四 课题结题与验收安排

(一)本课题结题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 20xx年2月进行课题第一阶段小结, 20xx年7月进行课题的工作小结和课题研究报告。

(二)验收安排:

1、验收时间:

课题申请结题验收时间:20xx年8月。

2、结题验收步骤:

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与教训,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将之初步整理后报学校科研中心组。

2)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完成课题工作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

3)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与存档工作。

4)将工作总结和研究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申请验收工作。

五 经费及其他保障

(一)、经费保障:自理

(二)、其他保障:

1、学校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书籍资料。

2、希望得到学校科研中心组对研究全过程进行规划、指导、检查与监督。

课题工作计划 篇4

一、总结阶段研究目标: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相关理论,整理分析研究成果。

2、全面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

二、主要措施:

结题前对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检查、整理。主要对以下几方面检查、整理:

1、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是否全部达到;

2、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3、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4、课题研究的各项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并加以分类,汇总研究成果。

三、整理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形成的各种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反映,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重要依据,根据结题需要,将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材料,根据其内容、形式,归入不同的类别。整理材料力求做到真实、可靠、全面。

四、撰写研究报告:

对研究过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和表述,形成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思路、对策、方法,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向专家咨询,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提高质量和水平。

五、做好课题工作总结:

对从课题立项到成果形成的研究情况、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和概括以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经过分析、思考和综合,使对课题研究的主观感受,初步看法,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评价,使好的作法、经验具有普遍意义。总结过程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过程,是积累科研经验、掌握科研规律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评价和提高的过程。

六、具体安排:

3月:进行课题相关资料的检查,查漏补缺

4月:分析相关课题资料,对资料进行相关的整理。

5月:撰写研究报告

6月:做好课题总结

课题工作计划 篇5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阶段性研究目标概述:

统编教材全面铺开,教师要在教材文本解读上下功夫,了解课内阅读各阶段训练要素、写作阶段目标和语文园地等语文学习途径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发展,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口语表达规范化,书面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思维发展更加严密和科学,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质的提高。

1. 继续通过课堂提问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

2. 继续通过各年级系统性读写结合训练、概念图在不同学段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索和形成可推而广之的应用策略,指导和优化概念图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安排:

1.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各类师生比赛推动课题深化研究。

2. 明确分工,讨论后确定并细化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步骤与措施。

3.教研活动中课堂展示、案例评比,学生习作大赛、读书节活动开展。

4月份:

1. 教研活动:各年段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解读与落实”。(公开课研讨、讲座)

2.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公开课。

3. 校内青年教师课外阅读案例评比。

4. 园区“悦读乐享,悠悠书香”课外阅读项目展评。

5月份:

1. 拟开展想象作文专题的新老教师教学教研活动。

2. 组织书香之班、整班二年级铅笔字评比。

6月份:

1. 开展作业设计与命题专题教研活动。

2. 各年级语文优秀作业评比。

课题工作计划 篇6

一、选题意义: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是我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方式,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受到限制,小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表达英语的能力,对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英语不只是学习应试的能力,更是通过学习英语达到交流的目的,将所学英语知识广泛应用在生活当中,不仅提高英语成绩,更能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创设学英语,说英语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对于英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目前英语学习的环境是只要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是英语比较好的学生,但是不敢开口,不敢与人交流,在英语表达方面有很大的漏洞,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将会带来更加长远的发展和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如何让小学生既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日常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可行的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用英语的习惯,以此来促进英语表达能力。

三、研究目的:

通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灵活的运用英语,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

四、研究措施:

1、上课前进行口语训练,通过长期的积累,使每一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并得到锻炼,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多种方式,情境教学,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材内容融于情景中,激发表达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课堂的互动也是重要方面。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加强互动,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五、研究价值:

此课题的研究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改变学生只学不说的'英语学习现状,切实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加强交流,从而提高英语方面的交流能力。

六、课题实验效果:

1.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所转变。

2.能使英语走进学生家庭,真正的将英语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英语交流水平。

七、课题研究计划:

周次日期计划安排

第1-4周2.25-3.18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体验学生的表达的能力,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并书写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5-8周3.21-4.15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学生表达能力,并书写课题论文,并比较学生表达能力的优点与不足。

第9周4.18-4.22整理课题论文、反思及总结。

第10-12周4.25-5.13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书写教学案例并总结。

第13-15周5.16-6.3通过教学案例和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学生表达能力的进步与不足,书写课题论文及总结。

第十六周6.6-6.10整体课题论文,总结,并校稿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