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黄大年心得体会

2025/08/08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黄大年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黄大年心得体会 篇1

他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科学家,他是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人民教师,他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知识分子,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__”特聘教授,黄大年同志。

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赤子情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2009年,黄大年放弃了伦敦每天绅士般的生活,放弃了世界上最好的科研条件,放弃了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的高薪待遇。他作为国家“__”的特聘教授回到祖国东北,将在英国18年取得的科研成绩当成了“草纸”,要把真正的论文写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他爱这个国家的一草一木,就像他最喜爱的那首歌《我爱你,中国》中唱到的一样:“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从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到今天像黄大年这样的留学归国人员,或冲破层层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或摆脱利益羁绊甘愿为国奉献,他们延续着爱我中华的精神血脉,为了振兴中华而矢志奋斗。今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在短期内突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犹记得自己在面试当前岗位时的问题回答,“我的梦想就是将自己所学应用在工作之中,并在工作中促进学习,不断提升”。作为一名基层的测绘工作者,也应怀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爱国情怀,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个体奋斗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把爱国情转化为对单位、对工作的一腔热血,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二、不疯魔不成活的的敬业精神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的这句话尤让人动容。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惜时不惜命,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还每天在病房中与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就是凭借着这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的风魔劲、拼命劲,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表明,钟情专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马上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作为生产部门的测绘工作者,面对我国测绘行业飞速发展的阶段,更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本职岗位,潜心钻研,时刻察觉这种“不安全感”和“本领恐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始终坚持正道、专注干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三、诲人不倦、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把培养人才和建强团队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黄大年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应像成熟的稻谷的一般,遇到问题虚心向前辈同事请教,积极与同事进行沟通学习;应像耕田的黄牛一般,默默耕耘,不计得失,在项目生产实施中甘于付出,勇挑重担:更应像黄大年一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与他人分享,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黄大年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每个中华儿女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黄大年心得体会 篇2

黄大年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回到祖国。他带领科研团队在短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培养人才和建强团队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惜时不惜命,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在病房中还和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忘我拼搏、鞠躬尽瘁。

几天里,采访团深入吉林大学,听取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黄大年先进事迹的介绍,观看黄大年的部分影像资料,与吉林大学的领导,黄大年的团队成员、师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采访团还参观了黄大年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真切地感受到了黄大年祖国至上、忠于人民的炽热情怀,他创新创造、赶超一流的可贵担当,他以德施教、甘为人梯的高尚风范,他无私忘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能放弃国外那么优越的条件,回来报效祖国,是怎样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他不仅以知识育人,更是以德育人。”“他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和榜样!”在中央媒体记者的交流中,有惋惜、有遗憾,更有敬佩和赞叹。

在和吉林大学师生代表交谈后,光明日报记者鲍盛华说:“黄老师是带有家国情怀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告诉我们报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他留下的财富也不仅仅是科研成就,更是宝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一种引领,引领更多归国人才,引领更多知识分子,引领更多当代青年。”在结束采访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源源说:“这是我记者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采访,黄老师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和忘我精神令人感动。”中央电视台记者闫乃之说:“黄老师在年轻时,就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到中年,这颗种子的根扎得更深,并且越来越深。等到国家召唤他时,这颗种子已经蓬勃起来。他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了妻子的事业、小家的利益,毅然回国,全心报国,直到生病后,还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国家发展殚精竭虑。”

采访对象的动情讲述伴随着感动和泪水,记者们更是被黄大年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记者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采访,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希望能够通过影像、声音和文字记录好黄大年,传递好正能量。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黄大年心得体会 篇3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同志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充分展现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统一,彰显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肝胆许国终不悔。回顾黄大年同志的人生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始终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创造;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教育者,始终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高端人才;他是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始终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鞠躬尽瘁。斯人已逝,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炽热情怀。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洪流。黄大年同志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必将感染和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实现强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创新创造、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他在科研上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回国后,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在所从事的领域“开疆拓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男儿自以身许国”,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更感受到了以身许国的义不容辞和义无反顾,为我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共筑中国梦树立了榜样。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他常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师。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用行动阐释了师者之行、之德,是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

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黄大年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推动科研进展、人才培养,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上躬身前行。他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奉献给了他所钟情的事业。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带动性和感召力,必将激励和鞭策我们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中砥砺前行。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黄大年心得体会 篇4

黄大年一个不被人熟悉的名字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英国海龟、吉林大学教授、7年成绩、科研疯子、深地资源探测、战略学家,看着他朴实的穿着,面带微笑慈祥的脸庞,如清风拂面,他做出的突出成就,和他大爱无欲、干净纯粹、突破自我、追求真理的品行,令各行各业效仿和敬重!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爱国情怀。黄大年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管在任何时候,赤子之心,一以贯之。当今时代,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许多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利益面前发生了扭曲,思想堕落、生活腐化、金钱至上、丢失初心,甚至有的人在帮忙敌对国家,侵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卖国和爱国,廉耻和荣誉,泾渭分明,黄大年同志知行合一的爱国情怀,是值得发掘、效仿和升华的宝贵财富。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高尚情操。生命中能让不相干人感动的东西,必须是其超出常人的情感和持之以恒坚持的操守。黄大年同志坚守良好的品性和德行,表现出来的,大爱,朴实,担当,纯真,淡然,还有他的工作领域的“疯魔”,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品性,塑造了鲜活的黄大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黄大年的人格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瑰宝。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创新是催化剂,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活力,中国实现“弯道超车”,除了需要每个人、每个行业人员爱岗敬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外,更需要像黄大年一样的科技人才,不断探索,引领创新。黄大年同志敢于担当,敢于实践,敢于幻想,敢于从无到有,敢为人先的品质和科学精神,在当今抄袭成风的知识界,无疑是一剂镇静剂、清醒剂、催化剂,轻装上阵、砥砺前行,这正是我们不断学习、继承和发扬黄大年精神之所在。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拼搏精神。拼搏此刻用在最多的是体育行业,体现的是体育精神、竞技精神。其实拼搏适用每个个体,是自我突破,是职责,是担当,是意志力,更是使命!“一朵浪花,为的是掀起更大的浪头。”黄大年同志那种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与生命的长度赛跑的拼劲,那种时不我待,殚精竭虑的工作状态,就如一块基石,沉甸甸压在每个人心中,难以企及。忙是当代人的同名词,累是当代人的心态,在忙累的同时,我们是不是缺了什么,丢了什么?黄大年同志用行动帮我们找回来了,这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何尝不是满格的力量源泉!这何尝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他的精神如山!如水!如血脉!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黄大年心得体会 篇5

著名物理学家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学习黄大年,要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更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在英国旅居了18年,但英国毕竟不是中国,身处的那片土地不是他的祖国,他的心中依然牵挂着并且关注着中国。于是,在听到祖国的召唤后,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这才是他的国家,才是他热切盼望的土地。

黄大年同志的归国,开启了国内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的新时代。黄大年是满载着荣誉归来的,可回国后他并没有享受安逸,而是投入大量精力到工作中去,并组建了全国优秀科研人员团队。因为他知道,他是带着责任与使命回来的。他致力攻关的“航空重力梯度仪”在国家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可是西方对中国却实行最为严格的禁运和封锁,一切都只能依靠中国自身。5年间,黄大年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他的项目也因此汇集了数百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2016年6月,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中国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国际地球物理界为之惊叹:中国进入“深地时代”!

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成功。当我们去评价成功的时候,一些人可能更看重个人的得失。黄大年同志则认为,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报效祖国更有价值。对于“为什么回来”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情结”,是因为他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块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很多像黄大年同志这样充满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回来参与建设。黄大年同志对祖国充满信心,也更希望祖国越来越好,所以他回来了。回国后的黄大年,正如《人民日报》所评价的,“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回国7年的时间中,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每天都工作到凌晨1、2点。这份坚持,这份毅力,究竟是为了什么?不仅是一名科学家对科学的崇高追求,更是一名中国人对建设国家的炽热之爱。

2016年11月29日,黄大年晕倒在飞机上,手里还死死攥着笔记本电脑。他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个人危难之际,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国家利益,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其中又饱含了对祖国多么深厚的感情?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正是一位又一位像黄大年同志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我们才不断追赶并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垄断”。这些科学家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中国的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不应被我们遗忘。他们是爱国的典范,也应被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