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创伤》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心灵的创伤》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心灵的创伤》读后感 篇1
前几天,学校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了一本书,我领到的是《新概念作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夏夜的美景,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让我体会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心灵的创伤》这篇文章。
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小女孩,她很小就开始做家务,每天都起得很早,给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做早餐,吃完早饭,还必须砍一背柴才能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又要放牛,又要做家务,作业只有等到全家人睡了才有时间做。可以说,她每天的日子都是如此。一个星期天,她干了一上午的家务,已经累的不行了,可爸爸又叫她去放牛,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一个字还没写,于是,她央求爸爸给她点时间做作业,爸爸取出条子正准备打她,她回了句:“同是你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让他去?”当时,他的弟弟已经八岁,完全可以应付这点活。可作者的爸爸一听这话,边打边暴跳如雷的说:“谁让你是个丫头?”这句话在小作者的心里抹上了一层阴影,永远挥之不去……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为小作者感到同情。作为同龄人,小作者每天起早摸黑,她的日子没有哪一天是闲着的;而我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许多时候还抱怨妈妈饭做得不好吃,衣服买得不好看;小作者每天又要砍柴,又要做家务,作业都是晚上别人睡了才能做,我每天除了上学和做作业,什么也不用干,偶尔,妈妈让我扫一下地,我的嘴都噘得老高…..与作者相比,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就嫌弃我,他们给了我全部的爱,我吃得饱,穿得暖,不要说放牛,砍柴,我甚至连袜子都不会洗。小作者不但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疼爱,就连家务没做好,都会遭到爸爸的暴打,她是多么的不幸啊!
在这里,我想对小作者的爸爸说:“你那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是错误的,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儿子女儿都是人,我希望您能像疼爱您的儿子一样疼爱您的女儿,让您的女儿也能享受同样的爱!”
《心灵的创伤》读后感 篇2
星期天下午,太阳暖暖的,很惬意,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自己倒了杯茶,从书橱里取下《心灵在歌唱》这本书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当读到《一只左脚写人生》这篇文章时,我彻底被主人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来到书桌前提笔写下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主人翁克里斯蒂·布朗刚出生不久就患上严重的大脑瘫痪症,疾病使他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灵活运用自己的大部分肢体,可怜的小布朗,他只有一只左脚勉强能动!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小布朗将在痛苦中度过一辈子,然而,尽管生命如此苛待布朗,布朗却依靠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作家和画家。他用一只左脚不屈不挠地生活,撑起了自己整个生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对照布朗的命运,我们简直幸福无比: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拥有老师科学的指导……可是我们是怎么处理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的呢?当身体略有不适时,我就想着撒娇;当遇到难题时,我会飞奔到老师那里等老师讲解,而不是自己先开动脑筋分析或者查阅资料;当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我会立即找家长,家长做得不满意时还会发脾气;当考试考得不好时,我会选择逃避或者消极颓废,而不是正视成绩查找原因……对照布朗,我显得何其渺小。
感谢克里斯蒂·布朗,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轨道,即使只有一只左脚也同样可以写下瑰丽的人生篇章。今后,我将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美丽人生,遇到挫折时不自怨自艾,不到万不得已不搬“救兵”,我要像布朗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去战胜挫折和困难!
《心灵的创伤》读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穿越天空的心灵》的书,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希望人们能保护环境,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故事主要讲述了自从盛欣怡的母亲病逝后,盛欣怡沉浸在对孤独和无助的恐惧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盛欣怡遇到了宁家鑫和丸子军团。在宁嘉欣的影响下,盛欣怡开始接触之前几乎不敢接触的动画。她开始沉迷于宫崎骏其人的世界。自从盛欣怡接触漫画后,她从害怕孤独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和真诚的孩子,这一切都伴随着她成长。
看完故事,我觉得:动漫人物的纯洁和真诚值得学习。人生的意义从何而来?一个人的一生是通过无数次的进步和挫折获得的,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开始新的旅程,认识新的自己,重新交朋友,尝试他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就像故事的主人公,他尝试了他不敢看的漫画。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人的一生不易活。我们需要活得有意义,我们需要活得轻松,我们需要追求更完美的生活,我们需要走自己的路,让那些岁月过去,勇敢尝试,再失败!
看了这本书,深深的感觉到动画和漫画都有它的优点。就像盛欣怡一样,是动漫把她从对孤独的恐惧中拉了出来。动画有爱,有乐趣,有纯洁。
每一条路,经过之后,都留下一段故事,或甜或苦,只为结出美丽的果实。我也是泪流满面看的清清楚楚,我所有的梦都只是为了证明我最初的坚持。
《心灵的创伤》读后感 篇4
同学告诉我,阳光姐姐最近出了本新书,叫《穿越天空的心灵》。我听后,立马跑去书店,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本回来。
故事的主题是漫画。书中讲的是:盛欣怡无意间遇到了丸子军团的成员们,与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并接触了动漫,从而欣赏了宫崎骏这位日本大作家的作品。张小伟从宫崎骏的动漫中看到人类未来的世界只有荒无人烟的沙漠,因此,他恨破坏森林的人。当他听到***妈要开发南方山区的原始森林时,甚至痛哭起来。
看到这里,我也感到很痛心,我也真的很害怕看到未来的地球变成宫崎骏动漫里说的那样,毕竟,地球的资源并不是像韭菜那样,割了还可以再长出来。资源用完了就没有了!
如今,许多大人都把低碳、环保等词语挂在嘴边,可有哪一个真正做到了低碳环保!为了金钱,这些大人们砍伐树木、建造工厂,可这些人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小河被污染了、鸟儿也没有家了……难道你们忍心看着我们亲爱的地球妈妈因为我们而毁容吗?因为这些只为自己着想的大人,地球每天都会发生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条河,每年都会流进16亿吨的泥沙!树木砍伐还导致了沙漠蔓延,根据科学家预测,照现在这演的速度发展下去,用不了50年,我国首都北京就会被沙漠吞噬!而且今年南极的冰平面积再创自1995年美国开始监测冰平面积17年以来历史新低!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自己一手造成的!幸好国家也为此做了一些措施,而一些农民也不想看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突然在瞬间灰飞烟灭,便奋起反抗,不让房地产开发公司有机可乘。可这毕竟还是少数啊!
《心灵的创伤》读后感 篇5
今天我想以一个特教教师的视角,谈一谈在《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这本书中获得的一些感悟。
面对书中完全由心理学临床分析案例为主线的内容,我并不能从临床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去阅读,但是书中一个个详细描述细节的故事和细致的案例分析过程,却给了我许多教育的启发。
书中细腻的描写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用它独特的笔触让一个个特殊的孩子有了心灵释放的自由空间,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学会从心理学分析的视角去对待身边的特殊群体是多么的重要,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觉察,才能实现与孩子真正意义上心与心的沟通。
作为身兼教师和母亲双重身份的我,阅读时会不自觉地生发两种体会,今天我想仅以“教师”的身份来交流阅读体会。
一、特教教师需要研究儿童心理学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要面对的是两大群体,第一是特殊学生,第二便是特殊学生背后特殊的家长。在与他们的相处时,就会像作者“山中康裕”先生一样,通过一些看似无关联的游戏(如:沙盘,绘画),配合着一些有效的谈话,遇见问题,探寻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读到书中描写的自闭倾向的孩子,自己不由得想到自己身边的自闭症孩子,他们更需要一些心理治疗的辅助工具帮助其沟通表达,对于特殊家庭中的家长们也要给与适时适度的心理疏导与帮助。
因此,作为特教教师应该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当我们面对众多的特殊儿童和特殊的家庭时,研究教育心理学便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功课,拥有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的沟通能力,也是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特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当我读完书中所有的案例,很容易发现每一个特殊的孩子们背后的家庭都有着诸多的共同点: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被过多地限制;整个家庭的气氛不欢乐……观察书中的一个个家庭,联想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家庭,与其说是孩子出了问题,不如说是全家都生了病。如果说普通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是少数问题学生和家长们沟通的桥梁,那么我们就更应该成为这些更弱势的学生与家长,乃至其与整个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教师,我们要扮演好“重塑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把自己、家长和学生三者之间所处的关系和作用,清晰、明确地告诉家长,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才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三、特教教师还应该引导家长接触特殊儿童心理学
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更应该学习了解一些“特殊儿童心理学”知识。读完了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特教教师不仅要教育好特殊的儿童,更要积极引导他们的家长去借助特殊儿童心理学知识解读自己的孩子每一个怪异的行为,试想如果作为家长都不能理解孩子的问题和差异,那么谁还能真正地理解、接纳、帮助他们呢?因此我们要让家长们明白:在面对一个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的孩子时,作为家长是否真正地学会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否真正了解孩子成长中每一个阶段可能会面对的不同问题?是否真正给予他们应有的温暖、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能做的是希望尽可能的利用每一次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向家长分享“特殊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定期开一些符合特殊儿童心理特征的主题课;同时也积极邀请家长们分享教育经验。
当自己捧读完《孩子的心灵》这本书时,我也期待更多的老师和家长们一起阅读它,希望把它继续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心理学,同时也希望自己身边的老师们更多地关注特殊儿童心理学。
最后,跟所有的老师和父母们分享一句话:一个温暖的真情拥抱,一段幸福的亲子时光,一定会抚平孩子心中无意识积累的不安!借此与大家共勉!
《心灵的创伤》读后感 篇6
雨果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浩瀚,可以容纳许多东西,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懒惰所笼罩,不论我们富甲天下或是位极至尊,也不可能求得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坚韧、顽强、刻苦淳朴之泉的灌溉,不论我们一贫如洗或是位卑如蚁,也可以求得快乐。这是《感悟心灵》封面上的一段话,却是我整个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这本书中的85个故事,每一个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学会去疼爱他人,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我面临挫折和失意时,它会使我得到鼓励和慰藉;在我面临成功时,它又会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故事:
走进星星的世界有一个美国年轻军官接到调动命令,人事令上将他调派到一处接近沙漠边缘的基地。他不想新婚的妻子跟著他离开都会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为了证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执意陪同前去。年轻军官只好带著妻子前往,并在驻地附近的印第安部落中帮妻子找了个木屋安顿。
该地夏天酷热难耐,风沙多且早晚温差变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语,连日常的沟通交流都有问题。过了几个月,妻子实在是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於是写了封信给她的母亲,除了诉说生活的艰苦难熬外,信末还说她准备回去繁华的都市生活。
她的母亲回了封信跟她说:「有两个囚犯,他们住同一间牢房,往同一个窗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泥巴,另一个则看到星星。」妻子倒不是真的想离开丈夫回都市,原也只是发发牢骚罢了!接到母亲的信件後,便对自己说:「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来。」
从此她改变了生活态度,积极的走进印第安人的生活里,学习他们的编织和烧陶,并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她还认真的研读许多关於星象天文的书籍,并运用沙漠地带的天然优势观察星星,几年後出版了几本关於星星的研究书籍,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专家。
「走进星星的世界。」她常常在心底这样跟自己说。
打败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走进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归与生活的目标,请不要抱怨环境让你无法一展长才,并努力从中找到属於自己的闪耀星星。常常我们都会觉得周遭的环境不好,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好像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在自己的身上发生,连环境都不愿给他机会。打败一个人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走进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归与生活的目标,并努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耀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