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2025/08/0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这里有山有水,有草有花,世界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里,有那流水的“哗哗”声,有那树叶落下的“沙沙”声,有那狂风怒吼时的“呼呼”声……我们用眼睛、耳朵去感受着世界之美。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像海伦·凯勒一样,突然有一天失去了听觉、视觉和说话的能力,你会怎么办?是靠手、脚摸索着去找爸爸妈妈,然后撞到了墙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吗?我相信90%的人都会这样做。在我们看来,变成一个盲、聋、哑人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而海伦·凯勒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虽然和别人“不一样”,但是也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对于海伦·凯勒来说,出生后的19个月是她一生中最最开心、自由的时光了,但是美好的生活是很短暂的。当她得知自己成了残疾人后,便开始发狂,但渐渐地,她意识到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于是,她开始变得刁蛮任性起来,直到她与书本的相遇,使她打开了学习的大门。从此,她便爱上了书本。自从读了书以后,她变得文静起来,脾气也没那么暴躁了。父母见她如此热爱学习,便给她请了一个私人家教。

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让海伦·凯勒对人生燃起了新的希望,她坦然决定了:既然自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只有拼命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会过上像他们那样正常的生活。于是,她开始奋起直追,老师教她说话,可是她发不准音,怎么也说不出来。但是经过了反复刻苦练习,海伦·凯勒终于说出了第一个单词。当时的喜悦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后来,海伦·凯勒还学会了一些其他国家的语言,并且顺利进入了帕金斯盲人学校。交到了许多新朋友,又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她也创作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各大媒体、新闻、报纸都刊登了她奇迹般的人生。

海伦·凯勒用她坎坷的一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生活,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在我们美好的世界里,以梦为马,莫负韶华,奋斗吧,少年们!

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父母,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双眼,不要让它受到任何伤害。如果看看不见了,那么你心灵之窗就永远的关上了。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作者就告诉我们要爱惜双眼,珍惜时间,可是你知道吗?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海伦把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都写在了这本书中,使我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文中说过:“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回首我们现在的生活、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时间,就像长江,黄河的水一样滔滔不绝,但是我们的一生又能有多少时间呢?如果我们的岁月是无限的,那么每天还会过的那么充实,那么有意义吗?反正岁月是无限的,很多事情今天做不完明天还可以继续做,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的岁月真的是无限的吗?不,不是!时间就像一条载着宝藏的大船,只有懂得珍惜时间的人才你得到无尽的宝藏。我多么想对你些浪费时间的人说:“觉悟吧!盲目沉沦于所谓欢乐的人们!”

还有一句话使我回味无穷,“那些耳聪目明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人们视而不见,聪耳不闻,我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是这样,一但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没错,我只有失去了某个东西才会留恋它,就像你失去了光明,你才会知道你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有多美丽,可是在你拥有视力的时候却对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淡漠,这一切在你的眼中都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赐予他们的生活更多意义。

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海伦.凯勒只活了88个春秋,87个没有光明而精彩的岁月。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是这样写的:“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然而,正是这么一个盲聋哑的人,竟毕业在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因处处奔走建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海伦·凯勒19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光明和声音。海伦。凯勒六岁零九个月,她的老师——安妮。苏立文来到她身边,与海伦。凯勒一起学习,直到海伦。凯勒在黑暗里摸索着,成功走进了“哈佛大学”。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这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世界的角落,用生命的力量为世界造福。”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海伦。凯勒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希望,她能在黑暗里坚持“光明就在前面”不向黑暗低头的信念。

虽然海伦。凯勒一生陷进在黑暗的世界里,但仍然珍惜着自己宝贵的生命,坚强地活着。生活中,有许多像海伦。凯勒一样珍惜生命,在“黑暗”里坚持的残疾人,如,尹小星。他比海伦。凯勒幸运多了,没有失去光明和声音,只是失去了一条腿。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穿过大沙漠,获得众人的欢呼。“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有的人四肢健全,又因为有一点儿挫折就要***。这样不仅会给群众添麻烦,还会让自己没宝贵的生命。

海伦·凯勒,一个在黑暗里不断坚持的女性,给世人留下了多少宝贵的启示: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不要随意去糟蹋它;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一点“黑暗”而使它变得没意义!

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爱声音”。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海伦·凯勒,一个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女子,却拥有一颗非凡的坚强不屈的心。自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就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所深深震撼了。

海伦是不幸的,在她 9个月的时候,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尝到了与世隔绝的孤独感,于是开始莫名其妙地粗暴、无礼,直至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识字,才打开了她心灵的窗口,从此,她像一块海绵似的不断吸收着知识的甘霖。她把学习当作攀登奇山险峰,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重新爬起来,从没有想过要放弃,渐渐地,她登上了希望的顶峰。

她一生中都梦寐以求的三天光明,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可是对于她,却意义非凡。在这三天光明里,她要仔细看看那些善良人们的脸,她要看日出,观日落,她还要周游这个城市……这三天她计划过的是如此充实,可尽管她是如此重视这仅有的三天光明,上天最终都未能满足她这个愿望。

其实世界上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像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有钢铁般意志的保尔柯察金;音乐界的强者贝多芬,阿炳;渴望能行走三天的张云成;求上帝还他一双手的和志刚……这些人用自己不屈的信念,弹奏了一首首命运的交响曲,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

比起他们,上帝对我们是如此的恩惠,可我们为什么总是不知道满足。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声音?为什么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光明?为什么总是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充实生活,享受生活!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用自己不屈不挠的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一个人身体有缺陷不要紧,但心如果也跟着残缺了,这个人就彻底残缺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就能在“黑暗”中重见“光明”。

让我们怀揣这种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进吧!

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一拿到这本书,就被书名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的作者是海伦 凯勒。海伦在19个月大的时候就因病失去了听力和视力,陷入盲聋哑的黑暗,在她老师莎丽文的帮助下,她6岁开始学习说话和盲文读写,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哑残疾人。

尽管海伦的眼睛看不见了,但她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行、骑马、滑雪、下棋、参加戏剧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她一生写下十四部著作,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残疾人演讲、募集资金,把人生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看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好佩服海伦呀!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她全做到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

假如给海伦三天的光明,她说,第一天,要好好的看人。看她的老师和朋友,长久的凝望他们的脸,把他们外在和内在美的线条都铭刻在她的心里;第二天,要在黎明前起床,看那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还要去博物馆欣赏人类的历史和文明;第三天,要用来体会温馨迷人的日常生活,到平民百姓最爱的地方去。海伦虚拟的三天光明,对我们正常人来说是多么的易如反掌呀,而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认识到生理上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盲聋哑了,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疾。海伦和她的老师莎丽文都是读书有智障的人,而她们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阅读。唯有读书,才能唤醒心灵。和海伦比起来,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健康的身体,好听的声音,明亮的眼睛,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想海伦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将影响我的一生,她激励我应该好好珍视光明、把握人生、关爱她人、珍惜生命。

在黑暗里坚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6

前几天,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它主要讲的是:主人翁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在她19个月的时候,一次意外的疾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面对严酷的事实,海伦并没有丧失信心,因为,她有一位能引导她一生的好老师——安妮.莎利文,她为海伦当了许多年的老师,在她的教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单词、写文章……最后,海伦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我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伦说过的一句话:“过了一段时间,逐渐摆脱一段不愉快的经历给我投下的阴影。我小心谨慎,但却不屈不挠地写下去。

一个盲、聋残疾人,为何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又无知的人。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受人尊敬、有利于社会的人。

想到这里,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功,并不在于条件的好与坏,而是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我在学习、生活中总是以条件差啦、困难多哪,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而这些困难与海伦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抱负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由此,我想到了那次南湖小记者的征文比赛。为了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用心准备,不断修改,有时,我也曾因为觉得修改太麻烦而退缩过,也有时,我会因为老师讲的太多而感到厌烦过。可是,当我想到海伦时,我就会为此感到脸红,面对如此大的困难,海伦能够克服,何况我遇上的一点点小小的困难呢?于是,我又拿起笔,认真修改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次比赛中,我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应该在因为事情困难而退缩时想: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事情难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能退缩,否则事情永远也做不好。

我们应该以海伦为榜样,学习她那坚定不移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永远做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