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25/08/0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

假期里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书。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触动了我的灵魂。书中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不仅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但书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自己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感到很惭愧。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师,每每看到他们在点评课上滔滔不绝、句句精辟的点评,对他们更是羡慕和敬佩。他们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我想,这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要不间断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2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环保广告语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礼貌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3

对于语文教学的重点感觉自己总是把握不好,本周读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触。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三条建议中就告诉我们教学的重点“要教会儿童学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这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我们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就非常的不好,让我很伤脑筋。为了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两个星期里,新课我进行的特别慢,注重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督促他们每天做好预习,及时复习。上课时认真听讲,尤其是学会倾听和举手发言。教他们上课做好课堂笔记。作业也是重点从规范写字开始训练,每天让他们坚持练字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现在语文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大大加强。

从现状来看,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大多数的学生还只是被动的接受。尤其不会主动的思考。“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今后我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之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4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是美国作家安奈特.L.布鲁肖的著作,内容涉及课堂管理、教学规划、课程指导、职业精神、师生关系、教师魅力等多个方面。安奈特长期扎根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而写成的“101条建议”亲切朴实,呈现的都是经实践检验而又行之有效的实用技巧。

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书中的语言和比喻幽默、风趣。书中给教师提出了101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这本书里,安奈特用朴素的语言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向我们娓娓道来,让你觉察不出教育专著的干涩和乏味,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让原本乏味的语言变得轻松。

安奈特告诉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期望和微笑,她会经常性的会给孩子们投以期望的目光,开学的第一天他会微笑着欢迎每一个孩子。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及课堂管理,因为担心自己年轻会管不住学生,所以刚上班的第一年我总是严厉的对待孩子,虽然他们并没有犯过大的错,结果是事倍功半,孩子们总是不能按照我的要求来,即使我凶巴巴的呵斥他们。我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不能理解我的“苦心”,有的孩子甚至非常的不喜欢我。而当我阅读完安奈特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我就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开学的第一天我试着用安奈特的方法,告诉孩子说:你们是优秀的,程老师在新学期希望看到你们新的进步。孩子们是那样专注的听我讲完每一个字,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我选择相信他们,我告诉自己不管他们犯错与否都别生气,因为你面对的群体是单纯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要给予他们爱,而不是发怒。

结果是出人意料的,我的班级开始有序,他们不再需要我的大吼大叫,他们知道程老师希望看到的是什么,调皮的学生我只要简单的劝说几句,他就会明白程老师的意思。我想这或许教师期望的巨大力量。

学习《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让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明白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也让我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秀的一面,作为老师的我们除了引导他们,也需要相信和鼓励他们。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加积极的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耐心和爱教育孩子,使自己成为能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老师,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成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5

郑老师说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考力等等这类智力因素的挑战和训练,而且倾听还是丰富情感的一种表现。

我发现班级的中等生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各不同,有的是性格内向,能跟着老师的指令行动,但不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是因为经常做小动作,虽然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是缺乏想象力,思维狭隘……

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中特别需要关注中等生,因为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关键是让他们学会倾听。

全班集体交流时,一位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另外几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开着小差,根本就没有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发表意见的同学声音越来越小了,甚至不敢说了。如果学生们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举手示意:“老师,我要补充……”“老师,我有不同的建议……”也许对别人和自己是不是都是尊重呢。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不相同,可以说,孩子是一个世界。小学语文提倡小组合作,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孩子们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能看到小组合作环节热闹非凡,看上去孩子们激烈的讨论问题,可近看却是叽叽喳喳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根本没有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起到合作的效果。

所以,学会倾听也是互动评价的前提,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闪烁智慧的火花。

一旦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

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观点,因为学会了倾听,我们才可能通过倾听而学会别的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感受很深,特别是本书内第三章内讲到我们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讲得很有道理,我也很有同感。

书中讲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关注我们在活动中习以为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关注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句话评价、每一次互动。这些细节都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时,都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预设,让细节成就精彩的课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精彩的细节,善于发现并利用课堂上孩子的亮点甚至缺点,巧妙、准确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让这些细节为精彩的课堂增辉。

在我组织的一次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体育游戏中,虽然是个传统的游戏,但是我班的孩子一直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能提高幼儿快速四散跑和躲闪能力。在一天早上晨间活动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老狼老狼几点钟”,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对此游戏一直比较兴趣。活动时我扮演老狼,当我抓住了一两只小动物之后,我依然像以前一样让被捉住的小朋友站在一边等待,等待着下一轮。但我发现被捉的幼儿只得站在边上,不能参加游戏,我想这样对孩子也不好。

于是我急中生智,拉起被抓住的“小动物”往自己的“洞里”拖,嘴里还叨唠着,“天黑我要吃掉你们”。没有被捉住的孩子一下子紧张起来,施豪大喊道:“咱们要把他们救出来”,对呀!可以给幼儿创造救助的机会,于是我给幼儿讲解新的游戏规则,当老师说:“老狼休息了”,全体幼儿可一拥而上去救他们的同伴。另外我还提出要求:“救小动物时,你要当心,不要再让老狼捉了。”这时孩子们开始想办法了,一些孩子吸引老狼,另外的`孩子趁我不备抓住自己的同伴就跑。“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救出小动物了。”这时每个幼儿开始欢呼雀跃,也把游戏推向了高潮。通过这项活动,我感觉到在各项活动中应该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有心留意孩子,有心观察孩子,那你才能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次成功教学,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