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2025/08/1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

昨天上午,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这次的地震来的要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大。文章主要写了一位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在五月十二日,谭老师早早地就起床来到学校上班。下午他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忽然课桌摇晃起来,谭老师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叫学生往外跑。可是时间太短,有四位同学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立即把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并把自己的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四位同学。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在地震时,谭老师最有可能离开教室,可他不忘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来救自己的学生。谭千秋老师在学生眼里是非常合适,优秀的一名教师。谭老师上课的内容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再也见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撒谎那个再也见不到他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是的灵魂。我们要永远记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谭千秋老师。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谭千秋老师具有一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他这种最后的姿势定格在永恒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格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2

读完课文《最后的姿势》,我有很大的感触,课文中的谭千秋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讲述了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突然间天摇地动,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他将逃不出去的四位学生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勺被砸的深凹下去,四位学生都活了下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人们被震撼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谱写成生命的赞歌:“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读完这篇课文,我被深深的打动,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个学生的新生,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他把希望留给了孩子。

谭老师令我感动,此时此刻,我想对您说:“您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您誓死保护学生的壮举,不仅令我永生难忘,更会激励更多的人以您为榜样。

谭千秋老师,您英勇无畏、舍生忘死、拼尽全力保护学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3

他,绵竹市东汽中学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它不是别人,他就是在地震中救出四名学生的谭千秋老师。5月12日下午,当教学楼摇晃起来,谭老师立即让同学们逃跑,可在教学楼即将坍塌之际,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砸下来的天花板,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学生们。

当人们从废墟中找到谭老师时,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谭老师声明中最后的姿势,而这个姿势也被永远定格在了人们脑中。

谭千秋,一位平时默默无闻平时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老师,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血肉之躯建起了坚实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为学生打造出生命之门的钥匙。我为他的勇敢,为他的举动,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而震撼,而流泪。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谭老师,我想对你说:您死的重于泰山,死的轰轰烈烈,您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成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姿势,我们永远爱戴您!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4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

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5

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又一次捧起这篇课文,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已铭刻在我心中。

这篇课文主要讲:谭老师像平常一样早早的起来,赶到学校。可就在这个平常的一天将发生不平凡的事。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忽然,楼房摇晃了起来,谭老师赶忙指挥同学们冲出教室。可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冲出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读到这儿,我想,谭老师肯定会自己逃生,不管这几位同学。可我猜错了,谭老师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的举动,他张开双臂,竟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第二天,当人们发现他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获救的学生感激他,老师们赞颂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谭千秋,一位平凡的老师,但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最后姿势,让我十分震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我的心中。这姿势,就是人生的价值,这老师,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6

《最后的姿势》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在“5。12”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位学生,壮烈牺牲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被谭老师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就是:逃!但在谭老师心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他的心系在学生身上,这种崇高的师德灵魂令我肃然起敬!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微乎其微。然而,大地在怎么震颤,也震不垮人的精神!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他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选择了死亡,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们。震魔终究敌不过人的信念,四个学生活了下来……

地震中,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不止一位。他们每个人,都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