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在2001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08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08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在2001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08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08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申奥成功时举国欢腾的景象,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申奥成功时举国欢腾的景象,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课前准备:向家长了解或通过看报查资料搜集申奥成功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段7月13日夜晚人们在街头狂欢的多媒体课件,观看之后,师导入:小朋友们,瞧!人们多开心,多激动呀!知道这是个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喜事吗?学生们一定会有多种猜测:国庆节,比赛成功了,狂欢节等。这到底是什么日子呢?
(生回答)同学们真不错,猜对了,是呀,在 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全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课件朗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
2、学生自读画出的生字。(课件出示学习生字)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组长带领大家逐一读生字新词,接着说说你和哪个字交上了好朋友,请你把记住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逐一读课文,其他同学及时正音,最后全班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四、入境悟情,读中品味
1、引导:小朋友们,中国北京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获得了成功,你心里怎么想?是呀!多高兴、多自豪呀!让我们牢记住这个日子,一起来读读第一节,
2、老师先提问:小朋友们,这么高兴的事,你想怎么庆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接着,我们来看看天安门广场的人们是怎样欢庆的`吧!从画面上看,几十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挥舞着。瞧!高呼着,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让学生从画面上理解“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体会狂欢的场面。让学生做做挥舞的动作。然后,引导学生:你能把刚才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其中“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这三句高呼。让我们用比赛形式来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激动。
3、在中华世纪坛前,谁来到了人们的中间,体会国家领导人也来到人民中间参加欢庆活动。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伟大、自豪的事。
加上动作读一读。做做相互击掌、相互拥抱的动作。
五、拓展延伸,创新学习
说说你将为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做些什么?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但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是比较全面的。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北京。本课中有许多好词和优美的句子,学生配以形象的图片,录象,文字介绍是很容易理解,但要指导孩子进行词语的积累。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三、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学伴分享资料:与学习伙伴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北京图片和文字资料,说说自己对北京的印象。
3、板书课题,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课件“识字通”:进行组词练习,巩固字形。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利用网络进行自学探究:
拓展阅读资料:关于北京的图片和文章。(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通过在网络中查找资料,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从而读懂课文内容。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交流学习体会,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朗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学间互相补充,重点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等词语,并进行词语积累。
3、练习背诵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文段。
4、表演背诵,同学评议。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观察课件的范写,发现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
3、点拨,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议。
四、拓展阅读,打写创作:
网上收集介绍北京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专题(如奥运、古今北京等),进行资料处理,制作北京专题ppt,进行评议。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个人创意增减:
课前谈话:(出示奥运会标志)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生:奥运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你知道奥运会有哪些比赛项目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
二、了解背景:
学生将自已知道的中国北京申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老师再补充一部分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们的心情。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已欣赏后的`感受。即: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2、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指名说说自已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学生练读课文。
3、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4、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如:第一段中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第三段中的“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从“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5、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四、实践活动:
“我为2008年奥运会出力”
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再想想我们能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个人创意增减:
插入:总结,朗读全文。
1、同学们,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确实是一个不眠的夜晚,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为申奥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和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人成功了。2008年全世界优秀运动员将会来到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奥林匹克的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出示句子: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高高飘扬。)让我们骄傲地告诉世界:(齐读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高高飘扬)。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篇5
在验证实验教材、验证课程标准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组织全区二年级教师开展系列研究活动。听了钟老师执教的《我们成功了》一课,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留给我颇深的是钟老师教学思想给予我的思考:
上课伊始,钟老师向学生出示一面五环旗。这一做法立刻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致,他们顿时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情况……有一个小男孩心愤愤而口悱悱地说:“怎么不早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呀?为什么等到2008年?”一个充满稚气的声音道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在几乎凝固了的氛围中,钟老师用深沉的语言向同学们娓娓讲述在1993年中国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xxxx年7月13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那是个怎样的不眠之夜啊!让我们再用心感受一下。随即钟老师播放喜讯传来时人们狂欢的录像。
这个既是精心设计又是意外出现的开课形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诸多精神:
1、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关于五环旗,学生在不经意间通过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了解它,但那是无意识的。是零散的。在交流中,学生对五环旗的了解相对全面了、认识相对深刻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的特点。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较好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进一步说明:“语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2、教师个人的.知识被激活。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钟老师向大家声情开茂地讲述“为什么不早些在中国举办呀?”这个问题时,是在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申奥的历史,其艰难历程告诉我们:成功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啊!在学生激情涌动的时刻,回放实况录像,学习心境水到渠成。
3、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是形式多样的朗读。
朱作仁教授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钟老师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钟老师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钟老师根据句式特点,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登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全班学生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在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钟老师适时向同学推荐适合描写这个情境的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
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把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关于积累,包括篇章(合写作样式、语言)、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积累。在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朗读中,实际上就是一种文章样式的积累、情感的积淀。而对于同语的积累,很多教师的确从思想上认识其重要性,但就教学而言,往往只限于课文中的词语,像这样从课文中抽出来又放不到具体的语境中的做法实际是资源的浪废。内化的知识没有适度的点击,缺乏反刍和再现,久而久之就会封存在记忆的仓库而被遗忘。钟老师能够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培养学生的语感与积累水乳交融。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篇6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