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1
在语言活动中,每缝我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时,总有一些孩子“岿然不动”“金口难开”,着实令我苦恼。这可能是由于我只注意幼儿表达上的不足,才导致他们惟恐出错而保持沉默的。
学习新《纲要》后,我懂得了教师应以一个鼓励者、倾听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以及爱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的条件。于是,在设计“动物联欢会”这一语言活动时,我把活动目标定为:①按意愿扮演动物并以角色身份介绍有关动物的趣事。②能勾画出动物的外形特征并随音乐模仿表演。然后,我启发幼儿通过咨询、阅读、网上查询等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动物的图片、邮票、书籍等,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掌握有关知识,使他们有活可说。此外,我还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通过布置“森林大舞台”,进一步产生表现和表达的愿望。在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幼儿表达。
1. 按意愿选择角色,画动物头饰
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我用“动物开联欢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一种角色,画在头饰上。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现和表达做准备。
2. 随音乐模仿表演,说动物趣事
在游戏中获得的角色扮演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联欢会”开幕时,幼儿戴着头饰轮流在时而活泼跳跃,时而沉重缓慢,时而轻柔优美,时而阴森恐怖的音乐中模仿动物的动作,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当音乐停止时,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放松地以角色的身份介绍动物见闻。在这种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勇敢地在集体面前说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他们不但运用了语言,满足了表演的需要,还获得了有关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始终认为“敢说先于说正确”,所以无论幼儿说得正确与否,是好是坏,我都不当场评价,从而使幼儿树立起“只要大胆地说,就会越说越好,越说越正确”的自信心。
动物是孩子喜欢的,而歌舞表演又是轻松愉快的,李老师巧妙地把语言活动融进歌舞表演之中,孩子自然就愿意表达了。
由此可见,让孩子说话,应该从他爱说、想说、容易说的内容入手。在方法上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丰富多样、有启发性的环境,让幼儿有感而说、因境而说、由乐而说,切忌为说而说。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2
《好男儿要自强》这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我就是我”中的音乐活动。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节课?我认为,选课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又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我平时偏爱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游戏与舞蹈。于是,我就找了几节艺术领域的课一一挑选,这也是一个抉择的过程。因为自己本身对武术操的编排有一些经验,而武术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而后又听取了同事的建议,最终就选择了这节课——好男儿要自强。
歌曲《男儿当自强》节奏控强有力,歌曲气势高昂,鼓舞人心,以武术的动作进行表现是最合适的。在设计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动作不能太繁琐。所以,我保留了原教材中的马步、弓箭步,又丰富了出拳、格挡等力度较强的`动作。这样,在孩子可以接受的难度上添加一两个有难度的动作,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学习方法上有“个别学习”、“分组学习”和“集体学习”。
在设计过程中,我考虑了好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样导入活动?为了凸显入场的整齐、有气势,我想到了军歌,想到了《咱当兵的人》。怎样引出“武术”这个概念呢?我想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武打明星“成龙”,以课件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个问题:要怎样让幼儿学习武术动作呢?用什么形式进行教学会更好一些呢?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我想,既然音乐欣赏课可以借助“图谱”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习武术动作为什么不能用图示呢?于是,我决定用图示呈现每一个动作。因为考虑到孩子数量,所以我准备了两套图示,将孩子分成两组,进行分组学习。
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发挥孩子的主题能动性,给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表现音乐呢?这里,我们往往会犯一个误区就是:往往教师示范的太多,教授的太多,妨碍了幼儿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于是,我在前面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又让孩子当小师傅,让孩子教孩子,带动孩子,自主学习。而我的角色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我对动作的技巧加以指导,进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渗透式教学法等。
当然,在设计、试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比如:
1.怎样让孩子记住在马步出拳的时候出三下拳?后来,我对课件做了修改,在马步的图示上加了三个圆点。
2.怎样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大胆参与?我觉得,要想让孩子勇敢、坚强、自信,首先,老师应该表现出勇敢、坚强、自信。于是,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动作与精神面貌上,我都要表现出来,再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鼓励,这样带动活动气氛。
3.怎样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学习兴趣又有活动的层次性、递进性呢?我是这样做的:一遍比一遍有难度。在自学环节,第一遍:按图片学动作;第二遍:配乐表演(先拍手打节奏练习,再表演);第三遍:站成方阵队形,加口号表演。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国庆阅兵和春晚两个视频,更好地让孩子感受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这样,一遍比一遍有难度,一遍比一遍有气势。最后一遍,我参与进来,师幼互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了音乐的强悍有力,探究学习了武术动作,展示了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感受了成功与自信,达到了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3
今天上午我班进行家长开放日活动,第一个教学活动是我的绘本教学《狐狸爸爸鸭儿子》。在选择这个活动时,我看了较多的绘本作品。唯独对《狐狸爸爸鸭儿子》感触很深。在看到这个绘本的时候,先是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而后是深深的感动。故事里,狐狸从想吃鸭蛋还是肥嘟嘟的小鸭的思想斗争中,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可孵蛋的过程是很辛苦的,狐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憧憬、狼狈、恼火、无奈、惊喜等等,可当肥嘟嘟的小鸭来到了嘴边,狐狸却舍不得吃了,竟然做起了狐狸爸爸,并给了小鸭无尽的爱。
本次活动的定位是激发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首先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活动的设计中借助放大的绘本图片,让孩子自由猜测讲述狐狸接下来会干什么?是怎样照顾小鸭子的?让他们再看看,猜猜,说说,体验中欣赏、理解、感受图画书的情节,从中体验关爱生命的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同时激发出阅读绘本的兴趣,和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也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对他们无怨无悔的做到。
活动后,我感觉活动过程比较流畅,因为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透着灵气,观察仔细,思维敏捷,这些都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孩子们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能很好的理解了狐狸孵蛋的辛苦,也能通过我的引导感受到狐狸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心。但是我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本身就是快乐,所以最后要是我让幼儿再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从中由狐狸爸爸爱鸭儿子的真挚感情迁移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那可能更有意义。
以往我总觉得早期阅读就是看着图片让幼儿自由讲述,但通过我园这两年来对早期阅读的多次研讨。我从中感到要真正发挥阅读的优势却是需要老师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探索、首先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材料、其次寻求孩子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最后教师自身的语言也是开展好早期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中让我感受了早期阅读的魅力。所以说早期阅读的世界应该是无条件的有趣、快乐!充满魅力!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4
有一次我组织了一个中班的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其中有让孩子按物点数的环节。在活动后的点评环节,我园一位资深教师说:“点数时应该让孩子从左向右数,你班的孩子有的从左数到右,有的从右数到左,这样是不对的。”我当时无言以对,因为她是资深教师,但是我坚信一点:不管孩子从左到右数,还是从右到左数,结果是唯一的。
那段时间,小班教研组恰好也在进行“5以内的.数”的研修活动,组长正在给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我清晰地听到组长念道:点数要从左向右。后来我看到那本《幼儿园数学教学法》上确实写着点数要“从左向右”,书上的东西能错吗?我有点疑惑了,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邮购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xx年出版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让我欣喜的是我在书里找到了答案。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提出:正确数数要遵循五大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顺序无关原则,即数数时,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它与被数物体的顺序无关,无论是从左向右数、从右向左数,还是按其他顺序数,其结果总是同一个数。
权威的指导对我们的确有非常大的帮助,有时甚至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权威,否则会束缚我们的专业成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有批判和反思精神,有时候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可能更实用、更有效,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5
跨班区域游戏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跨班互动的区域活动。我园根据两个大班活动室互通的特点,结合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与交往等发展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跨班区域游戏环境。两个班共同创设了益智区(2个)、图书区、科学区、积木区、拼摆区、水果加工区、美工区、表演区,按照一个班动、一个班静的特点,把区域巧妙地安置到了两个班中。这种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游戏空间,拓宽幼儿的交往面,增加幼儿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每到区域游戏时间,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在两个班自由选择各种游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个班的幼儿经常在活动区中走来走去,看看这个,动动那个,急急忙忙的,却好像不知做什么才好。当老师问孩子们想玩什么、打算做什么时,幼儿也说不出自己的游戏目的,表现很盲目。
怎么才能提高跨班游戏的有效性呢?针对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尝试引导幼儿学会“做计划”,以增强跨班区域活动的实效性,发挥跨班区域活动的更大价值。
1.入区前引导幼儿说一说“我要玩什么”
我们首先增加了口头做计划的环节,让孩子说一说“我要玩什么”。每天早晨幼儿来园时就走到自己要选择的区域前,把名字填写到表格中,然后就到这个区域所在班级的老师跟前说一说,打算玩什么以及怎么玩,老师会结合幼儿的想法进行鼓励和完善,并且适当调整区域里的材料和设施。活动之前有了计划,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越来越有序,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瞎逛了。慢慢地,孩子们的计划表述得越来越详细,由最初的一句话“我要搭积木”,逐渐扩充为“我要在左边用长积木搭一座游泳馆,右边用纸板、小棍搭一座游乐园……”
2.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随着每个孩子表达自己计划和想法的话语增多,所用时间越来越长,出现了需要排队表达的现象,影响了晨间幼儿的活动。孩子们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每个孩子都大声地说:“老师我要……”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幼儿说:“我们这样排队说很浪费时间,那怎样做大家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都表现出来呢?”婷婷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孩子们都同意这个方法。于是,我们在活动区记录表旁边增添了记录游戏想法的纸和笔,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想法,形成入区“小计划”,并且在旁边放上一个盛小计划的盒子。这样既节约了与老师交流的时间,还增强了入区的目的性。
3.引导幼儿学习做计划
幼儿初定计划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不了解邻班区域的内容及材料,计划中的内容也杂乱无章。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定期串门”的方法。“串门”的时候,两个班的幼儿互相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对方来班内区域中参观,一起了解区域游戏的材料和主题内容,为制定计划奠定基础。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计划表的内容,以此保证计划的一致性。通过讨论,大家确定了计划中的内容,即要有“时间、内容、方法或使用的材料、姓名”,记录要有序。
4.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计划
幼儿做完各自的计划,教师会引导大家交流各自的计划,说一说“我想玩什么”。在幼儿的解说中,在幼儿与老师、与幼儿的互动解读中,孩子们进一步明确了参与游戏时的方法。
5.引导幼儿按计划游戏
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幼儿落实跨班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孩子们走进活动区时,面对着自己同区的伙伴,面对着丰富多样的材料,如何来完成计划,是每一名幼儿所面临的挑战。
落实计划的时候幼儿的表现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计划抛一边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形式,进到区域里早把计划抛到脑后了。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老师采取计划提示法。老师会从计划盒子里拿出计划表问一问幼儿:“你的计划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计划?”从而提示幼儿有目的地做事,落实计划,减少盲目性。
第二种是计划圣旨型。这类幼儿能够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落实,非常好,但是随之也会出现争抢玩具和场地,或者是不与幼儿合作交流的现象,缺少灵活性。人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我们引导其计划要能够灵活变通。比如,欣欣制定计划是搭建一个超市,结果同区的幼儿计划搭建小学,他们产生了分歧,争执不休。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把两个计划都完成。他们商量后决定合作创作,搭建完小学后,在旁边搭建超市,为小学生购买学具提供方便。
第三种是计划多变型。这类幼儿能够记住自己制定的计划,但是在完成过程中随时会调整与变化。比如,计划中说是用纸盒制作公园中的船,结果用毛笔绘画了一艘船。针对这种类型幼儿,老师会在收活动区前五分钟,播放一首轻音乐,提示幼儿把有变化的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便于交流。
针对幼儿落实计划中的表现,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始终是幼儿完成计划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倡导“我的游戏我做主”,支持幼儿完成计划,增强幼儿参与跨班游戏的成就感。
6.引导幼儿“画画说说”,学会做总结
跨班区域活动后,幼儿会从计划小盒子中把自己的计划表拿出来,并用“√”或是“×”表示计划完成情况。大班幼儿对自己完成计划情况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所以在评价的时候,除了让幼儿用画符号方式记录完成计划的情况,老师还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交流计划完成的情况。
第一种是“集体说说”,让在同一个班级中游戏的两个班幼儿坐在一起,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你的计划完成了吗?你是怎样完成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教师和其他幼儿会对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
第二种是“自由说说”,教师鼓励两个班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完成计划的情况。每个幼儿既是计划完成的解说者,又是倾听者,自由说说的环节减少了幼儿交流的压力,氛围比较宽松,有利于幼儿互相学习好的方法。
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的重点不是计划完成与否,而是引导幼儿说一说,完成计划时自己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有按计划做事的成就感。同时鼓励未完成计划的幼儿说一说未完成的原因,并讨论方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完成,增强幼儿按计划做事的信心,同时再一次拓宽在跨班区域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6
今日上午走进了小二班日常教学调研,张教师带班。她是去年8月来我园工作的新教师,正如她所说,从开始的迷茫、郁闷、忐忑不安到和平、喜悦和充实。一年来,她在不断的历练和成熟。所以,感觉她的带班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不安或不知所措。一个半天,她带领着孩子晨间活动、团体教学、户外游戏,利用创编的小故事《小椅子》来对孩子常规教育。尽管也有个别孩子调皮的,但她已经能够控制大局面,每个环节还是比较流畅。看着她的变化真为她高兴。
幼儿一齐观赏自我的作品、讲评自我的作品时,就应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励的语言,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即使画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扬再推荐。比如为气球涂色时,朱小楠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匀,并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这时我就对她说:“我觉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那里还是白白的纸,我觉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满了,必须会更漂亮的,你觉得呢”朱小楠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点点头继续涂了起来。
其实每个幼儿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画家,教师就应尊重每个幼儿,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世界有多大,幼儿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幼儿的不对、不足之处,只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磨灭他们的用心性,抑制他们的情感,这样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有一种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用自我的一言一行,用自我的心境去引导每个孩子,用爱心职责心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