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2025/08/1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1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片断:

1.出示课本例题7的小明房间和外面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小明的房间面积是多少?阳台面积是多少?

生成: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一共是多少?房间面积比阳台面积多多少?

【反思】:学生生成的两个加减问题,在课堂中没有解决,那么意味着学生说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是无效的。我可以直接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吗?

2.求小明的房间面积,怎样列式?

预设:3.8×3.2=小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让学生说一说准备怎么算。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学生板演(正确的),展示另一个学生的算法(错误的)。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计算的想法。

师:两位同学都想到要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算出积是1216,不同的地方在于点小数点,哪位同学说的更有道理?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来估计一下3.8×3.2的积?

生:把3.8看成4,3.2看成3,3.8×3.2≈4×3=12平方米。

【反思】:教材中先要求学生用三种估算的方法,体会房间面积的大小范围。而根据实际经验,学生其实潜意识里觉得估算就是四舍五入法,其余两种估算他们是很难想到的,那么我势必要在这里花较多的时间教授估算的问题,这与本课的重点不符。于是我便把估算设计到了后面,让学生明确通过估算可以初步确定哪个积才是合理的。但是评课的`沈老师觉得我这是没有认真解读教材。当然他说的我没有让学生自己来判断121.6与12.16哪个正确的方法,如果估算放在前面教学,让学生结合刚才的估算就自然而然会判断了。实际上我在之前教学五年级的时候,试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回答完全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他们基本不会把估算和计算结果联系起来判断。在平时的计算中,学生往往都是直接计算,而不会先估计,所以我此次设计想让学生在计算的结果上,养成用估算方法初步判断结果正确与否。当然,沈老师说我后面的计算全都没有提到估算,我承认确实是这样,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估算意识,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估算意识。

3.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独立列式,展示学生的作业。

【反思】:本来我想展示学生错误的答案,可以让课堂冲突性更强。谁知让沈老师觉得我是之前小数乘整数没教好,所以在这堂课还要去强调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这个旧知。看来公开课需要伪装,我的侧重点完全偏离轨道了。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3

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今后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4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5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和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生长点是整数乘法。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与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是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

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有51名学生,其中男的有27人,女的有24人。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10位同学基础比较差,最简单的整数乘法都不会计算。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有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学习小数乘小数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和小数与整数相乘,这对学习小数乘小数已有了些基础,现在来学小数乘小数应该一不很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