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2025/08/1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狮子和鹿》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1

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略读课文我们也不能忽视,把它一略而过,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是啊,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抱着对这些理论的影响,我第一次尝试着把略读课文搬了上来。我们知道略读课文基本上都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重点,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等,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抓住重点句子,比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截然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矛盾冲突,再强调鹿经历生死逃难后的`想法,又与前面的想法形成矛盾冲突,在这两者的环节中,让学生获得文本中深层次的含义,理解本文所传达的信息。从这节课上下来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都能把握课文的主脉,均有学生提到文本所展现的意义,比如: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光看外表,要讲实用;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价值。所以,情感目标的落实还比较完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略读课文抓什么?

“略读课文抓什么?”这或许是许多教师疑惑的地方,是啊,“略,到底怎样略,怎么略才最合适?”在本节课中,重点句子是抓住了,但在朗读情感教学时,仍有遗漏的地方。比如,在出示鹿对角和腿评价的句子时,我虽抓住关键词中入手,进行情感方面的指导,但是句子中的“啊”、“唉”这两个语气词也是突出表明鹿的不同评价,甚至是句末的标点符号——感叹号,虽是一样的标点符号,但却是充满了不同的语气。

二、在引读课文时,要求不明确

这是一个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在讲解完内容后,我有一个总体把握的“引读”环节,但是,由于自己在配乐口述故事开头时,不想打破紧张的气氛,所以,并没有明确要求让学生捧起书本,与老师合作读,因此,在真正实施时,有些学生就跟不上,显得拖沓,这样朗读的质量并没有提升。

三、言语较为啰嗦

或许是受到教师评价方法的影响,于是,我觉得在课堂上应当给予学生反馈,允许的条件下,不否定学生的答案。因此,在这节课中,言语显得有些啰嗦,不够简练。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该否定的还是得否定,该表扬反馈的也应当用恰到好处的言语来评论。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本课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启示,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

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谢天卓说自己明白了,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

李浩然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己有所成就。更有一个同学熊晨辉说自己明白了,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周文轩说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我们不要被它美丽的外表蒙骗.......

多好的读书体会啊,学生的每一个体会都让我感动,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3

《狮子和鹿》的教学实践结束了,回想上课的情形,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真好!一个月没上班了,竟然还能找到上课的感觉!但“删繁就简,让课堂多点童趣”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

魏老师说我的课是一堂返璞归真的课,紧扣教材的要求,守住了“底线”。尤其是抓重点词概括段意,借助重点词适当修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学习方法落实得非常到位,至少有80%的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同学们也觉得这样的设计与平日里听过的完全不一样,原来课还能这样上!(其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为赵老师如此智慧!)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偏理性,工具性很强,还缺少了一些童趣,需要做一些减法,再做一些加法。

一、减法

“看图猜故事”和“读连接语”环节花时近十分钟——减!“看图猜故事”,其实是课前谈话的内容,今天因为孩子们刚上完数学课,我让他们上厕所去了,所以上课铃声响了,才全班坐定,于是,这个内容放到了课堂上。“读连接语”,本意是想着学生才接触四五篇略读课文,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略读课文其实是可以根据“连接语”来自学的,也属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其中一个方面。但因为我看学生面对连接语都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的样子,所以多等待了一会儿,于是,这个环节显得不够干脆,拖沓了,因此,耗时太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时间。

板书时候,特地回头请孩子们一起写“鹿”字,“匀称”、“撅”、“挣脱”三个词的正音,以及“撅嘴”做做动作,不是略读课文教学的`目的所在,更何况“撅嘴”的动作对于本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达成没有关系,所以——减!“鹿”字是我从小就搞错笔顺的字,我主观地认为:不能让我的学生犯和我同样的错误,于是特地提醒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其实没多大必要!我问过的身边的同事,他们写这个字的笔顺基本上都对的,说明这样的错误不具有普遍性,完全是我小时候要么没学好,要么接受了误导,但那也是个别的。课堂上这一“回眸”,一“组织”,虽然耗时不多,但也是“耗时”,而且体现了教者心中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其实是模糊的。“匀称”、“撅”、“挣脱”是我预设的,学生读课文时候容易读错的,但今天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读错了“挣脱”一词,我只对这个词做正音即可。其实我完全可以不理会“匀称”和“撅”这两个词,因为站起来读课文的学生把这两个词读得很正确,字词教学不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内容,“认不清略读课文教什么”,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旁逸斜出”的现象。这样一减,我的课堂上不会出现一会儿顾黑板这头写词语,一会儿顾与台下学生交流这种两头忙活的状况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会变得紧凑,同时也能省时一小部分。

二、加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汪潮教授说过,复述、讲故事是语言习得和运用的好办法。对于低中段孩子来说,“讲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的,就是充满童趣的。因此,本堂课除了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可以设计“讲故事”环节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可以加!

第六自然段是文本最吸引人的,本堂课就可以此为“用件”,教孩子学习讲故事。第一步,把这个自然段读顺;第二步,指导朗读,读出紧张;第三步,学生看书试讲故事;第四步,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关键词(描写小鹿逃跑的动词作为关键词)讲故事。

具体没有操作过,但这样的设计,既教学生“抓关键词读懂文章”,又教学生“抓关键词讲故事”,既体现工具性,又体现“语用”性,而且把“抓关键词”这一点做足、做亮了。如果说公开课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那应该算是了。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4

师:一阵风吹来,池塘里泛起了层层波纹,小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它的神情变成了什么?请大家拿出铅笔在文章第四自然段里进行寻找。

生:我找到了,“它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谁来学学它的这个动作?你能体会到小鹿在做这个动作时它的心情吗?

生:我感觉到它很不高兴。

师:它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来看看小鹿的心里话吧!

出示:“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谁来帮小鹿说说它的心里话?

生读:“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这是一只“不高兴”的鹿。

生边摇头边读:“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这是一只“失望”的'鹿。(这是一只“垂头丧气”的鹿。)

生:一学生读“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小鹿看到自己的腿后是那样的不高兴、失望、垂头丧气,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用一个词形容了它此时的语气,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齐说:“抱怨”。(师相机板书)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抱怨的语气再来读读小鹿的这句话吧!(全班齐读)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的感悟主要靠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在想象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注重朗读感悟和思维训练的和谐共振,使两者得到合理的结合。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5

狮子和鹿这篇略读的文章讲述了一只鹿在丛林中遇到一只狮子时挣扎着摆脱危险的故事。通常,鹿欣赏它们美丽的角,并抱怨它们四条丑陋纤细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时,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助它逃离狮子的口,它美丽的角被树枝夹住,差点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因为他们的优点而忽略他们的缺点,也不要因为他们的缺点而否定他们的优点。它不仅告诉我们要看起来漂亮,而且要谈论实用美和实用性,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本文的重点是了解和引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不同态度。难点在于理解文本和理解故事的真相。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我首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了解鹿对其角和腿的不同态度。当学生们读到美丽的角几乎杀死了鹿,而丑陋的腿却让它从狮子的嘴里逃走时,我创造了一个情境:在这一刻,狮子会对它的角和腿说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他们的演讲告诉我,孩子们已经能够比较鹿角和鹿腿的优缺点,并且对事物有了必要的理解。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所以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文中触发的真相。阅读后,我们将讨论理解和深化真理,让学生理解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之后,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他们不能以不变的`视角来对待变化的事物,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这种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是学生精神的家园。语文的终极意义在于滋养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的精神。这是我的追求。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篇6

《狮子和鹿》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难点是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当学生读到美丽的角差点让鹿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此时此刻,狮子会对它的.角和腿说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他们的发言告诉我孩子们已经能比较鹿的角和腿的优点和缺点,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时机成熟,于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这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