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一分钟》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零、闹、钟、哈、欠、迟、决、悔、叹”9个生字。会写“欠、元、包”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知道时间的宝贵,不能浪费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具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安排全班做两件事:
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跟你的同桌交流你中午来学校途中的见闻。
现在,请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能在一分钟里坚持得最好。
然后让同学谈感受。
总结:大家都说一分钟做体力劳动更累,是啊,同样是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就老学课文《7.一分钟》,大家肯定对“一分钟”的体会更深。
齐读课题7.一分钟。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请学生听清楚字音。
2.自读,注意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发生了哪些事情?
3.反馈提问: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谁愿意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找到的请举手。板书。
三、识字教学
1.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dīnɡlinɡlinɡ nào zhōnɡ hā qiàn chí dào jué dìnɡ hòu huǐ tàn qì
丁 零 零 闹 钟 哈 欠 迟 到 决 定 后 悔 叹 气
自主认读、识记
2、拼音去掉再识记。
3、出示带拼音的`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
línɡ nào zhōnɡ hā qiàn chí jué huǐ tàn
零 闹 钟 哈 欠 迟 决 悔 叹
4、去拼音再识记,交流识记方法。
在这过程中指导学生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5、游戏巩固。
6、扩词练习“闹”“欠”
四、指导朗读课文一、二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说说元元心里为什么会这么想。
3、打哈欠,翻身应该是在干吗?
4、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为什么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2、随文训练本段的语言点
(1)“背”是多音字;
(2)用“要是……就……”造句。
3、设置悬念:元元接下来能顺利到达学校吗?他在路上还可能遇到什么麻烦吗?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指导写字“欠、元、包”
特别强调“包”字里边是“巳”,不是“已”。
附板书设计:
7.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 → 迟到20分钟
红灯亮了 汽车开走了 走到学校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
优势:
一、教学流程设计合理
本节课经过精心设计和多次研究,教学流程设计较为合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定准确,环节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习惯培养意识较强
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所以我在教学中格外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写字姿势要正确、站好后再回答问题、用完的文具及时放回、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等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应变能力较强
由于刚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在范写的环节出现一点问题,一位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当时并没有紧张尴尬而是非常谦虚而又巧妙的说:“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老师在预习的时候没有认真,所以同学们在预习或者写作业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这样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就帮我成功的度过了尴尬的局面,又能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认真仔细。
不足:
一、教师语言缺乏严谨性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过于随意、不严谨。比如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读某个自然段时,我有时说“读第几节”、有时说“读第几段”,语言比较随意,可能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自然段”的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还出现了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说“给我回答”等这些字眼,使学生潜意识认为是在给老师回答,是在给老师学习。所以语言比较缺乏严谨性。
二、对学生思维规律把握不牢
在本节课中,为了更能突出主人公元元认为“多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想法,涉及到了一个原句与改动后的句子进行对比的'内容。而在我的教学预设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请了几位同学都没能准确地说出我预设的答案,此时我应该出示答案而不是继续找学生回答,从而浪费了时间。
三、教学目的明确性较差
在本节课中,每一段都有需要学习的任务。但有时缺乏经验出现了只让学生盲目的读课文,而忘记了交代学生思考的问题。导致了一些学生无目的读书,读书效果比较差,不能及时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也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四、板书设计缺乏新颖性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没有创新。也没有根据中心、关键词等进行美观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也没有起到让学生能够眼前一亮的效果。
改进:
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应格外注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定要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一些教学细节上也要格外注意,如教学语言的生动化与多样化的规范、板书的设计的新颖性等等。最后,教学激情还应加强。设计再好的课,教师的状态不佳,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还要调整自身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节课,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精彩。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3
《一分钟》教学反思 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分钟》教学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4
《一分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一分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通过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2、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3、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
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5
也许是天气闷热的缘故吧,今天上课的状态很糟糕,感觉头晕晕的,透不过气来。头脑中一片空白,教案不知道被记忆在哪个角落。可是,再怎样难熬,时间也是会过去的,这不?就这样结束了!
下班的车里,我细细回想起教学过程,突然记起有个问题好像没有提过,我问身边的同事,她说的确没有问。天,我怎么会忘记了?也许头真的晕了吧。可是我又转念一想 ,教学中可以遗漏这个问题,想必这个问题可有可无,不提也罢,说不定少了这个问题,可以让另外一个问题更凝练更集中。这也算一种自我安慰吧!
都说我的课实在,没有花架子,同事们的评价让我沾沾自喜,我也觉得那就是自己的风格。可是今天,我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一直在追求着花架子的,也很浮夸。《一分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安排的是写话,其实我的用意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次教训,写一写元元第二天会怎样做。可是在备课的时候我想,如果我的过渡语是:“通过这次教训,那元元第二天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写一写。”那多平淡呀,一点都不吸引人的眼球。我得来句精彩一点生动一点的过渡,于是就有了课堂中的这句过渡:“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那元元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写一写。”语言是美了,可教学效果也霉了。第一个被叫到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还是再睡一分钟吧,反正时间会倒流的……”,我一惊,首先意识到的是学生没有听明白我的要求。后来我保险一点地叫了一个我们班的'小博士,他竟然也是说,还是再睡一分钟吧…… 我这才猛然意识到不是学生没有听清要求,而是自己的引导出了偏差。就为了追求一句动听的过渡语,我把学生引入歧途。我真的很愚蠢!这次教训,更让我明白,教学中应该追求简单但是有实效的教学方式,不可以为了追求所谓的花架子,去考验学生的领悟能力,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关于写话,我想可能很多老师心里有想法,是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时髦让它出现在公开课里?是不是在二年级训练课堂写话,学生会有难度?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年段读写训练的重点及其教学》,里面清楚地写着低段的习作训练内容:
1、练习主谓、偏正词组的搭配。
2、练习说完整的一句话,连贯说几句具体的话。
3、循序渐进地开展各种造句练习,初步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4、模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5、练习连贯地写句群。
看完我很震惊,因为我觉得我们低段的习作水平好象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于是我就开始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写话训练,以接近文中的要求,当然也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的训练一般都给足学生时间,像今天这样在紧凑的教学课堂中写话还是第一次。
试教的时候,有老师就说是不是可以先让学生说,再让学生写。我想,说话的训练在课堂中已经安排很多,再说就显得有点多,而且说过后,写得雷同的就多。反正低段中还没有出现过现场写话,就让我做先吃螃蟹的那一个吧。但是因为学生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效果真的很不好,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只写了个头,就没有了下文。但是在中午的批改中,我还是发现了好片段。这是蒋骐羽写的: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睁开眼睛,心想:今天我可不能再迟到,否则不仅知识学不到,还要挨老师的骂。元元想完就很快地起床了。
我想,多写写,学生心里就会有写的概念,而且多写多写,句子的感觉就会加强,动笔能力自然也会加强,对中高段的习作训练是很有帮助的。我这样做,也算是对中高段的语文老师负责吧!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6
《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透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的教育。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作为朗读的重点,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为帮元元找回失去的20分钟作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交车站的'等待,步行到学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像元元当时的情绪,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字。“他向停在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的那一幕中,先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晴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和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