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2
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本节课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本堂课注重寻找尽可能多地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型,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的提升规律;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形成以后学习的认识障碍.
设计思路
首先,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1-2=?,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需要和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自主创造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接着通过课本例1、例2的教学,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最后通过与生活链接,内化学生对负数两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示冲突 激发需要
1.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得出如下算式:)
加法:2+1=3 1+2=3
减法:2-1=1 1-2=?
2.1-2等于多少?有谁知道?这已经不能用我们所学的数来表示了,它应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新数来表示.(可能有些同学知道用负数表示)
师:这会儿,有些同学可能有想法了,我们已经认识了无数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一种新数呢?其实,不仅1-2等于多少有这样的要求,还因为生活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扎根于现实生活,还扎根于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引入简洁、高效,更为学生理解负数是因运算而出现的新数,有了负数,才能实现加减运算的封闭,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 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情境:两辆公交车分别有4人上车和4人下车.
老师把图中3号车上车4人、5号车下车4人表示成这样(如下图)你觉得是不是已经把图意表达清楚了?为什么?
上下车的情况
3号车
4人
5号车
4人
生:没有,看不出到底是上车4人还是下车4人。
师:也就是说虽然都是4人,但两个4人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反的。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相反意义)。那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区别开吗?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交流大家的想法。
3.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师:相反意义的量怎么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很多周折,他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画斜杠来表示,加不同的学号表示。(讲解出示历史上的各种写法,+、-的表示法也出示在其中)
师: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刚才想得差不多。真是方法各有各的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哎那么多写法中,你觉得哪种写法的数学味最浓呢?
师:对,就是这个道理,20世纪初,这种表达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但读法上有了变化,分别读作正3和负3,符号分别叫正号和负号。
4.试一试:下面的两个量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用“+”或“-”的方法表示它们。(小黑板出示)
(1)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2)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3)水面上升0.3米,水面下降0.2米。
(4)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5.概括: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接触了一种新数,称之为负数,前面的符号就叫做负号。而原先那些数就叫做正数,前面的符号自然就叫正号。
6.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和一些负数吗?能举得完吗?
(设计意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一个就用负数表示,就负数概念而言,其经验性表现为负数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会难以在生活经验层面上使用负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再进行对负数的理性认识,所以,教者先从相反意义的量入手教学)
三、沟通联系 丰富认识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进一步认识负数。(提示课题:认识负数)
1.教学例1。
(1)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4)这两个4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2)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师:温度计是通过水银柱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大家并不陌生吧,在下面的直线上,你觉得在0左右两边的两个点,哪个点表示+4?哪个点表示-4呢?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显示香港18℃、北京-8℃、哈尔滨-12℃的温度计)同学们能试着在带有箭头的直线上大致找出三个点,分别来表示-8、-12、18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数轴。
师:看着这条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能围绕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负数都在“0”的左边,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轴上找点,不仅有数值大小的比较,还有位置的选择、倍数关系的估计等,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借助前面正负四的初练,加之每一个数的大小还有着温度计的形象提示,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这一环节既为已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概括,更为下一课以及在初中学习数轴上正负数的大小、排列、运算作了很好的渗透)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如果只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积累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经验,并不能给以后负数的理性学习带来多大价值。初步认识负数,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更应上升到数学的高度。所以,通过课本两个例题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在数学的理性世界中”学负数)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 (2)100℃ (3)-100℃
3.叔叔下楼:李叔叔在5楼,他从5楼往上2层记作+2层,那么从5楼往下1层,记作( )层。李叔叔在2楼往上2层,可以记作( )层;同样是4层,为什么一会儿被记作-1层,一会儿被记作+2层。
4.球的重量:4只球的称重并和标准重量比较后记录为:1号球-0.35克、2号球0克、3号球+0.7克、4号球-0.2克。2号球真的就重0克吗?几号球最重?为什么?
5.你现在能表示出“1-2”的结果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例题内容与作业练习进行有效整合、灵活处理。设计了生活味、思考性极强的习题,不仅具有层次性,更具有深刻性。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0的新意义,负数概念的两层含义及正、负数相反意义的相对性理解)
五、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第一道例题用温度计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以这一情境引入负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温度不陌生;另一方面,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显示,可以直观的认识到零上4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零下4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这两个温度分别在0摄氏度刻度线的上方和下方。第二道例题借助直观图,以海平面为基准,海拔8844米和海拔负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负数的读写方法
1、课前交流。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课件出示温度计近期的平均最高气温)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最高气温,你能看出近期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教学例1
(1)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把话题从秋季过渡到冬季后出示例1。
(2)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南京当天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3)上海和北京当天的最低气温一样么?为什么不同?
(4)从温度计上看,这两个城市的最低气温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3、练一练
(1)出示香港、哈尔滨、西宁三个城市在某一天的最低气温温度计。你能用刚才的表示方法表示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么?
比较-11℃和-7℃那个更低。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教学例2,感知正数和负数。
1、出示例2
(1)介绍吐鲁番盆地的气候特点
谈话: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温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问: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里么?
(2)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看图中这条红线表示海平面,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155米)
2、练习
完成第6页练习一1、2两题。
3、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三、归纳正数和负数
1、分类
(1)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4、-4、40、-11、-17、+8844、-155你能把它们分类?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3)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2、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0和正数、负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轩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正数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3、完成第3页练一练1、2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负数的的外延。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2、你知道么?
(1)在正常状态下,水沸腾的温度是(?)℃,水结冰的温度是(?)℃
(2)国务院发布了一个通知,要求公共场所夏季使用空调温度不得低于()℃,冬季使用空调温度不得高于()℃
(3)地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
谈话:-88.3也是负数,是负小数,还有负分数。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4.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4.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继发展的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介绍古代中国对负数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够比较0、正数、负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温度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巧设问题,感知引入 — 引出负数
1、热身游戏《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
比如:上—下,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存入300元—取出300元等等。
2、在春节去爷爷家拜年时,爷爷给小明100元压岁钱,但在回家后,小明将这100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你能帮小明做一下压钱的账目记录吗?(引出正、负数数学史话)
二、体验内化,探究新知 — 认识负数
1、放映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观察上海、北京的气温图,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
小结:零上5摄氏度记作:+5℃
零下5摄氏度记作:-5℃。
“+5”读作正五,是一个正数,
+5也可以写作5;
“-5”读作负五,是一个负数。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介绍温度计)?并让学生拨出上海5°c和北京-5°c,也就是零下5°c。
小结:(1)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c的位置。
(2)温度中,0°c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3)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 应用负数
电梯中的正、负数: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各按那些键?
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1、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在日程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负数?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日记。
五、板书设计
温度:
零上5摄氏度记作:+5℃
零下5摄氏度记作:-5℃。
“+5”读作正五,是一个正数,
+5也可以写作5;
“-5”读作负五,是一个负数。
海拔:海平面以上用正数表示
海平面以下用负数表示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5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水果市场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 (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 (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 (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 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0 ℃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 (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羽毛球与负数。
2、神七与负数。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留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