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0。712 1。2
×4 ×4 ×5×5
_____ _____ _____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3
_____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
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准备:计算器 课件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
其实超市不光是我们购物的一个大买场,同时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大园地。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的文具区,看看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师问;你想买什么?买多少?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从难到易整理一下。如果要买2个文具盒要付多少钱呢?怎么列式?
(板书:6×2=12(元))6×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个6相加是多少?)
如果要买3支铅笔要多少元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
0.8×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个0.8是多少?)
由此可见: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一)学习“0.8×3”。
1.启发:买3支铅笔到底要花多少元呢?板书:2.4(元)2.交流想法:你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学生有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连加法:0.8+0.8+0.8=2.4元
想法二:把元转化成角。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想法三:因为8×3=24,所以0.8×3=2.4 提问:为什么要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如果不加,2.4元就变成了24元)
想法四:用乘法竖式计算。
你会列竖式吗? 谁来试一试?(指名上黑板板演)
出现了如下的任何一种后,追问:有不一样的列法吗?板书出第二种竖式形式。比较:
0.8 0.8
× 3 × 3 2.4 2.4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数位对齐,未位对齐)那哪一种更合理呢?
谈话: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把0.8元看成了8角,得到3个8角是24角,再转化为2.4元。也就是要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所以要末位对齐。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三八二十四”。
教师在积的位置上写上“24”后提问:小数点能不点吗?为什么? 4.讨论:你觉得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学习“2.35×5” 如果要买3支钢笔要多少元呢? 板书:2.35×5= 那你会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有意识地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自备本上。2.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1175,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师追问:小数点点在哪里?
3.验证:那2.35×=7.05,对不对呢?
小数点真点这里吗?我们用计算器帮忙验证一下。
用计算器验证后,教师提问:哎,刚才计算时你是怎么知道积就是两位小数的呢?(因为因数里有两位小数)
4、得出: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那积的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呢?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观察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一位小数乘整数,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2.那么一个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一个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用一句话说就是——几位小数乘整数,积就是几位小数(板书)3.不过仅凭这两个式子就得出这样结论,似乎有点欠妥,(板书 ?)那么我们就用计算器对下一道题验证一下。练习:1.125×35 0.8752×16 1.32167×9 1.25×()1.25×(2)师:怎么回事?对我们的结论提出了挑战。让我们借助竖式来进一步看看吧。
(原来计算器很聪明,已经灵活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积的小数末尾的`0化简。)
补充: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一定要(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情景图,你想买什么,买多少?应付多少元? 独立完成,小组内共同验证,集体点评。
2、假如文具区的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已知:148×23=3404 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交流:怎你是怎么得出各题的积的?
3、()里可以填哪些数? 看谁填得最多?()×()=4.8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到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第68页,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纠正。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根据图意,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2、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 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4 0.7×4 12 ×5 1.2×5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4 1.35×4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5
【集合】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上教材〈小数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2x3= 5000x17=
20x3= 500x17=
200x3= 50x17=
20xxx3= 5x17=
口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一、情境导入
1、天里,几位小朋友想一起去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来到商店买风筝。观察主题图,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自由说(鸟风筝元/只……)(教师顺势板书)
3、如果你要买风筝,你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教师顺势板书)
类型单价数量
鸟风筝
鱼风筝
三角风筝
半圆风筝
4、如果他们三位小朋友想买3个鸟风筝需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5、学生独立列式。
6、交流想法x3或++。
7、教师适当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计算
1、x3等于多少呢?请你自己尝试计算出得数。(教师巡视,并要求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罗列不同的计算过程)
2、全班交流各种方法
3、教师指出重点研究以下方法
4、在学生的自主解释过程中教师顺势板书,并重点指出这样做的关键步骤是将元转化成35角,实际上就是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5、用这种方法尝试计算你自己的数学问题,买怎样的风筝,买几个,需付多少元?
6、同桌检查一下。
三、探究算理和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x5=?,提问:“不是钱数,怎样计算?”自主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算理?(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顺势板书)
3、同桌互说算理
4、请学生观察积,提问:“与相等的'小数是多少?”()告诉学生,算出积以后,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5、计算x8
6、小数乘整数是如何计算的,四人小组内讨论
7、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 第2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