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2025/08/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日本笼罩在黑暗下,原本明亮的天空顿时变成灰白,人们的脸上满是恐惧的神情,生命之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恍然之间,似乎世界失去了色彩。此时此景,让我想起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书中一句:"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话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回味很久很久,意味深长!

真正读这本书是在初中时,年纪太幼的我无法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仅此一次,如此之宝贵。20岁的我刚上大学和渡边一样寄宿学校,他所经历的'青春年华,不敢说是和自己如出一辙,但却感同身受。渡边的际遇很好,除了生病住在疗养院的直子对他好,还有那活泼开朗的绿子陪伴着。一个人最开心的莫过于有个红颜知己,在开心、落寞时寸步不离的陪伴。而渡边对于她俩来说不仅是知己,还是媒介--一个和外边世界相连的介质。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2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

——《挪威的森林》

生活就像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走进去,因此我们才不可避免的对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读完此书,心中隐约的明确,这是一本极度私密化的.读物,也是予心灵深处的一份与“孤独”的共鸣。

1、谈书名

初看书名——《挪威的森林》,给人的一种清新、自然的视觉感受以及画面感。凭借我们的想象力,顾名思义的联想到自然绿色的生命力和美好。读完之后,不仅仅是富有美感的美好,而是无意识的接受和体验到更多元化的元素。带给我的更多是悲伤与无奈。

书名源自披头士的“挪威的森林”,歌词很通俗,描述了两人一次意犹未尽的邂逅,可终究不过一人醒来,一人离去。

书中作者将这感受具象化了。“海潮的清新,轻拂的风声,女孩肌肤的感触,尘土的气味,朦胧的夜色,缥缈的憧憬,以及童话般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渡边的世界。那是一种微妙的,无以名之的感受,朦胧且真实,撩人又莫名.

“挪威的森林”正是象征着这样一种感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3

读完了挪威的森林,心情很复杂阅读,这本书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并且很不认真。

作为20xx年我读完的第一本书,我对其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这是她在我生日时送的书之一,另一方面这本书的内容我很触动。

这本书我读来很真实,我想真正的青春就是这样的了。也许有些人不是,但大部分人一定是。

欲望,沉沦,性爱,焦虑,折磨,纯情。

书中的'渡边君在我看来如果隐去他的经历,只看他的才华和人品,无论是谁,都会迷上他这样的好品质。理所当然的,也会认为他一定是个好人。

实际上,人是复杂的,书本上的好人坏人只存在书本上。我们每个人必然是有好有坏的。

木月选择自杀,直子选择死亡,玲子离开了阿美寮,渡边选择绿子。就像知乎上说的,他们也许都在自我救赎吧。

但我怀疑我有对号入座的嫌疑了,起码由经历来看,我很想做出对号入座的行为。这本书很深奥,我现在还不能理解全部,我始终认为经历过后我才能理解。

想了想,没什么可写的。村上先生的文笔很好,值得学习。我也希望我能守住本心度过自己的青春,我相信我也意识到了,人是很复杂的。人性经不起试探,但人心又出奇的脆弱。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4

沿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字,我走进了那片孤寂的森林。直到合上这本书,我依然觉得那种心灵的与世隔绝或者说格格不入像挥之不去的雾霭在我的周围氤氲不散。

书中有两个世界,渡边彻整日里游离其中的,身边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听着嘈杂的'声音,做着不知所终的事情。真实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诞可笑,光怪陆离,那些身边的人或者惨然终老,或者用什么方式结束这个世界的旅行,匆匆离他而去,留给他的是不能愈合的伤口。于是他也会用一种畸形的方式寻找温暖,填补渴望的人生。

还有一个世界,一个精神病人的疗养所,在作者的笔下被描述出来,而在我看来,这个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污浊,没有喧嚣,没有谎言,甚至不会为人创造孤独的滋生地,医生和病人融为一体,整个地方竟成了一块儿净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5

几乎全程揪着心、对爱情带着疑问、对校园时光充满缅怀之情地第二次阅读这本小说。

十年前看挪威的森林,纯粹理解为是爱情小说,第一次感受日本作家的文字,第一次领略这种堪称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可以感受荷尔蒙的刺激,所以整体感受偏向于“很吸引我”,很欣赏村上关于爱关于死关于性关于生命的论点。

而现在,揪心、疑问和缅怀,这三种感受在心头占据主导地位。揪心,已然了解人物性格,已然了解人物命运,已然了解人物关系,这种种交织起来构成的对爱情对生死对孤独的演绎,不得不让我揪心难受。疑问,渡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知道直子想要什么吗?渡边知道什么叫喜欢什么叫爱吗?绿子为什么会喜欢渡边呢?渡边会一直会单身下去吗?当然,还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其实在知乎上我可以找到一些帮助。缅怀,更准确的说成是祭奠会比较好,却满怀悲壮的意味。因为大学时光的爱情,于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冒险。

我想,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我会给这本书五星的评价,因为年轻。而这一次,我只能理性地给出四星,因为年长。至于以后可能发生的`第三次或更多次阅读后的评分,我不知道,但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年老。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6

“我拿起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顾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读完《挪威的森林》这最后一段,眼泪夺眶而出。

看过村上春树的另一本书《我在跑步时,想些什么》,他那种带着淡淡思绪的惆怅,带着淡淡惆怅地思考深深地打动着我。而在《挪威的森林》里,那压抑的情感,那深沉的悲凉竟自始至终,挥之不去。青春之河静静流淌,有过多少记忆,无奈,追求,梦幻,疯狂,留下的`只有心口处掏不出的痛,只有一夜夜绵绵不绝的思,只有永不愈合地伤汩汩地挣扎......

直子,玲子,绿子......我们的曾经!

即使青春老去,红颜不在,即使江河易道,岁月变换,那曾经拂过额头的清风,那曾经照耀过的明月,那曾经对视过的眼睛也会漫卷记忆......合上书,耳边还有那一声呼喊:“请你记住我,记住我这样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