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2025/08/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篇1

读了《基督山伯爵》,我有了深刻的感悟……也可以说,从读它的第一章开始,我便疯狂的迷恋上了这本书。不是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还因为它的描写细腻,连每个人说话时的细微动作、面部表情都写的非常细致。而且书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这本书共有117章,主要内容是以法国复辟王朝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青年水手唐泰斯正直能干,被提升船长不久又得到一位少女的爱情,因而遭到船员唐格拉尔和费南尔的嫉恨。于是二人诬告唐泰斯,使他被投入死囚牢。唐泰斯九死一生才逃出死牢,最后把自己的仇人置于死地。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呼了口气,心灵也被触动了!在看这本书时,我恨过,厌恶过,爱过,羡慕过,嫉妒过,更是由衷的佩服过!我恨那些为了利益,为了得到权势而不择手段地伤害别人的'人;我厌恶那些对有权势的极尽恭维、阿谀逢迎,对没权势的人便态度截然相反的人;我也羡慕那些成功改变了自身命运的人,心里还有一些嫉妒,比如海黛、瓦朗蒂娜等。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然还是我们的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啦!我佩服他的聪明才智、勇气和耐心、自制力和宽容的心!因为他凭借这些,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计划,报了恩,复了仇,历经千千万万的苦难终于踏进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门。好人终归有好报的。虽然唐泰斯没有杀死唐格拉尔时我感觉非常奇怪,也觉得这人真傻。可是也对啊,不是说世界上最大的美德就是饶恕吗?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饶恕那些作恶的人,不就是最大的美德吗!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难啊!

现在,慢慢回忆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情节,对啊!我真应该向唐泰斯学习,学习他的才智、勇敢、不懈努力的精神!学习上,如果我有这种精神,那一定也会登上成功之巅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碰到一点点的倒霉事就埋怨、懊恼,受到一点点的打击就哭天喊地的。如果碰到像唐泰斯那样的事儿又该怎么办呢?遭承受不起倒下去了吧!

就象是基督山伯爵说的:”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去努力奋斗,因为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在绝望时,别一心想着那些悲伤的事情,要学会面对,等待着希望的到来;在遇到挫折时,也别伤心气馁、垂头丧气。因为一切不愉快都是暂时的!

加油吧,朋友们!胜利的曙光等着你们的到来,幸福的时光在向你微笑挥手呢!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篇2

假如你在即将升职并获得爱情的甜蜜雨露滋润之时,被人陷害入狱,并在黑暗潮湿且独自一人的牢房中度过14年,你会怎样呢?是屈从地在孤独中老死,抑或忍受不住绝望而自杀,还是任凭14年孤独的利剑也无法划破你那坚毅的灵魂,守着微弱的希望之火,直至光明到来?

埃德蒙·唐代斯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他是最后那一种人。诚然,他也曾绝望过,自杀的念头曾使他绝食多日,可最后求生的欲望还是帮他战胜了这一念头,这也让他在之后有机会结识了法里亚神甫,后越狱成为了基督山伯爵,并向陷害他的仇人复仇。

他勇敢而坚毅,且有一颗善良的心。在直面死亡时,他毫不畏惧,冷静理智地面对与阿尔贝的决斗。他虽然是一个复仇者的角色,却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知恩图报”一词的'含义。他对帮助自己的莫雷尔一家关怀备至,拿出极大一笔钱将老莫雷尔先生从破产中解救出来,后又因其子马克西米连与仇人女儿的爱情,打乱了他对仇人维尔福报仇的计划,又煞费苦心地救出仇人的女儿瓦朗蒂娜。为了入狱前对梅瑟苔丝深沉的爱,他又放弃了彻底的报仇,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命换梅瑟苔丝与仇人之子—阿尔贝的命。

《基督山伯爵》一书中,精彩又引人入胜的情节数不胜数,各类性格丰富的人物也不少,可最触动我的,还是唐代斯在狱中遇到的,为他传奇的后半生奠定基础的神甫—法里亚。

法里亚神甫是1811年被关入狱的一位意大利学者,偶然发现了红衣主教的遗嘱,并得知了基督山岛上深埋着的宝藏。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每一个遇到的人这件事,却被一笑置之,甚至被视作疯子,关入地牢。他没有放弃,绞尽脑汁地算出了逃脱地道的线路,并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制成了书轴、羽毛笔、小刀、墨水、灯等用品,结识了唐代斯后又教后者知识,将宝藏的秘密传与他,最后却没来得及享受那笔财富,便死于蜡屈症。

我在阅读这一段文字时,心也随着法里亚神甫的种种行为而跌宕起伏,不由得想到了那句极有名的话“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没错,狱中的苦难、他人的不相信以及病痛的折磨都无法打败他,即使他最后因蜡屈症而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的基督山伯爵却活了下来,对这一不公平的社会进行了报仇。他没有被打败,也不可能被打败!只因他灵魂是如此的坚韧,又锋利如刀刃。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篇3

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水手,年轻有为的他本可以在二十岁当上法老号的船长,和爱妻梅尔塞苔丝结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可就因为他人的嫉妒,在结婚典礼进行到一半时,他被刑警捉了个正着,就此锒铛入狱,面对他的是伊夫堡阴森地牢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在此,耗费了他十四年的青春。如此的风云突变,作为读者的我们无不对他感到惋惜。

这样的晴天霹雳,任何人都将陷入绝望,爱德蒙却坚强地度过这煎熬的十四年。这时,小说的主旨逐渐体现出来。是谁让这个年轻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好好地活下去呢?一是法里亚神甫,一位同样被命运捉弄的长老,他象慈父,更是爱德蒙最好的老师,不仅将其毕生所学传授给他,更重要的是他的越狱计划为爱德蒙带来了希望,使他能够坚持下去。二是他的仇人,是他们让爱德蒙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火焰,使他坚持活下去。

这狱中的十四年,看上去是被害者的青春年华被白白浪费,可实际上却又是值得的。它为唐泰斯带来了现实和精神上的双重财富:他拥有基督山岛上的千万宝藏,并且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兼通医学、政治、金融、法律等知识的全才。

唐泰斯33岁出狱,他得知父亲被活活饿死,爱妻也嫁作他人妇,复仇的火焰顿时燃烧得更旺盛了。他做好了周密的计划:他利用20xx年来积累的丰富知识武装自己,读后感.为自己创造了布索尼神甫、威尔莫勋爵等多重身份,并凭借基督山岛上的巨额财富踏入巴黎上层社会,针对仇敌一一痛击。最终陷害他的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银行家破产,政治家自杀,检察官发疯。

在我看来,爱德蒙的复仇,也是有节制的。他在向银行家唐格拉尔,这个最该受惩罚的仇人复仇时,没有把他折磨到死,而是让他感受自己曾经有过的绝望,给他留下了五万法郎度过余生。我欣赏唐泰斯的人格魅力。

有仇要报,有恩必答。爱德蒙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待自己有恩的东家莫雷一家关怀备至;待善良的维尔福小姐—虽然她的父亲是自己的仇敌,爱德蒙仍多次出手相助,助她获得幸福。

总结整本书,唐泰斯着实是一个值得学习、值得敬佩的人。他遭人陷害,徒然入狱,却能依靠心中的希望坚持度过20xx年煎熬,终换来重见天日。狱中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积极地学习,获取渊博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未雨绸缪,不动声色地打击仇敌,获取成功。当下的我们,活在太平盛世,更应该拥有理想,心怀希望,努力学习,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篇4

基督山伯爵的事情又好像我国古代越王勾践的故事,同样是复仇。同样是多年等待。结局也一样都成功了。他们都是君子,愿意为了最后的结局等待多年

只为复仇那一刻。复仇成了心中活下去最大的希望,多大的侮辱,多少心酸,也比不过自己一雪前耻时的幸福。

牢狱之灾十九年,通过时间的磨练,使得基督山伯爵脱胎换骨,不论是外表还是头脑都得到了提升,可谓知识改变人生的成功案例。古话说:十年磨一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基督山伯爵的狱中磨练令其彻底脱胎换骨。在牢狱之灾中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了基督山伯爵复仇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向神甫学习语言,知识,出狱之后,这些宝贵财富帮助他一路披荆斩棘,一步步使自己的复仇之路走向成功。神甫:佩服这个年轻人。基督山伯爵身上的美好品质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九死一生,越狱成功后,没有贪图享乐,没有被财富的有货,一心复仇,鉴定目标。大仲马的这部名著,显得励志不少。

知恩图报,定有贵人相助。基督山伯爵身上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品质。现在的社会,几乎每个人心中只有自己,自私自利大概是这个时代最可悲的样子。别人给我一颗糖,我有的时候我会给他两颗糖。旁人来问为什么不给我,因为你一颗糖都没有给我,为什么我却要给你呢?一颗糖不代表什么,映射出的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病态心理。不付出,还要回报。基督山伯爵拿到宝藏后,没有私吞,没有立马报仇,想到了曾经救济自己的船长,老船长生活穷困,就分给他钱,老船长没有地方住,就给他房子,尽自己所能帮助曾经在自己奄奄一息时候对自己好的老船长。好是相互的。

经得起时间的磨练,财富才能长久属于自己。一时的痛快不能保障一生。基督山伯爵能够坚持初心,为自己所受的屈辱复仇。小岛的财富足够他无忧无虑荣享富贵繁华,而他没被财富蒙蔽双眼,将复仇进行到底。最终完成了自己等待十九年的复仇之路。对比现今,将财富放置现今社会,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在享乐,复仇变得不再重要。基督山伯爵的不忘初心,知恩图报,毅力,坚持的精神值得学习,而我同样在想,如果在这个最势力的时代,基督山伯爵还能一路披荆斩棘完成复仇之路么?如果是我,希望拥有的基督山伯爵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坚信这些优秀品质会成为一生,或者成长路上的财富,帮自己在任何环境,或者任何时间都能够勇敢完成自己最初的梦想。

等待的过程也许漫长,然而等待的结果会让所有的苦痛都不再令人痛苦。心中有希望,等待也变得有意义。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篇5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个暑假,我随着大仲马的笔触,跟随着基督山伯爵一起登上了复仇之船,时而缓慢行驶,时而劈浪前行。在19世纪风云际会、暗涛汹涌的法国巴黎,一颗心随着《基督山伯爵》的精彩叙述而起伏跳动。

年轻有为的埃德蒙·唐泰斯遭人陷害被投入大牢,父亲去世,爱人别嫁,名声尽毁,在这了无生趣的日子里,是法利亚神甫用智慧和陪伴让他重获自由,并获得了基督山岛屿上的财产。埃德蒙从此化身为基督山伯爵,挽救了昔日有恩于他的莫雷尔一家。他通过精心的策划使腾格拉尔、费尔南多和维尔福这三个仇人身败名裂,家财尽散。故事最后,基督山伯爵与海黛远去,只留下他对一对年轻人的殷殷叮嘱:“等待”和“希望”是人类全部智慧的结晶!

透过大仲马犀利冷静而又不失细腻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灵魂的堕落与精神的升华;可以看到欲望的'膨胀和本心的回归。这是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也是一段有关信仰与金钱的激烈交锋。人们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不论是为钱杀妻的卡德鲁斯还是为遗产鸩毒全家的维尔福夫人,抑或是为金钱弑母求荣的贝尼代托,这一幕幕鲜活的叙述将金钱的阴暗与狰狞展现的淋漓尽致,真实再现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

而基督山伯爵做为这一切的幕后操作者,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金钱所蒙蔽心灵的人。在小说中,信仰即意味着“等待”和“希望”,是唯一可以超越并驾驭金钱的力量。沐浴信仰之光,使埃德蒙始终秉持着一颗善良的本心,没有被仇恨和金钱所操控,让他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替天惩恶的决心,拥有了宽以待人的慈悲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绝望时给予他希望,挫折时给予他力量,最终支撑他完成心中理想,与海黛远走天涯,打破命运的枷锁,重获新生。

“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在上帝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等待’和‘希望’是人类全部智慧的结晶。”命运给予的磨难就如巍巍高山般仰不可见,生命中有太多困苦需要我们去担当,去承受,去微笑面对。张嘉佳曾经说过:“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去哪里都是鲜花开放。”要想拥有基督山伯爵那样的快意人生,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春天般晴朗的心,面对失败不颓唐,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阴影不畏惧。三毛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也许,逆风的方向才更适合飞翔,多几分磨砺,人就会多几分沉稳,多几分担当。

我不愿做那个惊艳了时光的,也不愿做那个温柔了岁月的,若是前路渺茫,我愿以满怀希望的等待,沐浴信仰带来的光芒!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篇6

“我傲视人类,因为他们像一群蛇一样,谁要是高出他们一头,但并没有把他们踩在脚下,他们就群起而攻之。但我在上帝面前绝无傲气,因为是上帝创造了我,并且造就了今天的我。”

这段话是基督山伯爵对他所仇恨的检察官维尔弗尔所说的一段话,也是我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比较为喜欢的几句话之一。

伯爵仇恨大部分人类,因为他们嫉妒比他们优秀的人,更有甚者,会如当格拉尔、莫尔塞夫(即费尔南)以及卡德鲁斯一般,用尽手段诬陷别人,使别人再难翻身,以此满足内心的卑鄙,或如维尔弗尔一般,踏着别人的尸体,走向自己的辉煌。于是,伯爵以雷霆般的手段报复了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一个妻离子散,在绝望中自杀;一个妻子相继丧命,在后悔中疯狂;一个妻子在谋害他人时死亡,被当作儿子般照料的人利用并杀害;一个倾家荡产,抛弃妻子,一夜白头。

这些人这样的下场固然令人暗爽,但是在暗爽之余,我们还是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恨,但是,这样狠戾的报复与这样不合法的方式是否真的值得我们赞同甚至学习?一般人都知道这样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是否有想过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的的确确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得不承认,从第一次读这本书,为伯爵狠戾的复仇方式而暗爽,到如今,虽欣赏伯爵的狠戾,却不大赞同伯爵的方式,这的确经过了很久。在我看来,伯爵仇恨这些人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这些人因为嫉妒,诬陷了曾经善待每一个人的埃德蒙。在狱中的他,疯狂过,绝望过,但这些与他好不容易逃离监狱,满心期望可以与父亲和梅尔塞黛丝(埃德蒙曾经的未婚妻,后成为莫尔塞夫伯爵夫人)重逢,却蓦然发现,父亲因病,在绝望中饿死,梅尔塞黛丝在孤苦中改嫁他人,成为了埃德蒙高攀不起的伯爵夫人。于是,在报完莫雷尔一家的.恩情之后,埃德蒙化身为复仇的天使,依靠法里亚教士留给他的宝藏,踏上了复仇之路。

从埃德蒙的遭遇来看,的确,那些曾经诬陷过他的人极为可恨,可是就算不依照圣经所言,原谅一切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即埃德蒙的复仇的确有些过了。所谓“祸不及子孙”,埃德蒙的复仇却伤害了除始作俑者外的许多人。也许大仲马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安排了莫雷尔与瓦朗蒂娜化解埃德蒙内心的仇恨,又安排了海迪来使埃德蒙相信上帝宽恕了他的复仇,并让埃德蒙感受到爱情的存在。

全篇小说的虽然在埃德蒙被诬陷和复仇一段,但是在我看来真正含金量高的部分却是结尾埃德蒙的醒悟,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