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生活就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的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对酸甜苦辣的滋味还是懵懂的时候,《平凡的世界》走进了我的生活。回想那时,对生活还没有太多的领悟,当时的我只是一个“看客”。现在的我再读这本书,读过之后,我被平凡世界里所展现出的不平凡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塑造的孙少安、孙少平可以说是中国大地上最为平凡而又普通、为生计四处奔波的农民。包含血泪的抗争中,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不轻言放弃,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努力活着
生活际遇的不同,孙少安和青梅竹马的田润叶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孙少安很清楚自己是一个农民,两人的身份悬殊太大了,害怕在一起会耽误了女教师田润叶的前程。自卑,让他退出了这场感情的漩涡。不尽的闪躲,犹如两条平行线,两人注定有缘无份!
命运又是眷顾少安的!他结识了一个体贴而又善解人意的山西姑娘——贺秀莲。她陪伴着少安走过了一场又一场的风雨。每顿饭基本是黑豆高粱稀汤,能吃两个黑面馍,简直就是奢侈。家境的窘迫,二人婚后只能住在村里饲养室的小窑里。但在秀莲看来,饿点没关系,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再难的日子都会充满温情。
家庭的贫困,物质的匮乏并没有消磨掉孙家人的亲情。少安、少平进城时,总会为家人置办点东西,或是买一包蛋糕,或是一双袜子,或是一块白毛巾……正是这浓浓的、血脉相连的亲情,才让这多灾多难的孙家人相互扶持,历经血泪的洗礼,携手走出一次又一次的生活困境。
生而坚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磨难面前,有时候,人很脆弱:但,有时候,人又很顽强!
双水村推行责任制,孙少安眼疾手快,经过精心的筹备,建起了砖窑场。很快,家里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灾祸,劈头盖脑就压下来了!砖厂,垮台了!父亲孙玉厚看着儿子和儿媳像嫩南瓜断了根蔓,只有干着急而给他们凑不上一点劲!雇佣村民的工资拿不出来,银行贷款也无力偿还。坚持,希望就在远方。到外县贷款,再加上弟弟孙少平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不服输的孙少安在妻子热忱的鼓励下,东山再起。整整沉寂一年的制砖机又轰隆隆的吼叫起来。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中时期的孙少平,瘦高个,一顿饭只能吃学校最差的主食——焦黑的高粱面馍,连五分钱的丙菜都买不起!他经历了贫困、饥饿和孤独的折磨,忍饥、忍辱、忍冻,心中留下数不清的痛苦回忆很庆幸,书闯进了他的生活。慢慢地,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不再局限于一方天地。尤其在遇到田晓霞后,思想的火花碰撞,更是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不想一辈子和“高加索山”捆绑在一起!他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想凭着自己的双手,走出双水村,到外面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未来可期
作者路遥在书中写道: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哥哥少安选择留在了农村,弟弟少平选择走到外面的闯荡。尽管选择不同,但是他们心里都有最朴素的'憧憬,希望日子越来越好。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过一段坎坷的旅程,润叶和李向前冰释前嫌,达成和解;田润生和郝红梅不惧世俗的目光,走到了一起……
不管生活有多艰难,朴实的他们依然努力的活着,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唱响了一首农民的赞歌、一首平凡的赞歌。坚强的他们总在生活面前奋力抗争,即使头破血流,也不像困难低头。长满老茧的双手依旧谱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这是一群英雄的人民。他们身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每一次充满希望的耕耘和播种,每一次沉甸甸的收割和收获,都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在这片哺育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大地上,每个人生活中总会充斥着艰辛的滋味,但我们依然满怀期待,用一片赤诚之心,播撒汗水,收获希望……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作为高中生推荐阅读的篇目之一,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巨著。它以简单质朴的言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不凡的人生旅程。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都汇集在一起,读来震撼人心。
故事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的中国为背景,全面地展现了改革浪潮冲击下的城乡社会生活。书名为《平凡的世界》,可人物的命运却是艰难曲折,其中最大的亮点则是全书的主人公孙少平。
作为一个穷困又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孙少平具备众多良好的精神品质。当哥哥希望他回乡帮忙时,他不甘平凡,倾尽所有奋力一搏,孤身一人到城镇打拼。伴随着他的,是勇气,唯一能给予他力量的,是坚定如山的信念。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一个揽工汉,孙少平常与素质低下的粗汉生活在一起,可自始至终他从未改变过一分一毫。他的身上一直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他始终有着保尔般的工作热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养,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身怀正义,心怀感恩,具有强大的责任感。也正是这些精神品质,支撑起了全书的框架,使他艰险的人生道路变得不再坎坷,也让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书中多次描写了孙少平干苦力时受的伤,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想到我们如今舒适惬意的生活,我更是深有感触。
物质的匮乏并不能影响孙少平精神上的充盈。他热爱学习,即使只是一名矿工,可却千方百计地寻找书本来阅读。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打着台灯趴在床上看书,那是他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光,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使他的生活变得缤纷多彩。作为时代的青年、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努力向孙少平看齐,培养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优秀的精神。
书中让我十分钦佩的另外一个人物则是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也被赋予了与弟弟截然不同的命运。与孙少平追求飞扬的生活不同,沉重的家庭负担和过早地承担世事,使孙少安难以走出土地和家庭的束缚,这造就了他的沉稳和内敛。他的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初次尝到了创业成功的甜头之后,却遭到了破产和负债累累的打击,在又一次突破巨大艰难,终于几乎要拥有完美的生活之际,却又传来了妻子肺癌的噩耗。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总有无数的难题和打击在迎接你,面对这些,最重要的就是无畏。正如孙少安那般,老天和他开了许多次玩笑,但他凭着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将这些挫折一个个地破除。倘若我们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缩,那人生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不畏艰险,昂首前进,挫折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此书中十分常见,也十分经典,美与丑的对比、善与恶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都在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直击人心。在金富因盗窃被抓捕归案之后,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大时代的浪潮不仅改变物质世界,更重要的是,也在改变人。生活在这个繁杂的时代里,我们也悄悄地被改变着。有的人走上了广阔的生活大道,有的人却渐渐向堕落的深渊滑落。认真思考一下,你在向着哪个方向前进呢?不忘初衷大概只有极少人能做到吧。可是,即使生活使我们改变,但改变的趋势却是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如果让你回到年少时,你是否会喜欢现在的自己呢?即使是改变,也不要偏离正确的轨道啊。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句子之一。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显得如此渺小,每天都有生命到来或离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抓牢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创造自己不凡的人生。
幸福与未来是创造出来的,没有奋斗与拼搏的人生一文不值,没有信仰与追求的人生毫无意义,别再虚度光阴,趁还有时间,勇往直前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光辉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题记
《平凡的世界》里有着不平凡的人,书里的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还记得第一读这本书时,是初中老师布置的暑假浏览作业,但那时的思想还十分稚嫩,没法深入地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更多含义。如今马上步入大三了,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时,好像那黄土高坡的气味又扑鼻而来。
再次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照旧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入寻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气力、巨大的勇气。他从学生到少年,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不断在痛苦与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自豪感、崇高感。
我的父亲是七五后,孙少平的经历和我父亲的经历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他们都诞生在那样一个年代。我父亲也是农村的底层人物,爷爷走得早,家里又只有我父亲一个男丁,家里的所有重任在一夜之间全都落到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孩子身上。从那天后,父亲便放弃了求知,停学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那个年代,工作难找是其次,最关键还是工资低,根本难以赡养一家人。父亲得把所有的工资寄回家让姑姑继续进修,在父亲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姑姑的学习成绩最好,在那个年代,一般农村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有为的知识份子,家里总要出一个知识份子才是。所以姑姑便是家里的希望,但我相信这是底层人民不能不去选择的道路。
当时的父亲用勤劳努力艰苦撑起了全部家,以致于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固然姑姑也不负所望的成了有出息的人,如今奶奶也跟上了爷爷的步伐,父亲因早年过度的劳动落下了病根。所以家里的大小事物还是由姑姑撑着。不管父亲还是孙少平都1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他们从不向命运低头。他们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难,对他们来讲不单单是考验,而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们的内心不但不会责怪那些曾难堪他们的人,他们乃至是感激他们,他们自豪地将此称作"苦难的学说".
可是一路走来,但孙少平仿佛都在承受与他们年龄其实不相称的折磨。当一切重新燃起新生活的生机时,一个突来的凶讯却给这个年轻人当头棒喝:曾给过他最甜蜜爱情的爱人,还没有跟她好好告别,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孙少平,这个世世代代年轻人的缩影,又重新背起沉重的行囊,踏上远方寻求梦想的路上。
而不管是父亲的经历,还是书里孙少平的经历都在告知我们:"一个人精神是不是充实,或说活得有没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结论,这是任什么时候候都不会过时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令人在生活中强大。不管甚么人,终究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这些人来讲,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的是两种人,一个勤劳、一个懒惰。人生生来是没有差别的,在经过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寻求,亘古不变。
路遥在教会我们无私,无私使生命永久。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终究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虽然你可能会遭受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末安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持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没必要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利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油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1生。
现在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绝不犹豫地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闲暇时刻,再次翻阅了《平凡的世界》一书,搜看了《平凡的世界》,通过文字与视频的结合,让我更深刻领悟到书中所透露出这些平凡人故事背后的一个深刻的道理——“生活没有如果,只有通过执着而努力换来的结果”。
书中主人翁孙少平说过“平凡的人生,我们也可以过得不平凡……”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注定会有一个平凡的世界,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当前的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也不能做命运的奴隶,我们要向孙少平学习,学习他不屈命运的安排,坚持自己的理想,守护自己理想的那份执着,乐观勇敢的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认真对待任何一份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努力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已经看惯了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作息规律;看惯了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场景;看惯了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作下来,渐渐消瘦的脸和手上清晰可见的青筋。他们就这样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时节,他们都从未间断地重复着播种、耕地,因为在他们眼里,土地才是他们的衣食饭碗,只有不停地劳动才能吃饱穿暖。
而我不甘心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为父母的“继承者”,我不甘心像与我同龄甚至更小的农村孩子一样,在中学都未毕业的情况下就被父母送去沿海城市打工,仅仅就是为了给家里找点额外的收入,减轻家庭的负担。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对未来有些迷茫同时也对未来满怀憧憬。我深知,要摆脱这样的命运,唯一的方式就是努力读书,考上大学。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没有雨伞的孩子,下大雨时,别人可以撑着伞在雨中慢慢前行,而你必须得跑……”是啊,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放学回家,我们没有机会躺在爷爷奶奶怀里撒娇,甚至和爸爸妈妈见面的时间也只是在饭桌上,家人没有更多的心思花在我们身上,因为他们要起早贪黑忙地里的农活,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好。从小我们就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做家务,无论酷暑寒冬,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背着背篓,牵着牛去山坡上放牛、割草。每当累得精疲力尽时,我都会一次一次地暗自发誓“一定要加倍努力、奋斗,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为了家人过得轻松一点、幸福一点”。就是这样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理想成为我努力读书的前进动力。从小学到高中,虽然成绩算不上是班上拔尖的,但我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通过两次高考,我总算是顺利地踏入了大学的门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平稳的时代,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与孙少平一样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唯有努力。回首大学生活,我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业余时间,我就一边打工,一边挣自己的生活费。给校外的辅导班发传单,上家教,去德克士上夜班,半夜一两点才回去,暑假去广州进工厂,我也做过。正是在这种不断追求生活目标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让我明白大学是人生奋斗的另一个起点,给了我追求目标的源动力。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下,我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获取更多的经历不断地磨练我的意志和韧性,才能接触到更多新东西,与更多不同的人交流,不断地积淀丰富自己的见识和认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大学毕业,参加了几次事业单位考试,我都被无情地“刷”下来,我也气馁过、抱怨过,甚至一个人偷偷的哭过,哭过之后一切还是得继续,继续总结失败的经验,为下一次机会作好准备。在自己的坚持下,我顺利考入现在的单位,对我来说这是我很欣慰的事情,不禁感叹自己也算是一个幸运儿,尽管曾经抱怨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通过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在社会上实践,我收获了很多,我也成功地从生我养我的地方“跳出来”,我要感谢这个地方,是它给了我力量和勇气,是它让我怀揣着理想,给自己一个希望。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仓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题记
在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生活着那一群黄土般朴实的人啊。平凡的人书写着平凡的故事折射着黄土一样平淡的生活,平淡的生活同样演绎者精彩。平凡的双水村也有精彩绝伦的篇章。每当月光洗尽铅华,悬挂在永不褪色的深蓝天幕,轻轻泻入千家万户,我总想站在山头眺望那一束束黄晕的光从每一个窗口射出,凝思着那每一个窗口下是否都聚着一家人,每一家人是否都藏有一个让我热泪盈眶的故事。我梦想着能站在一块黄土快上看着一点点星光里的人头攒动,直到灯火失去温度,熄灭;直到黄狗停止叫声。我歪在一旁麦草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安详地等待黎明的亲吻。
童年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来的勇气,是年少无知的冲动吗?我以为世界是自己的,我是不平凡的,我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总有一天,我会站在世界上的最高峰,或是站在一个城市极好的看台俯视每天朝九晚五渺小如蚂蚁的平凡人,我梦想着有一天成为大明星,可以每天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会是一个掌握权力的拥有者,我会制定一套让人民不再担心医保,住房,就业的一系列美好的制度……可是我长大了,我却发现自己的梦想是多么荒唐幼稚,原来我什么都无法实现,我的梦想仿佛热胀冷缩般慢慢的逐渐的缩小,平淡朴实的我无法为自己做出的任何一个承诺做出回应。我很难过,我发现自己平凡的像一棵小草,任凭人群踏过我的弱小的身躯,别人根本无法看到我,任凭我如何努力,呐喊,我还是我。我们人类是平凡的,动物是平凡的,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当我看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内心心潮澎湃,虽然主要讲的是生产责任制之前的贫穷和生产责任制之后的富裕,其中的人物更是让我感慨万千。金波为了朋友竟然打班长,我敬佩他的仗义;兰香的孝心让我为之一振,竟然为了一些露水哭了半天;少平走南闯北的精神让我大受鼓舞;少安和秀莲一起开办砖厂的.能干更值得一提;还有田福堂和金俊武的精明……他们也是普罗大众的平凡一员,可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双手和勤奋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不仅自己生活的快快乐乐,也让身边的人过得有滋有味。
这些人物是平凡的,可是为什么要写他们呢、他们是生产责任制实施后白手起家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典型代表,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先进知识分子,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杰出青年代表,
我最喜欢的主人公是孙少安和孙少平。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孙少安是大哥,是孙家的顶梁柱,为了弟弟,能够走出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走出崇伦叠嶂的高山,他放弃了去学校读书的机会,风华正茂的年级选择在家做苦力,把青春热水挥洒在脚下的土地里,为了润叶的光明前途和美好名声,他忍痛割爱,他放弃了和润叶长相厮守的念头,他正面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转身却是泪流满面的有情郎。面对秀莲,他一再让自己的婆姨跟着自己受委屈,住破窑洞,可是他却把最真的性情展示给了她,因为秀莲是他的挚爱。少安是个大男人,但却没有大男子主义的缺点,他是最懂事的,又是最受伤的一个。他把最好的,最珍贵的,留给父亲,奶奶,弟弟,甚至与他不相关的父老乡亲,把受伤,分离,痛苦,辱骂留给自己。他似乎永远不会懂得对自己好,哪怕是一丁点的好,赚钱供弟弟上学,给奶奶买蛋糕,却不舍得给自己买一瓶酒,一双好鞋。他永远不会对自己慷慨,因为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要把来之不易的幸福送给比他不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