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2025/08/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融入童话,能对童话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童话的神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前后对比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介绍童话的分类,引入课题

1、你喜欢读童话吗?谁来说说你都读过什么童话?(学生回答,交流)

2、根据童话的来源,可以把童话分为两类,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学生阅读,了解)谁说说根据童话的来源,可以把童话分为哪两类?(学生回答)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英国的王尔德的一篇童话《巨人的花园》。

4、板书课题,指导“巨”的书写,注意笔顺要正确。

二、学习生字词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巨人是什么样的巨人”)

2、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花园的居住,体会花园的漂亮。

学生交流:花园漂亮的(出示课件展示花园的漂亮)

3、这么漂亮的花园,你想不想进去玩?(学情估计:学生会想去)

4、可是在去花园的路上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就是本课的生字词,要想到达花园进入花园去玩,得扫除这些障碍,想不想挑战一下?

5、出示生词,开火车读,矫正后齐读;出示易写错的字:牌、添、覆、凝、拆,学生说说哪些地方需要多注意不写错,然后自由练写,同位互查,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书写规范的练习、和书写不正确不规范的练习各一份,和学生一起评价、矫正,然后再次练写。

三、融入童话,想象情景,分享感受,感情朗读

1、我们终于顺利进入漂亮的花园了,大家知道这座漂亮花园的主人是谁吗?花园这么漂亮,说明花园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勤劳能干)

2、谁愿意做这个勤劳能干的巨人?请你到前面来。你知道巨人干什么去了吗?(外出旅行)

3、我们在花园里可以干什么了?玩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家玩得怎么样?大家高兴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欢快的笑声)课件出示句子,理解“洋溢”的意思。

4、可是就在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巨人突然回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巨人说了什么?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心里想什么?他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在这篇童话里,巨人可是不止一次地训斥孩子们,请大家把巨人训斥孩子的话都找出来,用“ ”画出来,并像刚才一样,想象巨人说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他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小组合作探究)

6、全班交流:巨人一共几次训斥孩子们?谁读出巨人第二次训斥孩子的话?说说他说话是会怎么想,会是什么样子。他一次比一次生气,第三次又会说出什么话呢?他会怎么想,他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巨人看到小男孩是这想的,我们作为读者,看到这个没有拔腿逃跑的小男孩,你会想什么?你认为小男孩为什么没有拔腿逃跑?他用眼睛对巨人说了些什么?(结合上下文理解)

8、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醒悟了吗?他悟出了什么?(理解“任性、冷酷”)体会巨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除了巨人的话说明他醒悟了,还有一个动作也说明他醒悟了,你找到了吗?(抱住,理解“不禁”)巨人由原来的`任性冷酷,变得怎么样了?(热情友好)

9、巨人醒悟了之后他做了什么呢?巨人和孩子的生活都因此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乐园,快乐相处)我们可以想象我们除了玩以前玩的那些游戏,还会和巨人一起玩什么?(学生想象谈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四、悟出道理,升华情感,体验神奇,了解童话

1、巨人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在小男孩的眼神中终于悟出了“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并用真挚热情的心唤回了春天,那我们通过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呢?相信同学们悟出的这些道理一定对你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2、同学们喜欢这篇童话吗?你觉得这是一篇什么样的童话,为什么这么认为?(学生说到这篇童话是美好的时,补充原著的结尾。)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和同学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排演童话剧。

板书设计:

巨人 :勤劳能干、任性冷酷 热情友好

的 分享快乐

花园 :漂亮 寒冷荒凉 乐园

教后反思:

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先学生字词,再依照本文的叙述顺序通过三组重点句子体会巨人的任性、冷酷,悟出“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最后通过谈“这是一篇什么样的童话”体会童话的特点。本以为这中设计重点突出、思路顺畅,课堂效果一定不错。但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自我反思和与几位听课老师的交流,我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三个大缺点:一是抓不准切入点,做不到提纲挈领;二是不敢打破、整合教材进行课堂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不生动,没有新意;三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使教学环节不够紧凑。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巨人的花园》是中下体验式课程《秘密花园》中的一个活动,将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很生气,他在花周围建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门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自由冬天永远留在这里。故事以“巨人外出、巨人回来、巨人醒悟”三个环节为主线,故事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这些对比中,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因此,在活动中运用图示,通过直观的对比进行梳理,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和感悟,知道有分享、有宽容、才会有快乐的道理。

活动目标

(一)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童话的美妙。

(二)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快乐是需要分享的”的道理。

活动准备:

记号笔,白板,美丽花园和残墙的图卡。幼儿用书第3册第22~27页语言CD(《巨人的花园》)。

活动过程:

(一)远方的花园。

1.导入故事,想象巨人的花园。很远的地方,有个巨人,他有一个大大的花园,你们觉得会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幼儿自由猜测。)

(二)花园里的故事。

1.倾听故事第一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有一个巨人,经常到外地去旅游……·(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

(第一遍完整地讲述故事,有助于幼儿整体感受童话作品的艺术性。)

(三)走进巨人的花园

1.阅读幼儿用书第22页。巨人出去旅游的时候,谁喜欢来花园做客?那时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教师在白板上画下孩子的笑脸,旁边贴上美丽的花园图卡。)

2.阅读幼儿用书第23页。多么美丽的花园,多么美好的春天。可是,巨人欢迎花园里的小客人吗?(教师在白板上画下巨人生气的脸)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3.阅读幼儿用书第24页。春姑娘来了,她有把美丽的春天送到巨人的花园吗?巨人的`花园变成了什么样子?巨人感到怎么样?(教师在巨人生气的脸旁贴上残墙的图片)春姑娘为什么不把春天送给巨人?

4.阅读幼儿用书第25页。一天早上,巨人醒来,他从窗口看到谁从小洞里爬到他的园子里来了?(教师画上孩子的笑脸)巨人说他明白为什么春天不到他的花园里来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5.阅读幼儿用书第26页。巨人发现了树下的小孩,是怎么想的?巨人是怎么帮助小孩的?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在孩子的笑脸旁边贴上美丽的花园图卡。)

6.阅读幼儿用书第27页。巨人还做了什么?你们猜,巨人的花园以后会变得怎么样?

7.讨论话题,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看,花园是在什么时候才会变得美丽的?(教师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白板上的图示。)你们喜欢什么时候的巨人?为什么?

教师小结:开始巨人很自私,所以孩子们害怕他,春姑娘不喜欢他,他的花园冷冷清清,巨人是不快乐的;当巨人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的时候,花园里变得热闹又美丽,大家都很快乐。所以,快乐是需要与别人分享的。

(理解“有分享、有宽容,才有快乐”的道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图示,可以帮助幼儿通过直观的对比进行梳理,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感悟。巨人是在转变的,所以问幼儿“喜欢什么时候的巨人”,让幼儿知道能改正错误的人应该得到宽容。)

(四)讲讲花园的故事。

翻阅幼儿用书,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学习方法:

1、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

2、小组合作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3、积累资料袋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王尔德(1854——1900)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他安息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真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巨人的花园》就是从《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的。

一、自主学习

1、这真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我要好好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我自学了本课生字词。我会写

Yángyìyǔnxǔwéiqiánggàoshìpáizēngtiānxùnchì

()()()()()()

fùgáiníngshìlěngkùhǔolālāyúkuàichāichú

3、在学习过程中,我的收获:

4、在学习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困难:

二、合作探究

默读全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三、拓展生疑

1、请你们结合课文谈谈学习之后的收获。

2、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惑吗?

四、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花园()的鲜花()的笑声()地提醒

()的阳光()的严冬()的.训斥()地逃窜

二、1、找出描写有孩子是花园的样子:

2、找出描写没有孩子是花园的样子: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一、自主学习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美丽漂亮?画出句子并朗读。

3、哪里又表现出神奇呢?画出句子并朗读。

二、合作探究

1、春天来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想象隆冬时花园里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村子里的孩子们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3、小男孩一伸手,桃树马上开花了,巨人明白了什么?他又从小男孩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他心里为什么火辣辣的?

4、巨人醒悟后是什么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对巨人说些什么?

三、拓展生疑

1、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2、想象巨人拆了围墙后的情景,续写。

巨人拆了围墙,

四、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春天____,夏天____,秋天____,冬天____。

2、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__________。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

玩耍时,花园却_________。当孩子们再次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____

_______。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______________。

最后,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________________。

3、巨人生活在_____的花园和___中间,感到_______。

二、我知道

学了这个童话故事,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悟到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要认的生字。

2、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读童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有趣的童话。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想到的问题。

巨人的花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解决字词障碍,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指名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4、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

师:这些词大家都认识了,下面就回到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读课文后回答。

教师对课文主要讲的故事进行总结:巨人的花园原来很美丽但他不许孩子们到那里玩,围上了围墙,春姑娘生气了,他的花园里就只有冬天没有春天了,后来他改变了,砍倒了围墙,春天又回到他的花园了。

5、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花园的几次变化,并找出变化的原因。可以勾画相关语句,并试着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边默读边勾画。

6、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谁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7、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原来 第一次 第二次)

三、品读感悟

1、学习花园原来的样子

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板书 美丽)

这么美丽的花园,孩子们都喜欢到花园里来玩,巨人喜欢他们吗?你从那看出来的?

2、出示巨人的`话,指名读。

师:巨人在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

他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呢?

你对此时的巨人做个评价。(板书 自私 )

3、指导朗读

师:巨人的想法如此自私,怪不得他那样生气了,你能读出他冷酷无情的语气吗?

学生读。

师:巨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在花园的四周围起围墙后又会想些什么呢?

4、学习巨人花园的第一次变化

师:就因为巨人太自私了,所以当春天又来时,他的花园是什么季节呢?墙外呢?

指名读墙内的情景。

在这种环境中,巨人是怎么想的呢?

5、示句子“巨人冷得缩在屋子里,苦恼的望着窗外荒凉的花园,他不懂春天为什么来得这么迟?”

师:请大家边读边想想,并用心听一听,你知道巨人现在的内心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带着害怕、恐惧的心情读一读。(板书 苦恼)

6、学习巨人的花园的第二次变化

师:巨人不知道春天为什么来得这么迟,你知道吗?

后来花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指名读。 (板书 美丽)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巨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巨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那么此时的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 宽容)

你认为文中的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7、学生试着总结

师: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并出示:学会分享,学会宽容,能和别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

我们从童话中得到了许多道理,希望同学们刻下也能多读一些童话,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花园景物的对比,冬天般性格的巨人和春天般性格的孩子的对比等。正是在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了。《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尊重个体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阅读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搜集王尔德的资料,搜集有关童话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读课文;(2)查找有关童话的资料,了解童话的类型及特点。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为什么呢?

是啊,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2.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巨人的花园》,读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童话,让学生猜想,实现阅读中的自我快乐,增强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纠正读音。

3.点拨:“允”应读yǔn,不要读成rǔn;“拆”应读chāi,不要读成cāi。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词语中发生变调,应读作huǒlālā。

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重点解释“洋溢、喧闹、训斥、叱责”。

5.反馈交流,教师重点检查“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的读写。

6.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7.指导难写、易错字的书写:“牌”“添”“覆”“拆”“酷”。易错字“添”的右下角是“”,而不是“小”,引导学生回忆有这个部件的字——“慕”,加深印象,避免写错。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孩子真正有时间把课文读通顺。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交流。

本课写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春意盎然。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3.自由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产生疑问的地方。

4.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感受,使朗读成为学生探究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悟。

四、总结设疑,布置作业

1.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设计意图:设疑式总结,成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且为学生的深入阅读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巨人的花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巨人的花园》,感受童话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入课文,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为下面看图学习童话的教学策略埋下伏笔。

二、看图想象,感受花园的变化

(一)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巨人的花园是个美丽的花园。)

2.图中孩子们玩得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3.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图画的内容的句子。

(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4.“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5.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6.把你的感悟带到朗读中,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

7.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花园?(蜂飞蝶舞、百花争艳、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8.同学们看图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一想文中的孩子们一边玩一边说些什么。 (这真是一个乐园啊!这里这么美丽,我们要经常来玩啊!)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巨人回来后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巨人回来后,花园怎么样了?画出描写图画的语句。

(1)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2)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2.同一座花园,一会儿是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一会儿又是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寒风刺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利用图画学习童话,既能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发挥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呈现巨人的花园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强烈的碰撞,使他们能围绕这一变化进一步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

三、阅读课文,感受巨人的变化

1.这么一座漂亮的花园,因为巨人的到来,一下子变成了一座寒冷的“雪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谁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原因呢?(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2.你们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任性与冷酷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课件出示: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A.他为何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这是我的花园,这里的美丽是属于我的,他们会破坏我的花园的。)

B.他如此生气!让我们可以想象到此时巨人的表情又是怎样的?(怒目圆睁、满脸通红。)

(2)课件出示: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A.他为什么要砌围墙,为什么要竖这么一块告示牌?(为了不让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

B.当孩子们想进去玩时,发现一堵高高的墙拦住了进花园的路,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冰冷而无情地竖立在眼前,孩子们,你们感觉到的是——(伤心、难过。)

是啊,这禁止入内,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孩子们的进入,禁止了欢乐,禁止了美丽??)

C.所以,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边却是——

(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巨人啊,你这一堵围墙,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寒冷,围住了孤独,围住了荒凉??)

D.当巨人迷惑不解时,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课件出示: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A.正是他可怕的训斥,使孩子们纷纷逃窜。而与此同时——(引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B.巨人赶走了孩子们,但与此同时,他也赶走了——(引说:他盼望已久的春天!)

C.从巨人叱责的话中,你能想象出他此时的行为吗?(巨人怒目圆睁,喘着粗气,双手叉腰,大声叫喊着。)

3.面对巨人的叱责和如此冷酷的言语,小男孩非但没有拔腿逃跑,而且——(引读: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1)“凝视”是什么意思?(聚精会神地看,目不转睛地看,精神高度集中地看。)

(2)同学们,小男孩不说话,就这么凝视着,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他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他的眼睛分明在告诉巨人??(你知道是什么让你只能拥有冬天吗?那就是你的任性与冷酷呀!是你的自私让你只能承受着孤独与寂寞,你怎么还不醒悟呢?)

(3)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那是因为巨人从小男孩的眼神中看到了??(安慰、理解、宽容、劝告、尊重、勇敢、热情??)

(4)过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巨人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孩子们的到来会给巨人带来美好的春天,他的任性与冷酷所能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4.现在他终于全明白了,他怎能不感激这个小男孩呢?让我们自由读第9自然段。

5.当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时,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从那以后怎样了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温暖和愉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的同时,得到思想的洗礼。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对语言理解的方法,还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2.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3.是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幸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与人分享快乐”的种子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切实得到情感体验。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老师看过王尔德的这篇童话的原文,这个故事原来的结尾是: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而体弱。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一起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自己的花园,他常说:“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2.作业:发挥你的想象,以后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给课文再画上一幅画,写一段话,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

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图画感悟文本。这则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画为载体,研读文本,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让学生知道看图学习童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策略。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巧用文章行文处的空间进行自然补白。一堂课下来,我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突破了重点,培养了学生语感。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进行拓展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洋溢、草翠花开、火辣辣”等词语。

2、感知花园情景的变化,有感情朗读,并初步感受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平时爱看童话吗?说说你看过的童话。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好的情境。今天,老师带你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

2、揭题,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巨人的花园)

3、据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学生一边质疑,教师一边梳理板书)预设问题:巨人的花园是怎么样的?巨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二、粗读感知,疏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句划一划,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形容天气)

洋溢、允许、火辣辣、覆盖、训斥

3、指名朗读句子。

(投影出示)

三、交流释疑,整体感知童话内容

交流据题质疑的问题:

1、这是一座怎么样的花园?

预设学生的回答会是:

⑴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也是一座荒凉的花园:

①指名回答,交流课文的语言信息,投影出示: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鲜花凋谢,树叶飘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②朗读交流的语段。

⑵这是一座神奇的花园:

①指名回答,找到依据,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变化的次数和变化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变化的时间:从前有一年秋天一天从那以后

变化:

变化的'原因:

2、巨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读文后发表自己个人看法,教师随机点拨。

四、总结拓展

1、总结:

巨人在回来前,回来后,醒悟后态度的变化,使花园发生了不同的情况,多神奇呀,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讨论。

2、拓展:

请小朋友们在课下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比比谁读的童话最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的变化的原因。

2、通过入情入境地体验,思考巨人的自私、任性。

3、懂得美好的事物要与人分享才会有真正的快乐的道理,并进行写作拓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阅读《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

2、复述故事:

请一个小朋友先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这个故事吧!

二、紧扣主题,深入研究

1、研读巨人任性的表现: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童话故事总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呢?巨人说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⑴指名回答,交流文本找到的信息,投影出示:你从哪里看出巨人原来很任性、冷酷?

随机出示三句句子:

①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想想巨人说这话时,心里会怎么想?他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你能试着读读吗?

②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巨人喜欢春天吗?你从哪儿看出的?品读6、7自然段。

③ “喂!你赶快滚出去!”

⑵有感情地齐读这三句话。

⑶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2、探究巨人省悟的原因:后来是什么原因,巨人醒悟了?

出示句子: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凝视”什么意思?你能凝视我吗?小男孩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

3、感悟真情:

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所以他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齐读)“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三、拓展写作

1、过渡:

巨人终于醒悟了,任性、冷酷的心换来的是冬天;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是( )。

板书:

春天

2、拓展写作:

醒悟后的巨人会怎么做呢?他的花园里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拿起笔写下来。

(配上《爱的奉献》音乐)

3、写作交流。

五、总结

有位诗人曾说过:“将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在这里我衷心希望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王尔德的其他几篇童话读读,如:《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忠实的朋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