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源自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下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中的一个内容——京剧脸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很多幼儿对它并不陌生,教师也经常在区角中创设绘制京剧脸谱的活动,如果再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关于京剧脸谱的美术活动,可能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本次美术活动我们引入了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川剧,通过川剧特有的“变脸”,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实现游戏和教学的巧妙结合。
活动目标
1.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
2.小组协商完成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处挖洞)、炫彩棒、勾线笔、川剧表演的视频、供幼儿欣赏的面具作品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川剧表演“变脸”
1.欣赏第一遍后讨论:这位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他是怎么表演的?
2.欣赏第二遍后讨论:你们看见他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脸(红、蓝、黄、黑、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一共变了几次脸?
3.教师小结:这位演员表演的节目是川剧的“变脸”,川剧的“变脸”就像我们中国的京剧一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宝贝”,人们把“变脸”称为绝活。
二、欣赏面具作品
1.师: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变脸”的游戏?玩游戏之前我们先要认识不同颜色的面具。
2.师(翻开红脸面具):这种面具是什么脸(提醒:什么颜色最多就叫它什么脸)?这张面具上的红色最多,所以我们就叫它红脸。
3.师(翻开蓝脸面具):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脸?蓝脸上有很多不同的蓝色,你能说出这些不同蓝色的名字吗(深蓝色和淡蓝色)?
4.师(翻开黄脸面具):黄脸面具上全是黄色吗?你们能不能找一找黄色的朋友(橘红色和柠檬黄)?
三、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
1.师(拿出空白的面具):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面具做得真不错,可是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没有变化,我们来玩“五官变变变”的游戏。谁来说说眼睛能变成什么?
2.师:左边的眼睛变成苹果了,右边的眼晴可以变成什么(当幼儿说不出来时,教师可以适当举例,为幼儿提供参考)?
3.师:眼睛变好了,该轮到鼻子变变变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每当幼儿说出一个图案时,教师就在空白的面具上进行填画)。
4.师:“五官变变变”的游戏真有趣,嘴巴已经等不及了,你们快想想嘴巴能变成什么?
5.师:现在面具上的五官都画好了,我们已经有了红脸、蓝脸和黄脸面具,现在我们来画绿脸面具,绿脸面具上什么颜色最多?
6.师:先找一支绿色的勾线笔将刚才画过的五官勾一下。然后,我们可以找一找绿色的朋友(淡绿色和草绿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变脸”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
师:四个好朋友,每人完成一张面具。可以事先通过小组协商,每个人完成不同颜色的面具。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醒绘画步骤
提醒幼儿进行“五官变变变”的想象创作,在面具上画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炫彩棒为面具上的五官进行勾线(提醒幼儿为面具涂上颜色)。
为面具涂颜色时,提醒幼儿不要只用一种颜色,可以使用多种相近色。
3.进行“变脸”游戏
四人一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对观众,听着鼓声节奏依次“变脸”,每次“变脸”后同伴迅速说出面具的颜色。
4.延伸活动
师:变脸游戏可以四个人玩,也可以一个人玩(教师示范)。
活动反思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本次美术活动正是对“玩中学”理念的一次尝试和诠释。
“变脸”游戏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从最初的幼儿为玩“变脸”游戏而制作面具,然后借助自己制作的面具玩“变脸”游戏。在“变脸”的过程中体验小组、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感受川剧“变脸”这一中国绝活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的环节紧紧相扣,从欣赏川剧视频表演引出“变脸”,到通过欣赏面具化解活动难点,再到最后小组合作开展“变脸”游戏。幼儿的情绪随着游戏的展开逐渐高涨,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参加“变脸”游戏将活动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三个环节中的表现起到了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作用。
一、巧用智慧化解活动难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幼儿要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欣赏面具和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表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智慧化解活动难点,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专业能力上的一次挑战。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运用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颜色面具的主要特点。在“五官变变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创意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打破幼儿固定的思维模式,但这个环节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教师的添画部分,更是对教师自身经验积累的挑战,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就无法对幼儿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激发创作热情
与以往幼儿自由创作不同,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创作都是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即为了玩“变脸”游戏必须要绘制面具,四人小组要进行协商,每个人确定各自面具不同的颜色,并快速投入创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交代清楚游戏规则,当幼儿忙于找朋友、分小组、协商任务时,教师还要及时提醒他们绘画的步骤和要点,并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帮助。
三、亲身参与助推活动高潮
本次活动的高潮是最后四人一组进行“变脸”游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鼓声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不同的鼓点节奏给出了不同的游戏信号,为活动进入高潮起到了助推作用。
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亲身参与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在敲出鼓点节奏前必须根据幼儿当时的游戏情况及时进行判断,如当幼儿尚未完全明白游戏玩法时,教师敲击的鼓声应该比较缓慢,而当幼儿已经熟悉游戏玩法后,教师敲击的鼓点节奏就应该不断加快,一来可以渲染游戏气氛,二来可以提高游戏难度,从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总之,“游戏教学法”是尊重幼儿天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当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这一方法时,能够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到创造表现活动中,增强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升美术活动的情趣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中物体的表现方法,感知曲线的运用。
2、尝试运用长、短相间的曲线创作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活动准备:
水粉纸、粗细不同的水粉笔、丙烯颜料;绘画纸、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会扭曲的线条所表达的动感、张力和方向性。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物体的色调表达的丰富性。
活动难点:
用长短不同、扭曲方式和方向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画不同的物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容易难以区别或者顾此失彼,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感知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是有动感的。
教师:这幅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天空、草地、大树、云彩,还有大山。)教师:画中的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幼儿用手向上举和摆动:树是这样的,都是扭动的。)教师:再学一学麦田是什么样的?云彩又是什么样的?(幼儿用肢体模仿树、云彩、麦子、青草在扭动。)教师: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见过这样姿态的树?(幼儿在刮风的时候见过这样摆来摆去的大树。)引导幼儿感知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引导重点:感知画中的物体均是用不同的扭曲的线条画出来的。
教师首先将孩子们以前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给他们放映。
让我们来看看用其他方法画的树和这幅画中的树有什么不同?(我们画的树都不动,是用一种绿颜色涂出来的;画家的树是用不同颜色、许多弯弯的线画在一起的。)看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感觉?(像是在刮风,草和大树还有云朵都在动。)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画的柏树?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弯弯的线条。)请你找一找画面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线条?(麦田、云、山,都是用了弯弯的线。)这些线的长短一样吗?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有长的,有短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向这边的,还有向那边的。)麦田、柏树与云彩的`曲线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麦田的曲线短,柏树的曲线长一点,云朵的曲线最弯、最长。)曲线让画中的物体有了怎样的感觉?(云朵像是在飘来飘去;大树和麦田像是被风吹得摇晃了起来;感觉这幅画里面的东西都在动;画家画的云,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踩的云;画家画画的地方刮起了大风,但不是很冷。)讨论:、这幅有动感的作品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特别的感觉。)你认为画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线条来画画?(他很激动;他喜欢刮风;这样画很好看,画出来的东西都在动。)引导重点:当幼儿不知怎样表达对作品的感觉时,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帮助幼儿寻找自己对作品的确切感觉。这里教师就用询问画家心情的方法,巧妙地启发幼儿去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2、创作。
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用扭动的线条创作有动感的绘画作品。
教师:请你们也用画家的方法创作一幅画面上物体会动的作品吧,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
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注意要分别用长短不同的曲线来画不同的物体。
3、作品评价。
绘画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在桌面上摆放一排,教师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
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物体似乎在动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线条长短不同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让我们找出画面中有新意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五官的基本特点,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性地表现人的脸部和五官。
2.体验想象、夸张等作画技巧带来的趣味。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纸,画笔。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一页。
3.可以代替五官的物体的图片(表现嘴巴:小船、香蕉。眉毛:云朵、毛毛虫。鼻子:蛋糕、杯子、葫芦。眼睛:足球、瓢虫、星星、蜗牛、豆荚。)
活动过程:
一、五官像什么
1.师幼玩“我的五官”游戏。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五官是哪些吗?我们来和五官玩个游戏吧。(教师由慢及快说五官的名称,幼儿指出相应的五官位置。)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他们长得有点像我们的五官,你来找找看,它们都像哪个五官。(教师出示图片)
3.除了老师带来的东西,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五官?(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简笔绘画)
二、变了样的五官
1.你想用哪些有趣的`东西变现五官,为什么?
2.老师用小朋友刚才说的东西画成了一张五官图,你看了有什么感觉?(滑稽有趣)
3.你能用有趣的东西变出一张有趣的脸,并把它画下来吗?
三、大家来变脸
1.幼儿在《美术》第一页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引导幼儿用相似形状来绘画五官。
2.教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发现用于表现五官的东西可以是相关的。如:五官都可以用水果来表现或日用品来表现。
四、稀奇古怪的脸
1.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请其他幼儿说说他们用什么东西表现了五官?这样表现有趣吗?
2.幼儿欣赏其他幼儿的作品,感受每张作品中五官的变形表现手法以及变形绘画的情。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短垂线、长垂线、斜线表现小雨和大雨,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
活动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题。
1、引导幼儿讨论:请小朋友说说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
它们一样吗?(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二、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垂线、斜线的画法。
1、教师在空中示范动作、边讲解:下小雨啦,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像一根根线落下来了,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2、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3、教师和幼儿一起有感情地边说边做空手练习。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用笔在纸上画下雨,画的时候先画小雨、再画大雨。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
(1)雨落下的方向
(2)要画两种线;
(3)要画满整张纸;
(4)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四、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表扬画全两种线,画满整张纸的幼儿。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图形进行大胆添画。
2、能有兴趣地完成翻翻书的制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翻翻书一本、空白的翻翻书一本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出示画有长方形的一页翻翻书,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翻翻书,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什么形状?请你们猜猜老师会用这个长方形画什么"(幼儿大胆猜测)
二、教师展示自制的翻翻书,幼儿欣赏,感受翻翻书"由局部变整体"的特点提问:看看里面到底画了什么?(幼儿逐页欣赏)你发现翻翻书有什么秘密?(了解翻翻书的'特点:上面不变,下面变,)提醒幼儿:上面的图案是不能添画的。
三、幼儿尝试添画,制作翻翻书
出示画有三角形的翻翻书提问:老师用长方形变出了四种不同的图形,你们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图形,这是什么?你能用三角形变出什么来?(幼儿想象并请个别幼儿上来添画,幼儿添画时,教师注意及时提醒不能添画在共有的部分上)
四、幼儿自制翻翻书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不一样的翻翻书,请你也来变一变,每一页都要变出不一样的东西,已有的图形上不能进行添画(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添画2-4种)
2、幼儿自主添画,制作翻翻书,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展示幼儿作品
1、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翻翻书,教师及时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感
2、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翻翻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已经知道色彩的相关知识,并且对多种绘画材料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采用新颖的作画工具,通过幼儿操作、认识来达到对色彩的调配,颜色在玻璃板上的来回混合,构成奇妙的`图形,鼓励幼儿大胆观察、想象、添加一些辅助的东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了幼儿的灵活能力,培养了创作灵感,提高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同时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展,以及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对色彩感知力,增强了幼儿自信心和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玻璃摇画的兴趣,能依据自然图形大胆想像,添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培养提高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在作画中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活动准备】
玻璃板(和幼儿人数相同)、各种调配好的颜色、吸管(每个颜色里面一个)、黑色的水笔,抹布、范画若干,玻璃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让幼儿欣赏教师的作品,启发幼儿观察,大胆展开想像。
2、进一步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观察画面的变化。
(二)共同创作:
1、教师示范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师和幼儿一起协调搭配颜色,共同创作。
(三)想象创作:
1、幼儿自由作画。
2、幼儿展开想象,依据自然图形进行添画。
3、教师个别指导,肯定幼儿富有个性的想像和创造。
4、幼儿进行小组交流。
(四)展览介绍:
1、陈列作品,相互观赏、讲解图画中的故事,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字。
2、说一说,作画时如何克服困难以及画中最精彩最成功的地方,以及成功时的感觉。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给周围的大人和同伴讲画,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