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对于哲学是什么,可能并没有一个让人完全信服的定义,但书中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从帽子中变出小白兔,这只小白兔就是世界,而我们就处在兔子皮毛的表面,努力爬到毛发的顶端以期看清整个世界,这大概就是哲学。
一直以来提到哲学,好像就是白胡子老爷爷,神经质似的念叨着,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以前的我也持有类似的印象,尊重哲学的同时,总感觉哲学如雾里看花般朦胧飘远,又如玫瑰般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苏菲的世界》,严格的说这是一本写给青年人的哲学入门书。
以故事来串起哲学史大概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期间不见啰嗦的说教,看到的只是对话、聊天,以及看似荒诞最终恍然大悟般的情节,完全摘除了以往哲学刻板、严肃的标签,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同时如涓涓细流般将哲学历程娓娓道来。
回忆全书,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一道闪电划过,最早的先民在寺庙前祈祷跪拜,口中渐渐有词;朴素主义哲学家眉头紧锁,思考泥土和水缘何能造就青蛙;古希腊广场中,苏格拉底向每一位经过的市民诉说着明白无知才是聪明的理念;柏拉图站在几十个一模一样的饼干前,构建着自己的理型世界;亚里士多德发出“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的宣言;犬儒学派在木桶中找到快乐源泉;伊壁鸠鲁在花园中追寻心灵家园;传教士手捧圣经宣示上帝的到来;笛卡尔以手抚腮说着我思故我在;史宾诺莎说,只有一个上帝存在;休姆说,除了我能感受到的,其他都不存在;康德说,遵循道德准则,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黑格尔站在湍流边说,河水怎么看取决于两边的石岸;祁克果说,落水的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得救,而不是会不会淹死的思考;大胡子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不仅要诠释世界,更应该改变世界。
哲学的可贵正在于对于一切持有好奇的心态,看到身边人如同见到外星人一般,其实每个人也正如外星人一般独一无二,有生命、会思考,这正是令人惊讶的事实。
哲学不能带来物质,却能吹散人生成长的迷雾;哲学不能带来快乐,却能查寻令人不快的源泉;哲学不能创造美好,却能擦亮发现美好的双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发现了一封写着两个哲学问题的神秘来信。于是,在一位哲学老师用一封封信的引导下,开始思索与探索,从古希腊到现代,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佛洛伊德,所有哲学大师所思考各类问题与学说,最后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在我们的心灵,四周都有“滤网”,由于“道德”已经步入了我们的意识里了,所以他不断在约束我们的一举一动,这就是著名哲学家佛洛伊德所称的“超我”,也就是“良心”。直到有一天,这个人忽然出现了一种强烈的不好的欲望。这时,“超我”开始履行责任,把这个不怀好意的欲望,五花大绑,架出了我们美丽、脆弱的心灵,并把围墙加固。这个欲望非要闯进,就走进了潜意识,于是这个欲望就开始不断出现,心灵开始有了压力。最终心灵崩溃了。这个人得上了抑郁症。在医师的引导下,这个人又把欲望请出了潜意识,与其正面交锋,最后欲望被消灭了,心灵恢复了。这告诉我们要正面对待自己的欲望,及时与家人沟通,不要埋在心里。所以每件事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不会冲动,做错事!
还有,一个人,不一定能肉体长寿,但理性(作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性的世界,它们渴望从肉体的枷锁中挣脱。”大多数人都紧抱着理性的肉体不放,他们从不去想他们拥有每一件事物的原因,从不去认清世界。不知道灵魂不朽,不去塑造自己的灵魂,也从未成功。海伦凯勒就是这样的人,她虽然眼瞎、耳聋、口哑,却从不自暴自弃,还用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考上了哈佛大学,为自己赢得了一条宽敞的人生大道。生命与灵魂是要用心塑造的,你走的路是你自己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一定要把命运踩在脚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有关于哲理的书。主人公苏菲,是一个十四岁的平凡少女。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哲学知识,并从此和信中的神秘导师学习,她对世界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改变。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她开始思索。她用她原本的悟性及后天的知识,企图了解和解开世界的谜团。但是,从导师的信中可以看出,事实真相比她想得更加怪异和离奇。
这一本书,是智慧的世界。它的作者是桥斯坦·贾德。桥斯坦·贾德1952年出生在挪威,写下了这本唤醒对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这本书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在书中苏菲思考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问?可是,我就是我,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我的名字叫伍喻恒,那么从古到今一共有多少个伍喻恒呢?未来又会出现多少个伍喻恒呢?这些伍喻恒可以代替我,继续生存下去吗?不,我就是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拥有独立的人格,帅气的`外表,强健的体魄,发达的头脑,我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没有人能够替代。或许,这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也是十分有趣:世界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世人的问题,从来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而地球也只是太空中的一颗星球,那么太空从哪里来的呢?在某一时刻,世界从无到有,这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吗?有些人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帝能创造出自己吗?那个时候他自己也不存在。每个事物都应该有一个开始,而那个开始的事物又有另一个开始,这不是很神奇吗!
简简单单的两个问题,却有一股无法看透的魔力。人们都习惯了事物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哲学。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哲学问题,引发了我们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在探索这些奥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五天轮回,哈哈,终于又盼到了周末。
总算可以惬意地躺在床上,把都市的喧闹,繁忙的功课,纷乱的心绪统统抛到脑后,在这夜幕渐合的黄昏中好好享受夜的静。
随手从枕下抽出绿封面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再浏览一逾那使人心动的章节:14岁的'少女苏菲放学回家,在邮筒里连续发现神秘的信件:。一州尔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静,是多么迷人而神秘。传说释迎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静思索而大彻大悟成佛的。静,可是智慧之源?
苏菲在神秘导师引导下,开始思索这两个困惑哲学大师的人类难题。她生平第一次开始觉得自己因思索这样伟大的问题而变得伟大,无论在学校其他地方,人们关心的都只是一些芝麻。
拥有静是何等的舒适啊!当目膜不受任何声波的刺激,心灵也不激起任何波纹。我舒适地辗转着,仿佛已置身在浩森无垠的星海,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任思绪纷飞浮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
而苏菲做不到。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苏菲实在想不通,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却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也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成为人。
不用听,一辆载重汽车从楼前公路上奔驰而过,那么急捉和匆忙。飞驰而过的声响,在我心中掠起一路尘土:苏菲世界中的伊甸园、小木屋、花园宴会以及那魔术师的礼帽……这些在脑海里浮现得越来越清晰,变得触手可及。
又有一种奇怪的声响触动了我的耳膜,那是不远处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声音:我能想像得出那机器的轰鸣声。哲学不一定是那些与现实脱离的学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写出来的东西。那么哲学是工地上的搅伴棚马?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世上谜团,然而真实的世界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咦,哪来的老外在说话?凝神细听,原来隔壁有人在听英语磁带。纷至沓来的声波打碎了我所期望的静,也撞击着我的心。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二零一二年冬天,校领导给我们每位老师赠了一本《苏菲的世界》,希望我们能从这本哲理性的书籍中收获非凡。零零散散一个冬天,早自习的间隙,一个假期,读了《苏菲的世界》,读起来有些艰涩、枯燥。常言道: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眼,丰富阅历,益于人生。我坚持读下来,也从中读懂一些人生哲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层层谜团一股在她眼前展开,使她不得不开始注意起这些恶作剧般的问题,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淌徉在这个充满哲学的世界里,她开始不断思索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书中更是有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了解,更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垢印刷机。更让我们学习到康德黑格尔,弗伊德甚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
哲学家们不停地追问,不停地前行,同时也不停地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总最终将生命献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于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两千年,中世纪,浪漫主义。慢慢我陷入整个欧洲哲学史,开始时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
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苏菲的世界,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神秘的哲学导师向一个名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她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这个少女也在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新的疑团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我们。作者化身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为苏菲(读者)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作者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却反而失去了这种本领呢?!是我们受到的束缚太多了吗?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问题吗?还是……我没有答案,我只是开始在反思了。
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有先哲的.教诲,黑暗向光明的衍化,还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反差强烈的巴洛克艺术氛围…读此书犹如品尝哲学盛宴,回味无穷。《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进入觉悟,点燃了一盏盏明亮的航灯……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