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红楼梦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有一本书世人皆知,读过它的人都流下了或悲天怜悯或感动的泪水。这本书就是曹雪芹先生的著作,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这部古代长篇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生活为基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为主线。“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副对联就已经感叹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宝玉的身材飘逸、黛玉的纯洁脱俗、宝钗的通情达理……都仿佛让我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环境。而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孩都有辛酸的历史,我好像就生活在她们之中,能感受到她们的纯洁也能看到她们的悲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足以说明了那时的真实生活面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真的是让我哭了许久,为曹雪芹先生,也为《红楼梦》里的人物。有谁又能真正的读懂作品的含义呢?
《红楼梦》故事中的悲欢离合,一点一滴的进入了我的心中。这本书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一扇门。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讲“石头记”的通灵缘源,以及甄士隐一家的遭遇和遁世随仙游,引出那神秘的一僧一道。可知曹雪芹的思想观念中包含着深厚的唯心、宿命内容。而道家与释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
一、这些唯心宿命算是可以让失意者接受现实的`一种解释,人们只好借此麻痹和慰藉自我,使内心的痛苦得到一些缓解;
二、这些观点不妨害得意者(特别是统治者)的利益,而且还可以被当作有效的控制手段。
讲甄士隐家的丫环娇杏(谐音“侥幸”)因当年的偶然回盼,居然弄出一段奇缘,嫁给贾雨村做二房,后来又扶正,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由此可见,漂亮美眉多给别人几个微笑和眸盼,不仅是对他人的福利,而且是大有可能让自己也受益。
讲薛宝钗出场,比林黛玉“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不禁感慨,何谓“情商”?什么叫“人缘”?其实就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洞察体悟别人情绪的能力。
。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那凤姐家常带着紫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携着一本淡红色纸页的《红楼梦》,每当翻开这熟悉的书页,心中总会升腾起烟雾般的的忧愁。戛然间,透过那扇窗,看着曾经的世界,几乎处处对照着今天的场景,思想、精神、境遇,淹没了,最终石沉大海,等待某一天再现时,寄托了百年,千年的是否会觉悟?
黛玉葬花,人们总以娇柔、凄婉来描述她,花落了,这一生便也终结了,可有想过去往的轮回中,终究一路走过的意义?她的.一生,在曹雪芹、高鹗的笔下,从开始到结束,是完美的化身,却又坎坷不断。我们总不愿意湖面平静如洗,却又希望自己的船一帆风顺,可一旦行驶了,自己且无法预知。而且,我们不能像黛玉一样,含着泪,忧愁苦楚的度过一天又一天。只是无处诉说,就隐没在一个又一个明天。我倒希望这是一场梦,没有窗外。几十年载,不枉来过,那些跌宕起伏,也会随着时光消逝。我会想起我自己,如何接受,拥有不完美的人生,感到无助,失望,冷漠了的世界。没有大观园,也没有现在,所有的存在都意味着虚无,一切返璞归真,有形,无形。
《红楼梦》中,一生意味着始终,生意味着残缺,死便不全。偶然瞥见人生二字,突然发现,当它们合为一体时,是全字,却又不全。合上书,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