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5/08/1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一天买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样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那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杯具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向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杯具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正因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貌。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能够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法:请"云游"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述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我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我童年的愉悦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咱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好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我开始迷上了阅读;这不仅是在读别人的故事,而是在体会、欣赏。

最使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这本书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镇单调的美丽,也介绍了人民的善良与愚昧。它透彻体现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与生命的厚度。打开书卷,默默的欣赏作者赋予着小镇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灰白的画面将我带到那暗淡无味并不繁华的小城。

在那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到处都是寂寞。没有色彩的绚丽,没有活力的人生,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灰暗中。在这里,因为人们的无知愚昧,发生着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都在等待幸运的光临。同时也有死亡的号召,我读后与作者相同,不知该对他们是同情还是憎恨……最使我难以接受的是那个美丽的团圆媳妇小姑娘,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十二岁就卖到别人家的家里做童养媳。她受尽欺凌!婆婆的打骂,外人的误会,只是认为婆婆对媳妇的管教。刚最使我难以接受的是那个美丽的团圆媳妇小姑娘,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十二岁就卖到别人家的家里做童养媳。她受尽欺凌!婆婆的打骂,外人的误会,只是认为婆婆对媳妇的管教。刚刚开始活泼、开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没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让亲人伤心的并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们做了一个赔本的买卖。

在旧社会中,有多少像团圆媳妇那样,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为旧观念,旧思想,我庆幸现代的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也没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寒假期间,我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一开始,我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感觉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令我难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着,感动着,愤慨着,我又回过头来仔细的品读起来。

呼兰河让我感到温暖而冷淡:比如这个街中大坑,车夫和马陷了进去,有一种穿长袍短褂的,在那里喝彩,帮助车夫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温暖的,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帮互助的,这样,才会让生活更美好;而我与老祖父这篇文章,讲述着祖孙深情,只有祖父喜欢“我”,祖母不喜欢“我”还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关爱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为“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十二岁的她花一般的年纪,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却成了胡家的童养媳,在照“规矩”被婆婆“调教”之后,日渐病倒。他们无视她为什么会病倒?是什么致使她成为了一个“黄瘦的病人”?此时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选择去看医生,而选择了“跳大神”。

当众强行脱光了小团圆媳妇的衣服,推到大缸里用热水,是滚烫的热水,往她的头上浇,到最后,头发都烫掉了,还说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我们想想看,别说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这种折磨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更让我气愤的是,她死后,她的家人并没有因此而难过,还觉得花了那么多的钱,亏本了。想想我们同她一样的年纪,享受着父母百般宠爱,无忧无虑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呼兰河传》读完了,这个暑假中,听着萧红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忧郁,但依然美丽动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掩上《呼兰河传》,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扎着羊角辨的小萧红,她指着天空绚丽灿烂的火烧云在说着什么,我沿着她身后一条青石板铺的长路慢慢走进了呼兰河这个地方。

呼兰河小城中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有路人、有邻居街坊,他们之间的琐碎日常,小城中的各种特色,在萧红的笔下绽放出不寻常的光彩。

东二道街上有一个大泥坑,深两米左右。晴天灰尘扑面,雨天泥泞不堪。人们经过那段路只能在泥坑两边的沿上走,非常艰难。晴天反而是危险的时候,因为泥坑上结了一层壳,让人误会泥坑干了,其实壳下面还是粥一样粘稠的淤泥。许多小动物不小心被粘住就淹死在了里面;也经常有车夫,为了赶路不小心把车子和马陷进泥坑,马越挣扎陷得越深。这时候周围的人就会过来帮忙,赶过来的人,有担葱的、卖菜的、瓦匠,也有其他车夫。他们卷卷裤脚,脱了鞋子,撸起袖子,商量着法子,附近的人则回家拿来绞锥、绳索,然后抬的抬搬的搬,喊着号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桥梁似的,把马抬起来。旁边穿着长袍短褂,非常清洁的,则给这帮人加油打气,这一番景象很是热闹却别有风味。

他们只是一群呼兰河城的普通人,大家素不相识,在他人有难处的时候,能够自发的伸出援手,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这泥坑折射出的真善美和来自呼兰河城的温暖让人久久回味。

回到现代在大街上遇到这种事情,我们也能有这样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吗?曾经有些人,对别人以怨报德,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责骂、讹诈举动,让爱心人士出了力还寒了心,而旁观者则受到反面教育,遇到他人有难时会踌躇会犹豫,患得患失。

这次疫情,无数的英雄逆风而行,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地投入到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中。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孩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也是普通人,他们却用热血和责任牢牢守护着家园、祖国。让我们看到,人世间的美好依然存在。随着疫情的胜利,这份美好会传递得更远,传递给更多的人。

一个泥坑一场疫情,都是这世间的验金石。让我们吸取其中的真、善、美,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位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整本书,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猪、鸡、鸭。人们有的说拆墙,有的说种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觉得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创造男女平等的世界。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呼兰河传》就读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6

在愉快的假期中,我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读了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不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萧红对自己童年的一个完整回忆。

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有诗歌篇《最是深情片语诗》,有散文篇《回头不知身何处》,有小说篇《梦里依旧是家山》。内容非常丰富,令人难以忘怀。虽然有些内容比较深奥,我似懂非懂,可我依然喜欢阅读。

萧红的诗文优美,令人动容。当我读到诗句:“绿色的海洋,蓝色的海洋,我羡慕你的伟大,我又怕你的惊险”的时候,我深有感触,不由地想起了海南的水,也是那么湛蓝,那么碧绿,它以宽阔的胸怀包容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可有时也会生气,波涛汹涌巨浪翻滚……我还记得有一年,我和亲人去上坟,当我来到爷爷的墓前,我不由想起作家萧红的《拜墓诗》:“跟着别人的脚迹,我走进了墓地,又跟着别人的脚迹,来到了你的墓边……”作家的诗真是让我浮想联翩,刻骨铭心。

当然,萧红的散文和小说更是充满语言魅力,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虽然说不出太多的感受,但我记住了萧红是这么说的: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应该向着“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