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2025/08/2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1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的。

一、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的出现,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二、营造气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儿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二两行的意思直观,学生能读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尽意,很难有明确的表述,光说让学生心领神会,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主要是通过故事、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透过小蚂蚁的成功,认识了一群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越一只蚂蚁,这是和团结合作密不可分的,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重点指导了“众”“群”“成”这三个生字,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观察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完小故事后,可让小组学生讨论小蚂蚁身上具有什么精神。学生读的形式单一,还可以加上小组读、同桌读。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2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读”中出现了“第五食品加工厂”,“红星路小学”,“六一幼儿园”“人民医院”,“一年级一班”等这些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如何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并且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生活识字,激发孩子的识字积极性。 在上课前我做了一些工作。

上课时,我故作神秘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看看大家认识不认识?”我先出示“丹尼斯”,这是孩子最喜欢购物的地方,孩子们喜笑颜开地大声嚷嚷:丹尼斯,丹尼斯!紧接着,我出示了“德克士”,这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小手如林,有的孩子甚至趴到了桌子上,他们齐喊:德克士,德克士!看着孩子们这么高兴,我顺势引导:“孩子们,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妈妈经常带我去那里吃饭……”紧着着我又出示了“人民医院”,“中国农村信用社”,马上有孩子举起手来:“老师老师,我认识,我爸爸在农村信用社,我妈妈在人民医院上班”,说到这里,马上有小朋友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最后一个词语让班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那就是我们的班级名称“一年级七班”。所有的孩子都大声地喊着:“一年级七班,一年级七班”,并且还用大拇指指着自己。呵呵,看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哦,你们是这样认识这些字宝宝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街上走就能认识字……”

就这样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案例反思:

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识字,既能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又能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快乐地认识常用字,那段时间,我班孩子的识字兴趣高涨,有许多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就对我说:“常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可爱学习了,在来学回家的路上就经常问我那些招牌上的字,真好!”面对这样的发问,我心里暗暗偷乐,这样的识字方法挺好的!因此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常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教学,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3

一,颜色

春天和冬天的区别之一,就是颜色。所以,如果你想要好好地描述春天的句子的话,那就从颜色上入手。颜色,如何说,颜色的改变,就是从素白无生机,变成了绿色盎然,一片生机活泼。从淡白无色,转变成鹅黄嫩绿,这就是一种状态。

例如:近处的柳树依然枯枝干叶,死气沉沉,可远远望去,鹅黄色的却铺满一片,那便是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

二,状态

对于状态来说,也是一样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指一种事物所面临的感觉。冬天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是寂静的,安静的,毫无气息的,可是春天的事物却变得有了复苏,有了生气。一个是静态的,一个动态的,这样,两者一对比,就能把春天的气息写出来。

例如:昨天还是冰封千里,两岸森白的小溪,今天却在明媚的阳光下闪光着波光,两侧的冰雪也化了,正一滴一滴地融入到溪水中。几只水鸟快乐地游在水里,享受着活水带来的欢愉。

三,气候

气候就更不用说了,这点大家自然是感受多多,冬天的天气是紧裹衣领,春天穿得稍厚一点就冒热汗。所以,这点,就要写出来,还要包括风。冬天的风是冷刀子,刮在脸上生疼,春天的'风是妈妈温暖的手,抚过我们的脸颊。

例如:走在春风里,感受着春天妈妈温暖的抚摸,我仿佛感受到春姑娘在召唤,快来吧,看我鲜花做成的衣裳多么漂亮。冬姑娘却裹着一身银色厚衣,黯然地望向我们,伤心地离去。

四,心态

对于春天来讲,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为春天来了,人对于春天的喜爱是表现出来的。当然我们不能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春天,自然也有人喜欢冬天,但是,记得,我们对于春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的开端。

例如:春天来了,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播种的快乐。我仿佛可以看得见,秋天那金灿灿的果实在向我们招手。春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日不播种,来日收虚无。

五,变化

对春天的感受,你有,家里人也有,身边的人也有,朋友们就更不用说,可能会与你去春游或者是踏青。自然,这些活动对于你们来讲,就是一个大的变化。在写春天的句子的时候,可以纯抒情,但是,如果有故事穿插在里面的话,会更有效果。

例如: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踏着青青的小草,闻着小道两旁花的清香,向活动地点进发。当听到流动的水声,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大家都很开心等。

总结,对于描写春天的句子来讲,大家也在书本上看到过好多,千万要记得,不要去过多地背诵或者是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那些句子,因为那些句子,老师也知道,所以,过多地写在自己的作文里,即使只出现了这一句是摘抄的,也会让你的作文大打折扣,所以,不如所有的文字全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写,是再实在不过的了。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给韵文加标题的建议后,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引导全班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于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歪着脑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说──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有的说──我想让它叫“三字歌”,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还有的说──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

(二)用“活”教材,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的。但由于本篇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强,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用心引导,使这部分课程资源被利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叶健斌小朋友的“好问”,就没有了“给韵文加标题”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5

“识字1”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春华秋实”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给学生进行枯燥的讲解,于是就决定从网上下载几幅和课本上词语意思相近的图片,用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内化词语,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在实施中学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地想到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有了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我才明白,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6

第五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

本单元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层层递进,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读要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认读。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打乱顺序识字,再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得到了巩固。

2.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偏旁归类识字。

“犭”:猫、狗。

“辶”:远、近、还。带“辶”的字,一般和走路或路有关。

“艹”:花、草、莲、萍。带“艹”的字,一般都和花草植物有关。

“木”:树、林、桃、桥。带“木”的字,一般都和树木或木制品有关。

“鸟”:鸭、鸡。

(2)加一加。

听=口+斤 色=+巴 多=夕+夕笔=+毛作=亻+乍课=讠+果

早=日+十 双=又+又 起=走+己红=纟+工明=日+月晚=日+免

(3)换一换。

爸-色 听-近 天-无

(4)形近字对比。

升-开 么-公

(5)编字谜识记。

美: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升:远看是个“开”,帽子斜着戴。

(6)事物归类识记。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

(7)组词法。黄:黄牛、黄色。少:多少、少见、很少。

(8)借助反义词。来——去,有——无,远——近,多——少。

3.总结识字方法,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在识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编字谜、反义词、会意字、象形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助识字。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相学习。

2.重视预习。在预习时,让学生们先把生字圈出来,进行拼读。二类字组词练习,一类字观察笔顺,书空笔顺。

3.及时复习。

4.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字卡。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多读多记。

5.扩大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识字。

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会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更丰富的、更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教给孩子们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