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2025/08/2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美丽的武夷山》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且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清明节那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春游。一路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1: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朵。

生2:我看到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绿色的波浪。

生3:我看到柳树发芽了,嫩嫩的枝条像丝带一样。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能够发现美,还会欣赏美!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丁丁要带我们去一个更美的地方,高兴吗?

(板书课题。齐读。)

师:怎样认识“武”字,在哪里见过它?

生1:我到过武装部,问了妈妈,我就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了。

生2:我上艺术学校,学的是武术。

师:“夷”你会认吗?

生:我认识“阿姨”的“姨”,去掉女字旁就是“武夷山”的“夷”。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熟字去掉偏旁认识生字,巩固已有识字方法。]

师:你们喜欢坐飞机吗?武夷山离我们有千里之遥,现在就让我们坐上飞往武夷山的飞机,进行我们的快乐旅行吧!丁丁还要在飞机上跟我们比赛呢!只要同学们认真读书、多动脑筋、勇敢发言,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够顺利到达武夷山。看,丁丁开着飞机来了。他先要和我们比什么呢?

[精心创设情境――“旅游飞机”,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贯穿一体,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打开课件,出示比赛内容。)

师:老师建议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好吗?(学生开始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师:丁丁也有一些不认识的字,但现在他已认识了。想来考考你们呢!

(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环绕 造型 山势险峻 竹笋 九曲溪

游览 竹筏 古 朴 徐徐 缓缓

(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师:学得不错!可以前进了。这次,丁丁又和我们比什么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同桌互相听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师:学得真快!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这篇课文有四个自然段。

师:让我们继续前进。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我来读给大家听。)

师:现在我请4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1:×××读得很有感情。

生2:×××读得声音响亮。

生3:我想给××提个意见,你读得速度有点快。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丁丁又要来跟我们比赛了。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我们这样来学习课文:1?毙∽楹献餮?习我们最喜欢的段落。2?笔宰呕?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以学定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师:有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小组吗?

师: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

生:我知道了武夷山的特点是山围着水,水绕着山。

师: 从这一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武夷山是个有山又有水的地方。

生:我体会到那里一定是个好地方。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特点读出来吗?(板书:山 水)

师:哪一小组学习了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你画了哪一句话?

生:我画了这一句:武夷山山势险峻。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体会到这里的山很高。

师:你能读出山的高吗?(学生读课文)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高高的武夷山。

生:我画了这一句: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我体会到山峰有很多形状,很美丽。

师:你很会读书,真不错!(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师:你能想像这里的山峰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形状,还像什么?

生:还像仙女在跳舞。

生:还像老虎在捕食。

生:还有的像天上飞来的一把箭。

生:还有的像一个老爷爷翘着拇指,在夸我们呢!

师:说得真好!掌声表扬自己!

[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解决,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这里的山有什么特点吗?

生:这里的山非常险峻。

生:这里的山造型奇特。

(板书:险奇)

师:你能把他们的险和奇读出来吗?(几个同学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太好了,不但声音响亮,而且让我们领略了武夷山的险和奇。哪个小组学习了第三自然段课文?从你画的几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我觉得静静的溪水很美。

生2: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我觉得这么清的水,肯定没有被污染。

生3:两岸的绿竹、青山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师:清清的、静静的溪水,倒映着绿竹、青山,实在令人神往。让我们轻轻地、高兴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把溪水的美读出来,好吗?谁能照老师的样子把水的特点写到黑板上?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语感。]

(学生板书:清静)

师:哪一小组学习了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好吗?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生1:我画了这一句: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我喜欢这一句。

生2:我有一个问题:青山是静止的,怎么会从两边退去呢?

生3:我来告诉你:竹筏向前走,青山离人们越来越远,人们就会感觉山在向后退了。

师:你问得好,你答得妙。真是会思考,很聪明。刚才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并且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丁丁对我们的学习也非常满意 。他说:“你们真棒!我们最后再来比一次!”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练习读。)

师:把你最喜欢的那部分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太美了!把我迷住了。瞧,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

(课件出示丁丁的话。哇!美丽的武夷山到了!请欣赏。)

师: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武夷山,好吗?

(课件出示武夷山图片,配以歌曲《小白船》。图片略)

[优美的音乐,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欣赏,完全没有上课的拘束,倒像身临其境,真的在武夷山游览呢!]

师:这次旅行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武夷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知道了那里的山峰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生3:我知道了九曲溪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

……

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武夷山是怎样形成的?

生2:我想知道那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生3:我还想知道九曲溪的水为什么这样清?

……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

生1:我想搜集武夷山的资料,办一张手抄小报。

生2:我想把课文背熟。

生3:我想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抄下来。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对武夷山感兴趣吗?武夷山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到学校提倡的“三弯腰”:见到落叶弯弯腰、见到废纸弯弯腰、见到脏物弯弯腰,让美丽环境天天陪伴在身边。

点评: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了主动求知的“主人”,是一节成功的阅读指导课。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武夷山的美。

2、 渗透进行句式训练。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武夷山的美,能够美读。

三、教学难点:

能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美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爬山吗?爬过什么山?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武夷山去看一看。

板书:美丽的武夷山。认识:“武”“夷”。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字。

2、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字。(采用多种方式)

3、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三、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1、轻声读课文,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武夷山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3、小组合作学习喜欢的段落。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理解课文内容。

(1)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这里的山峰还像什么?(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指导读出武夷山的险、奇。

(2)第三自然段。图文结合,指导读出溪水的美。

5、美读全文,欣赏美丽的武夷山。(出示图片或课件)

四、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比画。

2、教师指导书写比较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评价学生写的字。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篇3

一、谈话引入

1.师: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们曾经跟随课文去过雄伟的北京,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盛产水果的葡萄沟,秀丽神奇的黄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我国的锦绣山河,去游览一下著名的旅游胜地——武夷山。

2.叫一叫这个美丽的地方(揭题、读题)(“武” “夷”是生字)

3.对于武夷山你想知道些什么?

4.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地方,老师今天就当一回导游,带小朋友到那里去看一看,好吗?

5.武夷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来欣赏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吧!(图片展示)

二、初读感悟

1.多美的武夷山啊!课文中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让我们轻声读课文,先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武夷山的美吧!

2.能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出示句子,及时正音)

3.读得不错!

那你知道武夷山在哪儿吗?

(你那么关注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将来一定能当上一名出色的小导游)

4. 我们看,武夷山山沿水而立,水绕山而行,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呀!喜欢它吗?(出示图片)

① 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吧!(出示文字)

② 齐读

三、品读体会

㈠学山

1. 古人有云:“武夷山水天下奇”。果真如此吗?让我们走进武夷山领略那里的山和水。

2. 课文哪一节描绘了武夷的山?

3. 那就请你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武夷的山有什么特点?(山势险峻、造型奇特)及时正音

4.(出示图片)

快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武夷山三十六峰中的一峰,它叫大王峰。如果想要登上大王峰的话,你认为容易吗?

①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 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 (最险)

5.那该用怎样的朗读来体现大王峰的险呢?(出示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齐读

6.大王峰带给我们无比险峻的感觉,其它的山峰又是怎样的奇特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图片)

(你们看它们像什么?)(有的……有的……有的……)

7.(出示句子)是啊,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

8.我们知道武夷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山峰,你们看,他们还可以像什么?

(小朋友的想像真丰富,思维像一只小鸟一样活跃)出示句子填空

9.武夷山的每一座山峰就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让我们一起再次通过文字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2节)

㈡学水

⒈嘘,游客们快听什么声音?(水声)

2. 对,武夷山的溪水是随山峰弯曲回转的,听着这缓缓的流水声,武夷山的又一个著名景点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条溪水叫什么名字呢?(图片)

3. 你知道为什么称她为九曲溪吗?请你读读课文第3节

的确,这就是九曲溪名字的由来,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4. 游客们让我们靠近这九曲溪的水,你感觉这水怎样?(清)

5. 是的,溪水真清啊,你看到溪底有什么?

6. 的确如此,(出示句子:溪水很清……沙石。)

7. 除了清,九曲溪的水还有什么特点来吸引你们呢?请你默读第3节,找一找,圈一圈。(静)

8. 是啊,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图片)你们站在溪水边,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还看见了什么?

9. 或许还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呢!真棒,这个时候你们不仅是在欣赏画面,而且还是在创作画面呢!

①用你的朗读来赞叹一下武夷的水!

②指名读

10. 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画,呈现出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让我们乘着音乐的快车再去领略一下武夷的山山水水。(配乐朗读2、3节)

㈢漂流

1.山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山。小游客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带你们进入这山抱着水,水绕着山的仙境中去(师范读最后一节)

2.游客们,乘坐在古朴的竹筏上,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武夷山,此时此刻给你一种____(入诗入画)的感觉?

3.难怪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游览武夷山后,吟到:“武夷收尽天下美,愿乘长风我再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

4.那让我们再次乘着一叶竹筏,顺流而下,进入这如诗如画的武夷山水中。(齐读最后一节)

5.如此美景,许多诗人观赏之后都忍不住写下赞美的诗句。(出示)

6.让我们也学着诗人的样子来吟诵一下。

7.游客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这迷人的武夷山流连忘返,我随时恭候大家再次光临!

四、模拟导游

1.小朋友,这次武夷山之旅你们开心吗?

2. 我觉得能当上一名导游,真是一件美事,因为可以跟着旅游团去游览这么多旅游胜地。

3. 你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导游吗?

4. 那就让我们现在就成为一名小导游,介绍一下美丽的武夷山吧!

5. 自由准备,你可以看着老师给你提供的图片,为游客介绍武夷山。

五、谈话激情

我们被你带入了这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我们感叹大自然的神气魅力,更佩服你的勇气!老师真希望等你们长大后,在你们当中也许真的会有几个同学成为真正的导游员,把我们美丽的家乡也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能力

联系生活理解、运用词句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

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

理解运用词句,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表述。

方法

情景感悟、以读促讲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一、 导入

长寿老人彭祖茹芝饮瀑的古老传说让武夷山变得神秘,而独特的风景让武夷山拥有了美丽。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武夷山,寻找美丽、感受美丽,继续学习课文《美丽的武夷山》。

二、复习旧知

1、指名领读生字

2、回忆第一段内容:美丽的武夷山在哪里?课文哪句话总体描述了武夷山的风景?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水道随山峰弯曲回转。)

三、 新授

明确集中描写山水美景的段落(二、三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体现山美、水美的句子。

(一)山之美——第二段

1、 山的奇:“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1) 指导学生按照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读出山的奇特各异。

朗读时注意处理好长句子的停顿、轻重,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 仿句造句:根据挂图上其他造型奇特的山峰形状,按照“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造句,并能有感情地表达清楚。

2、 山的险:“最险的是大王峰……一直通向峰顶。”

(1) 抓住重点词语“险”、“一直通向”,理解山峰的险。

(2) 变换角色,想象游人登上石阶的感觉。

(3) 图片感知大王峰的“险”

(4) 指导朗读,尤其要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处理。

3、 学生自主总结武夷山山峰的特点——险、奇

(二)水之美——第三段

1、如果说山美在它的险和奇,那么这里水的美又应该怎样概括呢?(清、静)

2、学生读文,说出九曲溪名字的由来。

3、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体现水清、水静的句子,依据文中情境选择正确的语调朗读,注意朗读的情景交融。

(2)配乐自读练习

(3) 齐读

4、想想生活中形容水清、水静的句子还可以怎样说?

(三)入诗入画,整合提升——第四段

1、我们到武夷山游览,可以选择哪些方法?

2、理解竹筏在水中漂行的情景。(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漂行)

3、播放视频(入诗入画)

4、出示宋代朱熹《九曲棹歌》

5、入诗入画——齐读此段,指导朗读。

四、 总结

同学们,感受武夷山美丽的风光,我们对武夷山产生出无限的向往。同时武夷山也为国人赢得了一份自豪,它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独有的诗画之美,成为我国壮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更多的美丽。最后让我们带着所有对武夷山的向往,齐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

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美 水美

︱ ︱

︱ ︱

入诗入画

险、奇 —————— 清、静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武夷山美在“山、水”

板书“奇”

挂图出示其他山的造型和排比、比喻的句式

概括水美的体现,板书“清、静”

出示水的插图、配乐

多媒体视频播放武夷山风光。

板书“入诗入画”

课件出示古诗

配乐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篇5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武夷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武夷山》教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想,读中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四、教学准备:

武夷山课件武夷山美景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武夷山游览,想去吗

2、板题:美丽的武夷山

(1)齐读课题.

(2)识字."武"认识吗在哪里见过它能用它说个词吗

"夷"怎么记会写吗(书空)

3、再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

过渡: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来欣赏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好吗。

1、课件显示武夷山风光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从视觉上刺激学生感官,为读文生情做准备)

2、谈谈看法.

小朋友,看过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后有什么话想跟老师说吗。

3、初读.要求:自由轻声读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4、反馈信息,检查字词。

5、送生字回家,读文检查。

6、自我检查,评价。

(三)再读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重点读,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读出情感。

1、反馈:读了几遍课文,你解决了哪一个问题。

(1)指说

(2)读相关自然段。

2、指导读,感悟武夷山的美丽。

(1)结合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发现美。

(2)小组探讨:如何读出美.

(3)多种形式读,评价.

(4)口语训练.

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机板书.

3、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武夷山山美水美,同学们读得也美,那么课文最后一节写了什么呢。

自读.

4、指说。

5、议一议;为什么游武夷山的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五)总结全文

1、回到问题,总结学法。

2、配乐读文,生闭目,静听,想象,再次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3、齐读课文。

六、教学结束:

作业设置:

1、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当导游把武夷山的美丽介绍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