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2025/08/2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1

我之所以更加喜欢毛泽东的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那是因为我真正懂得了长征。

红军用四十四天走了五千里路,如此大军以此速度走过许多那么危险的地方,真是让人敬佩。他们一共走过了十八个大山岭,并且有五座被雪笼罩着,他们度过了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除了打败了一路攻打红军的军队以外,他们还冲破了不同地方的军阀。他们这种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们无论如何也学不到的。

长征无疑是最伟大的军事事业。他们的西北长征是一次战略性撤退,而不是一种溃退,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而且他们的基本队伍并没有损伤。他们的军纪和政治毅力和以前一样坚强,他们认为并相信他们是向着抗日前进着的,这也是完成长征的基本条件,这一点我是特别相信,和不可否认的.。

在这一段冒险中,他们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为了革命不畏艰苦,无私奉献,顽强不屈,同时又充满智慧的大无畏精神!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乐观、自由、人人平等、充满和谐的"红色之邦"!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出生在中国,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2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看近代中国的战争史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给出了答案。

在寒假,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跟随着斯诺的脚步,我去遍了整个红色区域,与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将领面对面。合上书本,心潮久久未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看到了毛泽东的质朴纯真,爱军爱民、看到了周恩来的平易近人,温和尔雅、看到了彭德怀的率真爽朗、吃苦耐劳……

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斯诺记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红军大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一些他观看了红军剧社的表演以及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的一些情况。其中红军大学中的将士们将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笔记,在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头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样一座“高等学府”中艰苦学习。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学习作战本领呢?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现在的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我们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胜利流下的滴滴鲜血。仿佛感受到他们无私的品德,如今的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所以,我要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无私,我也要学习他们面对强大敌人不服输,敢于客服困难的精神。我更要坚定信念,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使我更深地了解红军,了解红色革命。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3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题记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毛主席和蒋介石对抗之时,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专门来到我们国家,来寻找那个能统治国家,爱护人民的人。

他先去采访了国民党,觉得他们只是为了争权夺利。而蒋介石更是荒唐,他是先除掉自己的同胞,而不是合作一起打败日本人。后来斯诺经过重重阻拦来到红色苏区,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他采访完毛泽东,看见毛泽东在路上碰到农民,就跟他聊上了几句,探讨探讨种地的问题,问农民今年有没有收成,埃德加斯诺就想,南京政府悬赏二十五万来要毛泽东的人头,而毛泽东却不以为然的聊着天。

在红区里有一所红军大学,这个大学的校长是一个二十八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未打过败仗。在一班老练的.战士们组成的学生里,平均年龄二十九岁,没人有平均八年的作战经验,以及平均三及处的伤疤。这个大学大约就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高等学府”。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4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浓浓的硝烟味扑面而来:纷争不断的会议,烽火连天的战争,奋勇冲锋的战士,这些事物在我眼前依次浮现,放幻灯片一般。那茅屋砖墙内,毛泽东正动情地讲述着他年轻时的传奇,以及坚韧顽强的红军们在长征路上洒下的一滴滴血汗,汇成河,汇成海……我被震撼了,是谁如此详细地记录着这一切?是谁如此动情地记录着这一切?是他,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红旗下的他,值得我们铭记。

埃德加·斯诺,一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一个用生命探寻真相的记者,一个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中国的战士。他用他的钢笔,他的镜头,无声地记录着中国的变迁,并控诉着一切黑暗。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来到半世纪前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蒋介石的顽固执着,周恩来等人的爱国心切,在我眼前一一呈现。是斯诺,让我倾听到了这段在废墟下痛苦呻吟的历史,让我望见了可爱的中国红闪耀在东方一角,让我在心中埋下了将来能好好报效祖国的种子。透过他的眼睛,我看到了太多,太多……

拨开重重浓雾,我看到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他们怀揣着一份爱国的梦,不管出身多么卑微,而将一颗颗中国梦的种子,洒在每一个红军战士心里,洒在祖国大地上,也洒在今日我们的心中。他们那炽热柔软的心,融化着老百姓心中的苦与累。是什么让他们作为领导,却愿与同志同甘共苦?是什么让他们作为官员,却住着简陋瓦房,粗茶淡饭,从不抱怨? 而最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是斯诺笔下的长征。

漫漫长征路,哪一块土地,不浸染着战士们的鲜血?又有哪一块石砖,不镌刻着红军的忠魂?

我想到书中所写:“……红军战士们来到长江边……”那时的红军,无桥亦无船,前有天堑,后有敌军,在绝境重围中的战士们仍热血奋战,只为捍卫心中的理想!看到这里,我心潮澎湃。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正是因为有这些如红星般闪耀的战士们,才有中国今天的独立,才有中国今天的'尊严,才有中国今天的辉煌! 当红军们来到泸定桥时,凶狠狡诈的敌人竟丧心病狂地将桥板给拆了。但“红军不怕远征难”,勇敢的红军选择了爬铁索,渡怒涛。下有无底悬崖,上有敌军轰炸,不时有战士们受伤或牺牲,在惊涛怒吼的河谷里安详永眠。无所畏惧的红军战士又一次克服了困难,成功过桥。这时,我的心中,也有一颗红星在冉冉升起。

在今天,我阅读着历史,敬佩着斯诺;而明天,我也要向我最敬爱的红军战士们致敬,我也要成为一颗最鲜艳的红星,骄傲地挂在祖国的天空,照亮祖国的未来!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5

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说是美国人倒不如说是中国人,之所以说是中国人,是因为他一生为记录中国共产主义战争为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讲斯诺是中华的斗争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到了中国西北部去实地采访中国共产党,可就是这一去便注定他写这本书的命运了。

这本书讲的是,埃德加收集军事将领的谈话,工人、战士、知识分子的谈话,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以及与日本战士,国民党的坚定斗争,让全世界恢复对中国的信誉。因为当时世界不了解中国是否为马克思主义者?纲领是什么?国民党与共产党到底哪方对?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争论是什么?他们是什么人?还有很多问题去问中国。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渡河英雄,内容讲的是红军先锋队的指挥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的.一个军阀的队中当过军官,他熟悉这个民族,了解彝族人痛恨汉人,他前往与彝族谈判,最后得到了武器,与红军联合打败川军,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从中我看出了红军的机智与勇气,和各个少数民族对统治的憎恶,以及希望恢复和平,追求自由的愿望。还有红军必胜的决心。

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那么其中的红星又是什么意思呢?没错,红星便是红军,那么中国又是什么呢?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

从宏观上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推翻了外界对中国共产主义的负面影响,让中国共产党可以展翅飞翔,一鸣惊人。向世界展现中国最英勇的一面,也是这本书,给予国家很与民族希望,以振奋,以自由。

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它也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6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