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月亮湾》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月亮湾》教学反思 篇1
《月亮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亮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湾》教学反思 篇2
1、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原文
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
2、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学反思
《月亮湾》是一篇美丽的写景文章。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村子。
二年级的孩子应该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课文的插图很漂亮,由远及近,由近到远都可以进行观察练说。学生在学文前先看图说话。有的学生观察无序,有的学生表达干巴巴,不会使用简单的修饰词语。这时候,我给予辅助,出示一些短语“粉红的桃花”“弯弯的小河”“碧绿的柳树”……成语如“绿树成荫”“桃红柳绿”……学生在老师的提点下,能简单地描述画面,强调了“美”。有了学生的感官,再进入课文,学生会更投入。
文中用了较多的方位词语,如“村前”“河上”“村后”,在通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说,我用简笔画勾画“月亮湾”的美景。文中先后的顺序,学生能清晰地辨别清楚。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抓住文中的主要景物,学生能循着描写顺序背诵课文。有的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村子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幸福和谐。借助文章的表达方式,我让学生模仿着说说我们的校园。孩子们经常在校园里,今天该是考考他们的时候了。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先选定介绍的景物,(校门口)石书卷,(教学楼前)贤园,(教学楼后)亭台水榭……有了文本的支撑,学生对于掌握写景不难了。
在学习文本时,我想让学生更多地明白文本是如何布局的。
3、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学反思
《月亮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通过抓关键词,让学生来体会感悟。学第一段,关键词是“美丽”,也是总揽全文的词语,下文都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朗读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自己家乡的美丽而自豪的感情。
第二段写村前的景色。先让学生对照插图自学课文,再引导学生看图,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月亮湾村前的景色。叙述时抓住“月牙一样”、“绕着”、“缓缓”等词语,让学生了解月亮湾的'地形和地名的由来,体会月亮湾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再抓住“鱼儿”、“小桥”、“绿树”、“青山”、“桃树”、“桃花”、“农田”和“清清”、“倒映”、“一群群”、“灿烂”、“绿油油”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月亮湾山青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段写村后的景色,我抓住“一片”、“茶树”、“欢快”、“笑声”等词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月亮湾满山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体会人们依靠辛勤劳动,改变家乡面貌的喜悦心情。
在指导朗读这篇课文时,我是朗读与细读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仅让学生想象月亮湾的景色美丽,还让学生体会作者赞美月亮湾、热爱月亮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了背诵,效果较好。
《月亮湾》教学反思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要使预习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在一年级一开始,我就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我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提出不同预习要求。学生一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读课文、划出生字这些最基本的预习要求。但这样做,他们的思维是不活跃的。因此,我觉得在预习前给学生一点目标、一点探索空间,会激起他们认真读的欲望。我一般会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进行迁移,对新课文感兴趣。如:预习识字韵文,就让学生想想这篇要学习的韵文和以前学过的韵文有没有联系,告诉学生,仔细读读会有新的发现。有些都是写景物,只是季节不同,脑中有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不觉得枯燥了。指导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提醒学生,新课中的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有相似之处吗?看看偏旁再想想它的意思,这个字就更容易记住了。在预习不同的课文我会针对课文的重难点来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跳一跳”,享受“摘桃”的乐趣。 《月亮湾》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副秀丽宜人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乡村一派生机的动人景象。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其中涉及到了“方位顺序”这一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重难点,也为了让学生预习的兴趣更浓厚,我在这课的预习目标中添了这么一项:读懂课文,用笔画一画月亮湾的美丽景色。对于画画,学生无疑是喜欢的,兴致盎然的。但学生要想把课文内容利用绘画的形式尽可能好地表现出来,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句子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要查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而且文中的景色要跃然于纸上,你也得对这些景物的布置,在哪个方位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无意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学生在介绍时能很自然地结合课文语言,有的`还能加入自己的话把画介绍得生动活泼。在介绍时,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就得到了验证。在介绍时,有一个学生把桃树画
在了小桥边,通过评议,知道了“河岸边”的意思。还有一位学生悄悄把农田改正了位置,因为之前没有仔细读书,对“过了桥”理解不清楚……这样一来,通过预习,孩子自动将课文内容进行了内化,月亮湾各景物的具体位置也不需要老师再多作讲解了。于是,在学习2、3自然段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孩子有情有趣的读书上,请孩子们把对月亮湾的喜爱用朗读来表示,学生们读得有滋有味。再请孩子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做一做小导游,拿着自己的画带着小朋友们去游一游美丽的月亮湾。学生的劲头可足了,于是,精彩纷呈的导游词就出现了。你听:“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月亮湾。你们首先会看到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这里的河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水草和小鱼;这里的河水真静啊,静得你都感觉不出它在流动。河岸上长着许多的桃花,春天,满树的桃花都开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走进这片桃花林,仿佛走进了一个粉色的海洋,会让你忘记所有的烦恼。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这样的导游词不但已经完全读懂了课文,更融入了以前学过的语言,真正是推陈出新,怎是一个“精彩”可以概括!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从这次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学生对预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对课文预习透,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同样,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预习。而有效的语文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理想选择。
《月亮湾》教学反思 篇4
在了解课文《月亮湾》的结构和内容后,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开放式的巩固性习题: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展现月亮湾的美丽?
孩子们有的说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有的说可以美美地背一背,有的说可以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有的说可以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月亮湾的美丽景色,也有的说可以写一首小诗来赞美月亮湾。对于这些提议,我都一一肯定,并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准备,可以走过去和好朋友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八分钟过后,我请孩子们来交流:
首次请的是用朗读来表达月亮湾美丽的孩子们,孩子们抑扬顿挫的朗读着实让人舒心,尤其是“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以及“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这两句更是读得如诗般美丽,充满情趣。接着我请了选择背诵的小朋友,人虽然不多,也没有朗读者那般充满感情,但也能很准确地背诵,受到了大家的肯定。此时画画的孩子也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了。他们举起了手中的画纸,呵呵,来瞧瞧这幅:满山的绿色,大片的红花,一条如带的小河围绕在村子周围,只是村子里只有两座房子,未免可惜了点。再看那幅:河里的鱼儿好大哦,鳞片还五颜六色的,更有趣的是那座小小的石桥也躲到了大树底下!小作者还振振有辞: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嘛。再瞧瞧这幅:红花绿树、青山流水,有模有样的,还有那满纸的音符到处飘,只是这农田有点怪,完全一个正方形。孩子们的作品,赢来了孩子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小作者脸上的兴奋和骄傲早已不言而喻。掌声还没息,中间一只小手早已高高举起,那是咱们的小诗人在向我“抗议”,连忙隆重请出徐江成为大家赋诗一首: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村旁河水流,水中鱼儿游。山前桃花开,山后树成行,什么地方最美丽,要数家乡月亮湾。呵!还真有点诗的'味道,难怪大伙儿又一次掌声响起。
课后反思: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如语言智能较强的孩子喜欢说话写话,善于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空间智能较强的孩子喜爱涂涂画画,进行想象设计;交际智能较强的孩子爱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的意图比较明显……
基于这些理念,我在本课中尝试用开放式的巩固性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反馈及情感的交流。因为所交流的内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且完成的方式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孩子们可以找同伴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这在无形中唤起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形式,发展了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在不同的方面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很令人满意。
《月亮湾》教学反思 篇5
当我朗朗地读着《月亮湾》,眼前出现那幅极具田园风光的美丽风景时,叶圣陶的这句经典,不失时机地从脑海里迸出来。它提示着我,《月亮湾》这篇文章,除了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之外,更应该是写作训练的好材料啊!全文有提领句——“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而第二自然段是描写村前景象,第三自然段是描写村后景象。第二自然段里村前景象也是特别有序,以河为中心,从河上到河里,再到河岸,景随目移,移步换景,是一篇相当典型的写景文章。
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写作只是刚刚起步,一切都需要慢慢引导。而教材,就是的引例。既让学生欣赏到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产生阅读快感,又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习作的本领,从而内化为己有。岂不两全其美哉!
于是,从朗读入手,与孩子一起抵达文本的内核,进而找到文章写作的脉络。当那些表示文章写作顺序的词语揭示在黑板上之后,我先让学生离开文本,对着这些关键词来练习背诵。花时不多,孩子们已经基本能背个七不离八。这时候,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这么多美丽醉人的景色。要看你有没有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悉心去体会,去感受。来,细细回想一下,说说你生活的新村里前前后后的景色吧!孩子们立刻围成合作小组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俯下身子倾听,还真能捕捉到不少闪着灵光的语言呢!孩子们有文本作范例,站在文本的高度来看自己生活的地方,自是有一些话说的。能干的小手举得高高,可我却说:不急。还有很多同学记不起来了。这样,我们今天放学后,回家用心观察一下,今晚的作业就是仿照《月亮湾》写一写自己生活的地方。
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我边批边喜。不敢说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这样去写景物的方法。但有十来个孩子已经能仿照《月亮湾》写得有序而有味。其他孩子,也有个把句子引得我一再诵读。我一向是看中孩子文章中的点滴妙句的,相信他今天会有一点,明天会有一点,越积越多,笔下也会越来越活。把佳句抄下,把佳文读给孩子们听,告诉他们:从文章中学,从生活中品,写作就是这么简单!
《月亮湾》教学反思 篇6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