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竹》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竹》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竹子的结构特征和竹子画法,学会绘制一幅以竹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及动手实践,创作一幅竹子写意画,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竹子的结构特征及画法。
难点:准确把握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画一幅墨竹图。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朗诵郑板桥的诗词《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引导学生思考:
这首诗词描写的是什么植物?有什么品质?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自古有“宁折不屈”“节节高升”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画——竹》,感受画家笔下的竹子形象。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竹子特征
展示清代郑燮中国画《竹石图》,请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1)竹子由哪些部分组成?(竹竿、竹枝、竹叶)
(2)画面中最能体现坚韧挺拔的是哪个部分?(竹竿)
(3)作品中竹竿的形态有什么特点?(竹竿中间长两头短,上下竹竿节节连接贯穿。)
2、竹竿画法
设置小体验,引导学生尝试画竹竿,并说一说:
你是如何表现竹竿挺拔的?(用笔急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表现竹竿时要注意弯节不弯竿,竹节稍弯曲会显得竹竿圆浑,有体积感。行笔要急速,线条要遒劲,竹节处用笔顿挫分明。而在画竹枝的时候应在竹竿节上左右生旁枝,根下生枝。
3、竹叶画法
教师出示《竹石图》竹叶局部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1)单枝竹叶的形状像什么?(像“个”字、“介”字)
(2)相互组合的竹叶形态又像什么?(像羽毛、扁舟,其形状、大小、方向不一)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常见的.竹叶画法有片羽、横舟、偃月、“个”字、“介”字、“介”字与“个”字重叠、惊鸦、落雁、金鱼尾等。表现竹叶时要注意方向变化,用笔要果断,以提按控制笔锋画出竹叶的不同形状。竹叶分布要有疏有密,墨色有浓有淡,才更能体现层次性。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墨竹”为例示范,确定如下步骤:
1、确定竹子整体布局;
2、由下至上画竹竿,注意行笔要急速,线条遒劲有力;
3、画竹节并生旁枝;
4、添画竹叶,注意疏密、浓淡变化。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画一幅墨竹图。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竹子的特征和墨色的变化。
3、完成作品后,举办“竹心竹志”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竹子结构、墨色浓淡、疏密关系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墨竹图》:竹子竿直、节弯,竹叶以“个”字、“介”字相互重叠,墨色浓淡相宜。)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竹子不但形态潇洒、浑厚、清雅质朴,而且风骨照人,是中国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希望同学们可以持续发现中国画的魅力,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课后请学生搜集郑燮的其他墨竹题材作品赏析。
四、板书设计
中国画——竹
竹枝:根下生枝
竹竿:弯节不弯竿
竹叶:“个”“介”
《竹》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主动在竹梯上练习间隔走、并且在斜坡上练习间隔走。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勇敢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1.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健康歌》。
2.竹梯、轮胎若干。
3.幼儿课前练习搬放竹梯。
活动过程:
一、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老师与幼儿一起踏步,有精神地入场排成两队。
二、热身运动
1、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做做运动,活动活动身体。
2、音乐起,老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重点活动脚的部位。
三、幼儿合作搬出竹梯,自由探索玩竹梯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本领,这种本领要用到竹梯,我们一起把竹梯搬出来。
2、幼儿自由玩竹梯。
a、师:小朋友想一想竹梯可以怎么玩?(幼儿回答)
b、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就请你们玩一玩。
(幼儿自由探索玩竹梯,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玩法,在幼儿玩竹梯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练习跳空格和走横档
1、过渡小结:刚才小朋友在玩竹梯时都有自己的玩法,有的小朋友走在竹梯的横档上,有的小朋友是在竹梯的空档间跳,还有的小朋友是走在竹梯的边缘上。
现在,我请你来玩给大家看看。
(让个别幼儿示范玩竹梯,老师根据幼儿的玩法,请幼儿集体评价小结,引出跳空格和走横档动作)
2、练习跳空格:小朋友玩“跳空格”,在竹梯的.空档间跳,我们大家也来试试,注意与前面幼儿保持距离,慢慢跳。
3、你的这种玩法叫“走横档”,走在竹梯的横档上,小朋友来练习一下,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五、增加难度练习
用一个轮胎垫高竹梯的一头成斜坡,幼儿在斜坡上练习走横档
六、再次增加难度练习
将其中两条竹梯再垫高一个轮胎,高低不同高度的斜坡,让幼儿根据能力自由选择进行练习。
1、师:竹梯下垫一个轮胎时,小朋友走得也挺好的,老师还要再加高一个轮胎,让你们走走、看看还能不能走过去。
2、现在竹梯的高度已经不同了,有两条竹梯下又加了一个轮胎,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想想自己是要走高的斜坡,还是走低的斜坡,选择好后开始练习。
(幼儿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走的好的幼儿,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们走完。)
3、小结:小朋友在斜坡上走横档时,大部分都能很稳地走过去,有几个小朋友练得还不够熟练,可是他们不怕困难,坚持走完。
七、结束部分
把轮胎、竹梯放回远处,播放音乐《健康歌》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竹》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蜓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竹》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思路】
自主诵读,积累生字词;合作揣摩,理解童真童趣。共同探究,体会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18课──丰子恺的《竹影》。(板书课题)请看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老师相信大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一定能顺利达成目标。
二、诵读课文,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
1、点中间的'一排8个学生轮流读课文,读错就停,大家帮助更正后接着读下去。
生轮读课文,师巡视,重点指导差生听读,并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积累生字词:
恺 水门汀 徘徊 撇 参差不齐 口头禅 惬意 蘸
生读完后,师则指着(投影)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
点会的学生读,并说出词意,理解记忆,然后齐读两遍。
三、速读课文,自主合作,概括主要情节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㈠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㈠:
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批注关键语句,利用“导读提示”和《探究之旅》等相关资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情节。如有疑难,可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说出主要情节。
生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师巡视,引导学生兵教兵。
2、5分钟后,生说情节,师板书。月夜相聚;探讨问题;描绘竹影;艺术教育。
四、品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1、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㈡(投影出示)进行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自学指导㈡:
品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描写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句,同桌间交流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并作简要评述。如有疑难,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和正确评述。
友情提示:先指明段落,再朗读然后评述,要敢于表达独特见解.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学生兵教兵。
2、师问: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为生动形象?为什么?
生交流,师及时鼓励学生表达独特见解,关对学生的见解予以肯定或否定。并补充归纳:品析精美语言时可从语句的修辞、含义和作用等方面品析。
五、当堂训练,探究学习,分享学习体验
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
(出示投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相互交流;如果你有什么新的体验,请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3分钟后,比谁的表现更精彩!
六、结束语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
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美吧……
《竹》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梯子、发展攀登、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2.能独立或初步合作探索梯子的多种玩法,学会分工与合作,培养勇于尝试的精神和初步的竞争意识。
3.体验在情境中进行体育的乐趣,激发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一定的农村劳动体验。
2.材料准备:竹梯2架、轮胎若干、桌子、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导入,自然进入活动情境。
导入语:“孩子们,看一看,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我们赶快和农民伯伯一起劳动吧!”
音乐起,师幼一起在劳动情境中做各种模拟劳动的动作进行热身运动:
采茶动作(垫步走、提篮子、转动手腕、采“茶”)播种动作(小跑步、播“种”、转圈、拍手)摘油菜花动作(蹦跳步、摘“油菜花”、转圈、拍手)
二、谈话活动:
认识竹梯:让幼儿充分了解梯子的外形特点、结构等,再进行“有准备”的探索活动。
环节过渡语:“农民伯伯感谢小朋友的帮忙,现在她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工具,看看是什么呀?”(竹梯)提问:1.先看一看竹梯什么模样?你觉得梯子像什么呢?
提问:2.竹梯的空格子像什么图形呢?
提问:3.一起数一数,这架竹梯上一共有多少个空格呢?
提问:4.竹梯是梯子的一种,你们知道梯子能够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吗?(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个别表述)
三、幼儿独立探索竹梯的不同玩法,倡导勇敢精神、创新玩法,同时注重安全意识。
1.幼儿自由选择竹梯之一,探索不同的玩法,满足幼儿探索梯子的欲望。(幼儿尝试练习,教师播放音乐)2.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独立探索时向同一个方向行进,避免互相碰撞,注意安全。同时鼓励胆小幼儿,要有信心自我挑战。
3.请个别幼儿介绍炳演示自己的新玩法。
4.教师评价:提炼出几种玩法让幼儿进一步练习。
玩法1:走横梯(梯子平放,幼儿走在梯子的横档上,身体保持平衡,脚踩稳,注意安全)。
玩法2:跳空格(梯子平放,幼儿单、双脚在梯子的空挡进行跳,身体保持平衡,重心要稳)。
玩法3:爬梯子(梯子平放,幼儿双手扶住梯子竹档,双脚踏在梯子的竹档上向前爬行。爬行时手、脚、眼需要协调一致,老师在幼儿身边随时保护)。
5.幼儿对上述玩法进行巩固练习,教师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向同伴学习,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活动中始终提醒幼儿安全第一,要求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尽量避免和同伴碰撞。
6.幼儿再次分散进行独立练习,继续尝试和创新梯子的不同玩法,并与同伴交流自己体会。
四、幼儿合作玩竹梯,发展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幼儿自由组合(建议每4名幼儿为一组开展合作比较适宜,但是不做硬性规定),合作玩梯子。
2.幼儿在背景音乐中多次合作尝试竹梯的新玩法。
3. 请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解并示范本组的玩法。
4.教师评价:选出几种玩法让幼儿进一步练习,提醒幼儿时刻注意安全。
玩法1:钻梯子(两名幼儿在两端扶住侧放在地上的竹梯,几名幼儿在梯子的竹档中间来回钻爬,钻时身体要团紧,手不碰竹梯,钻过去的幼儿和扶着梯子的幼儿互相交换,重新开始游戏)。
玩法2:在斜坡上练习走横档(用一个小椅子垫高梯子一头成斜坡,幼儿根据自己能力的情况选择走更高的斜坡货低的斜坡。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获得更多合作技巧,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遇到困难和问题懂得向别人寻求帮助。同时提醒幼儿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接力游戏:采茶比赛。综合训练动作技能,在竞争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指导语:“春天到了,农民伯伯要到田野里劳动了,今天请小朋友们帮忙采茶,先走过小山坡(轮胎布置)、再钻过“山洞”(桌子黑布布置)、越过“大桥”(用梯子布置)来到茶山上,每人提起一篮新茶,原路返回,与小伙伴击掌、传递茶蓝。最先到达的一组为胜。”
(2)幼儿比赛2—3次.
(3)教师指导重点:提醒幼儿比赛中注意安全,并按区域进行具体支持:过“小土坡”时指导幼儿轻松跨越跳过轮胎;“过山洞”时指导幼儿爬式越过山洞;过“大桥”时,指导幼儿双手扶住梯子竹档,双脚踏在梯子的竹档上向前爬行,爬行时手、脚、眼要协调一致。
(4)欢乐舞:比赛后,幼儿站成圆圈,跟着音乐舞动起来,表达心中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六、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幼儿坐在竹梯上做“划船”等动作,然后给同伴和老师敲敲背、揉揉肩、互相拥抱等,感受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温情。
2.师幼一起收拾并整理好各种活动用具,返回活动室。
《竹》教案 篇6
《竹》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