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篇1
一、学情分析:
1、所带班级七2班、七4班,共有学生100人。其中2班50人,4班50人。2、大多数学生有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一些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但学生学习成绩与语文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听课与自学能力水平良莠不齐,且有近3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会记笔记,思维比较被动而且单一表面,合作意识不强,方法欠缺,进取心缺乏,甚至有厌学情绪。比如2班的刘志刚、范开伟、张学虎、李宗焕,4班的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六个单元,大多为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样式。在六年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精读、略读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重点训练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究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注重审美情感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写作方面相应以叙述性文体练笔为主。对农村学生而言,本册教材难度较大,特别是部分所选作品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与学生的情感与阅历有不小的差距,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
1、综合目标:学习精读、略读、比较阅读,掌握探究阅读与创新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习写叙述性文章。
2、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三学三化课堂”改革模式,积极探究适应学生实际是高效学习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2)积极参与培训与学习,积极向课改先进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3)认真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
4)积极抓好a层学生的提高,做实b层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转化与进步。
5)积极利用现代教学资源,用好“班班通”设备,发挥好现代教学资源与设备的功能。
6)积极研究中考方向,努力将中考信息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7)坚持反思,积极改进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8)积极合作,发挥好集体教研的优势。
四、附:
1、教学进度计划:
2、学生成绩汇总表。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篇2
我是第一次听同课异构类型的课,虽然自己也曾在学生时代疑惑,为什么初中、高中时还会学到以前小学时候的篇目。当时的自己没有过多的体会,而今天的三节课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对比、思考了解到,面对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教学的知识结构切入点不同,讲授的内容呈递进式,每一节又各自独立,完整,这样的教学活动展示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
首先是小学四年级的教学,这位女老师的课堂完全展示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从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入手,真正抓住了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帮助解答疑问的方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加强记忆。她的教学方法多样,比如在体会古诗的节奏时,她先读前两字,学生读后三字;疏通古诗意思的时候让学生在脑海中画出那个画面,并描述出来,老师也在黑板上画出诗的内容。这位女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授课的内容,而是在授课的同时传授学习的方法。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阶段接触到的古诗越来越多,如何来自己理解古诗是比较难的。在这节课学完后她的学生就掌握了四种解释字意的方法,比如查字典,联系学习过的古诗的字词,组词或者看字的部首推测字意。是啊,作为老师我们交给孩子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传授知识和传授学习方法并重,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
第二位初中老师讲《江雪》,将之与《小石潭记》相对比分析体会其中的深意。他的思维非常敏捷,每个学生站起来的回答,他都能迅速的整理出一段逻辑性极强的话语,可见他深厚的语言功底。他整节课都很陶醉,我觉得源于他对这两篇文章深入的理解,包括对柳宗元一生的理解都非常的透彻,能看出他准备的十分的充分。语文教学不像那些理科教学那样,记住一个公式、定理,就可以举一反三。语文教学是需要举三反一,甚至是举十反一的,积累的越多,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才能越深刻。面对这样的专业,我只能不用扬鞭自奋蹄,多读书,深入了解教材,深入备课,用最丰富的自己满足学生的渴望。
最后一位高中老师是吉林省语文学科的带头人孙立权。他讲授的`《江雪》将高中语文学习上升到了最高的境界,一节课下来仿佛是在听专家的讲座报告一样。他的课堂上只研究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在他的看似不经意的引导下学生们各抒己见,旁征博引,孙老师的点评精妙,诙谐幽默,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讲到了《江雪》中由大到小的写法,以鸿大苍茫的意境更能突显出诗人的孤寂之寒;他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诗中的佛境和道境,上升到了哲学的范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他还指引学生理解柳宗元坎坷的一生,并恰当的进行心灵成长的教育,指导学生树立坚韧的人生观。柳宗元面对那么大的挫折都能淡然的接受,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打倒,困难来了我们接受它;作为语文老师他将语文学习与广博深厚的中华语言文化融会贯通到极致。他将中国古诗语言和英语让学生们进行对比,体会古诗语言的魅力,古诗语言精炼传神,表意内涵丰富,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进而又上升到中国汉语的文化魅力,只有汉语能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这让我们听课的所有师生内心无不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涌上心头。我多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多自豪我是一名语文老师!
通过听这三节课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吉大附中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看到优秀的人变更想向他看齐,但是反观自己看到的是差距。我只能把这差距看作是上升的空间,希望通过自己踏实的学习,认真的态度,广博的阅读,和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地丰满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篇3
七年级是小学和初中的过度阶段,小学里的学习依靠性很强,自觉性比较差,习惯老师时时刻刻的看着。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适应。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差,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讲话、做小动作,经常要停下来整顿纪律。没有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作业完成状况很不理想,经常有五六个人不做作业,如果是双休日的话,那作业状况就更差了,有十多个学生不做作业。大多数学生字写的较差。一句话就是学习态度较差。其次,是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到处乱扔垃圾,不尊重老师等。针对这些状况,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每一天练二十分钟的字。
一开学,我就要求每人准备一本钢笔字帖。学生练字,我也随堂指导。有部分同学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写的字有较大的进步。
二、狠抓作业完成。
每一天加强检查的力度,从小组长到课代表,仔细检查,详细记载。一旦发现有不完成的现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忙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另外我还协同家长一齐监督检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有极少数顽固分子。
三、加强双基训练。
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是语文素养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学生的双基较差。一方面我透过早晚读和课堂上的时间,加强诵读训练。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理解的字词等。一课一课的过关。每次默写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们订正,把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再次强调。另一方面,我发现学生的答题很不规范。为此,我详细的讲了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有的还要求学生们熟读熟记。再透过超多的练习,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转化成解题潜力。
虽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后的考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问题在基础知识上。积累与运用,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潜力。如看拼音写汉字,四个字都是平时默写过的,强调过的,全对的仅仅十多人。课文名句默写,都是平时强调的名句,仍有不少学生扣分。这些都是平时基础掌握不扎实。专题与综合实践,题目是我们做过的,但是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听课效率差。
诗歌赏析一项是难点。这次也不例外。学生不理解诗歌的大意和要抒发的感情。同时组织语言潜力也有待于加强。
古诗文阅读。从答题状况来看,能拿满分的学生不多。集中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翻译的潜力,以及对文章资料的把握。不少同学不理解资料,所以不会翻译句子,更不能结合文章答题。因此以后在上课时就应尽量具体讲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学生在复习时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认读与理解潜力,分析与综合潜力和。鉴赏与评价潜力。学生分析概括的潜力较差,不能规范答题。仿句也是难点。
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审题不清,偏题、扣题不紧的很多。不能抓住题目中的`题眼。文章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学生不明确记叙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区别,文章体裁上不能沦为“三不像”,文笔再优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继续抓基础知识。
在学习中要强调多读多背,多接触文本、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争做到熟读成诵,切实加强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2、重视方法的指导与潜力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潜力。因此,应强调学生解题方法的学习和解题规范的训练,同时透过超多的练习,培养语感和归纳总结的潜力,以及表达潜力。
3、作文一方面要加强审题训练。
另一方面加强平时的练笔,如日记、周记等,必须要养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重视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作后评析等几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参与到这几个重要环节中,可采用个人自改、小组互改、全班评改、重写一次的流程,让他们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变“别人要我写”为“我要写”。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作文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篇4
新的学期又拉开了序幕,刚来面对熟悉的环境,不料却承接了陌生的任务。今年我带七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班主任,非常忙碌。
9月1日,作为新班主任,当别的老师把送学生的家长指向我时我有点茫然,特别是看到一些家长的怀疑目光,我和他们说话时都有点脸红,还好有一些老班主任协助我,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知道了开学第一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们的吃饭和睡觉问题。庆幸的是第一天过得有惊无险,在晚上10:30时终于安顿了这群学生。至此,我才初偿作为班主任的辛酸苦辣!
接下来的日子,学生生活上、学习上需要找我的事一茬接一茬:有缴费的,有办卡的`,有安排床铺的,有安排座位的等等,更有接待学生家长的活。我忙得脚都冒火,很后悔接下了班主任的工作,但在这过程中,我又安慰自己,做班主任我也能学到东西,比如管理班集体,比如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也许以后如果我再次担任班主任时会做得游刃有余,也许这些日的忙碌也是在为以后积累经验,所以我总是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其次在教学上,教七年级对我来说,也是挑战。经历了开学两三周的时间,我以前那种教七年级比教八年级简单的想法完全破灭了。在教学上我丝毫不能松懈,这些学生们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中学这些有点深度的课文内容不能理解,特别是他们对一些语文专业词语的陌生,让我很伤脑筋,我常常要举例子来讲解一些词语的用法。 而且小学的语文学习内容大多是注重字词的运用,初中则是更多的强调内容和语句的理解,学生们在上课时都显得很漠然,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主旨,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我得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说出关键词,体会文章的中心主旨,还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过程很是考验人。希望他们慢慢地习惯初中语文学习的模式。
今天讲了第四课《紫藤萝瀑布》,再次讲授这篇课文(以前试讲时讲过),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也较为深刻,从课堂学生们的反应来看,初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环节应该是没问题,但在讲借景抒情的“情”时,学生又显得很茫然,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即使我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学生们还是不能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讲完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这句话不能单靠介绍背景来理解,还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花的不幸是作者回忆的第8段内容交代的,但现在的紫藤萝却开得生机勃勃,我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内涵是:花虽然一时遭遇不幸,被砍掉,但它却还是努力生长,而且最终开出茂盛的紫花,它告诉我们,虽遭遇厄运、不幸,但我们应该努力向前,相信未来。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好的理解主旨句。
学无止境!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不断进步!错了从新再来,我决定明天把借景抒情部分的内容在和学生们讲一次,希望大家都有收获!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篇5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积累了一些做法,介绍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老师兢兢业业,认真塌实,任劳任怨。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篇6
首先关于导入的设计。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我想了好几种导入。
可以从陶渊明无法施展抱负采取了逃避的办法,隐居避世入手;也打算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入手。但最终我选择了从题目理解入手,开门见山地引出所要讲的课文。因为我觉得在45分钟里既要疏通文字,又要将课文分析透彻是很紧张的。于是我决定直接从解题开始。从效果来看,学生一开始愣住了,不知“说”是什么东西,后来在我的点拨之下,记起了《爱莲说》,也就明白了“说”就是说说、谈谈的意思。一开始沉寂的课堂也就活跃了。
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顾忌的比较多,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在接下来的关键字的解释上稍嫌潦草,特别是文末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的两个“其”字,我只是简单地肯定了一下学生的答案,简单地说了一下是个反问句,没有问个“为什么”,没有让他们品味揣摩,更没有让他们通过大声朗读来感悟其中的不同。如果这里能再多花几分钟,并且能结合课后练习四来理解“其”的用法,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此也就不会有结尾的松懈了。
关注的第三个细节是作者在文章中语气的变化,这种语气的变化浓缩在几个“也”字上,那怎么让学生通过读这个字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在当时确实是煞费苦心。最后我试着让几个朗读能力很好的'同学来读这几段文字,并且要求读准这个“也”字,其他的同学仔细听,并对朗读的效果进行点评。几个点评得比较好的,我还当面叫学生示范性读出来。学生对作为评委这个角色很感兴趣,点评的水平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原先我一直头痛的问题交到学生手里竟然变得很容易,这确实是我意想不到的,这块环节也成为了这节课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