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2025/08/2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1

积累·运用六(第十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词(长相思)。

2.通过阅读《贝壳》,理解短文内容,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3.通过介绍少儿节目,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能写出一种自己要发明的东西,培养想象和作文能力。

教学准备

1.抄写《长相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收听或收看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少儿节目。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词《长相思人学生认读。不认识的宇。

聒,guō,声音嘈杂。

2.介绍作者。

纳兰性德,原名成稳,清代著名词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侍卫,随康熙皇帝到过许多地方,江南塞北都有他的足迹。他主张作诗须有才学,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此词作子康熙二十年(l681年),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作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精练的手笔,描绘钱北方塞外的雪夜风光,抒发了思乡的离情别绪。

(以下解释,供参考。)

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路程,~直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东巡的队伍歇息下来,一片灯火。(写出了皇家巡行的'气魄和阵势,展示出空间的辽阔。)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嘈杂的风雪声扰得人不能成眠,家乡可不是这样。

3.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贝壳》。

1.指名读短文,纠正读音,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苟,马虎。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马虎。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卑微:地位低下,没有权势。

脆弱:不坚强,经受不了挫折。

2.默读短文,思考第2题。

3.讨论交流。

(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2)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做,让后人从中体会出我的坚韧不拔,执着的追求,体会出我的一颗纯朴、真诚的心。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提出本课要求。

同学们喜爱听广播、看电视。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节目。大家回忆一下,在你听过看过的节目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口语交际深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节目介绍给大家。发言时可以先说节目名称,再说节目的主要内容,最后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可以调整顺序,但要说得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

二、分组交流。

每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也可以就某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节目,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三、全班交流、评价。

1.学生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

2.教师对勇于发表见解、表达意思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人。

1.同学们一定读过有关科技发明和科学幻想的文章,并收听或收看过有关这方面的节目,你有没有产生过自己也发明点什么的想法?如果有,能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吗?

2.指名读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拓展思路。

1.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2.师生评议,哪些发明既想象大胆神奇,又能联系实际。

3.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再说说自己有哪些新的想法,鼓励学生不重复说别人要写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和表达的顺序。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讲)

一、自读自改。

二、《小组评认。》

1.组内轮读习作,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评出本组最佳作文,准备到班上交流。

三、全在交流、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评价:

1.是否写清楚了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外形及用途;顺序是否清楚,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

2.个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誊写。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2

积累·运用六

教学要求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四下、积累.运用六。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重难点、关键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 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 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下、积累.运用六》。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 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 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 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 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 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 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兴亡, 有责。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 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3

【课题】:积累运用六

【课型】:习作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重难点关键】:重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开启思路。

关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胶片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同学们,你们

一定想象过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吧?或者想象过未来的某一事物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二、小组交流

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巡视鼓励,激发学生畅谈的兴趣,使学生扬起想象的`翅膀。

三、集体交流

1、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发言,畅谈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教师斟酌点拨,适时鼓励。

2、学生互相评议,借鉴优点。

3、教师小结: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如果你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一定会是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科幻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着未来的来进行习作。

4、自拟提纲:同学们在习作之前可根据刚才的交流,写出各自的习作思路。(可整理一些学生的习作提纲供全班参考)

四、明确写作要求(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下面我们就准备动笔习作。习作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1、把握好题目中的未来二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大胆想象。

3、想象要富有创造性,力争新奇、有趣、超前。

4、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五、试写初稿

1、学生依纲习作。

2、教师巡视学生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3、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好典型,准备引导学评议,指导修改。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词语。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写作,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安排:

5课时

课前准备:

实践活动,购物讲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16个词语。

二、朗读《此地无银三百两》,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年龄特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学生自由结合,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练习购物讲价。

四、小组汇报

说: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在购物时的好的经验及上当受骗的`例子。

听: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五、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有机会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第三、四课时

通过想象,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发挥想象力。

2、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学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互相学习、批改。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读一读古代名言,背下来。

2.读懂短文内容,正确回答文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阅读”“评议作文选”、“作文”均为教学重点。

2.“读一读”“背一背”内容的理解、学生评议作文选是难点。

教具准备

“读一读、背一背”内容投影片,阅读提示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六”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自读自悟,理解词、句意思。

2.指读古文名言。讨论,交流,师生共议句意。

3.背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要求(投影片)

a.自读短文,思考: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思考文后思考题,准备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

a.指读短文。(本文讲小仲马不依靠父亲的威望去发表作品,他坚持自己的长做,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b.“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的'理解。(小仲马是要以真实的水平征得编辑的认可,而不是依靠父亲的名望取悦对方。)

c.读了短文后想说什么?(学生说,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本学期,我们都自编了作文选。我们现在来展览一下,以求得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

二、小组观摩

评出组内最优秀的准备班上展览。

三、全班观摩

展出各组优秀作文选,评议:各有什么特点?

四、交流

这次编作文选的收获和体会,说一说如何把编作文选的工作坚持下去,养成习惯。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c..总结:编作文选时对我们提高作文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任务。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部分内容。

二、学习“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1、谈话,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学期以来我们所积累的关于讲学习的格言或成语吗?背一背。

(2)这些格言告诉我们什么?

2、揭示本课学习的格言,出示小黑板。

(1)指名读、正音。

(2)齐读格言。

3、自学格言,了解格言所包含的意义和道理。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格言展开讨论,弄清意思和包含的道理。

(2)汇报交流评点。

4、联系实际,说说这几条中你做到了哪几条?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做学问的格言,背出来大家听听。

6、指导读、背文中格言。

三、完成“阅读”部分内容。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请大家仔细看图,准备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板书:梅雨潭)

2、出示图,指导看图,初步感受梅雨潭的美。

3、汇报观看所得。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瀑布和潭的美。(注意有一定顺序)

4、图文对照,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1)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2)全班齐读,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后联系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

(3)自由读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课文介绍了哪两处景物?重点介绍哪一处?

B、画出你认为写得美丽语句读一读,准备感情朗读给大家听。

(4)汇报自学情况。

(5)指导感情读句,读文。

(6)选择喜爱的语句起立读。

四、小结

体会景美及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作业

1、摘抄短文中的'优美词、句。

2、背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口语交际”部分内容。

二、板题:评画

三、读题第二段,明确评画的依据

可以从以下评:

1、谁画得好,内容新,题目取得好。(可三者兼而有之,也可只有一项长处)

2、让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画画的经验。

四、根据要求展开评比

1、十人为一小组,先由每个成员介绍自己的画的取材、画的经过。

2、从每一小组中选出3~5幅较好的参加全班评比。

3、全班评比,从刚才的评比的画中评出10~15幅较好的画。要说出评选的依据。

五、请画得好的同学上前介绍自己画画的经验

六、小结

从这节课中你得到哪些收获。

七、作业

依据别人画画的经验画出更好的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部分内容。

二、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本次作文是写景作文。

2、要求写你喜欢的景物。

3、仔细观察。

4、模仿《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方法。

三、练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方法。

1、总写景物特点。

2、按地点变化来写景物各部分特点。

3、总结:人们将把西沙群岛建设得更美。

四、出示看图,引导看图,确定写作对象。

1、出示课前准备的图片,指导按一定顺序看图。

2、从这几幅图中或你喜爱的其他景点中选一处来展开描写。

五、指导写作

1、列出小提纲(师指导):

(1)总写你最喜欢的景物是哪儿?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特点。

(2)按地点变化抓住其中二~三处展开写,要将景物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写出来。并做到语句通顺、优美。

(3)结尾歌颂景物的美丽,或写出看了景物后的感受。

2、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简介本单元学生作文完成情况

1、评好的地方。如

(1)文章结构如何。

(2)地点变换顺序的过渡自然吗?

(3)有没有较优美的语言词汇。

2、评不足之处。如:

(1)结构有欠缺:头尾部分和中间的地点变化不连贯。

(2)语句不够优美,有病句、错别字。

二、欣赏好的习作

1、投影好习作,读后评评作品好在哪。

2、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闪光点,哪怕一个词,一个语句。读出来供大家欣赏。

三、指导修改习作

1、投影中、差习作,自由读。

2、找出文中不足之处和有毛病之处,并谈谈怎么修改。

3、再读读改好的习作。

4、模仿刚才的修改办法批改同桌习作,训练学生互批能力。

5、能在同桌的意见中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会修改习作。

四、作业

继续修改并抄正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