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争吵》教学设计

2025/08/2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争吵》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争吵》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⑴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 理解“嫉妒”一词。

⑶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⑴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⑵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① “我觉得……多好!”

② 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③ 指读。

⑶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⑷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⑸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⑹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⑺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⑴ 自读9~13自然段。

⑵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⑶ 指读9~13自然段。

⑷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⑸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争吵》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ou”,不要读成“du”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a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ai)着我”、“挨(ai)家挨(a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u))”应读轻声。“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五、指导书写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缩、缘、既”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⑴争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⑵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⑶争执:争论中各执己见,不肯相让。)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一)研读第二段

1、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屏幕板书映示:

(3)这里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4)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5)学生试读,评价。

(6)教师指导朗读。

(①句表示生气,应读出愤慨的语气。②句表示余怒未息,也应读出强硬的语气。③句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④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应稍重。)

(6)师示范朗读,学生练读。

2、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1)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5、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细读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三)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既然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人原谅,更不应该向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

(2)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四)小结读后感受:

1、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争吵

弄脏本子

“我”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宽容

《争吵》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1)自读1?4自然段

(2)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4)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a、理解“嫉妒”一词。

b、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你和好朋友发生争吵,你的`心情会怎样?这一课讲的是两个好朋友因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之后,他们心情有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

2、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体现“我”和克莱谛心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体会我的表现及心情。

(1)汇报我的表现的句子。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的心情变化:

不安、后悔 想认错又没有勇气

2、体会克莱谛的表现及心情。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柯理解的一样吗?

(1)同桌互谈看法。

2)全班交流。

(3)教师联系后面的段落适时点拨引导。

(4)由此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心胸开阔、宽容,不斤斤计较,友好待人)

(5)指导读克莱谛的话。

①指名读。

②教师指导:你已经读出诚恳了,如果能带着微笑读会更好,再试一遍,好吗?谁再来读?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

四、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小结评价人物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一课后,你想到了什么?

2、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15、争吵

“我” :不安、后悔

悲哀 跟上来

克莱蒂:微笑 拨开尺子 像从前那样,不再吵

温和 搭在我肩上

(谅解的表情) (宽容的动作) (友好的语言)

《争吵》教学设计 篇4

第15课《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波仪陇县大寅镇小学校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

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此外,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

课时目标: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小练笔: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回顾词语,导入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出示答案,师复述时板书)

争吵

我 克莱谛

故意 无意

和好

(五)品读感悟,体会心理变化

1、教师: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谛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那“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第5—8自然段。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朗读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交流反馈(讨论)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

为什么不该那样做?能用书上的话说出来吗?(“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勤劳(“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从这里知道他是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了什么?(生自由○

说:说明了“我”爱面子、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3课件出示“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也等着你!”看看这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思○

考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先同桌互读,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指名学生来评价,那你能和你的好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吗?(注重评价、朗读这两句话,朗读时要语气,应读出文中人物他们当时心里想的语气)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我只采取防御措施)

我们明白了俩人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二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三处,勾画) ○

a.“应该知错认错。”(要勇于承认错误)

b.“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要是错了,别人打你,只要防御,不要还手。)

c.“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一定要在读中去体会,(单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小组讨论体会,由代表汇报,师再总结板书)

争吵

我克莱谛

故意 无意

和好

团结友爱

以诚待人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去处理矛盾,你在生活中与同学有发生过类似“我”和克莱谛的事情吗?设置几对曾经有矛盾的学生,请上讲台来以不同的方式和好(握手、拥抱、语言)

2、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讨论交流。

3、师小结: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珍视友情,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

五、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1、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展开教学。自

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对于克莱谛的表现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克莱谛的动作、神态、语言中去体会他对朋友的宽容和友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棒,很会说。父亲教育我的话,我在教学时这样处理:先解决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诉我什么;再联系全文,平时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对于父亲的教育,那些我已经做到了,哪些我没有做到。自我感觉整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的引导上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无从答起。还有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够,对于滑出教师答案的回答有的无措,拉回比较生硬。

2、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3、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

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争吵》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 布置自学

1、 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 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 学习课文

1、 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 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 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内容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 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 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 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争吵》教学设计 篇6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从亚米契斯小说《爱的教育》中选出的。夏丏尊先生在译者序言中写到:“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便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想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冲突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对待,怎么化解日常不可避免的冲突?这就是现实,就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让孩子们从《争吵》中获得一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感悟人格的高善,严已宽人,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真。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平时和同学争吵过吗?为了什么事情而吵?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2、是啊,生活中难免有些小矛盾,重要的是看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两个外国小朋友他们在争吵后又是怎么表现的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基本读通顺:

⑴ 自学生字新词,可以在不理解的字词边打上“?”

⑵ 自读后,再挑选几节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读一小节,大家边听边正音。

⑵ 能说说课文大概的意思吗?(我和“可莱蒂“因为把本子弄脏的事情而争吵了,后来又和好的事情)

三、精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再去认真读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想: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可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

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我和可莱蒂和好了,讨论:如果你是安利柯的父亲或者老师,你知道后会怎么说呢?

(给孩子们一点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一说)

4、指读课文中父亲的表现,并思考:

为什么父亲在我们和好后还是训斥了我呢?

⑴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⑵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⑶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

⑷ 讨论后得出:父亲的训斥是应该说是深刻的,也是及时的。

⑸ 孩子们,当我们长大成为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将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放上这个问题,不要求能够说出长篇大论,只是稍微让孩子感悟到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化解冲突?孩子,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不怀恶意,诚恳的去对待你的亲人朋友,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

六、作业

小练笔《当我和xx吵架后……》

要求写出自己当时的心里想法,以及现在学了课文后心里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