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给予树教学设计

2025/08/2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给予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明白圣诞节吗?猜猜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出示新词:圣诞节

(1)指名读―齐读

(2)你对圣诞节了解吗?指名说二个

(3)打开书本,指名读书中的资料袋。

2.师:这就是圣诞节,圣诞节立刻就要到了,金吉娅一家也正在准备过圣诞节呢!你们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学习期盼部分

师:孩子们的表现怎样样?

生:孩子们……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师:孩子们的情绪是多么的――

生:兴奋、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情绪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3)学习担心部分

师:在大家兴奋期盼的时候,妈妈又为什么担心呢?

生:因为家里并不宽裕。

师:你从那些词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宽裕?

生:我只攒……却要……分享

师:是啊!这钱是妈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来得多不容易啊!此刻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吗?所以妈妈觉得很――

生:担心

师:谁来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看,妈妈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兴奋期盼构成了鲜明的比较,让我们一齐在来读读这段话吧!

3.那么孩子们到底有没有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师板书课题:31给予树,读课题,“给、予”正音

二、自读课文

什么是给予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三、了解自学状况,整体感知。

1.出示新词:给予树,说说什么是给予树?

能说就说,不会说引导:出示词语:援助卡片礼品,老师送三个词语给大家,此刻谁什么是给予树?

2.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金吉娅给予陌生如愿一偿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选取这些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在圣诞节到来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给家人买()的钱,给一个()的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最后()的事。

指名说二个――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资料。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如愿以偿”

1.师点如愿以偿:愿就是――

生:愿望。

师:这个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这段话“妈妈,我拿着钱……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指名读――齐读

2.此刻你能来说说她的愿望是什么吗?指名读

3.那么金吉娅是如何实现这个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填上适宜的词句,把金吉娅实现愿望的过程说得更具体些。指名说

5.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那个女孩,这个小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叫做如愿以偿。出示词语:如愿以偿

6.齐读这段话

(二)比较体会小女孩的难过情绪

1.师:如愿以偿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开心、激动…….

师:但此时的金吉娅,她的情绪是怎样的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这段话“金吉娅的声音很低……却什么也没有”。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难过”,你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她的这种情绪呢?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点评:读出难过的.感受了吗?

是啊!你也在为金吉娅感到难过呢!

师:她只是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吗?她还在为谁感到难过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2.师:所以你们看,在回家的途中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出示“回家途中……沉默不语”,而其他的孩子呢?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情绪试着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原先她还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也在为这个比自己生活更艰辛的小女孩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吧!齐读

4.师:金吉娅的家境并不富裕,妈妈分给每人只有二十美圆,她给家人买了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而把剩下的大部份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那个陌生女孩,她后悔吗?

指名说,点评: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齐读这两段话。

(三)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师:听了她说的话,妈妈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紧紧地拥抱……如愿以偿的笑脸。

引读三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

2.师:金吉娅的言和行不仅仅打动了她的妈妈,也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哥哥姐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习: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对金吉娅说:“()”。

点评适当加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师:哥哥姐姐被金吉娅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其实这篇课文还蕴藏着很多爱意和给予之心呢!我们一齐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吗?齐读课文。

4.出示:()给予了()。分层引导:

(1)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写谁给予了谁什么?

(2)金吉娅只是给予这个女孩洋娃娃吗?

(3)其实金吉娅在给予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给予她很多,你发现了吗?随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4)还有谁给予了谁什么呢?

5.师小结:其实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给予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把这些记录着让人觉得幸福的词语写一写,记一记吧!生写善良、同情、仁爱、体贴。

四.课后作业

1.出示新词,请你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2.2.替这个陌生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张感谢卡。

反思:

此课的教学能够从“给予”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金吉娅给予了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给她帮忙。透过读文,学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给予是很高尚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给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送。)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是慈善组织组办的赞助机构,用来帮助穷苦人或有困难的人。像我国的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赞助机构。

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3、过渡: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词语。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2、 再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金吉娅),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互赠礼物,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发生在美好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前夕。是金吉娅的母亲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金吉亚的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学习课文第1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交流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宽裕”一词。读文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随机理解:“攒”:存着。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担心。

(2)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平均分给了五个孩子,让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读到这儿,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学习课文第3节,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师: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的心理活动,理解妈妈生气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想:

(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4)体会这时候的金吉娅为何沉默不语?

(金吉娅担心母亲责怪。)

4、领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激动的理由。

(3)总结: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这样激动?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下节课在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二、感受金吉娅这个人物。

1、从语言感受人物。

(1)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着这么明显的情绪上的变化?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节,从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这番话中找到答案。指名读金吉亚说的话。

(2) 读完讨论交流:

平常的圣诞树上都挂满礼物,可金吉娅看到的却是一棵给予树。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什么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当看到邻居伙伴抱着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孩就(非常羡慕或非常希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拥着洋娃娃入睡);

每当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小女孩就想(让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当有了委屈的时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倾诉)。

每当(有了高兴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给予树》教学设计(沙龙)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拥有一个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现在最大的?(板书:愿望希望)

(3)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娅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选择中最终倾向了( )因为她想到了一句话,并在后来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哪一句?

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是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

我们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一句话,小女孩什么也没有。

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4)、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5)、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填空: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给她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一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和体贴的孩子。)

引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回到书中,再读金吉娅的话,你对金吉娅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先开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师总结:是呀,从字里行间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以妈妈说: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点击“给予”,感受“爱”。

1、整篇课文中,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什么?

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从中更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是那么的可贵,更让人们为之动容。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 拓展说话练习: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会说些什么?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习口语交际)

2、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爱心树,有了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和爱心,我们心中的给予树才能常青、常绿,越来越茂盛。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会读10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 圣诞节、卡片、、仁爱、体贴、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体会查理在施与爱心过程中自己所发生的变化,感受爱心体现的真情和给人带来的快乐。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善良与爱心。

难点: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时:1课时。

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谁愿意来读题目?〈生读题目,纠正读音,理解“给予”的意思〉

二、检查词语〈课件〉

三、谁能说一说这两篇课文各讲了谁,又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四、揭示主题〈找共同点〉

提问:那这两个可爱的小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请同学们讲一讲他们有哪些共同点?〈板书:爱心〉

五、研读

过渡: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两个小朋友的爱心呢?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1课《给予树》,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把它们画下来,也可以与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生汇报:(31.《给予树》)

1.“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

师:所以,回家途中,当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时,只有——生: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当妈妈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沉默不语。

过渡:这是她对家人,对妈妈的愧疚呀。多么体贴的孩子。刚才,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沉默不语,也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谁还有其他的发现?

2.生汇报:“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各个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了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师:援助中心是什么地方?这里的‘给予树’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师:是啊,当金吉娅站在这棵圣诞树下,看到小女孩写的卡片,她毅然放弃了——生:给家人买漂亮的礼物,而选择了——生:给小女孩买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从金吉娅的做法中,我们体会到——生:爱心。

3生:汇报:“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引导学生从“……”和“什么都没有”体会金吉娅的难过及小女孩的可怜,从而体会金吉亚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a.指名读 b.评价 c.指导读 d.齐读

4.金吉亚送给小女孩的只是洋娃娃吗?送给家人的只是棒棒糖吗?她还送了什么? (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让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记住金吉娅,记住这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吧!

5.齐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课件〉

过渡:金吉亚是一个善良、仁爱的小女孩,那么查理又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呢?谁能说说查理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2课,在有关的语句下做上记号。

生汇报:(32《好汉查理》)

1.“查理是个很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没有人喜欢他,倒是他叫自己是“好汉查理”。

师:那么他心目中的好汉又是怎样的呢?(理解“好汉查理”的含义)

师:在与杰西的交往中,我们又能体会到查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汇报:a “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 “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 “当然可以。”

d “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镇上的人们发现查理没有再搞恶作剧。”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谢谢您,罗伯特先生。”

g“杰西,我会做个好汉。”(相机指导朗读)

师:查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体会杰西的信任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6.小结:虽然杰西与查理的相处仅仅是一个暑假的时间,但杰西的信任让查理改掉了调皮、搞恶作剧的缺点,而正是因为查理的陪伴,让杰西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看来给人以快乐,自己也会有进步的。

六、比较异同

师:那么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的对象、物质与精神等不同方面,找到不同点。

七、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有爱心的同学

八、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31课《给予树》和32课《好汉查理》,认识了两位善良、有爱心的小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关心身边有困难的人,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爱心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老师这儿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想送给大家——〈课件〉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金吉娅 查理

爱心

快乐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宽裕、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重点会写“予、宽、裕”三个容易写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情感变化。

3、以“给予”为主线,初步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在朗读、理解中感受“给予树”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我在想,这是一棵怎样的给予树呢?是一棵放在商场里的,挂满卡片的假树吗?显然不是的。

一遍一遍读着课文,我脑海里这棵给予树的形象也在逐渐清晰起来:这棵给予树应该扎根在爱的土壤里,沐浴着灿烂、和谐、美好的阳光,开出一朵又一朵心愿之花,或者梦想之花,长出一片片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叶子,最后结出爱的果子。

因为有了这样一棵树的形象,我的设计就主要围绕“给予树”。

首先,这是一棵梦想之树。

小女孩的梦想很小,很简单,只是想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也许连梦想都算不上。但是因为小女孩的“一直盼望”,使得这个愿望变得强烈而迫切起来。我们无法知道小女孩卡片上写了什么,也不需要知道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金吉娅应该是个敏感的孩子,因为她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强烈愿望。我也希望课堂上孩子们也能像金吉娅一样敏感,去理解、体会小女孩愿望的强烈,因此设计了“金吉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个画面……”这个让学生展开想想的环节。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自然理解到了这棵树上挂着的不仅仅只是卡片,还有希望、梦想、心愿……

其次,这还是一棵充满善良、理解和仁爱的树。

金吉娅尽管担心、害怕、难过,但还是勇敢地对妈妈说:“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善良,金吉娅不会这么说,如果没有理解,金吉娅也不会这么说,如果没有仁爱,金吉娅更不会这么说。于是我把这部分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读上,通过前后语气的对比去感受金吉娅身上的闪光之处。

这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一是学生的情感到这里应该是一个顶峰,需要找一个出口喷发;另一个就是小练笔本身就能丰富语文课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于是,这棵给予树的雏形就逐渐形成了。有了树叶、有了花朵、有了枝干……

如果还有第二课时,我将去挖掘金吉娅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作为给予树沐浴着的阳光;去糅合读者、作者和文中人物的爱的情感,作为给予树扎根的土壤……让这棵给予树能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

教学预设过程:

一、 直接导入,理解“给予”

1、直接出示课题。(播放课件——课题)

2、指名读课题,师正音并标注拼音。齐读课题。

3、理解“给予”的意思?(播放课件——给予树)

4、写一写“给予”

二、初读课文,感知“给予”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播放课件——解释词语)

三、 再读课文,寻找“给予”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给予”的地方。(播放课件——4)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丰满“给予树”

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用波浪线画出来。(播放课件——5)

预设一: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理解“一直盼望”

2、这棵给予树上还挂着梦想……

3、情感朗读(播放课件——9、7、6)

预设二:“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理解省略号包含的情感。

2、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写卡片:对小女孩说的`话

4、师生合作朗读。

5、这棵给予树除了挂满梦想、希望外,还拥有什么?(板书:善良,关心、同情爱……)

五、 小结回归,再悟“

(播放课件——11)

板书: 给 予 树

圣 诞

金吉娅 爱 陌生女孩

给予 一个洋娃娃 一直盼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艳丹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说:

《给予树》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抓住妈妈感情变化的词,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是啊,中国人过年放鞭炮,穿新衣服,互相说一些祝福的话。和中国一样,外国也有自己最重视、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圣诞节。

(课件出示资料袋,了解圣诞节的有关情况。)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30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

师:“给”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ǐ,表示供应的意思。“给予”就是——(给)。

1、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3、认读生字词语。

4、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回答板书文中主要人物)

三、细读课文。

1、导入:金吉娅所做的事情让妈妈十分感动,所以妈妈非常高兴、激动,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

找出妈妈高兴感动的句子。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句子,说说句中哪个地方反映妈妈激动的心情。

2、那么妈妈自始至终都是这样一种感情吗?在这件事情中妈妈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在文中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学生读书、画句子。

3、讨论品读。

(1)根据回答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有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研读:妈妈担心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2)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她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孩子们都很高兴,课文里用了一个词叫——兴高采烈。但是,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研读: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妈妈是在看到什么情景才生气的?妈妈当时可能怎么想?

理解“沉默不语”等。

(3)可是我们又惊喜地发现妈妈高兴地拥抱了金吉娅。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能读给我们听吗?

出示: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

指名读这段话,想象:被金吉娅帮助的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你读的这些都是金吉娅说的话,妈妈就是被这段话感动了。从金吉娅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金吉娅的难过和歉疚,从而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回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妈妈的激动心情。)

(4)什么是“如愿以偿”?

女孩的的愿望得以如愿以偿,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或写话。

那个小女孩的愿望得以实现,可哥哥、姐姐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们会怎么对妹妹说呢?

四、小结全文,情感升华。

1、小结:像这样妈妈给女儿以体贴、关爱,孩子又通过“给予树”把善良、同情和仁爱传递给一个陌生的`女孩,从而让妈妈感动高兴的故事,怎能不打动我们的心呢。

2、现在如果让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爱心树、快乐树、如愿树……)

3、这样的一棵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出示:

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永远垂着绿茵,开着香花,结着硕果。

给予永远比索取更为愉快!——高尔基(音乐起,下课!)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金吉娅

陌生女孩

妈妈

教学反思:

对于《给予树》的教学,也算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抓住主线——妈妈的情感变化为切入口,层层推进,引导孩子进入文本,逐步体会主人翁——女孩金吉娅善良、仁爱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孩子们关心他人,仁慈待人的思想感情。课堂中就觉得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师生关系显得陌生而疏远,远没有平时来得得心应手。

思考再三,猜想定是自己的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粗粗梳理一下,理出如下一点反思。

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孩子们的思维习惯。尽管自己觉得抓住文中妈妈的情感变化这一主线是比较合理的教学措施,但对于学生来说,毕竟阅读的跳跃性比较大。妈妈激动地抱住金吉娅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妈妈因为攒的钱不多担心孩子们买不到礼物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而妈妈看到金吉娅没给家人买像样礼物而生气的句子在文章的中间。这样,多数学生一时难以熟练掌握老师的引领路径,从而出现学习困难,使得探究的兴趣受挫。

对此,考虑在对全文进行研读的时候,得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文本,熟悉文本,并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或者,从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出发,设计孩子们更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并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让孩子们从更多的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体会更为复杂的人物情感,则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高明的举措。因为在课堂中,那些阅读面比较宽广的孩子依然能逐步接受老师的指导,较快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如最后,当老师问: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一些学生便能在文章内容的启发下,发自内心地说出: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应该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帮学生更牢固的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3、初步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培养学生乐于“给予”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引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给予树》,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现在,就让我们先来做个听写练习,复习一下我们在上节课中学习、认识的字词。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边听边交替写词语,谁愿意?其它同学请在自己的草稿本上进行书写。

1、听写字词:

给予、担心、宽裕、猜测、立即、盼望、仁爱、体贴。

师:写好的同学自己先检查一下,看写对了没有?

师:好,我们一起来把他们写的词语读一读,看看他们把词语记得怎么样?

他们写得怎么样?(……)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全写对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简短评价。)

师:老师请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并结合我们上节课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理解,找一找,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礼物?

2、生自读课文(师挂卡片)。

3、齐读第五段。

二、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师: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呢?同学们,睁开我们明亮的眼睛,打开我们灵活的思维,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一找、划一划这些句子。

1、抓住相关句子,体会金吉娅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金吉娅在妈妈面前为谁力争礼物?(女孩)什么样的女孩?(什么都没有)金吉娅不仅仅只想自己的家人,她还想到了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人)我们已经看到了金吉娅对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如果你是金吉娅,你会带着什么感情,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妈妈说出这句话?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读一读。

(师据情况示范读。)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心里是怎样的感受?(高兴、激动……)你怎么知道妈妈很高兴,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谁来读一读?(‘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师:是的,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还可以用恰当的动作来表达相应的心情。

师:为什么妈妈高兴、快乐?

(因为金吉娅懂得把爱给予给需要的人。)

师:她的棒棒糖是送给谁的?她怎么只送棒棒糖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呢?她不能送自己的兄弟姐妹很好的礼物,她感到……?(难过)她用什么感情说出这句话?谁来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感到了金吉娅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爱”。

师: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得到“棒棒糖”会快乐吗?

(允许生在此进行争执。)

师:读了这一句,你们看到了金吉娅对谁的仁爱、同情、体贴?(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一直有个怎样的希望?金吉娅一开始就想买洋娃娃吗?(不)请同学们细细再读读这一句,找出是哪几个词语让我们知道金吉娅的想法在变化?

(男、女生分读。)

师:金吉娅的想法这样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善良)金吉娅的行动把快乐带给了谁?(小女孩……结合插图(售货员))

师:(我们来帮小女孩写一封表达感谢的短信吧!)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了金吉娅的善良?(沉默不语)这个词怎么让你感觉出金吉娅的善良啊?

小结:……金吉娅的给予让一直盼望礼物的小女孩得到了快乐,让自己的妈妈得到了……,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得到了……,也让自己得到了……。

2、抓住相关句子,体会文中其它人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提示:课文中除了金吉娅,还有别的人物?

三、课文总结,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