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西游记》有感

2025/08/2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西游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 篇1

可以说西游记我是从小看着长大的,但这是第一次读它的实体书,不禁再次赞叹作者罗贯中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写作水平。作者处处刻画出人物形象,让读者到达它们的内心世界。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但是也很愚昧无知,忠奸不分,这个性格所产生的种种错误使我看着也就揪心。猪八戒贪财好色,但也有着善良的本心。沙僧心地善良,但安于天命。小说中虽然唐僧是师傅,但是我认为主人公是孙悟空,他好玩、捍卫正义,最重要的是肯追求自由,保护自尊。

书中写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历经十四年最终修成正果,不得不佩服他们锲而不舍、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想想自己遇到难题绞尽脑汁解不出来时,往往会选择半途而废 、虎头蛇尾,难道我们就不能鼓起勇气去向老师或者同学提问吗?为何要白白地放弃?除学习之外,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尽力去做了,坚持到最后,不论结果是好是坏,都已经不重要了。人生就是在不断跌倒和继续爬起来中成长的,我们不可能让事事都如意。但又不尝试,怎么能说空话?所以,勇气和毅力往往是我们行动中最缺乏的。要知道唐僧乃一介肉身,都能成功到天竺取得真经,我们同样是人,要经历的磨难无疑比取经简单,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

读《西游记》有感 篇2

有人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这话不错,应对巨大的困难,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没用的,微不足道的,而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一个团体,才能聚集成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

最近,我重温了《西游记》这本书。书中的主要资料讲: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来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在九九八十一难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三打白骨精了。

唐僧师徒在渡过一些难关之后,来到了一座山上。山上住着一个妖精——白骨精!此时,唐僧师徒还不明白,便原地休息了。

第一次,从一条小道上走出来一个女孩,只见她手拿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水果。小女孩温和地说:“师傅们,请吃点水果吧!”八戒看她长得这么漂亮,心中便起了贪念。幸好沙僧制止。正当唐僧要去拿水果时,悟空看见了那个女孩的真身。便拿出金箍棒向女孩砸去,那个女孩立刻就被砸成了一堆白骨。唐僧看见后,十分生气,他立刻念起了紧箍咒,使悟空疼得乱窜。八戒和沙僧立刻上去劝说唐僧,让他不要再念了,悟空也赶紧求饶。唐僧问:“悟空,你为什么要打那个女孩?”悟空说:“那个女孩其实是个妖精。”唐僧听了后,说:“那个女孩怎样会是妖精呢,胡说!”悟空连忙解释道:“我有火眼金睛,怎样会错。”这时,唐僧无语了。便继续前进……

第二次,又出来一个女人,她比之前的女孩大,嘴里还喊着:“女儿,女儿,你在哪里啊?”唐僧看了,便走上前去,想问问清楚。那位母亲说:“我的女儿上山来采果子,可是到此刻也没有回家,我怕她被什么坏人捉走了。”唐僧忽然想到了之前拿着篮子的那个女孩。在唐僧沉思的时候,悟空又用火眼金睛看见了,他嘴里喊着:“妖精!”那个女人又被打死了。唐僧真生气了,他念完紧箍咒后,便不理悟空。悟空几次想向唐僧说明问题,可是一点儿用也没有。

第三次,又出现了一个男人。他嘴里喊着:“女儿,妻子,你们在哪儿啊。”唐僧再次走上前去,问了个明白。此时,那个男人又显出了原形,悟空再次用金箍棒打死了他。

这次,唐僧忍无可忍了,他赶走了孙悟空。孙悟空气冲冲地回到花果山上,和他的那些“孩儿”们在一齐了。

这时,妖精又来了,抓走了师傅。八戒二人一齐追到洞门前,将妖精叫了出来,与她开始了大战。可是,他们二人打可是那妖精,便只好逃走了。

于是,他们二人便来到花果山上,劝悟空不要生气,去救师父。可是,孙悟空死活不肯去。最终,八戒二人历经苦苦哀求才劝通悟空。

他们三人再次来到了妖洞前,与那妖精再次开始了大战……

经过一番折腾,三人最终打败了白骨精,救出了师父。此时,唐僧才明白悟空是对的,自我误会了悟空,便向悟空道歉了。

之后,师徒四人又开始了西天之行……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总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时候亲眼所见也是虚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了解他的内心,才不会受骗上当。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红尘乱世,还有你依旧矗立在神魔小说的顶峰;车嚣马喧,还有你依旧保持着神话的神秘;阴霾之间,还有你依旧散发出阳光的温暖……

——题记

第一次接触你,是那部电视剧。当初翻开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风,轻轻掀开你,里面的跳跃着的文字似小精灵,一个一个跳进我眼帘。不知不觉中,与你相逢,竟忘了时间,不一会儿,书就被读了一大半儿。就这样,书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唐僧师徒一路上的离奇经历,在我脑海里孕育了一株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它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变成一抹挥之不去的光辉。

《西游记》为我们讲述了唐僧与他的三个徒弟取经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同时也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信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气度不凡,本领高超;猪八戒——好吃懒惰,憨厚老实;沙僧——心地善良,任劳任怨。与此同时,还塑造了一大批形象古怪、本领高超的神魔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被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地体现了出来,使读者为之折服。

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磨难,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结果就算是失败,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西游记》用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告诉我们,一项美好的正义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归是要经历艰难和曲折。所以我们要发扬他们那份执着、勇敢的精神和那不断奋斗、为了最后的胜利而不断前进的勇气。

《西游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性上,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优秀的作品,正如鲁迅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呢?

读《西游记》有感 篇4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情节曲折,人物独特。有人曾这样认为:“幼读西游,唯独喜爱各路妖精与师徒四人玩‘扣人心弦,却结果永恒’之游戏;少年时读,最爱孙悟空那条‘玉帝轮流当,明年到我家’的棒子;叛逆时读,独爱孙大圣大闹天宫,搅得九州不得安宁;归隐时读,嘿,不论何时,这猴头也逃不过如来的佛掌。”是呀,取经之路困难重重,路途艰险。唐僧不畏险阻,连收三徒,一心向善。虽然九九八十一难如火焚心,但是师徒齐心协力,还怕什么苦辣酸!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最后,他们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书中唐僧处处行“善”,虽然人妖不分,三番五次险些成为盘中菜,但是他毅然挺起胸,一走到底。孙悟空虽大闹天宫,顽皮戏耍,但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为了师傅上刀山,下火海,使尽武艺,费尽心思地与妖怪单打独斗。猪八戒虽然贪吃好色,却憨厚老实,知错就改。沙僧虽是平平淡淡,不怎出彩,但是一路上披荆斩棘,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常常思考;佛祖既知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为何不直接提他为佛,取回真经?何必一路的千难万险?不如让他们一步登天,这样佛也轻松,僧也轻松。渐渐地成长中,我明白如果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就没有真经。只有长途跋涉中不惧困阻,勇往直前,才算得上是功德圆满,名副其实。孙、猪、沙三人虽可时刻升天,却没有唐僧的耐心、真心、细心、善心、诚心去勇闯西路。

心魔生,魔自生,心魔灭,魔自灭。

妖魔鬼怪只是自己邪恶心底的伪装。有好吃的人,才有嗜人如性的牛魔王;有好色的人,才有诱惑人心的白骨精;有胆小的人,才有身处莫测的红孩儿……天底下有多少牛魔王?白骨精?红孩儿?只要战胜自己,消除一切杂念,才能战胜邪魔,赢得自己!

读《西游记》有感 篇5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阅读这本书是每位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在今个学期里,我有幸读到这本书,这本书告诉我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去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做一个成功者。它还告诉我如果应对人生的低潮、应对艰难险阻的自然环境的时候,必须要去克服,与自然环境抗争,在一线期望之中放出亮丽的光芒,照耀自我光彩的一生。

在《西游记》里最顽皮而又机智的要数孙悟空了。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的确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俯撕碎阎王爷的“生死薄”;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可是从五行山下出来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看了《西游记》这本书后,让我学习了不怕困难的悟空,憨厚老实的猪八戒,严格执着的唐僧,以死相救的沙和尚。让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确实,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磨炼的过程。它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品尝过苦涩和艰辛,经历过泪水的洗礼,才能铸就一个成功的人。

读《西游记》有感 篇6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视图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作者罗贯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们不在作者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生活的反应,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