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1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抽象的概念课——“倍”的认识。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学得充实、快乐,比预想的教学效果要好一些,也许是因为教学活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因吧!反思课堂教学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重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课初,我以“机灵狗表演节目”、“看望小动物”这些学生喜欢的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了“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此外,重视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地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的过程相统一。这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体会倍的意义”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3、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得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价有: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他人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的使用对学生是一种促进,它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课上,我通过及时地组织教学和多次的激励性评价,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4、本节课上多次开展了合作交流活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等等),但在交流过程中没有留多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有些过急。如果时间再多一些,活动面再广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我在今后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5、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班额较大,我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导致个别不善言谈的学生没有得到发表见解的机会。今后,我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自己个性的舞台。
通过教学本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给学生一些思维发展的空间,就收获无穷的教育信息!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投影挂图,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什么地方 都有谁 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 然后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习除法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①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② 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①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
②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①组织学生互动说说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课时练习
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2,3题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4
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倍”的认识。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利用课堂的生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预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课堂教学来看整个过程我花时不多,但学生学得充实快乐,比按照原先预想的流程教学效果好得多。也许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授本课之前,我认真地研究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意义。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根据众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上我又进行了改进。《快乐的动物》主题图显现的一共有6种小动物,如果直接把这6种数据拿出来比较,学生会觉得太难,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降低问题的起点,让学生对“倍数关系”的两个量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中对主题图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变,课一开始,利用自制一张只显示两种动物的情景图,通过谈话引入主题“小猴和小鸭可以怎么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地给它们比多少,那还有什么比法呢?正当我准备出现“倍”的知识时,一生说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如同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阵涟漪。说句心里话,真的没有想到学生竟能通过自己教自己,把“倍”的知识从一片空白到理解得如此简单透彻,自认为“倍”太抽象,需要亲自去讲解,以致第一节在本班讲的时候,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本节课放开让学生说,原来只想感知一下学生对“倍”到底有多少认识,不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一步一步地分解“倍”的含义,把已有的知识与“倍”有机地联系起来,说得通俗,听得简单,难怪课堂上几次出现“我有点懂了”等话语,从开始的“两三只手”到“几十只手”,真正地体验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我几次想插话,可学生早已以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的形式解决了。这些都源于学生间的相互倾听与交流,源于思维间的相互碰撞,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因为他们更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同龄人听得更明白。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现出完整的一幅主题图,并让他们从中找出新倍数关系。在对“倍”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我故意设置反问“老师想把它们位置换一下,行吗?”是学生对“倍”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积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倍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及认识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初步理解与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涵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体会除法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教材“说一说”中的第三个小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体验、交往的空间。
教学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学习“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及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的特色是:
1、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多样化。利用小鸟飞进小组所在的大树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达到促进个体竞赛意识和提高整体竞争意识的目的。
2、“倍”是生活用语,整堂课力求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时,先利用拍手游戏来让学生建立“倍”的表象,然后在学生掌握“倍”的知识后又安排了增加难度的拍手游戏,不仅是为了首尾呼应,也是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做两页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意义
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随记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