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2025/08/2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2、 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爱自己的父母是一种美德,懂得回报他人。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

难点: 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具: PPT

授课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体会思想

三、朗读感悟

四、演读感悟

五、拓展延伸

六、总结全文 1、听写生字词。

出示自读要求:

1、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2、老师在期待他们的回答,但他们此时却躲开了老师的目光,好象犯了错一样,他们在想什么呢?

1、范读。

2、引读。

让学生明确演读要求。

读了课文,你现在心里想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根据板书谈话总结。

1、听写生字词并订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小组内读画出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自由练读。

2、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自己的生日(举手 热闹)

回报父母

记住父母的生日(沉默 热闹)

教学后记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通过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再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资料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更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能和文本融为一体。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2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器材、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模拟情节、导入课文

1. 模拟课文情节:

(1)“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2)“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了呢?”

(3)“‘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4)“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2. 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才模拟了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读通课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正音。

2. 学习本课生字。

3. 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四、细读文章,交流感想

再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内容

1. 图上画的是哪个场景?

2. 从书中找出有关描写他们这时表现的语句,小声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出什么来了?(1)自由小声地读一读。

(2)体会、感悟。

(3)指导朗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体会“可贵的沉默”的意思

1. 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2. 默读课文这部分,找找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了?

3. 这时,他们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从文中画下来。

(1)小声读一读。

(2)你又有什么体会?

(3)想象这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4)假如是你,你知道吗?

4. 学到这儿,你想想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如果没有这沉默,就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沉默,同学们才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他们的爱。)

板书

3. 可贵的沉默

父母──孩子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资料及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关爱他人”。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课文以一课堂的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载体,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述的重点。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明白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们却很少明白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

本课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状况下讲授。教师针对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预设、生成,透过创设情景、以演代讲、图文结合、品读感悟等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推荐、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资料,体会沉默的可贵,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以演代讲;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学法:品读感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理解沉默的可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恰恰、缓和、外婆、推荐、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读懂课文资料,体会沉默的可贵。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资料,体会沉默的可贵。

难点: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1、以演代讲,导入新课,质疑,设疑。

2、初读课文,自主学词。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

(2)学习生字,重点学习“迅”、“速”及“贺”。

(2)借助插图走进文本:用上“祝贺”这个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资料。

二、在“热闹”中感受爱--学习第一部分。

观察插图,你想到什么词?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孩子们的情绪?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

(1)“明白!”“明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2)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3)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齐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2、总结,过渡到第二部分。

在“沉默”中寻找可贵--学习第二部分。

1、划出描述课堂安静的.句子,圈出表示安静、沉默的词语。

2、理解沉默的可贵。

(1)想象孩子们在这沉默的一分钟里,想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课后阅读《爱的教育》,跟父母或老师交流你读了之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

(感受爱)(回报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

二、享受“沉默”,策划爱的行动--学习第三部分。

1、孩子们如何向父母表达爱?你是从哪里明白的?

2、为什么说孩子们“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

三、学生交流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学生互相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综合性学习活动:关心父母及他人,给父母制作亲情卡片。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沉默的可贵之处。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文中得到启示,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沉默的含义及可贵之处。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那你爱他(她)们吗?你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24课可贵的沉默。

提问:1、沉默是什么意思?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带着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

2、回答: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用符号把这三部分内容划分出来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的道理

(一)阅读第一部分

1、划出你感受较深的句子,谈谈体会

2、理解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读出孩子们的兴奋之情。

(二)过渡语:同学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这是不够的,老师还想寻找一种埋藏在学生们心底的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1、请同学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2、想想这个时候,孩子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3、结合插图,对比孩子们的两种不同表现。

(三)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可贵的沉默之后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呢?请大家继续读后面的内容

1、从哪些句子你看到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

2、老师仿佛真的听到你们父母在由衷地夸赞你们,作为老师的我也为你们而高兴,我也想读一读,同学们想听吗?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 父母→爱→孩子

(自然、伟大)

孩子→爱→父母

(真诚、可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思想上受到了触动,深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爱的同时也要回报这种爱了,他们有好多话要对父母说,更想把这种爱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我很欣慰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孩子们神情的变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孩子们的心理的想法,然后再把心中的感受融于课文中,有感情地朗读。这是这节课结束后同学们感受最深的一点,我也觉得同学们就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孩子们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所以才会深刻地领悟到文中蕴含的道理,整体感觉教学效果较好,但不足之处还是有的,最后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得较少,应该给他们留出适量的时间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因为孩子们此时心里很激动,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这个环节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活课堂气氛,使整节课得到升华,所以这个环节在讲课时处理得草率,匆匆收尾,作为课后作业让大家练习这是不合适的,今后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结课要结在精彩之处,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器材,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模拟情节、导入课文

1、模拟课文情节:

⑴ “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⑵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了呢?”

⑶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⑷ “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2、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才模拟了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呢?是在什么情况沉默的?

二、初读课文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略)

3、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四、再读,交流

再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内容

1、图上画的是哪个场景?

2、从书中找出有关描写他们这时表现的语句,小声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出什么来了?

⑴ 自由小声地读一读。

⑵ 体会、感悟。

⑶ 指导朗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体会“可贵的沉默”的意思

1、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2、默读课文这部分,从中找找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了?

3、这时,他们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从文中画下来。

⑴ 小声读一读。

⑵ 你又有什么体会?

⑶ 想象这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⑷ 假如是你,你知道吗?

4、学到这儿,你想想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如果没有这沉默,旧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珍重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沉默,同学们才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