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西游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 篇1
我喜欢读书,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书籍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更该读书,去感悟书本的真正含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海洋吧!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但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那本《西游记》了,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吴承恩的高超写作技艺,让人赞叹不已。在他笔下创造的物体离奇多采,生动形象,十分耐人寻味,让人陶醉其中。
读完了《西游记》,我深受感触,我体会到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品格。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僧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僧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经之旅。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他们多么执着、不畏艰险,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虽然屡遇妖魔鬼怪,但都奋勇抗敌、前仆后继,绝不半途而废。再想想我自己,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责怪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我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像只缩头乌龟;遇到难的数学题就不坚持把它想出来,而是屡屡放弃,一点也没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精神。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改正了以前的陋习,领悟了一个道理:只要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尽力去做了,并且坚持到底,这也是一种成功,你就是英雄!一个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他终究会取得成功!
读《西游记》有感 篇2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这些《西游记》里的经典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
我喜欢有着火眼金睛,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本领高强,一路降妖伏魔的孙悟空;我喜欢性格温和、憨态可掬,爱占小便宜却也显真实可爱,一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我喜欢心地善良,坚韧不拔,一心要到西天取得真经普度众生一路尝尽世间艰辛的唐三藏。
但要说最喜欢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沙僧。他原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大会上,不小心将琉璃盏打破,便被贬下凡间,成了流沙河里吃人的妖怪,每天还要承受万箭穿心之苦。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拿着金箍棒,猪八戒扛着翻天耙,唐僧骑着白龙马,沙僧却挑着行李箱。乍看上去,沙僧好像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可细细一想,沙僧却也是取经团队上最不可缺少的。赶路时,挑着重重行李的是他;休息时,替队友收拾行囊的是他;睡觉时,默默给白龙马喂草料的还是他……这就是沙僧,勤劳踏实、默默奉献,普通却不平凡,不出彩却不可缺少。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人。
不久前,爸爸送我去学校,在校门口的十字路口。我看见一位环卫工人为了捡路中间的烟头,差点被汽车撞到。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我想如果不是碰巧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可能到现在我也不会留意到他们。可不正是他们起早贪黑在马路上默默地流着汗水,才给了我们一个清洁而又美丽的环境吗?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对他们熟视无睹呢?可曾有人去真正地关注过他们呢?他们不就像《西游记》里的沙僧一样嘛,勤劳踏实、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普通而不平凡,虽不出彩但却不可缺少!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最近,我读了由吴承恩写得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读完后感慨万千。
孙悟、猪八戒、沙和尚、唐僧一行四人,带着白龙马,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他们一路斩妖除魔。它们一步一个脚印,终于,他们完成了十万八千里的长途跋涉,来到了西天。
最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唐僧他们四个人的精神。唐僧他们坚持不懈,整整走了13年,遇到许多强大的怪物,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下来了。最终取得真经,普度众生。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坚持不懈,为人民造福的信念吗?我们的信念不能动摇,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它做成!
它们一行四人取得真经后,都获得了相应的荣誉。每一件事都会付出代价,但也会获得回报。有些人为了一时的轻松,而放弃了长远的利益,这样做是非常不值得的。
《西游记》中有许多让人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让人们懂得了做人应该坚持不懈的道理。这就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读《西游记》有感 篇4
《西游记》要一部家喻户晓在经典名著,每年暑假寒假都会在各大频道播放。作者对其中的人物形象也刻画地栩栩如生,令人观赏后依旧回味无穷,身临其境,以下是我对几个人的点评。
孙悟空,忠心狭义的化身,一路上降妖除魔,忠心耿耿保护师父,可以说要没有他,唐僧也到不了西天,修不得了正果,正是由于他的聪明机智,火眼金睛,唐僧才得以越过一重又一重的困难,所以才有最后的“斗战胜佛”。
唐僧这个人很有必要说明一下,他始终秉承“出家人慈悲为怀”的观点,可是跟妖怪用得着这么客气嘛?他有时糊涂不分,正如《三大白骨精》那回,白骨精用计降下了一道假诏书,让唐僧除去逆徒孙悟空,可唐僧想过没有,孙悟空是受菩萨点化去取经的,怎么会让一个凡人去结果他呢?结果师徒二人反目成仇,酿成了一难,西天路上,很多劫难是由唐僧自己导致的。
相比之下另外两个徒弟猪八戒和沙和尚则起了一个铺垫的作用,猪八戒有时爱倒打一耙,在师父面前说什么什么不是,但他有时也会说几句公道话来劝唐僧,沙和尚也忠心于保护师父,每当有人想去捉唐僧时,他也会劝阻唐僧,不像八戒那样贪吃而误了大事。
《西游记》这一名著不论是书籍还是影视剧都百看不厌,仍能回味经典的味道。
读《西游记》有感 篇5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每到放假,电视中总会播放精彩片段,令人百看不厌。
《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的故事。
他们在路上长途跋涉,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他们的无限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真经。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的一句名言――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能创造出来。他们打败了白骨精,踏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越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最后他们就以这种精神取得了真经。在他们返回唐朝路过通天河的时候。因为唐僧不讲信用忘了给驮他们过海的乌龟问寿命,乌龟生气了把他们师徒四人抛到了海里。最后就连嫉恶如仇的孙悟空,也觉得自己理亏,所以孙悟空被扔下水后,并没有动手打死老乌龟,反而是一脸尴尬的爬上了岸。另外几个人也一样,总不能怪唐僧吧?好歹也是自己师父啊。所以唐僧一行几人,对此事绝口不提,仿佛没发生这个事一样,默默上岸晒衣服和经书。
《西游记》告诉我们,除了要坚持不懈努力做事,还要守诚信,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读《西游记》有感 篇6
鎏秀的山峰,影影绰绰上下浮动的雾霭,澄澈潺潺的小溪,遒劲婆娑的苍松。晨曦,渲染了茵茵翠绿,云霞披拂玫瑰金,曙光破云而出,照亮世界和我……
我的童年,是一盏小小的琉璃盏,摇曳跳动的火光,折射出最绚烂璀璨的光华,是谁点燃了这盏灯,使它不再腐朽?
很小的时候,我便透过那台灰白的老旧电视,看到了最美的颜色——《西游记》,它令我魂牵梦萦,无法忘怀。在我心上烙下印记。
大了一些,我读了《西游记》这本厚重的小说,在此之前,它通过电视在我眼前演绎了无数遍。尽管如此,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在我看来,小说是最质朴的,情感色彩也最浓。
印象最深的角色,非孙悟空莫属,他是鲜活,真实,勇敢。我上网查阅关于孙悟空的故事,也看到了许多以他为原型的小说,心中有些不满。这些小说,大致与这个人物相似的两三成罢了。不过这侧面说明了《西游记》这本书的厉害之处。
我中意这个角色,与他相比,我实实在在少了许多果敢、聪慧。不过我依然喜欢他,这是我心灵上的寄托。
孙悟空,他实在是个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