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1
新华书店有各式各样的书。一进入书店我就往小学部奔去,看着琳琅满目的书本我眼花缭乱了,但是但我看见《草原上的小木屋》时。我被它吸引了。草原上不是应该是蒙古包嘛?怎么会变成小木屋呢?
买回家一看:原来是主人公劳拉和劳拉的家人离开了她们长期居住的森林里的小木屋。反而在草原上造起了小木屋。她们在草原上的小木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她们交到了许多愿意帮助她们,照顾她们的好朋友。得到了真情和友谊。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告诉我一些生活上的知识。面对困难应该怎么去处理。比如说,我们会遇到学习方面上的困难,在书本上有许多不会做的题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理解。就像造小木屋一样。遇到狼群后造建了两扇坚固的门之后修壁炉,盖屋顶铺地板。一步步的来。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比如:我在学习上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第一,我可以自己去找一些资料,我自己去理解了才可以;第二,我可以问家人或者老师,她们会一一解释给我听,直到我知道,明白,理解为止;第三,我还要自己回想一下记住题目,使自己以后遇到这题目也会做。还有如果在考试结束后,假设成绩不好我们先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老师讲评的时候认真的听讲,将错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再在自己的本子上让家长或者老师处几道题目,练到对的为止。也可以在基础知识等其他知识题目中选择书中几个词语,句子训练一下。当然,也可以买几本资料书看一下训练一下,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许多生活本领以及自然界的知识,等的生活的艰苦与快乐!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2
我读过一本名叫《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书,是美国作家劳拉·英格斯·维尔德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劳拉一家人驾着马车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居住的.故事。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时时存在着危险。他们勇敢而坚强,重建房子的辛苦不怕,被狼群重重包围不怕,熊熊燃烧的大火也不怕,他们用行动克服了种种困难。
劳拉一家的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学篮球的经历。二年级时,我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篮球兴趣班。兴趣班天天练基本功,还要跑步,真是既枯燥又辛苦!训练了几天后,我回家跟妈妈说:“篮球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了。”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这么喜欢篮球运动,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听了妈妈的话,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到了四年级,经过选拔,我因基本功扎实被选进了学校篮球队。训练更辛苦了,但我没有放弃,坚持参加训练,虽然有时候也会打退堂鼓,但一想到劳拉一家遇到那么多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强面对,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坚持到底!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五年级下学期我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市荔湾区篮球锦标赛,终于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劳拉一家人的坚强和勇敢,他们勇于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他们的经历是常人不能想象的。通过战胜困难,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我以后都要向他们学习,敢于挑战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同时也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3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的是,有一家人驾着篷车去了大草原,在大草原上的经历,这家人就是罗兰一家,罗兰一家到了大草原先盖了一座小木屋,因为在大草原上生活也得有房子呀!罗兰一家都是好人,对待人很友善,不喜欢欠别人的帐,就连欠了朋友的铁钉也要还。罗兰的爸爸说草原上不可能没有一个好印第安人,其她人都很认同爸爸的说法。罗兰的爸爸妈妈有三个孩子,分别是罗兰、玛丽、小宝宝琳琳。在这三个孩子里面玛丽最大、罗兰比玛丽小一点、小宝宝琳琳还得让妈妈抱着(在妈妈要干活的时候是玛丽看琳琳)。这些孩子都很听话,她们的规矩是:吃饭不能说话、大人说话时不能插嘴、小女孩不能大喊大叫、不能在小婴儿睡觉时说话、不能在大人说话时提问题、每天要穿得干干净净、对待每一个人要有好。他们有一条狗,名字叫杰克,是一条很好的看门狗,杰克不会让罗兰家中的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冬天到了,草原上特别冷,书中说:风在棕黄色的草丛中哀鸣着,在卷曲的、短短的野草之间低语。过了一段时间,大草原上寒风低声的咆哮着,一个人也没有,十分冷清。由于罗兰一家都很喜欢交朋友,有一次罗兰的爸爸去打猎,就发现了一个邻居,后来又发现了好多邻居。但因为印第安人的驱赶,罗兰一家最终还是离别了大草原,他们不愿意让别人想黄狗一样驱赶自己。
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了:她们就连小孩也那么听话,那么守规矩。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吃饭时可以说话、大人说话时也会插嘴、我们有时会大喊大叫、我们会在大人说话时提问题、有时会穿的不干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应该守规矩,听大人的话,做一个听话、对人友好的好孩子。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美国作家劳拉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文中有温柔体贴的妈妈,有勤劳、智慧的爸爸,有坚强勇敢的劳拉,活泼开朗的琳琳,还有忠心的狗——杰克和热心的爱德华先生。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劳拉和爸妈、玛利、小宝宝琳琳挥别了威斯康星大森林,坐上篷车,往西部前进。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度过了险恶的密密西比河。度河时,他爸爸和马匹差点被河水冲走,劳拉最心爱的狗——杰克差点淹死,经历了重重困难,他们来到大草原。在草原上,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狗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威胁,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他爸爸亲手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过了一段以打猎为生的甜美时光。
看完这本书,一段段生动的情节历历在目:在一次烟囱着火时,小宝宝琳琳正在妈妈的怀抱里睡觉,突然,从“壁炉”里传来了“啪啦”一声,一根着火的木炭倒了下来,就倒在玛利的裙子下面,吓得玛利动也不敢动,劳拉看见了,想也没想,迅速拿起木棒就往火炉里扔,接着把摇椅往后拉。看到这里,我被劳拉的行动深深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勇敢的少女啊!她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屋子里看书,突然,一只蟑螂爬了出来,我吓得哇哇直叫。比起劳拉,我真是羞愧啊!
还有那只忠心的狗也常让我深受感动。每当爸爸到镇上去时,杰克就整天整夜地守着门,保护着小主人,躺也不躺,睡也不睡,竖着耳朵,四处张望,不让任何人进来,直到主人从镇上回来。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怕困难,要敢于奋斗!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精彩的书,那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吧,是美国“梦之队”作家罗兰按照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写成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记录了罗兰作家小时候跟着爸爸和妈妈,还有小妹妹和姐姐一起去美国西部开拓遇到的故事。
罗兰一家变卖了家产,到大草原上寻找生活的地方。他们一家还带有一条狗。在路上,他们碰到狼,遇到大河,但都不能够阻挡他们。最后,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大草原。后来,罗兰一家还遇见了印第安人。他们有些很友好,有些很粗暴。印第安人就住在罗兰他们一家的附近。
他们也遇见了同来开垦的另外一位叔叔——爱德华先生。他们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制造了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所有的东西。《草原上的小木屋》里面的故事没有曲曲折折的情节,却讲述了以前美国人民是如何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劳动而生活的。
罗兰的爸爸很有“男子气概”,是个真正的男子汉。爸爸保护了妈妈和罗兰等人,盖了小木屋。挖了井,还做了许多精致的家具,铺了地板。爸爸每天都去打猎,用自己的双手支撑着这家人。爸爸每天晚上还喜欢拉一会儿小提琴,使大家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很愉快。在艰苦的日子里还是热爱生活,享受好生活每一天!
爸爸不想罗兰她们跟印第安人作对(因为爸爸不想“半夜醒来看见一大帮尖叫的印第安人围着屋子”),也不怕狼群。他只想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家人能过好每一天。怪不得罗兰经常说:有爸爸和阿吉(他们的狗)在,就啥都不怕了。
从这本充满亲情的书中,罗兰展示出了美国人民的不怕艰苦,热爱生活的开拓精神。我时常被书中的故事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