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秋天的教案

2025/08/2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秋天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秋天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段落。

2.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

3.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积极愉快,恬静柔美的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小树叶》、《秋天的落叶》

2.树叶胸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小树叶》

通过感受乐曲的`意境美,体会小树叶由害怕变勇敢的精神,激发幼儿不害怕事物的情感。

二、欣赏音乐《秋天的落叶》

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

1.分段欣赏和表现树叶飘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

(1)欣赏1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飘落

(2)欣赏2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和雨嬉戏的场景。

(3)欣赏3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转圈跳舞欢乐的样子。

(4)欣赏A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宁静美。

2.完整表演落叶快乐的一天。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秋风细雨中树叶跳舞的情景。

(2)激发幼儿用身体,大胆表现音乐。

三、结束

在《秋天的落叶》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自然角投放秋天的果实,感受秋天的硕果累累,是个丰收季节。

秋天的教案 篇2

《秋天》一课是辽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播放)(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秋天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牧在《秋夕》中说“银烛秋光冷画屏”。马致远也在《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萧索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和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走进别样的秋天,去听听诗人的深情絮语……

二、朗读诗歌

要求:朗读时注意音准、语气、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正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听节奏、听感情)。

4、学生点评,教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三、整体把握

1、作者在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秋天的?(露珠、冷雾、白霜;稻香、镰刀;秋虫、蟋蟀;溪水)

2、为什么作者要将这些景物融入诗歌中?(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代表性景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赏析语言

1、诗歌第一节: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⑴学生朗读。

⑵品味语言:如果把横线部分删掉,语言表达效果如何?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⑶诗歌语言美在哪儿?(生动形象的修饰语)

⑷有感情地齐读。

2、诗歌第二节:

⑴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节。

⑵你觉得这节诗应该怎样来读?

⑶学生评价。

⑷你能说说你对诗中语言的品味吗?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⑸有感情地齐读。

3、诗歌第三节:

各小组品味赏析诗歌第三节。

⑴交流对诗歌语言的品味。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⑵有感情地齐读。

五、想象画面

想象每幅画面的意境,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六、写作训练

搜寻你记忆中秋天的印象,展开想象,写一个优美的语段或作一首优雅的小诗来赞美秋天。

秋天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从不同角度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满喜悦丰收的季节。

2、理解并掌握词汇“五彩缤纷”、“温柔”,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活动准备:

课件,蜡笔,白纸。录音机、钢琴曲《秋日私语》、下雨的音乐、水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雨声的音乐),带领幼儿进入秋天的意境。

1、师谈话:小朋友,昨天夜里下了一场什么?听上去感觉怎样?(轻轻的,柔柔的)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她会落到哪里呢?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继续听音乐)

2、提问:谁第一个来说说,小雨滴落到了哪里?(指名幼儿说)

3、师:小朋友跟着小雨滴看到了这么多美的景色,有一个朋友说秋天的雨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你们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完整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雨》。

1、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

2、提问:你们欣赏了这首散文诗觉得怎样?(很优美,很好听。)那散文诗里说了些什么呢?(幼儿说)

3、这首散文诗除了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不过,这一次要请小朋友一边欣赏一边把你最喜欢的觉得最好听的句子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给其他小朋友。

4、再次欣赏,演示课件。

5、师: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句子?(先个别幼儿说)还有好多好听的句子,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讲一讲。

三、结合五个画面,分段欣赏。

1、播放第一个画面:

(1)那为什么说秋天是一把钥匙?

(2)那为什么说它是带着清洁和温柔打开了秋天的门呢?(因为秋雨下过后,花儿都开了;我们的幼儿园变得干净了,秋雨下的时候轻轻的柔柔的,像妈妈抚摸我一样温柔……)解释 “温柔”。

(3)师:秋天的雨带着清洁和温柔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还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你听

2、欣赏第二、第三画面:在动态画面中感受色彩、语言的美。

(1)师: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为什么说它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因为秋天的雨落到田野上,田野变得金黄;落到枫树上,枫叶穿上了红衣裳,银杏穿上了黄衣裳,……)

(2)师:噢,原来“五彩缤纷”就是有很多颜色,五颜六色……好美丽,好漂亮呀!闻一下(做闻的动作)好香好香噢!“XXX,你闻到了吗?”秋天的雨还有好多好闻的气味呢……不信!你们闻闻看!闻到什么啦?(我闻到了烤山芋的香味,我闻到了糖炒栗子的香味,我闻到了梨子的香味……)

(3)老师也闻到啦!播放画面。真的很香很香,老师的脚也要被那香味勾住了,秋天的雨真的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还带来了什么呢?

3、欣赏第四个画面:

(1)师:他还带来了什么?(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小喇叭在告诉大家……播放画面。

(2)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幼儿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

4、欣赏第五画面: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呢?

5、秋天的雨,滴答滴答的唱着歌……假如你是秋天的小雨滴,你会带给大家一首怎样的歌呢?你会怎样做呢?(幼儿说一说)那好,我们用小蜡笔把它画下来,画好后把你的图画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听!

四、幼儿作画,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五、水果品尝会。

秋天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秋、气”等十个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掌握字的笔顺,学会横撇1种笔画,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2.图片出示田野里庄稼成熟的景象。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到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识段。

(1)认识段。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开始的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自由读,圈画生字。

按照段再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导字音:“那”不要读成nèng;“一”的读音。

(2)指导难读的句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5.认读生字。

(1)读带拼音的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

qiū qì le shù yè piàn dà fēi huì ɡè

秋 气 了 树 叶 片 大 飞 会 个

le zǐ rén dà

了 子 人 大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师生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子”,翘舌音“树、人”,前鼻音“片”。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读。

(2)去拼音读。

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3)学习新的偏旁。

复习熟字“木、口、人”认识新的偏旁“木、口、人”,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中,分别有哪些字带有这三个偏旁?(“树”的偏旁是“木”,“叶”的偏旁是“口”,“会”的偏旁是“人”。)

说一说熟字变成偏旁后有什么变化?(“木”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口”在“叶”中注意避让,“人”在“会”中也要注意穿插避让。)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

熟字加一加:识记“秋、叶、会”;

动作表演法:识记“飞”,就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

找反义词:“小”的反义词是“大”;

数量词的方法:一片( )、一个( );

图文结合法:出示图片帮助识记“树叶、秋天”。

6.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文,边读边想,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反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秋天里事物的变化。

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

三、认识新笔画,指导书写

1.认识新的笔画“横撇”。

师范写讲解: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2.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了 子 人 大

3.这四个字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找生说一说。

5.师范写,相机强调指导。

了: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子: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 捺脚与撇尖持平。

大: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 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

6.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后,在田字格本上书写。

7.评议提高。

书写正确一颗星;大小比例得当两颗星;关键笔画找准三颗星;美观规范四颗星。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读。

2.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两位同学分自然段读。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

(天气、树叶、天空、大雁)板书。

2.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①指导学生重读“凉”,全班齐读。

②天气凉了,树叶有什么变化呢?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

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③你发现哪些树的叶子黄了?

学生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④教师引导: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有的树叶黄了,还有的树叶不是黄色呢!你发现树叶还有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出示红色的枫叶让学生欣赏。

⑤引导理解后半句:同学们想一想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纸片演示“一片片落下”。

⑥理解“一片片”的意思。

比较: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小结:“一片片”是说很多叶子,“一片”是说仅仅有一片叶子。

引导学生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一只只、一个个、一朵朵)

⑦指导朗读。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慢一些。(试读,指名读。)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2句)

(2)第1句话写的是什么?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那么”你能把它换成另一个词语吗?(非常、很)

朗读指导:我们知道现在正是秋天,咱们也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

读出蓝天的高和蓝。

(3)读第2句。

①指名读。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②指导“一会儿”的读法。

③引导学生质疑: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示例: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呢?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大雁的'知识?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观看课件)

④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引导: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学生说句子。

⑤朗读这一段。自己试一试。

强调:“那么”要重读,“一会儿”要读得稍快。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1)引导:读了这两段,你有怎样的感受?(秋天很美)要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

(2)指导“一”的读音。

引导: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词语。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4)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5.品读第3自然段。

(1)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啊!秋天来了!

(2)教师讲解:这两句后面的标点符号都是“!”,表现了对秋天到来时高兴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6.指导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引导: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

学生朗读,师生互评。

(2)背诵课文。

①出示图文,教师背前句,学生接后面的话。

天气凉了,树叶 ,一片片叶子

天空那么蓝, 。一群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儿 。

啊!秋天来了!

②自己背,同桌互背。

7.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8.齐声背诵课文。

三、积累运用,拓展练习

1.引导:秋天到了,天气变凉,树叶变黄,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得到秋天信息,向南方飞去。秋天带来的变化可真大,小朋友,你发现还有哪些东西得到了秋天的电报?快说说它们的变化吧!

2.学生自己练说,指名在全班说说。

示例: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秋天的教案 篇6

教材简解:《秋天的画报》是一首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的诗歌,给人脑海中呈现出一种秋天的景象。诗歌描写的是秋天果园的景色,独特而有韵味。丰收的水果,美丽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享受;叠音词的反复出现,在听觉上给人以美感;把风吹果树哗哗的响,写成风娃娃翻看秋天的画报,形象生动,极富童趣。

目标预设:

1.通过观看电子书,感知秋天的色彩美以及秋天的季节特点。

2.根据创作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设计理念:感知秋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幼儿运动多种方式去感知,让幼儿在感知诗歌,绘画的基础上,选择了以涂色、创编为主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设计思路:感知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基础。首先组织幼儿认识秋天的水果,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认识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色彩美。然后通过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利用提问、绘画,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己的制作的画报,尝试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

一、教师展示“秋天的画报”电子书,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藏着一本有趣的书,你们想看吗?(电脑投影仪播放第一页)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猜猜这是什么季节?(接着 一页一页地翻下去,直至结束)

师:老师的书里都藏着些什么呀?

师:树立不仅藏着好看的图片,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1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介绍出诗歌的名称。

二、幼儿制作“秋天的画报”

师: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这本书吗?为什么?

(这时拿出事先装订好的本子)

师:看,这本空空的本子上什么也没有,小朋友,你们来帮助一下它吧,把它做成一本“秋天的画报”吧!

师:你们想一想秋天都有些什么?

教师小结:秋天有这么多的水果、蔬菜,我们赶紧把他们都画在画报上吧!

三、创编活动

师:小朋友们做的画报真美,里面有没有藏着诗歌呀?(如幼儿说没有,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教师可以说:“我听到了,它是这么念的.”,给幼儿做示范)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画报里面藏着的诗歌。

四、结束活动

将每个幼儿制作的画报用展板展示出来。

中班综合活动:红旗飘飘

综合:红旗飘飘

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2.掌握词:五星红旗。国旗。尊敬。

3.能热情、愉快地演唱抒情、欢快风格的歌曲。

准备:

1.国旗及各国国旗的图片。

2.歌曲图标:国旗、红日、白云、小朋友敬礼等。

过程:

1.让幼儿找出我国国旗,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各国国旗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我们国家的国旗。

2.观察、认识五星红旗,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又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讨论:为什么要有国旗?国旗代表什么?

回忆:你有没有看到过升旗?(有,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奖牌时就有升旗的;还有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早上也要升旗的,他们是敬礼的)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看着国旗的,一动也不动的……)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在电视上面,在小学里面……)

3.模拟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4.学习歌曲《国旗多美丽》

教师演唱,幼儿欣赏。

出示歌曲图标,理解歌曲内容。

听音乐拍节奏。

幼儿看图标学唱。

5.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边做动作边演唱。

国 旗 国 旗 多美丽,天 天 升 在 朝 霞里,

国 旗 国 旗 多美丽,五 颗 星 星 照 大地。

小 朋 友 们 爱 祖国,向 着 国 旗 敬 礼 敬 个礼

祖 国 前 进 我 长大,我 向 国 旗 敬 礼 敬 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