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2025/08/2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1

一、 教学要求:

1、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感悟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优美,读出美感。

2、结合课文进行理解与联想体会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3、从如今的北大荒景色优美与物产丰富和过去的北大荒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相对比,体会北大荒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 教具准备:设计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金风送爽,令人沉醉。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读题: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

(板书:天空 小河 原野)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一说。

(二)精读语句,感悟文美

1、北大荒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找一找。小组内可展开讨论。

(屏示:第二小节)

(1)一碧如洗 (蓝 净)

“一道……一道……一道……”(美)

(2)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你们瞧,这就是流云在落日映照下的景色。(示图)师结合画面和课文描述天空的美景。

(4)谁有兴趣来做一回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北大荒的天空。别着急,先在小组内准备准备。

(5)小导游上前介绍。

2、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瑰丽多变。北大荒的小河、原野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小组内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的三、四小节。

3、小河清澈见底 (示:第三小节)

(1)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小河清到怎样的程度?

“如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清而蓝。

清可见小鱼,波纹。

(2)你能读好这一小节吗?你来试试。

~谁能让小河变得更静、更清澈一些。

~你读得真美。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一条清清的小河。

(3)陶醉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中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这条静静的小河所带来的快乐。

4、原野热闹非凡 (示:第四小节)

(1)原野热闹在哪儿?

“大豆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大豆为什么而笑呢?

“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乐呵呵的演唱”

高粱会唱些什么?

“榛树叶子红了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为什么人们此时的心会燃烧起来的.?

(2)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来读一读这一片热闹的原野。

(三)调动积累,体会情感

1、看了北大荒秋天美丽而热闹的景色,难怪作者会由地赞叹

(示 齐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带着赞美之情再一次深情地赞一赞。

2、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却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

3、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自由朗读第五小节边读边思考。

“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都捧出沉甸甸的宝物”

想象一下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哪些宝物呢?

4、秋天的北大荒四慷慨的,是无私的。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难怪人们会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它。

(四)拓展知识,情感升华

1、同学们,在我国北方黑龙江嫩江平原、黑龙江谷地、三江平原曾经是一个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地方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北大荒]解放后,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大批的年轻人他们在这儿安家落户、开垦荒地。在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努力下,如今的北大荒已不再是过去的北大荒,这儿的天空(一碧如洗),这儿的小河(清澈见底),这儿的原野(热闹非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北大荒已经有了新名字,那就是[北大仓]

(师边讲解边出示组图)

2、此时此刻,你想对北大荒的建设者说些什么呢?

3、是北大荒的建设者创造了北大荒,给北大荒换上了新貌。让我们再一次由衷地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五)寻找美景,情感交融

北大荒的秋天是美的,家乡的秋天也很美。课后用你的眼睛去找一找,家乡的秋天美在哪儿?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景色优美

原野 热闹非凡

5、北大荒的秋天

大豆摇铃千里金 物产丰富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板书:秋天)

2、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在建国以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

(板书:北大荒)

3、齐读课题。

4、过渡:那么,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

1、拼读生字表内的生字,注意字音、字形。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

huang bi xi lǚ yinhui jǘ jiang zi jin

北大荒 一碧如洗 几缕 映照 银灰 橘黄 绛 紫 锦缎

tou yang wen jia pang zhen

透明 (荡漾) 波纹 热闹非凡 豆荚 脸庞 榛树

ran shao ling

燃 烧 金黄 山岭

(2)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齐读。

3、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放课文录音,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读。

4、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课文用哪句话来概括?

齐读第六自然段。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2)全文共6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学习第一节。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学第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思: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物产丰富的?

3、交流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等词。

4、练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记忆生字。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碧紫燃。

3、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荒、灰”等十个生字,借助偏旁区分形近字“岭”和“铃”并能组词。体会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银灰、血红”等,了解构词特点,并能积累类似的词语。

2、疏通课文,在读熟字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从风景之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丽。

3、学习课文1-2小节,从北大荒的天空色彩的丰富与多变来感受其美丽,并给予下节课自学指导。

4、指导书写“铃、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疏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1、品读文字,能从关键词中,读出北大荒天空的一碧如洗和五彩斑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荒”这个字型,你能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吗?(荒芜,荒凉,什么都没有)那北大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荒凉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正确,这不是矛盾了吗?

过去的北大荒确实是一个荒凉贫穷的地方,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辛勤劳作,默默付出,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师范读)(美)

2、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不要急,多读几遍。(学生自读课文)

3、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抖动大豆燃烧顿时

摇铃山岭明镜波纹

锦缎演唱白茫茫转眼间

学生自读,指名读,集体纠正,开火车读

2)同学们,有两个词语都有变化快,时间短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语吗?(顿时、转眼间)

3)“锦缎”你理解吗?(出示图片)锦缎是一种布料,它是用蚕丝做的,绣上美丽图案,摸起来光滑舒适,书上哪里提到锦缎呢?它指的是什么?(流云)这就叫作打比方,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打比方的句子,看谁找的快!

4)这里还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自己读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银灰血红橘黄金黄(像金子一样黄)雪白、碧绿、乌黑、桃红、火红、天蓝

4、同学们生字词读熟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呢?(学生自读并思考)

板书:自然风光(天空小河原野)

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1-2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齐读,北大荒的秋天来了。大自然正慢慢变化,有人说,走进北大荒你会被那里的天空吸引,谁愿意给我们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此时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指名读课文第二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天空一碧如洗,天空:蓝,干净,像被水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极了,水汪汪的,湛蓝湛蓝的。)放到句子中你能读好。

2、这一句中你还读懂什么?(

颜色丰富:银灰、绛紫、橘黄、血红(成语,五彩斑斓)

变化快:转眼间。

3、下节课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读读北大荒小河和原野的特点。

四、指导书写

岭铃

1、同学们,这两个字很相似,但是如何区别呢?(通过偏旁来区分,组词)

2、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旁边“令”的撇捺要撑开。

3、学生书写。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秋天”,说说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2、出示“北大荒”,读荒字,分解字形说说荒字的.意思,你从这个名字,知道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3、师简介“北大荒”现在的样子。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序号。

3、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读句子

3、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师生共同评议。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熟字加部首;熟字换部首;熟字去部首;熟字组合而成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问: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指名读,北大荒的天美在哪?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结合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流云是什么样的?还可能有些什么颜色的流云?如果是你,将“就想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取代成另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指名读,读出天的美。

2、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群小鱼()游过去,()的水面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呢?

指导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理解“热闹非凡”,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找出来读一读。

(2)第二句,有什么疑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3)理解第3句

比较: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指导朗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并练读第5段。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天空 ()的小河 ()的原野

五彩的() 茫茫的() 透明的()

3、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4、背诵课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与课题对话,激趣挟疑入文。

1、(教师出示:荒)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师生交流)

2、(教师板书:北大荒)

这是一个地名。看到这个地名,你猜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师生交流:荒芜的地方······ )

3、补充: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今天,我们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样呢?

4、生齐读课题。

二、激趣质疑引入

1、上一节课,北大荒的秋天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课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呢?

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词语来谈一谈。

2、交流小结: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三、精读:与文本对话,感受景美物丰。

过渡:你最喜欢哪里的美,就请大声地朗读吧。然后再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

1、读后交流。

【预设语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引导理解:怎样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时分天空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通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斓”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写法,再展开想象这美丽的流云还会像什么,完成填空。)

【预设语段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通过引导体会“蓝绸子”、“躺”等词语,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预设语段三: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呢?划出相关语句。从中体会拟人句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交流】大豆 哗啦啦的笑声

高粱 乐呵呵地演唱

榛树叶子 像一团团火

2、重点体会:“大豆摇铃千里金”

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喜欢说此时的北大荒是“大豆摇铃千里金”呢?哪些词句能告诉我们此时的北大荒的确是“千里金”?

(①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②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3、这里的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此时的北大荒,现在你想怎么赞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级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这份赞美之情。)

四、思维拓展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现。

五、涵咏:与作者对话。

1、作者笔下的北大荒确实是“北大仓”啊,美得让人令人心醉!把文章中你喜欢的语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吧。

(班级赏读,读中积累内化)

六、课外延伸:美文欣赏

【出示】

北大荒的秋~闪着耀眼的金光。

七、拓展延伸,与文本对话。

画一画。请大家动手画一画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画什么地方就画什么地方。可以画清澈见底的小河,可以画原野上的热闹非凡,可以画可爱的豆荚,可以画火红火红的榛树,也可以画流云的色彩斑斓……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

2、掌握生字词,体会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节了?(秋天)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叶子变黄,掉下来;庄稼成熟了;……)想不想来一次不出门就能领略到千里之外风光的秋游呢?(想)

板书:5、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正确朗读

北大荒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那里美丽的字词吧!

出示生字词语:

北大荒茫茫摇铃山岭

一碧如洗热闹非凡清澈见底

银灰橘黄血红绛紫五彩斑斓

透明波纹豆荚挺拔燃烧

转眼间旋转明镜漾起

个人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指名朗读→齐读

2、这么多的生字,得想些好方法才能把他们记住

(1)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完成

绛(绛紫)/降(降落)纹(波纹)/蚊(蚊子)茫(茫茫)/芒(芒果)

烧(燃烧)/浇(浇水)/绕(环绕)铃(铃铛)/岭(山岭)/玲(玲珑)

(2)重点讲解几个难写的生字

橘——左边一块木,右上一根“矛”,右下“商”缺立

荒——草木死亡,水流枯竭,上“草”下“川”中间“亡”

燃烧——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师指导书写,生用手空写。

(3)钢笔描红,边朗读边描写。

三、初读感知,走近北大荒

1、师范读,生找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

听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流云五彩斑斓;原野热闹非凡…)

2、把画下来的优美句子自己再仔细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把你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四、走进北大荒,看看天空、流云和小河

1、研究课题,了解北大荒

(1)翻开中国地图,找一找北大荒大概位置——处在中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

(2)北大荒离我们江苏如此遥远,我们不妨借着录像去那里看瞧上一瞧!(放音像资料——(3)我们已经对北大荒这片土地有了个初步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北大荒的秋天看个究竟。

2、学习1—3自然段

(1)齐读第一小节,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来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片树叶落地——一叶知秋)

(2)秋天来了,带来了哪些美景呢?

a、小组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喜爱的字、词、句,说说为什么?

b、小组交流

出示:天空——一碧如洗

“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c、画画——说说——感悟之后再读,说说为什么你认为他们是美的?

(用“转眼间”,“一道…一道…一道…一道…””五彩斑斓的锦缎”来说明流云的美。这是一个比喻句,用各种色彩变幻的流云比作五彩斑斓的锦缎)

d、同样的方法把第3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来——介绍你画的内容——反复读,说出句子的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句话,你是怎样画的?(画出水中的鱼、水草说明河水的清澈可看到底下,整条小河狭长而幽蓝,水缓缓地流动着,看上去像条蓝色的丝绸一般。小河很平静,像个熟睡了的小宝宝安逸而贪婪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

e、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的钢笔描红,并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2、找秋天——观察当地的秋天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北大荒的秋天已经来了。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丽的字词吧!

1、出示词语:一碧如洗五彩斑斓热闹非凡银灰橘黄

血红绛紫挺拔燃烧

小组自由朗读,指名读

2、你能说说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点吗?

(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小河:清澈见底)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深入原野

除了绚丽多彩的流云、富有情趣的小鱼、湛蓝清澈的天空外,原野更是吸引人。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北大荒的`原野,去亲身体验那里的风情吧!

1、自由朗读,找找、画画你喜爱的句子或词语

a、品读:大豆哗啦啦笑

高粱乐呵呵演唱

榛树叶全都红了燃烧

小组读——指名读——全体读

b、读与演,把大豆、高粱与榛树叶子的形象表演出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

c、总结:你感受到了原野是怎样的呢?(热闹非凡)

给它换个词怎么样?(格外热闹、特别欢腾)

d、告诉学生,这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向学生渗透构段方式。

e、假如你是大豆、高粱、榛树或其他农作物,你会对人们说什么呢?小组议一议,指名说一说(我是大豆,我要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把大豆磨成豆浆、做豆腐、豆腐干……,我是高粱,看我多神气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好高兴啊!……我是……)

f、齐读第5自然段

2、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脸上,人们欢呼雀跃,凉爽的秋风吹起来了,大豆摇啊摇——农作物丰收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大豆摇铃千里金”

a、讨论:这句话说了什么?(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黄,像一地的黄金亮闪闪的。)

b、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朗读“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说明丰收的喜悦遍布了整个原野,到处是丰收的壮观景象)

c、“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渗透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

总结:北大荒是块荒地吗?(不荒)

那你能给题目换个词吗?(北大仓)说说理由

三、欣赏佳句,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想一想,什么像火?(红红的榛树叶子像火)什么地方相似呢?(都是红的)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

质疑:榛树叶子真的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吗?(不能,红红的榛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兴奋极了,榛树叶恨不能马上把成熟的喜悦也告诉人们,让人们也一起分享快乐)

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美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背诵文中美丽的词句。

小组齐读——边说边想——自然成诵

4、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怎样的美景?

指名说——指名背诵章节

四、找找秋天

1、与秋天有关的诗、文章

小组交流(如:《山行》、《枫桥夜泊》…)

2、联系身边的秋天,说说美在哪里?

五、课外作业

1、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词、句、诗、文等。

2、把你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把它写成一段话。